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

王陽明看出朱厚煌的心思,說道:“如今南洋大患在西,不在南。馬六甲有汪直鎮守,定然無虞。”

如果可以,朱厚煌並不想讓徐愛出鎮星城。

但是不得不爲。

無他,朱厚煌夾帶裡面的人才太少了,不過是矮子裡面拔將軍而已。

朱厚煌已經決定,將東雍的轄區劃分好。東雍單獨化爲,到底是爲府,還是爲省,要再說了。安南雖然爲一國,但在東雍體制之中,與省同級別,其中星城這邊,算是一省,呂宋算是一省,如果將來星城建設好,似乎星城這邊似乎也能拆分成數省,不過那就是將來的問題。

現在呂宋,與星城都還是一個空架子。朱厚煌只要設了兩個總督,星城總督,與呂宋總督。如此東雍,呂宋,安南,星城,就是將來的南洋四鎮,只是不知道在,和南洋四鎮將來能否與安西四鎮並列。

這樣重要的地方,放在一個不諳兵事的人手裡面,朱厚煌豈能放心。

不過,沒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朱厚煌與王陽明說着下了船,朱厚煌同乘一車,朱厚煌問出一個他非常感興趣的話題,說道:“先前王師,提前過占城之事,卻不知道占城之事,現在如何了?”

王陽明說道:“殿下可派遣一舌辯之士去一趟占城,則可以將佔城納入版圖了。”

朱厚煌大喜說道:“王師果然是國士無雙,孤令少府爲王師闢地建莊。”

占城之事,之前也是有一個由頭。

占城對朱厚煌的背叛,朱厚煌一直記在心裡,早就想給占城一個教訓了,而且占城的地理位置讓朱厚煌很是垂涎。怎麼說占城那邊就是湄公河三角洲,雖然現在沒有開發出來,但哪裡可是世界級別的糧草啊,只要一拿下那裡經營好,東雍不敢說立於不敗之地,但是也真正的站穩了腳跟,弄出個,西夏之於北宋的局面,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處理占城,卻是一個問題。

占城軍事實力,並不足爲懼。但是一時半會,朱厚煌出不了兵了,無他,就是安南一戰。雖然有很大的勝利,但是不得不說,也讓東雍傷筋動骨。而是南方牽制着東雍三個營的兵力。所以朱厚煌要慎重用兵,朱厚煌的本意,等修養年餘,就大兵攻佔城,一舉覆滅占城。

但是王陽明卻給朱厚煌出了個注意,就是如同現在的安南一樣,派出一個占城相,將佔城納入東雍的政治體系之中。

王陽明在安南整頓地方的時候,也在錦衣衛的幫助下,與占城貴族有所聯繫,最後敲定了。很多歷史看似一個說客僅僅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就能成事,卻不知道在遊說之前,早已做了不知道多少準備了。

王陽明已經與很多佔城貴族達成了共識。下面的只剩下一錘定音了。

王陽明說道:“殿下,客氣了,這身外之物,臣要來何用?而且殿下賞賜已經很豐厚,臣受之有愧。”

朱厚煌說道:“王師不能致孤於賞罰不明之地,而且王師固然看不起這些阿堵物,王師何不以此爲基建一書院,也讓王師之學傳承下去。”

王陽明的確不缺錢,王陽明出生的家庭,就是不用爲錢財擔心的家庭,而且王陽明在東雍多年,朱厚煌從來沒有虧待過王陽明。所以王陽明的家財,足夠讓他藐視這些財物,更何況這些財富還都是賬面上的。不過一提起王陽明的學說,王陽明卻不好拒絕了。

王陽明在乎什麼?

東雍的功業,不,他不在乎,只是覺得朱厚煌開疆擴土之功,有益於天下。所以幫助朱厚煌一把。王陽明在乎他的心學傳承。

不得不承認,心學已經成爲了東雍的主流學術。東雍吏試也是依舊有儒學的內容在裡面,但是多以心學的標準解釋問題。而非朱子,就這一點,勝過了朱厚煌的萬千賞賜。

王陽明說道:“那臣就愧領了,不過,占城的情況與安南不同,殿下要注意。”

朱厚煌知道這一點,安南是被東雍大軍清理過一遍。而且安南混戰多年,所以朱厚煌才能找到機會,將安南掌握在手心之中,但是占城不一樣,占城貴族權力根深蒂固,除非朱厚煌將整個占城上層給清理乾淨。但是如果這樣做,占城引起的亂子,並不比攻下占城差。

朱厚煌沒有那個精力,打一場漫長的治安戰。

朱厚煌說道:“占城不過是孤的跳板,孤想要的是占城以南,湄公河三角洲。所以占城只要不給孤惹麻煩,孤也沒有心思孤理會他。不過,王師以爲當派誰去一趟占城?”

派往占城的人,很可能是就是將領占城相,負責占城方面。

但是朱厚煌麾下能獨擋一面的人非常之少。

王陽明說道:“我認爲阮潤臣可以。”

“阮潤臣?”朱厚煌想了想說道。“也行,就阮潤臣了。”

朱厚煌送王陽明回家之後,就回去了,而徐愛跟着王陽明回家。

王陽明送走了朱厚煌,安定下來,與徐愛單獨說話,說道:“橫山,你爲什麼要想留在東雍?”

徐愛是王陽明得意弟子。也是進士出身,更是王陽明的妹夫,他並不是孟伯生,孟伯生是科舉無望,而徐愛想在大明當高官,也是可以的。他根本不用在東雍。

徐愛說道:”我與你是至親,你覺我回到大明,能有什麼前程?再者,我是在乎前程的人嗎?只要心學能在東雍傳播開來。”

王陽明說道:“好吧,殿下準備派你去星城。”

徐愛說道:“星城?”

徐愛一直在東雍負責民政方面的事情。他本來是作爲王陽明的助手,但王陽明在東雍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是學生處理的,而徐愛就是學生之中資歷最長的。威望最重。所以在長史府之中,所擔任的事情也最多。所以朱厚煌將王陽明調到安南之後。又派鄭綏過來,徐愛也就在長史府工作。

徐愛在長史府非常重。

其實就徐愛本人來說,他未必喜歡出仕。他的身體並不好,但是陰差陽錯到了這個地步,也不能驟然而退。

王陽明說道:“星城那邊與東雍差不多。但是橫山,在東雍爲官,少不得要見血。你要有心裡準備。”

徐愛猛地咳嗽兩聲,說道:“先生,我會多讀兩本兵書的。”

王陽明說道:“你的身體如何?”

徐愛說道:“還能支撐的住。”

王陽明皺起眉頭,他比較擔心徐愛的身體。在東雍有薛神醫坐鎮,徐愛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去了星城,情況就有一點不一樣。王陽明說道:”要不,你就不要去吧。”

徐愛說道:“如今東雍正在用人之際,少了我還有誰啊?”

王陽明說道:”既然如此,就多挑幾個師弟,帶過去,多養着,事情都讓他們去辦,你指點指點就行了。不要累着了。”

徐愛說道:“是。先生,我們還能回家吧?”

王陽明有一點苦澀的說道:“我心安處是故鄉。”

徐愛說道:“先生,您後悔嗎?”

王陽明微微一愣,後悔嗎?怎麼能不後悔啊?如果有再次選擇的機會。王陽明絕對不會當雍王太傅,至於落到這個地步,江南老家,或許這輩子都不能回去。午夜夢迴,王陽明怎麼會不後悔嗎?但是後悔又怎麼樣?也無法挽回了。也只能走下去了。

王陽明現在幫助朱厚煌,未必沒有保命的心思,因爲他與雍王已經是一條船上的人了。

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二章 比劍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
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二章 比劍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