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

人畢竟不是機器,面臨必死的局面。都會做出反應的。朱厚煌幾乎硬將他們逼到了攻城死,不攻城亦地步。

朱厚煌也開始調整營寨了。將雍軍的營寨調整到山谷後面,將佔城軍的營寨堵在雍軍營寨與海雲關之中。這根本就是在預防占城軍譁變。

不過當這一根弦越崩越緊的時候,就離要斷不遠了。朱厚煌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但是他已經騎虎難下了。

朱厚煌開始了失眠,他白天黑夜的看着城頭旗幟。雖然只有一牆之隔,但是朱厚煌並不清楚城頭上到底是一個什麼情況,也不知道海雲關之中,到底已經到了什麼地步。

他再這樣堅持下去,是先攻破海雲關,還是占城軍先譁變?

很多時候,智慧都沒有用處了,要的就是堅持。堅持到勝利,或者堅持到去死。

“殿下,”吳明從後面走過來,說道。

“吳師傅什麼事情?”朱厚煌問道。

“換我軍攻城吧,占城軍的力氣已經耗盡了,必須下來修整了。否則再這樣下去,占城軍非譁變不可。”吳明憂心忡忡的說道。

朱厚煌說道:“不行,我軍還留在最關鍵的時候。”

吳明很久沒有被朱厚煌稱呼爲吳師傅了,心中微微感動,就是因爲感動,他纔要說心理話,說道:“殿下,雲海關打不下來,我們可以繞道峴港。不一定真要在這裡死磕啊。而且即便是要攻城,殿下也稍稍一視同仁一點,臣已經聽說占城那邊已經非常不滿意了。”

“打贏,他們當然滿意。打不贏,他們自然不滿意,孤現在要做的就是努力打贏這一戰。吳師傅不用說了,好好休息吧,等用你的時候,孤自然會下令的。”朱厚煌冷冰冰的說道。

吳明還想說什麼,但是遇見朱厚煌冷冰冰的態度,只好說道:“是。”說完緩緩的退了下去。

朱厚煌緊緊的攥着的手,輕輕的鬆開,他拿出一張紙條出來,上面寫得東西不多,只是汪直攻下峴港的消息。

朱厚煌暗道:“汪直這一路,真的成爲勝負手了嗎?”

他緩緩的將這一張紙條撕成了碎片。輕輕一扔,讓他們隨風而去。

朱厚煌知道,他如果將這個消息通報全軍,或許可以緩和軍中緊張的幾乎要崩開的氣氛,要知道占城軍在連續不斷的攻城之中,光死亡的就有將近萬人了,還有不下於死者的傷員,昨天晚上,還有一處小規模營嘯。一營士卒,全部自相殘殺殆盡了。

幸好,朱厚煌早已做好準備,幾乎像防備敵人一樣,防備占城軍。這纔沒有讓營嘯蔓延開來。不過如果條件不改善,大規模營嘯是遲早的事情。

日日面臨死亡,看自己身邊的人一個接着一個死去,死的慘不忍睹。誰的精神能受得了啊?

但是朱厚煌更知道,他是硬憋着一口氣,讓占城兵進攻的。上級將領,乃至占城王都知道雲海關的重要性,所以他們都憋着一口氣硬攻。如果這一口氣散了。將希望寄託在汪直身上,他們連現在的攻勢都不能保持了。

而且汪直真能夠完成兩面夾攻的任務嗎?而且兩面夾攻真的能夠打下雲海關嗎?

雲海關先爲占城所有,當爲占城所有的時候,他的防禦面是北面,而後來爲安南所有,當爲安南所有的時候,他的防禦面是南面。可以說雲海關北面並不是什麼一攻就破的弱點。

朱厚煌必須做出最壞的打算,如果海雲關守將,是一個好像張巡一樣的狠人,即便是汪直攻到了海雲關北邊,海雲關也能僵持下去。

所以,朱厚煌不敢也不能將希望,全寄託在汪直身上。但是此刻的汪直並不知道。

峴港是一個臨海城市,他的城牆並不太厚。汪直故技重施,用火藥爆破了一個大口子,與新洲城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占城軍攻進峴港之後,居然被峴港人給生生的趕了出來。

不得不說,這裡與雙城一帶不一樣。

雙城一帶是占城的舊都。即便被奪走五十年了。占城在那邊依然有很大的影響力。但峴港在占城全盛之時,也不是占城完全控制的,而是安南與占城交鋒之地,自從安南勢大之後,峴港就成爲了安南的領地,迄今爲止也有百餘年了。

這百餘年來,峴港早已是安南人的地盤了,他們對占城人來說,已經是敵國了。當然了也有占城軍戰鬥力的問題。

汪直不得已從水師之中抽調下來大批火炮,以占城人爲先鋒,他們用火炮在後面壓陣,凡是後退之人 ,一律用火炮轟之。

用了兩日,這才攻下峴港。

不過這個時候的峴港已經滿目瘡痍,不成樣子了。

只是汪直根本沒有在意這一點,說道:“有沒有近路繞過到海雲關後面的?”

“有,只是都是山路。”

汪直說道:“不管什麼路,現在我們就出發。”

朱厚煌將汪直的消息隱瞞了,但是他卻將每天傷亡記錄全部傳給了汪直。不用朱厚煌任何催促,汪直就能領會朱厚煌的意思。一心的加快進度。

只是他到了山路之上,就覺得事情不妙了。

山路的確是山路,只能容得上一人行走,兩人相向而行,都過不去。

汪直將佔城軍全部留在峴港。不信任他們的戰鬥,也不信任他行軍能力,他帶着數百名礦工,又覺得人太少,所以將艦隊上的水手也帶過去一部分。

雖然是要走山路,也先要乘船出海繞過一段山脈,再次登陸之後,然後再走山路。

只是一到山路上就顯露出差別出來。

汪直部下這些礦工,都是在山間野地之中走慣了。該走山路,也很習慣,但是這些水手就不一樣了。這些水手也不是體力上並不如汪直。而是不習慣走山路。只不過走了一天,就覺得受不了了。

山路扭曲連綿,看上去並不遠,其實不知道從山中繞了好幾個大圈子了。

汪直也知道這一點,想跟着嚮導找到海雲關,比他想象的遠的多。他看着越走越慢的水手們,心中暗道:“不行,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殿下頓兵于堅城之下,正需要我的時候,我絕對不能在這裡遷延不前。”

汪直立即下定了決心,將前餘水手全部留在後面,跟着他們留下的痕跡前進,而他帶着幾百名礦工,先行一步,去找海雲關

這一來速度就快了很多,約兩日功夫。汪直一行人終於到了一條大道之上。

嚮導說道:“這是官道。正南就是海雲關了。”

汪直看到希望之後,更加亢奮,不過他隨即冷靜下來,小心翼翼的向海雲關靠近,一日之後,他們終於來到了海雲關北面。

雖然他們離海雲關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海雲關南邊的慘烈的喊殺之聲也傳了過來。面對海雲關北面高大的城牆,一時間汪直就陷入沉思之中。

該怎麼辦是好?

汪直心中暗道:“如果能等後續人馬到達是再好不過了,但是按那些人的速度,趕到這裡,也是數日之後了,且不說,南邊能不能維持這樣的攻勢,只是我們一行人能不能在這裡潛伏數日不被發現?但是如果我一舉攻下關城的話,即便後面的人來了之後,恐怕也攻不下來了。”

汪直忍不住心中嘆道:“海雲關,不愧爲安南第一關。”三軍之難,在於狐疑。汪直找不到最好的選擇,只能做出最不壞的選擇了。

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十四章 地圖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七十章 兵變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
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十四章 地圖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七十章 兵變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