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餘波

“大膽。”廣州知府先看見這一封書信,重重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將茶碗給震了起來,一瞬間他感覺手掌生疼生疼的,甚至覺得骨頭似乎斷裂了。但是不管多疼,他都要重重的拍下去,好像是不如此,不能表示出自己的憤怒。

首先在語氣上。

黃士龍以是雍軍主力艦隊統領的身份。放在雍軍之中,比一個營官的位置要高一級的身份來寫的。偏偏是以平等的語氣來說的。

在廣州知府看來這萬萬不對。

他一個小小的武官,何德何能能用這樣的語氣與自己對話,簡直是一點尊卑都沒有了。其他都是次要的,不如說在廣州城外殺的淡目國使者,因爲在他看來,這一封信上,滿滿的寫着兩個字,就是跋扈。

似乎是黃士龍忘記當初在大明爲官時候的體驗了?

他是怎麼面對一個知縣都稱上官。

而在東雍,他壓根不會面對知縣級別的官員了,因爲一般與他交接的就是知府。不過,知府的級別比他的級別還要底一點,但是東雍文官與武將根本就是兩個體系,除非你做到了樞密使,又或者在縣尉,府尉體系之中,受到樞密院,與丞相府雙重管理,否則壓根不需要與文官有太多的接觸。

所以,級別級別差上一些,雙方也是分庭抗禮的。

黃士龍是用對應東雍知府的方式來對待廣州知府。當然讓廣州知府大大不滿意了。

於是乎這一封書信,從廣州知府手中,到了廣州巡撫手中,然後一路上傳到了嘉靖的手中。

嘉靖匆匆一看,“啪”的一聲,將書信拍在桌子上說道:“看看,東雍已經跋扈到什麼地步,再這樣下去,是不是等東雍水師攻進廣州城了,纔算是有不臣之心,在朕看來,東雍的不臣之心,早就長在他心裡,此刻卻是長大了,要跳出來了。”

朱厚煌一手創立的東雍,此刻也在感嘆,不得不考慮臣子的心思,而嘉靖繼承過來的大明朝廷,更是讓嘉靖感受到束手束腳。

是的,他趕走了楊廷和。

但是趕走楊廷和,殺了楊廷和,就能讓朝廷全部聽他的嗎?

不得不說,這是美好的錯覺。

幹掉楊廷和,不管是以什麼樣的手段,嘉靖的權力大大增加,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讓他爲所欲爲。比如他想做的事情,發兵東雍,在朝中一直有頑強的反對派。

應該說,這些人反對任何形式的一切戰爭,主張以仁德來感化敵人,可見所謂的聖母婊,從來不是現代纔有的,也不是在嘉靖當政的時候才冒出來的。正德當政的時候,就有這些人,不過正德用楊廷和來壓制住這些人。楊廷和一去,先冒出來的就是這些人。

嘉靖發現還不如有楊廷和在。

楊廷和在的時候,嘉靖感覺掣肘,但是隻要楊廷和想辦下去的事情,還是能辦下去的,但是現在,嘉靖發現了,看似自己獲得了絕對的權力,但是他想辦什麼事情,往往是不了了之,有楊廷和在的時候,他只需想辦法說服楊廷和便是了。

但是現在嘉靖根本不知道要去說服誰,才能保證他的命令,結結實實,不打折扣,不,不需要不打折扣,只需不怎麼打折扣便是了。只是嘉靖找不到這樣的人了。似乎一言九鼎,無所不能,但是每一件吩咐下去的事情,都會走樣,除非嘉靖死死盯着。

從頭盯到尾。

但是朝廷有多少事情。嘉靖哪裡有那麼多時間放在這上面,他還修不修道了。求不求仙來了。

所以楊廷和漸漸的將這些事務推在張璁的身上了。

張璁雖然經驗比不過楊廷和,但是慢慢的也歷練出來了。但是歷練出來的張璁,就不想當初那麼聽話了,就有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了。

張璁出自底層,在考上進士之前,一直窮困潦倒,而且韶華早逝,天不與時,所以行事急切,走捷徑,成爲嘉靖的謀主,讓他迅速上位。短短數年之內,入閣成爲實質上的內閣首輔,在大明升官速度幾乎是無人能及。只是上位之後,就顯露出自己的政治理念。

張璁見慣底層百姓的悲慘,所以,他一心想改變大明的現狀。怎麼改變啊?首先打擊大戶,愛護小民。而大明所謂大戶是什麼。不是別的,就是皇莊,宦官,還有做官的人。張璁一心革除積弊,他纔不想打仗,他想打擊宦官,打擊藩王,革新吏治,讓大明百姓好過一點。

張璁的改革思想傳播下來,之後張居正等人都是繼承張璁的衣鉢。當然這是後話。

在張璁看來,大明之患在內不在外,在於民變,不在海外一藩王。

所以張璁看來,嘉靖一心想滅了雍王,根本是得不償失的事情,還不如紮紮實實的退出一些皇莊,退出一些藩王侵佔土地,與民休息。而不是遠征一國。

所以嘉靖一有時間就對張璁說這個事情。

張璁說道:“殿下,雍王固然跋扈,但是如今江南倭寇肆虐,不是另起戰端的時候,等楊閣老,滅了倭寇,再移師東雍不遲。”

嘉靖看了張璁一眼,說道:“就等楊閣老的報捷文書了。”

楊一清還是有本身的人,他在浙江不徐不疾,好像什麼也沒有做,但是對倭寇的局面就此消彼長了。徐海得到了不少船隻的補給,當然也得到了不少人員的補充,水師之中,再也不是徐海的一言堂,不知不覺之間,徐海的部下從徐海的私兵,變成了國家的經制之師。

徐海屢次出海,與所謂的倭寇大戰,連戰連捷。而楊一清以老辣的手段,清理了好幾個世家,又敲打,又是拉攏,將本來支撐倭亂的本地世家,弄得服服帖帖的。在沒有支持的情況之下,幾乎將這些倭寇給逼入絕境了,用不了幾個月,就能全部清理乾淨了。

張璁豈能不知道這一點。

他是知道。但是他更知道,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手法,是楊一清高壓政策之下的,暫時回縮,一旦楊一清移師他處,情況就大大不同了。所以他對倭寇的戰敗很有信心,但是徹底清除,卻不是太自信了,而他也發現,消除東南沿海的倭寇,與海禁息息相關,而想要廢除海禁,與雍王息息相關,似乎變成了一個連環扣了。

張璁內心之中,也有一絲動搖,他所動搖的,就是爲了解決東南沿海問題,與東雍打上一仗值不值得。

不過,嘉靖畢竟是皇帝,張璁又是結結實實的帝黨,所以說,張璁在很多問題上,很難違逆嘉靖的命令,嘉靖這樣三番五次的旁敲側擊,他也無法回絕,只能往後退,只需能推到什麼時候,他就不知道了,暗道:“希望雍國能夠一戰而下,不要遷延日久,牽連百姓。”

楊一清的報捷文書什麼時候回到北京,嘉靖與張璁並不知道,但是黃士龍在廣州的所做所爲,已經傳到了朱厚煌的耳朵之中。

朱厚煌大怒,想將黃士龍叫到身邊好好的訓斥一番。但是黃士龍已經遠在澎湖了,朱厚煌按捺住怒氣,寫了一封書信訓斥一番,心中也暗暗後悔,早知道如此,就讓淡目國使者到北京,即便是到了北京又能如何,最多上面下幾道息兵的聖旨而已。朱厚煌從不把這聖旨放在眼裡,北京也知道朱厚煌從不放在眼裡,根本沒有其他可能,遠不如這樣刺激嘉靖。

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一章 元宵宴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
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一章 元宵宴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