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

範寧微微一怔,竟然是蔡京,他當年泉州出任海外經略使時,曾派人去找過蔡京,卻得知他進京遊學去了,沒想到在這裡意想不到的時刻遇到了。

範寧笑道:“那麼蔡縣尉自己認爲呢,青苗法還會不會推行?”

“剛纔我們就在討論這個問題,各有見解,我個人認爲保甲法是青苗法的基礎,保甲法不實施,青苗法就很難推廣,但大家都不明白,爲什麼保甲法是青苗法的基礎?”

範寧點點頭,“保甲法的作用是把百姓組織起來,十戶爲甲,十甲爲保,早在商鞅變法時就有實施,商鞅變法是五戶爲一伍,十戶爲一什,更偏重於軍事戰爭,而我們是偏重於農耕,每一保中必須有一戶中農,每一甲中要有一名富農,爲什麼要這樣安排,這就爲青苗法實施找到了擔保人。”

範寧見衆人都聽得很入神,又繼續道:“青苗法的本意是農民在春耕之時,無錢購買種子,只得去借高利貸,最後還不起高利貸,失去土地,淪爲赤民,說實話,這個問題已經有幾百年了,一直就沒有好好解決過,唐朝中期最爲嚴重,最後引發了安史之亂爆發,所以王相公就想通過變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春耕之時,由官府借錢給農民,但農民還不起怎麼辦?這個時候保甲法就起作用了,由同保中的富農擔保,農民還不起錢,由富農代爲償還,然後富農向這名農民索要欠錢,官府是沒有風險的,風險轉嫁給了富農。”

“如果這位欠錢的農民不肯還錢給富農怎麼辦?”蔡京問道。

“問題就在這裡,王相公制訂青苗法時,他認爲既然是鄉里鄉親,大家都礙着面子,不會借錢不還,最多會拖一拖,富裕人家也不會在意這點錢,實在還不了,那就算是富人幫助窮人,也是一件符合道德的好事,但在試點操作時,卻出現了一戶地主要爲五六十戶百姓擔保的情況。

所有人家都認爲,別人都不還,爲什麼我要還?最後結果就是沒有一家肯還錢,這戶地主要不到錢,最後傾家蕩產。

短短十縣試點,這種情況就出現了三百多起,三百多戶小地主或傾家蕩產,一夜致貧。或者舉家逃亡,不知所蹤,這就是青苗法遭到強烈抨擊的緣故。”

大堂內一片竊竊議論聲,範寧坦率直白的描述,讓衆人終於明白了青苗法的本質:‘均貧富’,使大量中小地主破產,輕則動搖社會基礎,重則引發造反,確實十分危險。

蔡京又問道:“請問範相公,既然春耕時農民困苦已經存在幾百年,如果青苗法不行,那有沒有別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範寧微微一笑,“事實上,現在已經有辦法解決了,工商業的大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海外墾荒開礦也需要大量勞動力,他們吸收農村的勞動力,通過掙錢來反哺農村,家家戶戶手上的錢都多了,只要稍微節儉一點,春耕時節肯定有錢買種子。

舉個例子說,我老家吳縣,農村小娘長到十一二歲都要想辦法去大戶人家當丫鬟,這幾乎是她們唯一的掙錢方法。

但現在她們進城在大型紡織工坊裡做工,紡紗、織布、剿絲等等,一個月能掙三到四貫錢,比他們做丫鬟多了一倍,對一個家庭,一年就是四五十貫錢,難道還不夠春耕時候買種子?”

這時,另一名士子道:“現在我們談論到一個問題,說海外糧食太多,導致現在市場上糧食很便宜,鬥米二十文錢,農民種糧沒有以前掙錢多了,這個問題怎麼辦?”

範寧點點頭,“這確實是個很大的問題,朝廷也在關注,辦法也有,比如對糧食實行官府榷賣,官府高價從農民手上收糧,官府再以適當的價格賣出,各大糧商只能從官府手中買糧,這是一個辦法,其次是擴大玉米的種植,鼓勵農民用廉價的玉米來餵豬,農民養豬比種糧賺錢,總之就是一句話,使每家每戶掙錢的渠道盡量多一點,不能光靠種糧謀生。”

大堂的氣氛十分活躍,大家都爭先恐後提問,蔡京又再次搶到了提問資格。

“年輕人都支持變法,但聽說範相公卻堅決反對變法,還在報紙上和王相公針鋒相對,這說明範相公屬於保守派嗎?”

“蔡縣尉這句話就錯了,我在報紙上針鋒相對的不是變法派的王相國,而是保守派的司馬相公,不過,我確實不是變法派,但也不是保守派。”

“小范相公是改良派,我們都知道。”有人搶過話頭,大堂上都笑了起來。

範寧笑着擺擺手,“大家可以有一個誤區,總以爲變法就好,總以爲現在大宋處處保守僵化,拖累朝廷和百姓,必須要徹底打碎它,改變它,所以年輕人都支持變法,但我告訴大家,很多時候變法未必是好事。”

“小范相公能舉一個例子嗎?”旁邊一名年輕士子問道。

範寧點點頭,“就拿剛纔的保甲來說吧!十戶爲甲,百戶爲保,三百戶或者五百戶爲一大保,設都保正,十縣試驗下來,幾乎每個鄉都出現了一個新的衙門,保衙,下面有幾十名保丁,那我就問大家,都保正、保衙和保丁的開支錢糧從哪裡來?

朝廷財政開支只到縣,那麼保衙的收入在哪裡?事實證明,保衙的開支全部攤派給每家每戶,不給,保丁就去牽羊牽牛,百姓告到縣裡,縣裡卻不受理,反而斥之爲刁民重打,爲什麼?大家知道原因嗎?”

大堂內一片寂靜,範寧緩緩道:“大宋自立國以來,財政控制非常嚴厲,各縣幾乎都無餘錢,縣衙破舊,無錢修繕,縣官們只能靠俸祿爲生,被迫清廉,可有了保衙後,縣官們就有了一處財源,保衙上貢,保衙向農民攤十兩銀子,縣衙抽四兩,這樣一來,縣官們都肥了,個個眉開眼笑,高舉雙手支持變法,所以堅決反對青苗法的官員基本都在朝廷,下面縣裡卻沒有多少反對聲音,大家現在知道原因了嗎?還能說變法就是好事,保守就是壞事?”

大堂內一片寂靜,鴉雀無聲,每個人都在沉思,範寧今天給他們上了深刻的一課。

士子都知道恩師要請女婿吃飯,大家也紛紛告辭了。

蔡京走上前躬身施禮道:“請問範相公,現在去海外做官還有沒有從前的優待了?”

“蔡縣尉是指哪方面的優待?”

“就是轉正方面?”

範寧笑眯眯道:“現在朝廷新制度規定,科舉官員五年皆可轉正,但海外爲官確實有優待,去海外爲官,三年可以轉正,莫非蔡縣尉有興趣?”

蔡京點點頭,“卑職是今年的進士,還要爲官近五年纔有能轉正,如果能去海外爲官,就能儘快轉正。”

範寧笑道:“你就算現在申請獲批,也要在春天時才能出海,在海外呆三年,實際上你也只提前一年轉正,況且海外任期最短五年,這裡面的得失你要考慮清楚。”

蔡京遲疑一下道:“卑職覺得去海外爲官更能鍛鍊自己的能力。”

範寧暗暗點頭,這個蔡京確實有眼光和膽識,知道海外爲官的資歷會更好,範寧便笑道:“現在主要是南大陸需要官員,你要去海外爲官,只能去南大陸,你如果願意,我可以幫你在吏部提一提,讓你申請後能儘快獲批!”

“卑職願意,卑職這次進京就是爲了此事,會盡快提交申請,感謝範相公助力!”

蔡京深深行一禮,這才告辭離去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三十九章 證券交易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四百二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兒女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十四章 回家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七百一十一章 揚州碼頭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選擇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
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三十九章 證券交易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四百二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兒女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十四章 回家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七百一十一章 揚州碼頭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選擇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