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

嘉靖臉上將自己內心的氣憤生生的壓制下來了。

這一場殿試就這樣匆匆忙忙的落下帷幕了。

嘉靖當時沒有說什麼,回去之後,立即讓黃錦去打聽,張璁的名次如何?

不過片刻,黃錦回來了,回報嘉靖張璁的名次,在三甲之列。

嘉靖冷哼一聲,道:“真給朕面子。”

進士分爲三甲,這三甲的待遇完全不同,一般來說,一甲直接進入翰林院,二甲需要考試,過了才能進入翰林院。三甲一般都是外放縣令了。

要知道大明體制與前代不同。

唐宋之際,都有地方官轉爲宰相。而在大明卻很少有地方官充任閣臣。這就要從大明內閣的來歷說起。

這個內閣剛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個秘書機構,權力並不大。所以直接從翰林院之中選出幾個人來充任。

但是後來,翰林院越發位高權重。但是這個管理卻是遺留下來了。

一般的來說,不進翰林院。萬萬不能進入內閣的。進入權力巔峰。

在明代京官與地方官分的很清楚。

所以,張璁充入三甲,張璁面對的就是分配到某個縣城,當縣令,然後升爲知府,或者升爲巡撫,臨死之前,當一任或者幾任總督,比如三邊總制之類。

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根本沒有再次回到大明中樞的可能了。

當然了政治,最大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最大底線就是沒有底線。至少楊廷和現在沒有想讓張璁留在京師。

嘉靖沉吟了一會兒,說道:“黃錦,叫這個張璁過來,朕要見他,不要讓別人知道。”

黃錦說道:“皇爺,皇宮之中眼線極多。想要將人帶進來,有點困難,還請皇爺寬限一兩日。”

嘉靖說道:“快些便是了。”

嘉靖對張璁有多看重,也不盡然。嘉靖看中的是第一個投靠他的人,並不是張璁。

所以嘉靖必須讓外人知道,他非常重視張璁。

所謂之千金市馬骨就是如此。

正如黃錦所言,宮中的眼線極多,可以這樣說。不知道多少雙眼睛盯着,想在宮中保密,幾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能瞞得過一時,時間長了也會暴漏的。

不過,嘉靖還要見一見張璁,看看這個張璁到底有幾分本事。

黃錦立即下去吩咐了。不過片刻,後宮有人傳信道:“邵太妃病了。”

嘉靖立即皺起眉頭,說道:“太妃怎麼樣啊?”也不等宮人說話,就說道:“不用說,朕過去一趟。”

整個宮中,嘉靖唯一在意的一個人就是邵太妃了。

無他,嘉靖的母親還在興王的封地。後宮住着的是正德的母親張太后。

對於張太后,嘉靖從來沒有什麼好感。

無他,他這個皇位是怎麼到手的,天下人都知道。甚至有些傳聞弒君之類的,張太后即便再不喜歡正德這個兒子。不也會不關注這些。

張太后與嘉靖天然有隔閡。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嘉靖與楊廷和之間的爭論,是繼統還是繼嗣。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張太后。

重重問題在,張太后能與嘉靖和睦相處纔算怪了。

而且張太后也不是一個好想與的人,她能獨佔弘治皇帝,並且壓制自己兒子搬出皇宮,能給嘉靖好臉色嗎?

所以,嘉靖一般不去後宮。

整個後宮之中,只有邵太妃與嘉靖關係最好。

因爲邵太妃是嘉靖的親生奶奶。

雖然在嘉靖來北京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邵太妃,但是骨肉親情卻是做不得假的。

嘉靖來到太妃處,卻見太妃昏昏沉沉的躺着。

旁邊有一個太醫正在細細品脈。

嘉靖等太醫品完脈,問道:“太妃怎麼樣了?”

太醫恭恭敬敬的說道:“啓稟陛下,太妃的眼疾越發沉重,無所因起,忽然漠漠,不痛不癢。小珠子裡,乃有其障,作青白色,雖不辨物,猶知明暗三光。此症日重,恐怕太妃要失明瞭。”

嘉靖皺起眉頭,就想訓斥,但言語到了嘴邊,又咽下去,他現在在朝中根基淺薄,正是要收買人心的時候,和聲說道:“好生醫治。有什麼上好的藥材,全部拿來用。”

太醫說道:“是。”

邵太妃的眼疾,其實就是白內障。在現代只需一個小手術就能做到的,在這個時代,卻是疑難雜症。

“是皇帝嗎?”邵太妃眼疾,眼睛不大好用了,耳朵卻靈敏的多了,聽到了動靜,連忙問道。

“正是孩兒,太妃您好些了嗎?”嘉靖連忙上前,攙扶住想要起身的邵太妃。

黃錦眼疾手快,給邵太妃墊了一個枕頭,對着太醫輕輕揮手。這個太醫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躡手躡腳的離開了這裡。

邵太妃依靠枕頭坐好,說道:“我老了。時日不多了。有什麼好不好的。能活着見到孫兒您登基稱帝,已經是莫大的福分了,再多的我也不想了。”

“太妃怎麼能說這樣的話,朕還想爲太妃上太后尊號的。”嘉靖說道。

“什麼尊號不尊號,我這麼大年紀了,還有什麼掛念的。只是有一件事情,一直放心不下,想給陛下說說。”邵太妃握着嘉靖的手緩緩的說道。

嘉靖說道:“太妃請講,朕無不答應。”

邵太妃說道:“雍王都已經遠竄南洋了,陛下能不能放過他啊?”

嘉靖臉色一僵。

楊廷和是他的近憂,而雍王就是他的心病。作爲一個皇帝,每當看見,地圖上東雍的版圖,他心中都不舒服。

其實他沒有想過,他看過的所有地圖,都是朱厚煌提議之後,正德吩咐繪製出來。

“陛下,不管怎麼說雍王,也是你的堂兄。而且雍王已經遠在南洋,不會再來中土了,對陛下沒有什麼威脅了。就放過雍王,要不,就拿東雍當外藩就行,我會叫雍王年年來貢,歲歲來朝。”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需要培養的。

雖然雍王與嘉靖都是邵太妃的親孫子,但是朱厚煌從小在京師長大,與邵太妃見面多一點,那時候的邵太妃,覺得再也見不到其他兒子孫子了。

所以對朱厚煌格外看中,當初朱厚煌出京往東雍的時候,邵太妃就將自己所有的私房錢都拿了出來,給了朱厚煌。雖然嘉靖身爲皇帝,也常常在他身邊。但是在邵太妃的心中,嘉靖一時半會都比不上朱厚煌。

嘉靖對此感到十分不滿,但是也不好與一個老太太說什麼,更不要說這個老太太是他血緣上的奶奶。

“朕知道了,只要雍王兄不再回中原,。朕就不去管他了。”嘉靖說道。至於嘉靖心中到底是怎麼想的,卻是另一回事了。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邵太妃說道:“見你們兄弟和睦相處,我即便是去了,也安心,當年你爹與雍王他爹,從小關係非常好,我也不求你們想他們兩人一樣,但是也用不到苦苦相逼,得饒人處且饒人。”

“朕知道了。”嘉靖緩緩撫摸着邵太妃的手,“太妃放心,朕是不會爲難雍王兄。”

邵太后非常高興,絮絮叨叨的說了好一陣子話,只是老人精神不濟,說着說着就有幾分疲憊了。

嘉靖見狀,勸邵太后睡覺之後。起身緩緩的離開。

當嘉靖離開邵太妃的寢宮之後,臉色一下子變得陰沉之極。嘉靖心中暗道:“雍王雍王,誰都看重雍王,而不看重朕。”

正德寧肯死,也不願意將皇位傳給他,連他的親奶奶也喜歡雍王多過喜歡他。讓嘉靖心中十分不忿。

邵太妃不知道他這一番話,非但沒有好作用,反而起了反作用了。

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一章 元宵宴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
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一章 元宵宴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