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

時間轉眼到了嘉佑五年的四月,範寧經略鯤州已整整四年,他的任期已經在二月時屆滿,如果不出意外,將由他的副手餘孝年接任知州一職,這是範寧向朝廷推薦的人選,得到了知政堂的認可。

不過如果朝廷一直沒有下達調令和正式任命書,他還得繼續在鯤州做下去。

鯤州的春天要比大宋晚一個月,頗有幾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味道。

四月初的鯤北草原上到處是盛開的野花,五顏六色,奼紫嫣紅,使牧場變得格外的賞心悅目。

白龍川以西二十里,這裡鯤州北部唯一的天然不凍港,海峽對岸便是鯨州,兩年前,當第三批移民抵達鯤州,其中五百戶便安置這裡,形成了一座大鎮,叫做鯤北鎮,就在今年年初,晉縣的批文終於下來,鯤北鎮就正式改名晉縣。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這座大鎮和縣沒有什麼區別,一面朝海,三面則挖了兩丈寬的人工河渠,名義上防野獸侵襲小鎮,實際上就是無形的城牆了。

當建縣的批文下來後,這些人工河渠就變成了天然的護城河,修建四面城牆,縣城就形成了。

一萬日本勞工正在修築城牆,他們是去年秋天招募的新人,第一批日本勞工在經過三年的勞作後已經結束契約滿載而歸,幾乎每個人都得到了四十兩銀子以上,不少人連同各種獎勵,還拿到了五十兩銀子,回去後可以買大片土地,成爲富農。

不過一千名同時招募的日本少女,基本上都嫁在鯤州,除了嫁給士兵外,還有不少人嫁給農夫,大多已生下了孩子,除了身材普遍嬌小外,她們的說話、衣着以及生活習慣,都已經和普通大宋婦女沒有什麼區別了。

所以在去年秋天,鯤州又引進了第二批一千名日本少女,她們主要從事海港曬魚和商業,大多被各個店鋪僱傭,這也是鯤州的一大特色,鯤州不允許日本男子從事商業和服務業,所以三大縣城各家店鋪內,基本上都是日本女子當夥計。

相比曬魚,這些少女更願意從事商業,原因很簡單,從事商業可以更好地學習漢語,就算沒有能留在鯤州,也能去大宋找份不錯的差事,最後留在大宋。

這就像唐朝時胡姬都向往長安一樣,宋朝的日本女子都渴望去天下最繁華的東京汴梁。

範寧是兩天前抵達晉縣視察,晉縣直接複製唐縣,城牆周長將有十八里,城內三縱三橫,共有六條大街,街道佈局十分整齊,可以容納一千戶人家,沒有用木房子過度,而是一步到位,全部修建成磚瓦房,每家佔地兩畝地,房宅很大,院子也很大。

和唐縣以及漢縣不同的是,晉縣沒有鄉村,主要是因爲冬天太冷,被厚厚的大雪覆蓋,住在鄉村裡很不方便。

爲了鼓勵百姓來晉縣居住,鯤州官府也給了很多優厚條件,比如宅地很大,再比如雙倍分地,晉縣百姓每戶百姓可以分配四頃土地,只是這裡不種小麥,專門種黑豆,供應給牧場。

優厚的條件當然能吸引很多百姓前來落戶,晉縣百姓已從最初的五百戶增加到八百戶,四千餘人,基本上以種地和去鯨州伐木爲生,優厚的條件,足以讓百姓們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

晉縣第一任縣令正是李大壽,他也是運氣好,之前被分配到鯨州,他做事很踏實,用一年半的時間,將鯨州全面勘察了一遍,雖然在鯤州建立軍城的申請遲遲沒有被知政堂批准,主要是擔心引發遼國不滿,但李大壽卻因禍得福,吏部對他頗爲歉疚,便將他任命爲晉縣的第一任縣令。

“這裡就是縣學!”

李大壽指着一座剛剛落成的建築對範寧道:“目前縣學有五名教授,兩百三十名學生,每個月我也要來這裡給學生上課,至少每個月上三堂課。”

教育是大宋的立國之本,在鯤州也不例外,四年前鯤州便在唐縣建立了學塾和小學堂,去年唐縣和漢縣同時成立縣學,鯤州也成立了州學,從大宋高薪聘請了數十名教授來鯤州教書,入學子弟已超過千人,今年年初又成立了女學,專門教授女童讀書。

此時晉縣的縣衙還沒有修好,但縣學已經開始運轉,這是範寧對李大壽很欣賞的地方,李大壽無疑是大智若愚,他願意在小地方吃虧,包括管理日本勞工,去鯨州勘察,但在原則問題上卻從不含糊。

範寧在縣學內走了一圈,又問道:“鯨州那邊淘金情況如何?”

去年秋天,數十名晉縣年輕人跑去白龍川曹家河段淘金,和曹家的護衛士兵發生了衝突,五名年輕人被打傷,這件事引發了晉縣百姓的抗議,數百名晉縣百姓跑去白龍川抗議,導致曹家金田停工一個月,最後範寧親自來調停,由於寒冬將至,雙方勉強達成了協議,曹家金礦賠償受傷者每人三百貫錢,晉縣百姓也答應不再去白龍川搗亂。

事態雖然因爲寒冬到來而平息,但晉縣百姓對黃金的嚮往還是難以抑制,這也是範寧最關心的問題,進入四月,各大金田又開始採金了,會不會引發新一輪的淘金衝突?

範寧從不指望晉縣百姓會遵守去年達成的協議,反正被打傷還有賠償,說不定晉縣百姓會更加前仆後繼,這就是範寧開春不久便趕來晉縣視察的真正原因。

“卑職有一個解決思路,也不知行不行?”李大壽猶豫片刻道。

範寧精神一振,連忙問道:“你說,什麼解決思路?”

“卑職考慮,與其堵,不如疏,把百姓淘金的意願引向別處。”

“那你有什麼具體方案嗎?”

李大壽點點頭,“卑職在想,能不能停止去鯨州伐木,改爲去鯨州淘金?”

範寧想了想道:“這確實是另闢蹊徑,可行倒是可行,但鯨州首先要有黃金才行,這個問題你考慮過嗎?”

“卑職知道,卑職在鯨州勘探時,就發現很多條富含金砂的河流,其中距離鯤州最近的一條河流,在鯨州軍營以北五十里處,小河不長,只有四十餘里,卑職想開放這條河流給晉縣百姓淘金。”

範寧沉思良久道:“你寫一份書面報告上來,如果可行,州衙就批准了。”

李大壽大喜,讓晉縣百姓去鯨州淘金,他可沒有這個權力,安排晉縣百姓去鯨州伐木是州衙決定的事情,那麼改爲淘金也必須由州衙來決定。

他取出一份報告,雙手遞給範寧,範寧一怔,頓時大笑道:“好你個李大壽,早就挖好了坑,就等我跳下去,對不對?”

李大壽不好意思地撓撓頭,“這件事卑職想了一個冬天,寫一份報告當然不成問題。”

“好吧!看在你還知道要向州衙彙報的份上,這件事我就特批了。”

州衙做事自有一套流程,一審二審,最後才輪到知州批准,但如果情況特殊,知州也可以直接批准,不用走流程。

範寧當然不會輕易破壞官衙辦事的規矩,只是他心裡明白,已經是仲春時節,晉縣百姓隨時隨地都會跑去白龍川淘金,這件事真沒有時間再拖下去,只能走特批的路子。

範寧看了一遍報告,便直接提筆批准了淘金申請。

“要儘快實施,越快越好,明白了嗎?”

“卑職明白,今天就把消息放出去。”

“等一等!”

範寧又肅然對李大壽道:“你要告訴百姓,淘金可以,但不能誤了耕種播種,如果秋天沒有黑豆收成,明年就沒有糧食了,拿黃金來買也不賣。”

“卑職明白,其實大家也知道,用金銀買不到物品,只能存儲。”

這其實也是宋朝的規矩,金銀只能收藏儲存,不能在市面上流通,要使用時,必須先去錢鋪兌換成銅錢,但規定是規定,但實際也難以禁止,拿銀子去酒樓消費,誰會不收呢?

所以這條規定基本上名存實亡,不過在鯤州卻得以嚴格實施,任何商鋪都不允許收金銀,只能用銅錢,違規者將被逐出鯤州,這也是爲了保證百姓能夠安心生活,而不被金銀癡狂,全部跑去淘金,拿金銀用不出去,時間久了,大家都對金銀興趣不大了。

實際上,漢縣百姓就有過一陣淘金熱,後來發現淘金意義不大,這股風潮很快便消退了,晉縣百姓也是一樣,別看他們現在癡迷於黃金,很快他們就發現,去淘黃金得不償失,淘來的黃金改善不了生活,反而因爲佔用太多時間,使生活水平下降。

這是明擺着的事情,砍伐來的琥珀木賣給官府可以換錢,但黃金官府收購價極低,遠遠低於琥珀木的價格,而店鋪和錢鋪都不敢收,最後家裡銅錢不足,柴米油鹽都會成問題,時間一長,誰還願意去淘金。

範寧知道百姓勸也勸不住,只有等吃了大虧以後纔會醒悟過來。

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選擇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九十五章 選教授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五十一章 運氣來時擋不住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六百零七章 異族異心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
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選擇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九十五章 選教授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五十一章 運氣來時擋不住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六百零七章 異族異心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