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

白露過後,天氣便一天一天涼了。

進入九月,便意味着科舉月的來臨,今年的解試定在九月初八,屆時,大宋六百餘個府、州、軍都將同時進行解試。

解試的主考官由朝廷禮部決定,主要用異地調入的方式。

雖然官府並不公佈今年平江府的主考官,但大家還是從各種渠道得知,今年平江府的主考官是齊州長史周震。

一時間,關於周震的各種消息在士子流傳,有人說他偏重於《孟子》,有人說他喜歡清新淡麗的詩句,還有人說他尤其注重書法。

各種傳言激盪着士子們的心情,離科舉還有三天,五縣的士子齊聚長洲縣,使長洲縣變得格外熱鬧起來。

這天午,長洲縣府北酒樓內賓客滿座,這裡距離考試院較近,座酒客大多是各縣的考生。

他們或三五成羣,或兩人對坐,都在竊竊議論今年的解試,使酒樓內格外嘈雜。

“聽說今年參加解試的考生又去年多了三百人,居然超過了兩千七百人,今年形勢嚴峻啊!”

在二樓靠窗的角落坐着七八名年輕士子,他們都是府學學生。

按照規定,府學學生也可以參加科舉,他們甚至不需要推薦便可直接參加解試。

“很正常,年年都有新的考生加入,考解試的人卻寥寥無幾,考生人數當然會年年增加。”

“哎!朝廷只給我們平江府五十個名額,雖然起其他州府已經不少,可是差不多五十多爭奪一個舉人,還是太激烈了。”

“謝兄可以把年紀改小几歲,參加童子試啊!童子試才十人爭奪一個名額,謝兄的機會很大。”

衆人都一陣大笑,姓謝的士子嘿嘿笑了幾聲,他又將話題轉向身邊的另一名士子,“銅鐘,聽你侄子也參加今年的童子試?”

這位範兄便是範寧的四叔範銅鐘了,他得到朱元甫的幫助進了府學讀書,他岳父在長洲縣正好有一間小院,便讓他把妻子接過來同住。

範銅鐘得到朱氏助學金資助,每月可以領三貫錢,加學費全免,以及家境富裕的岳父不斷接濟女兒,使範銅鐘這兩年過得很滋潤。

他端起酒杯笑道:“我倒覺得童子試更不容易,入選縣士已經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不像成人科舉,花兩個小錢找幾個舉人推薦便有了資格,他們的資格可是真刀真槍殺出來的。”

“老範說得不錯!”

另一名士子道:“我有個遠房親戚也是吳江縣士,聽他父親說,吳江縣有兩千多孩子報名參加縣士選拔賽,最後只有十人被選,其他各縣都差不多。”

範銅鐘笑了笑,“其實咱們都經歷過的,大家忘了嗎?”

這時,一名士子了二樓,快步走來,“抱歉!我來晚了。”

“阿濤來了,快請坐!”

衆人如衆星捧月一般請這個叫阿濤的士子入坐,又圍着他問道:“有什麼最新消息?”

這個阿濤顯然是個消息靈通人士,他神秘一笑,“齊州的消息傳來了,大家要不要聽?”

自從確定平江府主考官是齊州州學教諭周震後,很多人都通過各種渠道向齊州打聽消息,最先得到消息的是一些大書商。

衆人精神一振,主考官的喜好可是能否被解試錄取的關鍵,按照慣例,兩名副主考將各拿出一百份考卷,由主考官從兩百份考卷挑出五十份,作爲最後的錄取者。

雖然還要經過平江府覈定,但實際被駁回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

所以瞭解主考官的喜好,尤其他的政治偏向,顯得極爲重要,否則算考卷答得花團錦簇,但政治偏向與主考官相違,一樣名落孫山。

尤其在慶曆革新後,朝廷開明派和保守派的較量一直沒有停止過,主考官周震偏向於哪一派,成了衆人關注的焦點。

阿濤向兩邊看看,小聲道:“這個周教諭據說和富弼關係交厚,富弼被貶青州期間,他們經常在一起喝酒茗茶。”

衆人恍然大悟,看來這個周震屬於開明派了。

範銅鐘心卻在暗暗思忖,這個消息要不要給侄子範寧透露一二。

........

範寧等十名吳縣縣士在十天前便住進了閶門附近的秋林禪寺。

雖然吳縣和長洲縣很近,但如果等長洲縣開啓城門後,再趕去考試院點卯,時間有點來不及了。

所以吳縣的考生都會提前去長洲縣投靠親戚,租住民房,或者住進客棧,人口達二十萬的長洲縣,消化區區兩三千考生,還是綽綽有餘。

秋林禪寺這塊土地原本屬於吳縣縣衙,後來捐給了寺院,寺院投桃報李,也願意爲吳縣官府解決士子的住宿問題。

歷屆科舉的吳縣縣士都是住在這裡。

禪寺的後花園亭子裡,範寧正和蘇亮、段瑜品茶小坐。

在縣學的茶社學習了兩年多,範寧學會了點茶,這是宋朝人的基本社交技能。

一般書香門第出身的學生,大多在七八歲學會點茶。

蘇亮低頭嗅了一下茶罐,笑道:“居然是鳳茶,你小子從哪裡搞來的?”

龍茶和鳳茶是茶頂級,宋朝茶餅的優劣並不是僅僅是產地那麼簡單,後續製作,甚至保養也極爲重要。

像龍茶和鳳茶,它們本身也是建州茶,如果製作乘考究,便能稱爲的乳、石乳和白乳,也是茶餅的第四、第五、第六個等級。

關鍵還在於養茶,養了三年茶,保持色香和品質不變,這時茶能升爲第三個等級,京挺。

至於龍茶和鳳茶,那至少要精心養十年以,濃郁的茶香沉澱下來,以至於泡水十遍,茶香依舊回味無窮,這纔是茶極品。

朱佩在臨進京前送給範寧三塊茶餅,範寧是後來才知道朱佩送給他的,居然是鳳茶,這顆是皇宮的貢品,也只有京城達官貴人才有機會享用。

頂級茶樓最多也只用京挺,而在京城礬樓可以喝到鳳茶,但一盞鳳茶至少要掏二十兩銀子。

很多富商豪門去礬樓喝茶,很大程度是爲了嘗一嘗鳳茶的滋味。

範寧笑了笑,用茶匙舀了一平勺茶。

舀茶是點茶的一個極重要環節,茶少湯多,達不到水乳交融的程度,茶水錶面起不了白沫,稱之爲‘雲腳散’。

相反,舀茶太多,茶湯表面濃稠如粥,茶水錶面也起不了白沫,這叫做‘粥面聚’。

茶必須要不多不少,把握適量則靠經驗,範寧也是失敗了多次才漸漸找到感覺。

茶末放入兔毫黒盞,然後倒入少量沸水,將茶末調成濃膏狀,一定要攪拌均勻,這是茶湯能否細膩的關鍵。

下一步是點茶的**,倒水。

一般是左手拿湯瓶,右手拿茶筅。

範寧提起湯瓶向茶盞倒水,一條熱氣騰騰的細線從茶嘴裡噴了出來。

點水的要點是手要穩,落點要準,要有節奏,沸水必須在一個點注入茶盞,這不會破壞茶麪。

而右手的茶筅要迅速旋轉打擊和拂動茶盞的茶湯,使它起湯花,也是泡沫,真正的點茶高手會讓湯花變得千姿百態,或動物,或鳥禽、或花朵。

‘禽獸魚蟲花草之屬,纖巧如畫,須臾即散滅。’

這叫做分茶,只有點茶高手才做得到。

北宋第一點茶高手,西湖南山淨慈寺的南屏謙師據說能在茶麪繪製西湖山水,被稱爲‘三昧手’。

蘇東坡專門爲他寫了一首詩:

‘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忽現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甕鵝兒酒。’

當然,範寧還遠遠到不了分茶的境界,絕大部分讀書人都辦不到,倒是頂級茶館的頭牌茶妓反而能做到。

人鬥茶,一斗湯色,二斗水痕,湯色是指誰點出的茶更濃白。

而鬥水痕其實是泡沫,

誰點出的泡沫越多,時間越持久,水痕露出的時間也越晚。

很快,茶盞的泡沫出來了,竟然越涌越高,像啤酒起泡一樣,泡沫已漫過了茶盞,卻不流下去,牢牢掛在茶盞邊檐,最後竟成了一個半球形。

段瑜和蘇亮一起拍手誇讚,“好一個雪沫如球,難怪張教諭誇你點茶進步最大。”

“阿彌陀佛,小官人點的好茶!”

三人回頭,卻是秋林禪寺的住持大藏法師。

三人連忙起身行禮,範寧謙虛道:“法師過獎了!”

大藏法師笑眯眯道:“我只是路過這裡,順便告訴範小官人,前院有客人來訪!”

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門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一百零八章 內訌初生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七百五十九章 他鄉遇舊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二百九十章 寒冬來臨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
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門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一百零八章 內訌初生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七百五十九章 他鄉遇舊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二百九十章 寒冬來臨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