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十二章 惱殺人

四月初一的承應戲安排在漱芳齋演出。這日帝后親臨坤寧宮完成大祭後便奉皇太后等人於漱芳齋後殿進膳、看戲。

但凡宮中演戲,雅善必會出席,何況今日進宮伺候戲的仍是在京師名聲大噪的廣興班。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臺上除了幾張熟悉的面孔,還有一個年輕的陌生身影,人們不知他是誰,只驚歎那扮相與臺步像極了多年前初入宮廷演出的薛雲笙!

可到底是年輕,又是頭一回進宮表演,沒走幾步,腳下不知怎麼就拌蒜,撲通摔了個大馬趴,手持檀板的樂師忽然沒了聲音,薛廣梅坐在樂師桌邊單皮鼓架子後面,見此情形,頓時眼前一片漆黑。他嚇得滿頭大汗,心想這下完了,不但牌子要砸個粉碎,恐怕連命都要難保!

他閉上眼睛不敢再看,必須馬上想出對策挽回當前的局面。

正在這關鍵時刻,坐在皇太后身邊的公主忽然放聲大笑,指着臺上的孩子對皇帝與皇太后說:“皇帝哥哥,太后額娘,這孩子敢情是將你們看成玉帝和王母,佩服得五體投地啦!瞧瞧,頭一回進宮就行這麼大的禮!”

適時的,上場門裡不知誰亮出高亢嘹亮的嗓音,叫道:“五體投地,給太后和萬歲爺伏地請安啦!……”

公主附和臺上長長的尾音,在皇太后身邊飛出一句地道的戲迷味兒十足的蘇白:“格個囡乖格!”於是臺下鬨堂大笑,氣氛一下子明朗起來。

隨着公主與師兄的救援,那孩子頓時心眼明亮,人也鎮靜下來,立刻收腿跪正,再款款起立,朝着皇太后與皇帝躬身一拜,再拜,三拜,再下跪叩首,行三跪三拜九叩大禮,於此同時,薛廣梅立即喊樂師起板,那孩子這才重新進入角色。

一折戲演下來總算有驚無險。

那孩子回到扮戲房,立刻有人爲他倒來一杯熱茶,可他手抖得把茶水都潑出來了,他的師兄趕緊爲他收拾:“連順,聽着,今兒你做得很好,當初我剛進宮也是這模樣,心裡比你還要害怕哩!”

“那師兄是如何化險爲夷的?”他的聲音低得像蚊子叫,手卻不怎麼抖了。

“少說話,多磕頭,主子們自然歡喜。”

連順點點頭,不再說話,卻一直拉着薛雲笙的手不放,畢竟年紀小,沒長開,又慣演旦角,一副嬌滴滴的樣子依賴着薛雲笙,薛雲笙只當他心裡害怕,略瞧他一眼,微微一笑,又寬慰了幾句。

“喲!公主,這地兒人雜,您是貴人,可不能來!”

“少來少來,平日賞你們的銀子還嫌少嗎?別擋着,讓一邊兒去!”

聽到熟悉的聲音,薛雲笙回頭一看,果真見公主被一個卸了妝的太監攔在門口,公主卻不耐煩地推開了他,徑自朝他走來。

“小民給公主請安。”薛雲笙即刻伸手長長揖了一禮,又扯身旁驚魂未定的小師弟趕緊給公主叩頭謝恩。

公主但說兩句“罷了罷了”,又轉顧薛雲笙問道:“這是你們廣興班新招的弟子?”

薛雲笙瞅一眼連順,躬身回答:“回公主,連順是兩個月前進的班子,先前有過唱戲的底子,只不過原先的班子散了,就又轉投到了廣興班。”

“哦,難怪我瞧着面生,不過他的架勢倒與你像得很,想必是仰慕你許久了吧。”雅善開玩笑似的說,誰料連順像被說中了心事,連忙低下頭,羞紅了臉。

薛雲笙只是笑了笑,復又看向雅善,兩人目光相碰,雅善甜甜一笑,薛雲笙卻顧及他人在場,不敢直面迴應這別有深意的笑容。

雅善見他如此生疏的態度,心裡頓時索然無味,又踱步向前,一眼眼掠過扮戲桌上的物事,那勾眉的畫筆置放在胭脂旁,忍不住伸手提筆,卻聽催場的太監在外喊道:“薛雲笙,該你上場啦!”

薛雲笙應了一聲,再看雅善一眼,恭恭敬敬地勸說:“請公主就座觀賞下一場戲。”

雅善的注意力瞬間被轉移,她等了這麼久,終於又等到他上場了,於是沒再留戀那些扮戲的物事,滿懷期待地離開了扮戲房。

重新回到席位,梅妞兒忍不住欠身輕聲問她:“公主去了這麼久,是不是疼得厲害?不如奴才去請太醫吧。”

她方纔以肚痛先行方便,不想梅妞兒信以爲真,甚至要動真格兒了,她趕緊阻止她道:“你別瞎張羅,我這不沒事兒了嘛,好好看戲,別驚動了太后和萬歲爺。”

梅妞兒仔細瞧了她一眼,見她滿面春風,不像有事,便站在一旁不吭聲了,擡起頭認認真真看戲。

臺上演的是《長生殿》中《密誓》一折,薛雲笙扮演的唐明皇與南府太監扮演的楊玉環唱作俱佳,尤其當他們遙望牛郎織女雙星,許下海誓山盟時,席位上竟有人默默垂淚,雅善聞聲望去,發現是全妃,她掏出綢絹沾着眼角,輕輕地擦了擦,皇太后似乎也注意到了她,但她老人家目視前方戲臺,悠悠說道:“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情誼固然感人肺腑,可一想到結局,終究是紅顏禍國,可悲可嘆啊!”

全妃身子微微一顫,強作笑顏陪罪道:“妾妃失儀,擾了各位興致,請皇太后、萬歲爺恕罪。”

“不過你哭得也沒錯,畢竟年輕,看這類戲總會露出女兒家的情懷。”

“何止全妃姐姐,連我都忍不住要抹抹淚呢!”離全妃兩席座位的雅善忽然開口,皇太后饒有興致地回過頭來看她:“哦?你個塔拉溫珠子,瞧得懂些什麼?倒說來聽聽。”

聽皇太后喊她“塔拉溫珠子”,她心裡不大滿意,先是辯解道:“皇太后,雅善今年都十三啦!不是什麼塔拉溫珠子啦!”

皇太后聞言哈哈一笑,又道:“好好好,雅善長大了,能看懂戲文了!”

衆人隨之大笑,和貴妃跟着湊趣:“公主快說說,爲什麼要抹淚?”

原本只是想爲全妃解圍,誰料把自己圈了進去,一個個拿她說笑,害她又羞又急,匆匆看了一眼臺上的“唐明皇”,嬌嗔道:“我就瞧楊貴妃瘦得難看,爲唐明皇掉淚呢!”

“哎喲喲,公主懂得真不少,還知道唐國以肥爲美,可惜啊,咱宮裡的太監唱得再好,也比不得楊貴妃萬分之一呀!”和貴妃掩嘴一笑,雅善聞言更是羞惱,一時不知該如何辯駁。

這時皇太后發話了:“好啦,小丫頭面皮薄,貴妃可別把她說跑了。”

和貴妃果然收住了嘴,不再說笑。

之後仍有幾齣戲,但雅善都無心再看,一方面薛雲笙的戲份已經結束,另一方面她還想着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海誓山盟。

經此一事,後宮皆道公主情竇初開,同時有人重拾幾年前皇太后爲公主指婚的事說起,但皇太后似乎並不急着爲公主操辦婚事,可能是爲了顧及如貴太妃想多留公主幾年。

這年夏天悶熱,宮廷的重心一下轉去熱河。

皇太后在熱河宴請了幾名親王、郡王福晉與大臣命婦,席間談及半個月前皇帝欽點的新科狀元林召棠。

林召棠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其父林雨屏曾任東安縣教諭,他年十一隨父到館學習,攻讀《莊子》及《王漁洋集》,酷愛四六文,喜學詩詞。年十八時,應童試,取得生員資格。嘉慶十七年,學使程國仁選充癸酉科拔貢生,命入官署肄業。嘉慶二十一年,應順天鄉試中舉。可惜嘉慶二十四年與道光元年,先後兩次參加會試均落第,直至三年後,林召棠第三次參加會試,被取中二十八名,殿試拔爲一甲,才狀元及第。

女眷們不諳朝堂事,又都是滿清貴族,當皇太后隨口提及,她們只好相應附和,倒也不能真正曉得新科狀元的才學,何況又是漢人拜將封侯,她們心中更是不屑。倒是長居深宮大院的公主對此頗爲在意,私底下問頗具才學的全妃:“聽說這個林召棠考了三次才中狀元,科舉考試真的很難考嗎?”

全妃笑笑說:“科舉之艱辛,非一言兩語能夠道明,我只知道有人一舉奪魁,也有人考了幾十年還是個秀才。”

“啊?考了幾十年還是個秀才,那他爲什麼不放棄呢?”

“並不是所有人一出生就可享福,對於出身窮苦的布衣百姓,他們唯有靠科舉入仕途,才能改變宿命。所以,即便一再落第,也要捲土重來。”

“哦,難怪這個林召棠兩次落第,還要再考,他家很窮嗎?”

全妃笑着搖了搖頭,“他家出自書香門第,自小也是衣食無憂的。”

“那他爲何一定要考科舉做官呢?”

“對於漢人來說,學習孔孟之道是極爲重要的,好比咱們滿人,自小騎馬射箭,倒也不是真正爲了過活,只是祖宗傳承下來的不可丟棄罷了。”

雅善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又小心翼翼地問全妃:“我瞧戲文裡的狀元都是能娶公主的,是真的嗎?”

全妃說:“戲文不能作真,世人爲了擡高狀元的地位,編出公主與狀元的美滿姻緣,也只是世人美好的願望罷了,真要說狀元娶公主,也僅唐代狀元鄭顥一人,此後再無,在本朝更是不可能了。”

“爲什麼?”

“滿漢不能通婚。”

一句話,堙滅了她心中小小的希冀。

她因他無意中談起新科狀元而留心,他曾說他若沒有出身梨園世家,或許還有一絲希望考取功名,參加科舉是他的願望,可是這個願望此生終是無法實現了。

她原本還期望着他若真能考中狀元,是否如戲文所說,與公主成就一段美滿姻緣。

但即便他不是伶人,即便他考中狀元,即便自己沒被指婚,獨獨“滿漢不通婚”這一條例擺在眼前,便註定一生無望了。

這一發現致使她內心非常不快樂,又因爲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感到羞愧,從什麼時候起,她竟如此在意自己與他之間的關係了?

與全妃分別後,回去的路上一直魂不守舍,在她臉上看不到半點朝氣,這倒不像從前天真無邪的她了。

“梅妞兒,找人給我備馬!”她忽然提議,梅妞兒正要以天色將晚推搪,她極不耐煩地推開梅妞兒,一個人朝廣闊的平原飛奔,卻在萬樹園前遇上浩浩蕩蕩一行人,雅善一眼認出了人羣中意氣風發的僧格林沁,她與他四目相對,良久,似在心中做出一個莫大的決定,她幾步上前,拉住他脫離了人羣。

僧格林沁迎着風,莫可名狀地由她牽着快步走入林中。

他一面爲公主的親密舉動而竊喜,一面又因她心急火燎的奇怪態度而擔憂,終於,她在一棵參天古木下停了下來。

他從背後看她,頭髮似比去年長了許多,垂在的肩頭的長辮因喘氣而微微顫動,他禁不住上前一步,開口:“公主……”

誰知她忽然轉身,一瞬不瞬地盯着他的眼睛,堅定地說:“僧格林沁,不要娶我!”

35.第三十五章 呆骨朵51.第五十一章 玉翼蟬28.第二十八章 八寶妝29.第二十九章 念奴嬌5.第五章 感皇恩36.第三十六章 芙蓉花82.第八十二章 太平歌14.第十四章 女冠子66.第六十六章 錦橙梅74.第七十四章 攪箏琶14.第十四章 女冠子64.第六十四章 應天長16.第十六章 憑闌人63.第六十三章 步步嬌35.第三十五章 呆骨朵81.第八十一章 荼蘼香74.第七十四章 攪箏琶32.第三十二章 鶻打兔58.第五十八章 天淨沙63.第六十三章 步步嬌84.第八十四章 雪裡梅76.第七十六章 雙鴛鴦81.第八十一章 荼蘼香77.第七十七章 黑漆弩11.第十一章 鷓鴣天9.第九章 興龍引47.第四十七章 喬捉蛇65.第六十五章 白鶴子80.第八十章 柳梢青51.第五十一章 玉翼蟬19.第十九章 動相思52.第五十二章 青玉案61.第六十一章 碎金盞51.第五十一章 玉翼蟬14.第十四章 女冠子51.第五十一章 玉翼蟬14.第十四章 女冠子15.第十五章 賀新郎54.第五十四章 菩薩蠻41.第四十一章 楚江秋42.第四十二章 醉鄉春85.第八十五章 鳳引雛57.第五十七章 醉高歌8.第八章 上馬嬌34.第三十四章 牆頭花53.第五十三章 絡絲娘16.第十六章 憑闌人87.第八十七章 四季花29.第二十九章 念奴嬌26.第二十六章 春閨怨39.第三十九章 破陣子3.第三章 魔合羅51.第五十一章 玉翼蟬47.第四十七章 喬捉蛇19.第十九章 動相思54.第五十四章 菩薩蠻27.第二十七章 叨叨令85.第八十五章 鳳引雛2.第二章 好姐姐32.第三十二章 鶻打兔8.第八章 上馬嬌74.第七十四章 攪箏琶7.第七章 烏夜啼46.第四十六章 迎仙客77.第七十七章 黑漆弩19.第十九章 動相思16.第十六章 憑闌人7.第七章 烏夜啼8.第八章 上馬嬌30.第三十章 月兒彎27.第二十七章 叨叨令57.第五十七章 醉高歌44.第四十四章 喜春來7.第七章 烏夜啼67.第六十七章 脫布衫9.第九章 興龍引1.第一章 寄生草4.第四章 黃梅雨31.第三十一章 滾繡球11.第十一章 鷓鴣天3.第三章 魔合羅60.第六十章 傾杯序7.第七章 烏夜啼42.第四十二章 醉鄉春33.第三十三章 醉花陰35.第三十五章 呆骨朵20.第二十章 錦庭芳71.第七十一章 靈壽歌74.第七十四章 攪箏琶36.第三十六章 芙蓉花59.第五十九章 醋葫蘆66.第六十六章 錦橙梅18.第十八章 鳳鸞吟15.第十五章 賀新郎58.第五十八章 天淨沙20.第二十章 錦庭芳67.第六十七章 脫布衫28.第二十八章 八寶妝
35.第三十五章 呆骨朵51.第五十一章 玉翼蟬28.第二十八章 八寶妝29.第二十九章 念奴嬌5.第五章 感皇恩36.第三十六章 芙蓉花82.第八十二章 太平歌14.第十四章 女冠子66.第六十六章 錦橙梅74.第七十四章 攪箏琶14.第十四章 女冠子64.第六十四章 應天長16.第十六章 憑闌人63.第六十三章 步步嬌35.第三十五章 呆骨朵81.第八十一章 荼蘼香74.第七十四章 攪箏琶32.第三十二章 鶻打兔58.第五十八章 天淨沙63.第六十三章 步步嬌84.第八十四章 雪裡梅76.第七十六章 雙鴛鴦81.第八十一章 荼蘼香77.第七十七章 黑漆弩11.第十一章 鷓鴣天9.第九章 興龍引47.第四十七章 喬捉蛇65.第六十五章 白鶴子80.第八十章 柳梢青51.第五十一章 玉翼蟬19.第十九章 動相思52.第五十二章 青玉案61.第六十一章 碎金盞51.第五十一章 玉翼蟬14.第十四章 女冠子51.第五十一章 玉翼蟬14.第十四章 女冠子15.第十五章 賀新郎54.第五十四章 菩薩蠻41.第四十一章 楚江秋42.第四十二章 醉鄉春85.第八十五章 鳳引雛57.第五十七章 醉高歌8.第八章 上馬嬌34.第三十四章 牆頭花53.第五十三章 絡絲娘16.第十六章 憑闌人87.第八十七章 四季花29.第二十九章 念奴嬌26.第二十六章 春閨怨39.第三十九章 破陣子3.第三章 魔合羅51.第五十一章 玉翼蟬47.第四十七章 喬捉蛇19.第十九章 動相思54.第五十四章 菩薩蠻27.第二十七章 叨叨令85.第八十五章 鳳引雛2.第二章 好姐姐32.第三十二章 鶻打兔8.第八章 上馬嬌74.第七十四章 攪箏琶7.第七章 烏夜啼46.第四十六章 迎仙客77.第七十七章 黑漆弩19.第十九章 動相思16.第十六章 憑闌人7.第七章 烏夜啼8.第八章 上馬嬌30.第三十章 月兒彎27.第二十七章 叨叨令57.第五十七章 醉高歌44.第四十四章 喜春來7.第七章 烏夜啼67.第六十七章 脫布衫9.第九章 興龍引1.第一章 寄生草4.第四章 黃梅雨31.第三十一章 滾繡球11.第十一章 鷓鴣天3.第三章 魔合羅60.第六十章 傾杯序7.第七章 烏夜啼42.第四十二章 醉鄉春33.第三十三章 醉花陰35.第三十五章 呆骨朵20.第二十章 錦庭芳71.第七十一章 靈壽歌74.第七十四章 攪箏琶36.第三十六章 芙蓉花59.第五十九章 醋葫蘆66.第六十六章 錦橙梅18.第十八章 鳳鸞吟15.第十五章 賀新郎58.第五十八章 天淨沙20.第二十章 錦庭芳67.第六十七章 脫布衫28.第二十八章 八寶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