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

唐縣碼頭上格外忙碌,從加賀城返回的船隊已經抵達了唐縣碼頭,就在十幾天前,鯤州給陸奧國的安倍家族運去了十萬石大米,按照雙方之前達成的出兵協議,陸奧國將交給鯤州黃金二百三十萬兩,白銀三百萬兩,同時,安倍賴時又將庫存的明珠三十鬥一併送給了鯤州。

碼頭上,一箱箱黃金、白銀以及其他財寶正從倉庫裡搬運出來,吊上了大船,這是之前從出羽國繳獲的大量金銀以及海珠、珊瑚、玳瑁、熊皮等名貴物品,直接搬上船後運往京城。

“這次去加賀城卑職見到了安倍家族的族長安倍賴時,據他說,安倍家族軍隊和朝廷軍隊在陸奧國南部的戰役已經停止,源賴義的軍隊撤出了陸奧國,估計下一步就要轉入談判。”

說話的是經略府勾判劉允,他奉範寧之令出使陸奧國,完成最後的交易,看得出他對這次出使還是很滿意,安倍氏沒有出現妖蛾子,還是老老實實地將約定的金銀交給宋軍。

劉允笑了笑又繼續道:“不過我感覺安倍家族並沒有把全部黃金交出來,應該還存有不少餘量。”

範寧淡淡一笑,“他們也只是說說而已,就算讓我們看到空蕩蕩的金庫,也不代表他們把所有的黃金都交給了我們,只是數量總額不低於兩百萬兩,我就能接受,聽說你去看了他們的金田,感覺如何?”

“很壯觀!”

劉允回想起他視察金田的一幕,忍不住嘆息到:“你可以看見成千上萬的人如螞蟻一樣在河裡淘金,非常壯觀,女人孩子都有,幾條河流都是這樣,我估計最多幾十年,陸奧國的黃金就要枯竭了。”

範寧知道劉允說得沒錯,日本國進入鎌倉時期後,陸奧國的黃金便採光了,日本國從黃金時代轉向白銀時代,日本國的白銀儲量也極爲豐富,曾經一度佔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不過大量白銀都通過貿易流到了宋朝和明朝。

這時,一名士兵飛奔過來,向範寧躬身稟報道:“啓稟知州,灣口巡哨船發現一艘日本船隻,說是從平安京來的特使,請求入港!”

鯤南灣已經成了鯤州的內海,大量巡哨在四十餘里寬的灣口巡邏,外來船隻必須經過嚴格查證才能進入鯤南灣,一艘從平安京過來的日本船隻,範寧立刻意識到,這應該是日本談判使者到了。

他立刻令道:“準他們入港靠岸!”

士兵飛奔上船而去,範寧又對隨從道:“速去通知餘長史,告訴他,日本朝廷的使者到碼頭了,請他安排接待!”

範寧暫時不會和日本特使見面,他又催馬前往倉庫視察。

.........

從日本來的特使正是藤原教通,他來鯤州並非正式談判,而是前來摸一摸宋軍的底,從內心而言,藤原教通並不反感宋軍,甚至對宋軍還有一絲感激,正是宋軍的到來,使藤原家族拿下了肥前國。

目前肥前國守備以及長崎領主正是藤原教通的兒子藤原信家,這可是日本國最肥的一塊土地,長崎的貿易收入也是日本重要的財政來源,掌握了財源使藤原家族的地位更加穩固。

不過這次藤原教通的壓力也很大,宋軍在出羽國駐軍讓朝廷上下都不滿,都一致認爲是朝廷對宋軍割據蝦夷地的縱容而導致宋軍得寸進尺,宋軍佔領了出羽,那會不會再繼續向南發展,誰都不知道。

接待藤原教通的鯤州官員依舊餘孝年,他們彼此已經很熟悉了,餘孝年依舊十分熱情地接待了藤原教通,就彷彿根本沒有發生出羽國的事情。

臨時州衙內,一名從事給二人上了熱騰騰的香茶,藤原教通喝了一口茶笑道:“大宋的茶飲在平安京非常流行,很多官員都在學習點茶,大宋茶文化的精雅令人無限嚮往啊!”

餘孝年也笑道:“我們也希望能在鯤州種茶,但現在看來這裡的氣候並不適合,只好繼續從大宋得到補給,以後我們倒可以做一做茶餅貿易,好像藤原君就是主管日本國的貿易,對吧?”

藤原教通點點頭,“我們對和大宋的貿易並不排斥,日本國也準備開放第二座貿易港口,初步考慮放在平安京,如果進展順利,明天春天就要開港,到時還希望貴方的貿易官船能光臨平安京,我們非常歡迎。”

“那是一定的,我們會提供糧食、茶葉、牲畜等貨物和貴國進行貿易。”

兩人閒聊片刻,話題終於轉到正題上,藤原教通沉吟一下道:“我來這裡的目的,想必貴軍也很清楚,我們不明白貴軍爲什麼會突然出兵出羽國,出羽國雖然地處偏遠,但日本朝廷也在那裡設置了守備,應該算爲日本國的領土,和從前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天皇陛下和關白都希望貴軍能給日本國一個說法。”

餘孝年取出一份完整的口供,遞給藤原教通,“我們並不是無緣無故出兵,準確說,我們並不是攻打出羽國,而是攻打清原家族,至於原因,你看完這份口供便明白了。”

餘孝年將橘賴貞口供放在桌上,推給了藤原教通。

藤原教通拾起口供看了半晌,才驚愕道:“餘長史的意思說,是清原氏先干涉鯤州內務,挑撥蝦夷和宋軍的矛盾,宋軍忍無可忍纔出兵出羽國?”

餘孝年點點頭,“正是如此!”

“清原氏其實和日本朝廷沒有關係,如果僅僅是和清原氏發生衝突,我覺得問題不大,說清楚就能解決分歧了,但宋軍似乎並沒有從出羽國撤軍,這可是個大問題,不過貴軍準備幾時從出羽國撤軍?”

餘孝年喝了一口茶,沉默片刻問道:“左近衛將軍來鯤州就是爲了協商這件事嗎?”

藤原教通一怔,他立刻意識到這個問題太敏感了,宋軍肯定不會撤軍,再問下去很可能會把關係搞僵,他搖了搖頭,“我主要是來了解情況,另外我希望雙方能夠坐下來,開誠佈公地談一談,找到一個雙方都滿意的解決辦法。”

餘孝年微微一笑,“這也是正是我們的想法,金相鄰,和爲貴,我原計劃過兩天就去平安京,專門和貴國朝廷協商解決此事,希望左近衛將軍陪同我一起前往平安京。”

..........

餘孝年派人送藤原教通去官驛休息,他隨即來到了範寧的官房。

“談得怎麼樣?”範寧靠坐在椅子上合着雙掌笑問道。

餘孝年搖搖頭笑道:“很有意思!”

“怎麼個有意思?”

“這個藤原教通居然在替我們找理由,顯得非常理解我們出兵,我在他身後看不到半點強硬姿態,相反是各種委婉,充滿了妥協的口氣。”

範寧也笑了起來,又問道:“那你覺得他這個態度意味着什麼?”

餘孝年想了想道:“卑職覺得對方的妥協態度應該從三方面來考慮,一是我們佔領了出羽國,並不像他所說的引起朝野上下的憤怒,我認爲朝野上下都沒有放在心上纔對,畢竟出羽國對日本朝廷來說太遠了。

甚至在很多人心中,那裡並不屬於日本國,而是蝦夷人的聚居地,和鯤州區別不大,如果真的朝野憤怒,藤原教通的壓力會很大,他一定會把這種表現出來,正因爲沒有壓力,所以他才強硬不起來。

其次便是日本國高層的態度不一,我們全殲清原家族,直接挫敗了武士階層的崛起,對藤原家族是利好,對天皇是憤怒,高層的分裂也使得藤原教通無法強硬起來。

但最關鍵還是第三點,那就是日本國沒有底氣來興師問罪,水軍幾乎沒有,更不會組織軍隊翻山越嶺來作戰,後勤怎麼保障,正因爲奪取出羽的底氣不足,所以日本國態度的底子就是妥協。”

範寧負手走了幾步道:“難道是藤原教通故意示弱暗示我們?”

餘孝年回味一下,還真有這個可能,不管日本有沒有實力,藤原教通都應該以強硬態度來面對鯤州,而不應該是這樣的軟弱。

範寧微微笑道:“如果是這樣,你就儘快啓程,前往平安京談判!”

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三十一章 飯堂風波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報到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九十五章 甕中殺鱉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七章 蘿莉小女俠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記(中)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
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三十一章 飯堂風波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報到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九十五章 甕中殺鱉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七章 蘿莉小女俠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記(中)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