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

十萬西夏大軍浩浩蕩蕩抵達了順化軍城,這座距離河套約百里的軍城,在黑山威福軍被全殲後,它也被宋軍拔掉了兩百餘名士兵死的死,逃的逃,城內糧草被付之一炬,軍城也被夷爲平地,只剩下一點點殘垣斷壁。

大將軍罔萌訛臉色鐵青地望着這座軍城,在所有西夏軍印象中,都是他們燒宋朝的城,焚宋軍的營,今天很多士兵第一次看到了自己軍城的慘相,心中竟有種說不出的忐忑。

“把此處清理乾淨!”

罔萌訛命令左右把廢城清理乾淨,大軍隨即又繼續北上。

次日中午,前軍和中軍的八萬大軍率先抵達了河套入口,遠處宋軍哨塔的烽煙直衝天空。

罔萌訛重重哼了一聲,馬鞭一指烽燧,“摧毀它!”

兩千士兵立刻向遠處的山嶺奔去,宋軍烽燧就在山嶺之上。

大軍渡過了黃河,繼續加快速度,向宋朝五原城方向殺去。

他們不用管後面的輜重船隊,輜重船隊有後軍兩萬人護衛,一般都要比前軍和中軍晚上一兩天。

但罔萌訛怎麼也想不到,就在他們渡河後行軍不到五十里,一支由五十艘蒸汽機船組成的船隊出現在河口,掉頭向黃河南面駛去。

.........

數百艘巨型皮筏子組成的船隊長達三十餘里,數千名縴夫拉拽滿載輜重的皮筏子緩緩而行。

雖然是順水而行,但黃河水流十分平緩,沒有縴夫助力,航速會十分緩慢,而且縴夫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控制船隻,防止皮筏子在黃河上失控,雖然水流緩慢,黃河上還有不少暗流旋渦,很容易使皮筏子遭遇暗流而傾翻。

岸上,兩萬西夏軍騎馬而行,儘量保持和皮筏子同步速度。

這時,黃河上傳來的轟鳴聲,一種很奇怪的船出現在西夏士兵的視線中,兩根巨大的煙囪豎在船上,煙囪上冒着黑煙,船尾兩個大明輪翻滾,驅動着船隻前進。

“等一等!好像是遼國的船。”

士兵們發現爲首大船上掛的旗幟是遼國的狼頭大旗,讓他們很驚愕,遼國的船隻怎麼會出現在這裡,從未聽說過的事情。

但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障眼法,後軍主將立刻醒悟過來,大喊道:“所有皮筏靠岸!”

皮筏子緩緩向岸邊靠攏,但不能完全靠邊,這裡不是碼頭,岸邊河內大多佈滿了亂石,石塊邊緣鋒利,批皮筏子底部很容易被劃破。

但就算皮筏子靠攏岸並不代表安全,只是進入兩萬後軍的保護範圍內。

船上的旗幟已經換成了宋軍的黃龍旗,一艘五千石的宋軍蒸汽船向西夏國的皮筏子疾駛而來。

後軍主將立刻喝喊道:“放箭!”

五千西夏士兵衝到河邊放箭,箭矢如雨點般向二十餘丈外的蒸汽船射去,蒸汽船早有準備,船隻四周堆滿了草人和草垛,片刻,箭矢插滿了草垛。

但第一艘蒸汽船已經靠近了巨型皮筏子,西夏軍的箭矢立刻停止,這樣射下去,受傷的不是宋軍船隻,而是自己的皮筏子。

就在蒸汽船靠近皮筏子約五六丈時,幾隻瓷瓶火雷扔進了皮筏子中,皮筏子中傳來連續的爆炸聲,密集的鐵片和瓷片頓時射穿了薄薄的羊皮,這也是羊皮筏子最大的弱點,怕火、怕鋒利的物品,薄薄的羊皮很容易被戳穿泄氣。

“轟!”第一艘巨型羊皮筏子失去了平衡,裡面運載的上千石糧食傾瀉而出,翻進了黃河之中。

蒸汽船沒有停留,繼續沿着皮筏子外圍向南駛去,每靠近一艘皮筏子,便有五六顆瓷瓶火雷扔進去,瞬間便爆炸了,開始迅速泄氣的巨型皮筏子不會有任何僥倖,皮筏子是靠平衡才能運載貨物,一旦失去平衡,滿載着輜重的皮筏子很快便會傾翻。

岸邊的後軍主將急得直跳腳,厲聲喝道:“第一軍下水,阻止敵軍!”

一千餘隻小型皮筏子拋入黃河,士兵們紛紛登上筏子,每隻皮筏子有四人,兩人划船,兩人作戰,後面的數十蒸汽機船殺上來了,船上宋軍有的射箭,有的拋擲瓷瓶火雷。

皮筏子在五千石的大船面前實在太渺小,龐大的戰船對皮筏子而言就像螞蟻撼柱,讓他們無計可施,不少士兵想去破壞大船兩側翻輪,但翻輪旁邊的水浪太大,皮筏子根本就難以靠近,船上的士兵也不會給他們任何破壞機會。

一千多艘皮筏子不斷被撞沉和炸沉,而滿載着輜重物資的皮筏開始起火燃燒,士兵們用火藥箭發動進攻,燃燒的火藥箭射穿皮筏子後,直接在內部燃燒起來,很快,河面上濃煙滾滾,烈焰滔天,數百艘皮筏根本無力抵擋,只能眼睜睜地被燒燬,直到沉入黃河,火焰才漸漸消失。

十萬士兵三個月的糧食和軍資補給,在短短一個時辰後,從黃河上消失了,同時在黃河上消失的,還有五千多後軍士兵,黃河岸上的後軍主將李新良呆若木雞,他不知自己繼續北上,還是撤回興慶府,他更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向主帥交代。

萬般無奈,他只得派人火速北上,去向主帥罔萌訛稟報,同時也派人趕回興慶府,要求緊急支援,一萬五千士兵和六七千民夫糧食都沒有了,他們自己返回興慶府都困難,更不要說再繼續北上了。

數十艘蒸汽船已掉頭北去了,它們下一步是封鎖黃河,徹底截斷西夏軍主力的退路。

李新良派去向罔萌訛稟報軍情的幾名士兵在渡黃河時,被黃河上的宋軍巡哨攔截,三人戰死,一名士兵被活捉,信件也被宋軍巡哨搜到。

罔萌訛率領的八萬大軍在兩天後抵達了五原城,軍隊卻沒有營帳,只能在荒野裡席地休息,吃一點隨身攜帶的乾糧。

他們一般會攜帶兩到三天的乾糧,然後等後軍的補給輜重趕到,一般西夏軍也會考慮到敵軍偷襲輜重,所以會安排重軍護衛,兩萬騎兵足以保護輜重隊伍。

但西夏人卻忘記一點,宋軍的船隻雖然從南面很難過來,從蘭州到鳴沙縣這一段約一千多裡的黃河不能行船,只能走皮筏子,可宋軍船隻卻能從北面殺來,他們把這一點疏忽了,就算兩萬重軍也保護不了黃河中的輜重。

城頭上,範寧冷冷地望着城下一望無邊的士兵,他們還在等輜重和攻城武器嗎?

楊文廣嘆息道:“西夏人確實是死腦筋,他們到現在還不明白宋軍的戰略圖謀,他們就不知道宋軍是怎麼反轉,擊敗遼軍,他們一點都不關心宋軍的水軍有多強大嗎?”

範寧淡淡道:“西夏真正能征善戰的大將都被梁氏集團殺了殺、貶的貶,由她的兄弟和內寵來執掌大權,比如眼前這位主帥,叫做罔萌訛,長得一表人才,在牀上很得力,樑太后便讓他當北伐主帥,想讓他趁此機會建立威望,可你看他的帶兵方式,老將軍覺得他是什麼人?”

“完全是一個不懂軍事的蠢貨!”

楊文廣脫口罵了一聲,又對範寧道:“前面一戰我還能理解,崔山成判斷失誤,沒有攜帶太多糧食,想打一個突襲戰,所有連夜疾奔趕到五原城,可這一戰是十萬人的大戰啊!這意味着什麼,至少要打幾個月的時間,必須步步爲營,先建好後勤重地,再摸清敵軍底細,然後大軍才能北上,每走一步,糧草輜重都要穩固住。

可他現在是什麼樣子,糧食輜重丟在後面不管,自己倒像一支探哨,先來打探宋軍的情報,可天底下哪有八萬人的探哨?樑太后用這種蠢貨爲主帥,遲早會葬送了西夏的國運。”

範寧點點頭笑道:“老將軍評判得完全正確,但我更感興趣的是,似乎西夏人的三千鐵鷂子也在其中,能不能借這次機會,把他們一併水葬了。”

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四百二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後真相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七百一十五章 除夕之夜(上)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語解惑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語解惑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
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四百二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後真相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七百一十五章 除夕之夜(上)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語解惑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語解惑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