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

在人力問題上,佛郎機的確沒有辦法。

他們覺得東雍水師,陸軍的實力,其實都比不過自己的水陸兩軍,但是問題是數量上,在質量上有所欠缺,但是在數量上的壓制,讓他們毫無辦法。

爲什麼聯合亞齊,就是因爲他們需要足夠分量的僕從軍。

當然即便是有僕從軍,佛郎機人也沒有絕對的信心,在陸戰之中取勝。但是海戰卻又不同了,只要消滅了東雍水師主力,控制制海權,就可以逼迫東雍和談的籌碼了。

最少,可以奪回香料航道。

這就是佛郎機人的算計。

其實佛郎機很多人都想與東雍保持和平,但是東雍斷絕了大明貨物,卻是佛郎機人無法忍受的。

這是這一次大戰的直接因素。

好像小山一樣的轉船衝了過來,風帆鼓起,所有炮門打開,數十門火炮全部露出頭來,只聽見一聲聲轟鳴之聲,一枚枚炮彈砸了出去。

銅火炮有效射程在裡許左右,凡是在這個範圍亞齊船隻,都受到了攻擊。不過就損失來說,亞齊的船隻損失很大,幾乎每一枚炮彈砸在船身上,就能砸出一個大窟窿。而起亞齊的船隻比較小,受不起這樣打擊,還在一些地方暴漏出裂縫出來。

比較亞齊的造船工業很差,他們的這些船隻有些是造的,有些什麼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落在亞齊手中的。

早已年久失修了。承受不住這樣打擊。

很快亞齊艦隊就開始退卻。

西洋船隊這邊比亞齊船隊稍稍好一些。

至少這些船都是比較結實的船隻。敢冒着炮火與雍軍的船隻對射。

雙方都在相距數百米的距離對轟。

雍軍的炮術是經過麥哲倫嚴苛的訓練的,與佛郎機火炮手的準確度相差無幾。雙方對轟的時候,東雍型戰艦的防護能力,遠遠超過當初福船的防護能力,雙方對轟之下,船體還能堅持得住,但是船上的人卻堅持不住了。

雖然有不少人死在船上,但是佛郎機人與東雍水師還能堅持,但是亞齊水手卻無法堅持了,至於西洋船隊的隊形一下子亂了。

託梅立即下令撤退。

目的已經達成了,就不必在這裡與託梅硬拼了。

黃士龍看似順利的將亞齊艦隊逼退,他反而提起了心眼。暗道:“不對。”

他不是沒有與佛郎機人交過手,他剛剛發現這佛郎機人的戰鬥意志根本不對,在廈門灣的時候,佛郎機人都不乏與敵諧亡的勇氣,但是現在連這一點損失都承受不起了。

黃士龍想起朱厚煌的囑咐,寧可小敗,不能損失太多的船隻。立即下令船隻放慢速度,與敵艦拉開距離。

東雍水師剛剛與敵人拉開距離,黃士龍就聽見身後有大大喊道:“黃大人,敵人的艦隊。”

一支艦隊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冒了出來,直接向黃士龍後邊橫插過去。

這一支艦隊數量並不多,但是讓黃士龍膽戰心驚的是,這十艘左右的艦隊,以三艘戰船打頭,而這三艘戰船都比朱厚煌的座船都要大上一圈。其餘的帆船都比這樣的戰船要小得多,但是也比中星東雍戰船,要大。

黃士龍立即感受到濃濃的威脅了,立即命令道:“轉向,撤回去。”

但是在大海上轉向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帆船時代。需要考慮風向,等等原因,從來不是你想來就想走就走的。

面對三艘這樣的船。黃士龍立即覺得自己的船小了。本來他以爲這五千料的大船,已經是他平生能見過最大船隻了,萬萬沒有想到,佛郎機人還有這樣的船隻,真是讓人驚悚。

黃士龍在調動船隊轉向的同時,一派出一支艦隊,去阻攔這一支艦隊,爲大艦隊爭取時間。

本來撤退的船隻亞齊船隻一下子又衝了上來,似乎要糾纏住黃士龍。

黃士龍立即感受不對。暗道:“我將船看的太重了,又翻了一錯誤。”

對,黃士龍他不應該在戰鬥的時候轉向,應該直衝過去,衝破亞齊艦隊,然後再轉向衝回去。在作戰之前,可以保存艦隊的心思,但是如果在開戰之後,還存着這樣的心思,說不定會引起一場大敗。

不過,這個時候後悔也都沒有用,他深吸一口氣,將心中所有的心思都驅除乾淨了,暗道:“既然如此,就來大戰一場吧。”

黃士龍再也不去想什麼保存實力,不保存實力了,隨着命令下去,艦隊分成了數支。其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跟着黃士龍,一起去迎戰猛地衝出來的佛郎機艦隊,其他艦隊,與反身又追過來的亞齊艦隊打在一起了。

不僅僅黃士龍鬆了一口氣,東雍水師上下都鬆了一口氣,怎麼說,東雍水師是勇敢,敢拼敢殺,但是讓他們在作戰的時候,好要保存隊形,就有一點難爲他們了。

他們不怕混戰,而這種排成整齊的陣型做戰,他們還真有一點力有未逮。

不過,黃士龍此刻也不去多想了,四五十艘船分成數隊之後,直接歸屬於黃士龍的船隻,不過十幾艘而已。要與三艘巨無霸對壘,一十幾黃士龍手心也捏了一把漢。

“轟。”相隔一里左右,彼此開始開炮,不過這裡距離炮擊,百分之九十都打進了海水之中,彼此遙遙的對射,根本沒有準頭。

雙方船隻在在緩緩的靠近,六百米,五百米,四百米。

在四百米的距離上,本來被壓制開火的火炮瞬間狂暴起來,一縷縷白煙從對面船上升起,每一縷硝煙升起,都有一聲悶雷一般的炮聲響起。

黃士龍的座船上開了許多船舷窗。從裡面架起大炮,這樣有利也有弊,利處就是火力大大增強了,而弊處就是船舷的防禦力量減弱了。

就在黃士龍座船,壓着對面打的時候,不知道從那個方向的一枚炮打順着重重的打在舷窗之上。炮彈被船舷彈進了船艙之中,直聽見一連串的慘叫之聲,下層甲板之上,簡直是變成了人間地獄,殘肢亂飛,鮮血淋漓,讓人不忍直視。

黃士龍卻沒有感覺,他唯一感覺的是船舷的火力變弱了,至於爲什麼變弱,他沒有時間去想。因爲黃士龍的座艦,將要陷入圍攻之中。

敵人的另一艘大戰艦從一邊斜出來,想將黃士龍的座艦壓入兩船的夾角之中,到那裡時候,黃士龍的座船將承受雙倍的壓力。

這個時候,不用黃士龍吩咐,黃士龍身後的船隻也紛紛衝了上來,這些中型船小多了,頂多有黃士龍座艦的一半體積。

這樣的體積與對付的戰艦比起來,根本就是一個孩子衝進了大人打架的場所。這一艘戰艦拼命的靠近敵艦,但是越是靠近,就越覺得心裡壓力之大。

因爲在遠處看,只是看見一個輪廓而已,知道對方大,但是不知道大到了什麼地方,但是越靠近,發現他們剛剛的甲板,他們根本勾不着,好像是一座海上的城池一樣,上面火炮起齊發,而他們衝過去,簡直好像是送死一樣。

對射絕對不是對手,他們拼的也只有肉搏了,即便肉搏面對的好像一堵城牆一般的船舷,總比這樣好。

但是對方卻不想與東雍水師肉搏,無他,這樣大船對佛郎機人來說,也是相當之珍貴的,連朱厚煌都心疼船隻,有保存船隻的想法,更何況佛郎機人啊。只是些船隻都是佛郎機珍貴的主力艦,他與朱厚煌一樣萬萬不願意損失掉。

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八十章 先鋒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
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八十章 先鋒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