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

“陛下,奴婢這裡有沈將軍的遺表。”黃錦趕緊說道。

黃錦可是督促戰事的主要人員,主要是黃錦想報當初的一劍之仇,但是他也沒有想到有這一場大敗。

所以黃錦一心想找一個替罪羊,讓嘉靖忘記自己的錯誤。

見了下面呈上來的沈希儀的遺表,立即決定給嘉靖看。

嘉靖打開一看,上面的筆記帶着暗紅之色。上面寫的很詳細,從出發到的作戰,再到是失敗,最後才說暗示說,這一場大敗的原因在楊一清迫戰。

嘉靖的臉色一陣青白,他豈能不知道,真正督促交戰的人是誰。

不過嘉靖也對楊一清生起了不滿的心思,暗道:“我給你了足夠時間,兩年多,還給了你足夠的銀子,節流南直隸,浙江,福建的賦稅。居然將戰打成這個樣子,實在是太可惡了。”

不過,嘉靖還沒有失去理智。

他知道他的夾帶之中,根本沒有如同楊一清這樣能坐鎮一方的帥臣。

不過,他還是要敲打一下楊一清,說道:“傳旨,沈希儀忠於王事,命禮部擬美諡,並從優撫卹。”

嘉靖微微一頓說道:“下旨,問一問楊一清東南戰事如何?”

嘉靖是在明知故問。楊一清這個老油條定然會知道是嘉靖在向他表達不滿了。

“陛下,張先生到了。”一個太監稟報說道。

“傳。”嘉靖說道。

張璁上來之後,行禮之後,嘉靖立即問道:“如今局面,先生當如何教我?”

張璁心中嘆息一聲,如何按他的本意,這一戰,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打,但是打都打了,而且雍王還發布檄文,貼的全天下都是,朝廷更不能善了了。否則何以服衆啊。

所以現在,只能打,還要打到底。

張璁說道:“雍國以區區之地,不過彈丸之地,不過一小國而已,即便是有所失利,也不影響大勢,陛下當鎮之以靜,勒令沿海各府縣自守。並令楊老大人,總領平叛之事,陛下只需安坐京師,等候好消息便是了。”

張璁說的是正道。

不管雍王開頭打的多麼驚豔,都無法拉近雍國與大明的差距,那麼是在鐵產量上,雍國也不過是與廣東相當,或許多一點。

在人口之上,未必能抵擋過廣東。

所以從人口到兵力,從鋼鐵到火藥,雍國從來是不佔據優勢的,如果戰爭就是比比誰中的戰略物資多,那麼雍軍就已經輸定了。

張璁還是不大瞭解東雍,但是他提出的大戰略並沒有問題。不要想打什麼精妙的戰役,以本傷人,就如同北宋攻打西夏的戰事。

但是有很多道理是對的,但是未必能執行下去。

嘉靖心中對楊一清也不是那麼信任的。

之前楊一清的權力雖然囊考了南直隸,浙江,福建,等柱省,但是要知道,南直隸境內有一個南京,楊一清根本不能控制,而福建是一個窮省,而且與東雍的牽扯太深了。

楊一清駐節杭州,未必不是無奈的選擇。

而如今戰事擴大,單單是海上交戰,從廣東到南直隸,沿海各地都有雍軍水師出沒的跡象,而且廣西也密報,安南正在集結重兵,想要進擊廣西。

如果將這些事情都交給了楊一清,簡直是將半個中國都交給楊一清。

嘉靖能這麼信任楊一清嗎?

特別是楊一清還是弘治與正德年間的老臣,楊一清與正德的交情還不錯。

雖然,因爲政見的問題,楊一清被正德趕回家了,當時正德南下的時候,還專門跑到了楊一清家裡,與楊一清痛飲一番。

這個時候,將半個中國都交給楊一清,嘉靖怎麼肯啊?

“東南之事,交給楊先生,朕是放心的,但如今廣西也有警了,卻不知道當以那位大臣當之?”嘉靖問道。

張璁沉思,他知道這個人物不好推薦。首先要精通兵略,打過仗,能得朝野上下信任,並且與正德沒有什麼關係。畢竟雍王是以爲正德的名義起兵的。

忠誠比能力更重要也是應該的。

張璁想了一會兒,說道:“臣以爲姚鏌可以。”

姚鏌是老臣,中國重大危機的時候,都喜歡用老臣。而且姚鏌是邊臣,與正德沒有什麼關係,也有打仗的經驗,在剿滅海盜的時候,也有上佳的表現,當然他去職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

最重要的是,姚鏌得嘉靖的中旨出兵安南一事,嘉靖將姚鏌拉入信得過的人之中。

“好,就姚鏌。”嘉靖說道。

嘉靖沉吟說道:“傳旨?不,朕親自來寫。”

片刻之間,嘉靖就寫了一封言詞懇切的書信,命人送到湖北姚鏌府上。

張璁說道:“陛下,當初雍王從天津而來,也要提防他故技重施,從天津上岸直撲京師。所以臣想請陛下命一員大將駐紮天津。”

這個世界誰都不是傻子。

用過一次的招式,誰都會提防的。

嘉靖想了想,派誰去天津的,嘉靖現在想的從來是忠誠是第一位的。嘉靖說道:“就英國公吧。”

正德的政治遺產被瓜分一空,誰得到來了利益最大,這個不大好說,也許是嘉靖,也許是文官,但是毫無疑問,勳貴之首英國公也是得力的一員。

在正德時期,京營是正德的命-根子,誰也不要想多插手,勳貴名義上的總領京營,也被正德剝奪了,或許說並不是剝奪了,反正京營能打的,正德都刮到自己的手中,而不能打的老弱病殘,都在勳貴的手裡面。

但是正德一去,這些勳貴迅速將正德兵嘩啦到自己的手中,然後用了一兩年的時間,將他們全部變成了不能打仗的老弱病殘。

嘉靖用他,不是因爲他的能力,而是因爲他的地位,和忠誠。畢竟在瓜分利益的時候,有他。他還能在雍王那邊上岸不成。

張璁張張嘴,不知道該說什麼話。

張璁豈能沒有想過英國公,但是他算是見識了那一羣勳貴的嘴臉,他們是如何將精銳變成老弱病殘的。

張璁覺得指望英國公去打仗,有一點太不靠譜了。

但是張璁也實在沒有人選,首先這個人選不能出自九邊,因爲京營不滿意,特別是有過一次邊軍入京的經歷之後,不管是京營的勳貴,與大明的文官老爺,都不願意邊軍往京畿開了。

而京營之中,大部分能打的將領都與正德有關,即便是被打壓也是如此。

張璁忽然想起一個人,說道:“陛下,天津關係京師安危,英國公一人恐怕不行,不如請張永張公公也去吧。”

“張永?”嘉靖說道。

他對張永的感覺不太好,畢竟作爲一個皇帝,對一個敢於背叛的太監,能有什麼好印象。不過,感覺好不好是一回事,但用不用是另一回事。

張永與當初的奪位有直接關係,忠誠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而也有領兵打仗的經驗,甚至跟着正德與蒙古打過幾仗,在軍事經驗上,完爆很多人。

嘉靖已經將張永閒置好一陣子了,要不是張璁提起來,嘉靖就忘記了張永這一個人了。嘉靖想了想說道:“黃錦,張永現在在什麼地方?”

黃錦心中暗道:“不好。”黃錦想當太監之中的頭頭,早就想將張永貶出京師了,不過張永立有大功,手下自成一系,即便皇帝不待見,黃錦想要整垮張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黃錦說道:“陛下,張公公一直掌管御馬監,掌管上四營。”雖然他的權力已經被我侵佔一空,只剩下一個名頭了。

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十章 長史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
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十章 長史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