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

范仲淹因慶曆變法失敗而被貶黜出京,目前在鄧州出任知事,因母親忌日而趕回鄉拜祭。

此時恰逢平江府解試,門求教的士子太多,不勝煩擾。

爲求清靜,范仲淹便躲到太湖邊蔣灣村的一箇舊友家,今天正好遇到範寧在給孩童們講西遊記。

範鐵舟手忙腳亂地將三叔請進屋內,張三娘則趕緊拿出家裡最好的茶給三叔燒水泡茶。

范仲淹打量一下房間,屋子裡光線明亮,傢俱都是用木頭自制,顯得較粗陋,不過收拾得乾乾淨淨,格外整潔。

“鐵舟,你父親怎麼會搬到這裡來?”

範鐵舟嘆口氣,“還不是因爲他那個古怪脾氣,三叔應該知道的。”

范仲淹點點頭,他雖然和範寧祖父範大川是堂兄弟,卻很少說話。

範大川從小脾氣古怪,和族人較難相處。

范仲淹又回頭看了看還在困惑的範寧,便笑道:“你不是建議我用冰水敷傷處嗎?”

範鐵舟趕緊問道:“三叔怎麼了?”

“剛不小心扭了一下腳踝,寧兒建議我用冰水敷腳。”

“我去打井水!”張三娘手腳麻利,連忙去拿木盆。

“不用!”

範鐵舟連忙制止住妻子,他從抽屜裡摸出個小瓷瓶,遞給范仲淹。

“這是我山採藥自制的藥膏,對跌打損傷很有效果,三叔試試看!”

范仲淹笑着接過藥膏,除去鞋襪,在腳踝處抹勻了,立刻覺得一陣陣清涼透入肌膚,腳踝處立刻不再疼痛了。

過了片刻,范仲淹又重新穿鞋襪,走了幾步,竟然完全好了。

“這是什麼藥?很神啊!”范仲淹驚地問道。

“侄兒也不知道名字,三叔收下吧!晚再塗一下好了。”

“我不用了,只是好而已。”范仲淹笑着把藥瓶放回桌。

一旁的範寧卻動了心,家裡有這麼好的藥,自己居然不知道!

若在鎮開個店,專治跌打損傷,豈不是財源滾滾?

這時,范仲淹笑着向範寧招招手,“你到我這裡來!”

範寧連忙走前,又仔細打量一下這位歷史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和學家。

范仲淹其實是一個很平常的鄉間老者,不過他舉手投足之間卻有一種普通人沒有的溫雅之氣。

不過範寧目光敏銳,他發現了范仲淹目光竟有一種掩飾不住的愁緒。

再細細一想,範寧頓悟,應該是自己剛纔講的故事影響了范仲淹的情緒。

想到這,範寧心略略有了一絲愧疚。

范仲淹微微笑道:“你一片誠意把我請到家,應該是想讓我考考你的才學,今天我給你這個機會。”

範寧臉一紅,原來自己的小心思早被人家看穿了。

在這時,院子裡傳來一個蒼老沙啞的聲音,“大郎,這次捕的魚怎麼都這樣小?”

這個聲音使房間裡一下子安靜下來,張三娘臉一沉,當着客人的面不好發作,便滿臉不高興的到後院去了。

范仲淹呵呵一笑,起身向院子裡走去,範寧無奈,也只得跟在身後。

只見院子裡站着一個瘦高老者,頭髮花白,皮色烏亮,臉佈滿了小麻點。

他的眼睛很有特色,眼白佔了大半,一對眼珠像兩顆小黑豆粘在眼白,白多黑少,總透着一絲冷酷。

這個老者正是範寧的祖父範大川,此時他手拎一隻大魚簍,正滿臉嫌厭地望着屋檐下的十幾串鮮魚。

在院門處還站着另一名高個兒年輕男子,二十歲左右,臉色蒼白,身體略顯得單薄,一雙手女人手還要白皙細嫩。

他叫範銅鐘,是範寧最小的一個叔叔。

範銅鐘在縣學讀書,是範家唯一的秀才,父親範大川把自己的全的希望都寄託在他身。

此時,範銅鐘也同樣嫌厭地望着大哥家的院子,彷彿走進這院子,會使他的秀才身份蒙一層灰。

不過他眼睛向屋裡望去時,卻充滿了熱切和期待。

聞名天下的範相公居然來了,這是自己多好的一次機會啊!

這時,範鐵舟從屋裡跑了出來,激動道:“爹爹,你怎麼來了?”

“你當然不希望我來!”

範大川冷冷哼了一聲,“你是怕我來壞了你的好事吧!”

範鐵舟一怔,他沒明白父親的意思。

他又連忙從水缸裡取出一隻魚簍,笑容真誠的遞給父親。

“這次下湖運氣不錯,撈到了十幾條桂魚,都是一斤的好魚,肉質肥美,孩兒專門留給爹爹補補身體。”

“先擱一邊吧!”範大川揮揮手,彷彿在趕走一隻蒼蠅。

這時,范仲淹從屋裡出來,微微笑道:“多年不見,二哥風采依舊啊!”

範大川立刻滿臉堆笑,指了指後面的小兒子。

“家裡有四郎照顧我,我的身體還不錯,這孩子孝順啊!縣裡的先生都誇他品行好。”

范仲淹淡淡一笑,“我覺得大郎也很孝順。”

範大川不滿地瞥了長子一眼,“他也一般吧!起四郎可差遠了。”

範鐵舟輕輕拉了一下範寧,“快給阿公磕頭!”

“不必了!”

範大川果斷拒絕,“他這種小呆子給我磕頭,只會折我的壽!”

範鐵舟連忙解釋道:“父親,寧兒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

“哼!他是什麼樣子我還不知道嗎?”

範大川狠狠瞪了一眼長子,對范仲淹道:“家門不幸啊!我這個長子自幼愚鈍,不是讀書的料,生個兒子更是個傻呆子。”

“二哥,你太謙虛了。”

“哎!你不知道這孩子傻到什麼程度,年初我問他叫什麼名字,他居然到了第二天才告訴我,你說這樣的傻呆子還能讀書?”

範大川痛心疾首,又長長嘆息一聲,“我範大川究竟做了什麼孽,身後居然有這麼一對愚蠢的父子。”

範鐵舟被父親罵得滿臉羞愧,低下頭不敢說話。

范仲淹回頭看了一眼範寧,眼充滿同情。

範寧卻淡淡一笑,對這個祖父的偏心事蹟,他耳朵都聽出老繭了。

拼命貶低父親和自己,無非是想襯托他小兒子多麼優秀.

範大川覺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向小兒子招招手。

範銅鐘連忙屁顛屁顛跑前,給范仲淹深深行一禮。

“學生範銅鐘,給相公見禮!”

相範鐵舟父子對自己的尊敬,這個範銅鐘卻把親情丟在一邊,口稱相公,市儈之心由此可見。

范仲淹心雖然不悅,但臉卻沒有表現出來。

他笑了笑問道:“四郎在哪裡讀書?”

“學生在縣學讀書,準備過幾天去長洲參加解試。”

旁邊範大川連忙補充道:“我家四郎現在是秀才!”

宋朝的秀才和明清不一樣,不算一種功名。

一般而言,只要得到縣裡的推薦去參加解試,便可稱爲秀才。

因爲村裡只有他一個秀才,範大川極爲得意,逢人便誇他四郎怎麼聰明,怎麼輕輕鬆鬆考秀才。

範銅鐘抓住機會,連忙從書袋裡取出一疊稿呈給范仲淹。

“這是學生寫得幾篇章和詩詞,懇請相公指點!”

范仲淹接過稿翻了翻,又笑着還給了他。

“還不錯!好好考解試,我希望能聽到你的好消息。”

範銅鐘激動得淚水都要掉下來,說話的聲音也哽咽了。

“相公對學生的教誨,學生一定會銘記於心。”

範大川也覺得有希望了,連忙趁熱打鐵說:“聽說三弟身後尚無弟子,你看能不能......”

範寧噗地笑出聲來,祖父居然想要四叔做范仲淹的繼承人,他真想得出來啊!

饒是范仲淹再有涵養,此時也終於忍不住了。

他一把拉住了準備下跪磕頭的範銅鐘,對範大川道:“我今天還事,先走一步了,改天我再來拜訪二哥。”

此時,他一刻也不想再呆下去,他又回頭向範寧和範鐵舟點點頭,轉身便離開院子走了。

“都怪你們,讓我錯失了這個機會!”

範銅鐘滿腔憤怒地指責大哥和侄兒,彷彿自己沾了他們父子的晦氣,范仲淹纔看不自己。

他狠狠一跺腳,捂着臉轉身飛奔而去,多麼好的機會啊!這樣被那個小傻瓜給毀了。

範大川也氣得渾身發抖,一肚子怒氣都撒向長子。

“範相公來村裡是多難得的機會,你不把他請去指點你四弟,卻一心只想着自己兒子,讓你四弟白白丟掉了這次機會,你摸着良心想一想,你對得起我,對得起你四弟嗎?”

範寧心憤怒之極,慢慢捏緊了拳頭。

但他給父親面子,不撕破這張臉皮,只是冷冷地望着這個不講道理的祖父,一言不發。

範鐵舟忍氣吞聲道:“爹爹,寧兒確實可以讀書的。”

“我呸!”

範大川重重向地吐一口唾沫,滿臉譏諷地指着三間破茅屋。

“你看看自己家裡窮成什麼樣子,這光景還想讓你的傻兒子去讀書?糟蹋錢我不說了,更重要還讓村裡人恥笑,你不要臉,我還丟不起這個老臉!”

“你還好意思說我們窮!”張三娘終於忍不住衝了出來。

她儘量給丈夫面子,不和公公計較,但她絕不能容忍公公這樣欺辱自己的丈夫和兒子。

她怒視範大川道:“去年分家,你給了大郎什麼?土地、房產都要留給老四,把我們趕出來了。

我們居無定所,多虧我的一點嫁妝才修起這三間房,我問你一句話,大郎是不是你的兒子?”

張三娘越說越傷心,眼睛都紅了。

“大郎爲什麼沒有讀書,你還不清楚嗎?他十五歲下湖打漁養家,你卻在這裡說他愚蠢,你應該摸着自己的良心想一想!”

範大川臉一陣紅一陣白,他也索性豁出去了。

“既然你們都覺得我不公平,那我實話實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是有個當官的兒子,可大郎打漁,二郎經商,三郎做了倒插門,都指望不。

現在只有老四讀書有成,最有希望當官,我指望他當官後光宗耀祖,還能給我養老送終,所以你們別怪我偏向老四多一點,而且你們對老四好一點,那是孝順我了。”

“爹爹,我沒有說您老人家偏心。”範鐵舟連忙勸道。

“可你婆娘說了,哼!”

範大川重重哼了一聲,轉身走,可走出門了,他忽然又拐回來,一把抄起裝滿桂魚的簍子,罵罵咧咧走了。

.......

范仲淹沿着河邊返回住處,他心十分感慨。

明明孫子是大智若愚,是罕見的美玉良才,範大川卻視而不見,明明小兒子是個草包,他卻當作明珠。

寫了一堆狗屁不通的章,居然還想做他范仲淹的繼承人,他范仲淹再被貶黜,也不至於墮落如斯。

這時,范仲淹忽然隱隱聽見範寧在喊自己。

一回頭,只見範寧從後面飛奔而來,手拿着一張紙。

范仲淹停住了腳步,心怪,這孩子要給自己看什麼?

片刻,範寧氣喘吁吁奔來,將手紙遞給范仲淹,“這是孫兒寫的一首詞,請三阿公指教!”

范仲淹望着他紅撲撲的小臉,心涌起一股憐愛,他彎腰摸摸範寧的小腦袋。

“好的,我一定會好好讀一讀!”

范仲淹想了想,又從腰間取下一枚玉佩遞給他。

“鎮範氏本堂內有一座藏書樓,憑這枚玉佩可以進去。”

範寧接過玉佩深深行一禮,“謝謝三阿公提攜!”

范仲淹笑着撫摸他的頭,“你好好努力,等下次我再來時,多寫幾首詩給我看看。”

“孫兒一定會努力!”

停一下,範寧又笑嘻嘻說:“這首詞或許能讓三阿公的心情好一點。”

說完,他一溜煙地跑沒影了。

........

范仲淹沿着河邊緩緩而行,一邊走,一邊讀着範寧寫給他的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范仲淹心震驚異常,他簡直不敢相信,這會是一個八歲孩子寫的詞。

或許這孩子只是寫途偶遇風雨,並沒有賦予它太多的深意。

但范仲淹卻能體會到平平淡淡的詞意竟藏有某種人生哲理。

范仲淹停下腳步讀了一遍又一遍,他終於領悟了這首詞蘊含的深意。

雖然只是描寫野外途偶遇風雨,但它卻在簡樸見深意,在尋常處生景,表現出一種曠達超脫的胸襟。

范仲淹眼角忽然有點溼潤了,這首詞分明是一個正直人在坎坷人生力求解脫之道。

這寫的是自己啊!

這時,范仲淹想到了範寧那純淨的目光,想到了他紅撲撲的笑臉蘊藏的無窮活力,這一刻他心跟着變得生機盎然起來。

........

房間裡,張三娘還在埋怨丈夫。

“難得三叔喜歡寧兒,你也不讓三叔幫幫忙,延英學堂哪裡是那麼容易考的?”

範鐵舟修理着鋤頭,悶聲回答妻子的埋怨。

“咱們靠自己本事去考試,實在考不去讀鎮裡的官辦學堂,不管走到哪裡,我相信兒子都是一顆最亮的明珠。”

張三娘嘆口氣,“我也希望寧兒好好給咱們爭口氣,讓你爹爹看看,他是怎麼把明珠當成了瓦礫!”

這時,外面忽然傳來一聲咳嗽。

範鐵舟連忙從屋裡出來,卻見是三叔站在院子裡。

範鐵舟撓撓後腦勺,“三叔還有什麼事嗎?”

范仲淹微微笑道:“我剛纔忘記問了,明天我要去一趟京城,不知寧兒可願意離家一個月?”

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課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橫空出世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臨毛人島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選擇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兵河北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二百三十九章 證券交易
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課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橫空出世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臨毛人島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選擇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兵河北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二百三十九章 證券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