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

王和尚假設徐海出賣他一切都說通了,隨即立即暗道不好,心想:“如果我是徐海,如此做了之後,絕對不會留下隱患的。”

“報。徐頭領的船隊來接我們了。”立即有人來報告。

王和尚聽了這裡消息,臉刷的就白了,他立即登上甲板,遠遠的看着遠傳的船隻。再看看自己的船隊。說道:“轉向,避開他們。”

對方的船隻排着整整齊齊的隊形,一看就是準備好了,而他們的船隻七零八落的,昨天忙活了一整夜,還有很多船隻上面都火燒的痕跡,一些船隻上面死傷不少,根本沒有作戰能力,還有一些船隻,擠上的人太多,只能面前的航行,除卻航行之外的事情,一件也做不了。

看見王和尚艦隊轉向。徐海冷笑一聲,說道:“王和尚就是王和尚,知道騙不了他。換旗。”

一面大明日月同輝旗,升了上去。

這日月同輝旗,也是因爲東雍朱厚煌,纔在海面上流傳開來的。因爲與佛郎機人打交道的時候,佛郎機人有自己的國旗,而大明沒有。

朱厚煌就拍板將設計了日月同輝旗。甚至朱厚煌在南京見正德的時候,也將這一件事情給說了,正德好大喜功,這樣標新立異的舉動,最適合正德的胃口了,正德立即決定大明所有官方船隻都要有日月同輝旗。

所以這個旗幟一升起來,擺明告訴對方,我已經招安了。

這還不算,後面又升起一面旗幟,上面寫着:“大明雙嶼衛世襲指揮使。徐。”

雙嶼是一座島嶼,上面原本是有雙嶼衛的,早已被捨棄。張經設立這個官位給徐海也是費了一番苦心。

首先雙嶼孤懸海外,讓徐海少與同僚打交道,雙嶼又是抵抗倭寇的第一線,這個地方重現設衛,也沒有稀罕。

徐海是投誠的,必定被唾棄,一定程度上能限制海盜之事,而且張經還有後續手段,那是爲將來打算。

不過此事王和尚沒有想這麼多。

此刻王和尚西邊就是海岸線,東邊就是徐海的船隊。幾乎陷入死地了,他二話不說,立即命令轉舵就跑。

此刻的王和尚也顧不得自己的部衆了,王和尚知道他落徐海的手中,徐海絕對不給他一個好下場的。

王和尚捨棄部衆逃走,徐海也是分兵追擊,一場漫長的追擊戰,持續了數日之長,終於在東海之上,王和尚被徐海追上。

王和尚臉色蒼白,嘴脣崩裂,不知道多長時間沒有喝過水了。

這也正常。

王和尚事情突然,根本沒有準備好足夠的物資,又與徐海連連大戰,甲板上數次起火,早已將淡水給用完了。

所有人有乾渴無比。

王和尚看着船上,只有四五個人簇擁在他周圍,都是他死忠,當初與他一起出來走海的人,除此之外,就是徐海的人。

徐海說道:“王和尚,讓我追的好苦。”

王和尚說道:“我只恨當初顧忌名聲,沒有殺了你。”他的聲音沙啞無比,好像是一把沙子在摩擦一樣。

徐海已經完全的控制住了王和尚的座船,兩艘船與兩邊將王和尚上座船夾在一起,就好像是夾心餅乾一樣。

地面上全部是屍體。

有王和尚部衆,也有徐海的手下。

徐海見王和尚落到這個下場,忽然有一些唏噓,一股兔死狐悲之感,心中某一處忽然軟了,說道:“王和尚,現在兄弟我是官身,官身不自由,你是死定了,有什麼遺願就說吧。兄弟能給你辦的,就給你辦了。”

“能讓我喝口水嗎?”王和尚說道。

徐海一示意,一個水袋扔了過去。

王和尚接過水袋,一手拿着狠狠喝了一口,隨後遞給身後的兄弟。說道:“是酒。”

徐海說道:“紹興女兒紅,夠送你上路嗎?”

王和尚說道:“夠了。”

這一水袋酒轉了一圈,就只剩下個空袋子了。

王和尚將這個水袋扔了出去,好像是什麼東西胃鞣製成的水袋,高高的躍起,王和尚猛地一跳,長刀一揚,大喝道:“我----”

王和尚整個動作還沒有做完,就聽見清脆的火槍之聲。一時間不知道有多少人瞄準了王和尚,連同王和尚的人隨從一併打死。

正要向前衝的王和尚,邁出兩步,就渾身一軟,覺得身上不知道開出了多少道口子,每一處都火辣辣的疼,隨即又涼颼颼的冷。

“日--祖宗。”王和尚拼着最後一口氣,說道:“你--不得-- 好死----”王和尚這一口氣一去,頭顱重重的砸在甲板之上,落地有聲。

鮮血從他身下蔓延開來,將好大一塊甲板都染成了血紅之色。

徐海臉色鐵青,說道:“來人,將他的人頭用石灰醃好。”

“是。”一個人上前,長刀下劈,將王和尚的人頭給剁了下來。

松江府。

徐海帶着一個木盒來見張經,說道:“下官幸不辱命,王和尚人頭在此。”

張經問道木盒裡面的別樣的血腥味,說道:“好。本官會給徐指揮請功的。”

由不得不張經不高興,王和尚這個罪魁禍首一死,由謝家慘案而起的江南倭亂就算靠以段落了。

張經想了想,還是將木盒輕輕一推。推給了沈希儀,說道:“沈將軍此戰功莫大焉,這顆首級,就由你轉呈姚大人。”

沈希儀說道:“這都是大人運籌帷幄之功,下官何敢居功。只是此戰也是姚大人殷切期盼的,這顆首級,下官就帶給了姚大人了。”

沈希儀可不敢得罪張經。

沈希儀看得出來張經前途遠大,可能入不了內閣,也成不了閣臣,但是很可能是邊臣。姚鏌年紀大了,沈希儀將來說不定在張經麾下聽用。

所以要留幾分交情,但這功勞他又不能不爭,因爲這不是給他爭的,而是給姚鏌爭的。如果不爭,將來頂頭上司問起來,他也不好交差。

不管他們彼此之間如何爭功,不過一日之間,就商議妥當的,王和尚的首級就開始了張經的履行,被送上了北京。

但是奏摺上的寫的與實際情況不同,上面寫的不是徐海殺了王和尚,而是沈希儀所步殺了王和尚,徐海只有引王和尚入伏,平地餘寇的功勞。

張經也將運籌帷幄之功推給了姚鏌。姚鏌也大大誇獎了一下張經,花花轎子人擡人。

“好。”嘉靖看了奏摺,說道:“這倭寇平息了,江南算是穩定下來。”他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就免了浙江今年的賦稅吧。”

楊廷和嘴脣微動,最後什麼也沒有說。

浙江與南直隸是賦稅重地。免了浙江的賦稅,朝廷可就難辦,不過浙江出了這樣的事情,按例也在豁免之列。楊廷和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嘉靖雖然看看奏摺,但是眼睛餘光一直在觀察楊廷和,心中冷笑,他不是剛剛登基的菜鳥了,對朝廷的運做也瞭解了不少。嘉靖現在一直要好事,他做,壞事楊廷和做。一點一點積累聲望。

此刻朝廷內外對他這位體恤下情,仁愛天下的陛下好感十足,都認爲嘉靖是不下於弘治的明君。

但是明君心中一直在想如何將楊廷和置於死地。

嘉靖說道:“倭亂起於海禁不嚴,還請楊先生爲朕,擬一個章程,嚴厲海禁,令倭亂不復起。”

楊廷和說道:“臣遵旨。”

楊廷和心中一陣無奈,海禁與倭亂之間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楊廷和不知道,嘉靖不知道,不過都是裝着不知道吧。

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章 不服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
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章 不服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