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

大營內已亂做一團,無數人家都在收拾東西,憤怒的情緒在大營內蔓延,消息是從中午傳出來,他們這批移民根本不是去琉球府,而是去呂宋島,呂宋在哪裡?百姓們一無所知,只感覺是很遙遠的地方,加上一些有點後悔的百姓在其中煽風點火,不滿的情緒便在大營中迅速傳開了。

但也不少一心想移民的百姓按兵不動,這批人以延安府綏德縣和米脂縣人爲主,他們家鄉十年八旱,今年春旱又格外嚴重,年底還要交租,實在活不下去了,要麼全家去當流民,要麼就移民海外。

他們不是延安府第一批,第一批延安府的移民十年前就去了鯤州,據說過得很不錯,家家戶戶都糧滿倉、佈滿櫃,還沒有稅賦勞役,簡直就是天宮的生活。

所以當移民募集又開始時,這批兩千戶延安府的百姓搶先報了名,眼巴巴等着好日子到來。

這批百姓並不在意去哪裡,他們更在意能分多少土地,住多大的房子,收成之前每月補貼多少糧食。

而鬧事的主要是河北路的邊疆百姓,以真定府和定州百姓居多,如果是從前,他們還擔心戰爭威脅,現在宋遼停戰數十年,戰爭早已離他們遠去,加上自然條件要別陝西路好得多,就算是佃戶,只要努力一點也能養活自己。

這批百姓主要是嚮往着更好的生活,而且他們鄉土觀念很重,就算移民海外,很多人都考慮讓子女再回來,所以都不願遠走,琉球府是他們所能接受的最遠距離,要不是官府忽悠他們,上元節可以來泉州看花燈,否則他們還真不願意離鄉。

這批百姓約有兩千六百多戶,到揚州時,很多人就後悔了,不想再南下,官府好說歹說才把他們勸來泉州,現在聽說去更遠的呂宋府,他們頓時炸開了,死活都不肯再去,紛紛收拾行裝準備返回家鄉。

這時,範寧來到了大營,他隨即命令士兵們把百姓集中起來,他有話要交代。

其實不需要士兵,心情沮喪也好,心情憤怒也好,所有人都急切地希望得到準確消息,當聽說最高主官要給他們一個明確交代時,百姓們都從四面八方趕來,很快便將高臺圍得水泄不通。

範寧拿一個木製的喇叭對大家高聲喊道:“一共有三個地方可以讓大家選擇,一個是小琉球島,距離泉州三天航程,那邊已經有琉璃縣,需要補充部分人口,給上田兩頃,五十年內免稅賦,一個琉球府,距離泉州兩天航程,縣城還沒有建,給上田兩頃,五十年內免稅賦;再一個是呂宋府,在泉州西南,五天航程,有現成的宅子,給上田三頃,五十年內免稅賦,三個地方官府不強迫,自己選擇。”

百姓們聽說不強迫,是由自己選擇,焦躁的情緒終於冷靜下來。

這時有人大聲問道:“假如都不想去,想回家怎麼辦?”

範寧冷靜地回答道:“如果實在不想去海外,我們也不勉強,可以留在泉州當佃農,或者我們送到揚州,你們自己想辦法回家鄉。”

黑壓壓的人羣頓時沉默下來,範寧又道:“全家人一起好好商量,明天一早進行登記,後天就出發!”

衆人紛紛散去了,範寧也沒有離去,他和蘇亮四處巡查。

“看來你也不得不讓步!”蘇亮微微笑道。

範寧搖搖頭,“我並不是讓步,本來我是好意,琉球府那邊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會很艱難,而呂宋府有呂宋國打下的基礎,起步要容易得多,既然他們不領情,我也沒有辦法。”

“那是你根本就沒和大家說清楚好不好,你就告訴他們給多少地,讓人家怎麼選?”

範寧笑眯眯拍拍蘇亮的肩膀,“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你安排下去,把這件事給大家說清楚。”

“這是你的事情好不好,我只是怕他們鬧事才幫助,你們經略府那麼多官員,召集各縣長老說一下就行了,幹嘛還要推到我身上。”

“能者多勞嘛!不好好在我面前表現,我將來怎麼提拔你呢?”

蘇亮有點沒底氣了,自己纔是一個六品官,範寧已經是正三品了,自己還真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範寧見他一臉苦色,便笑道:“我派三十名官員來幫你,然後你統一安排部署,我還要考慮別的事情,這件事我就不管了。”

蘇亮無奈,只得點了點頭。

這時,範寧見旁邊一座大帳內人頗多,便走了進去。

裡面是一個大家族在商議,他們認出範寧,嚇得連忙讓開,家中老人上前給範寧磕頭,“小民麥大年參見經略使大人。”

“麥老丈是延安府人?”範寧聽出了他的口音。

老人點點頭,“我們是綏德縣人,三個兒子,兩個兒媳,還有我老伴和三個孫子一個孫女。”

“你們沒有分家?”

“分了,我和老伴帶着小兒子一起生活,大郎和二郎都各自獨立,這次我帶着大家一起來,還有我兩個兄弟和妹妹一家,一個大家族,差不多三十餘人。”

範寧請老人坐下,又擺擺手讓大家坐下,他又笑問道:“怎麼會想到去海外謀生?”

老人嘆口氣道:“我有個族侄從軍駐紮在鯤州,他後來就留在鯤州了,娶了個日本國女人,生了兩個兒子,他後來寫封信給他父親,也就是我的族弟,族弟一家都去了鯤州,去年我接到他的信,我才知道他們在鯤州過得好,天天大魚大肉都吃膩了,我們一家一年到頭難得看到肉星子,所以羨慕得不得了,今天又遇到春旱,我們租的地至少要減產一半,連交租都不夠,正好官府招募去琉球府的百姓,我就毫不猶豫報名了。”

範寧點點頭又問道:“有三個地方可以選擇,那你們想去哪裡?”

“麥大年的長子問道:“琉璃縣究竟怎麼樣?”

“琉璃縣是一座島,比開封府大一點,那邊現在有三百戶百姓,準備增加到一千三百戶,風景很優美,將來會是一個很安靜舒適的地方,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一些生活用品要從大宋本土輸入,比如瓷器、茶、鐵器等等。”

老人問道:“我們家有兩個意見,我和老伴想去琉球府,總覺得琉球府離泉州近一點,但三個兒子卻想去呂宋島,因爲多給一頃地,正在糾結。”

範寧微微笑道:“其實我也勸你們去呂宋島,呂宋島就在琉球島南面,其實離泉州也不遠,更重要是那裡原來有個呂宋國,呂宋國已經舉國搬遷,留下方圓數十里的平整土地,房子已經修建,去那裡就可以生活了,而去琉球府還要參與伐木、造屋,至少要明年才能安定下來。”

“那呂宋府有沒有不好的地方呢?”

“呂宋府就是比較熱,一年四季沒有冬天,不用穿棉衣,但也有好處就是一年種三季水稻,每畝地一年最少也要產十石大米。”

大郎和二郎對望一眼,一家三頃土地,一年收穫三千石稻米,簡直要把他們驚呆了,對於農民而言,他們只關心能不能一家老小吃飽肚子,至於天氣炎熱根本就不用考慮,炎熱不好嗎?還可以省下做冬衣和買炭的錢。

“使君,真的是一戶人家給三頃土地?”

範寧笑道:“每戶給三頃土地有前提,那就是不能荒,假如你們家只有老兩口,種不了三頃地,那你可以把土地給兒子,也可以出租,但不允許賣,實在沒辦法,那就給一頃地,然後每月補一點糧米,假如大郎很會種田,一個人能種五頃地,那很好,我再給你兩頃官田,不要你的租子,收穫全歸自己,但這兩頃是官府的,不能給兒子繼承,明白了嗎?”

麥大年和幾個兒子商量一下,對範寧道:“我們決定了,就去呂宋府!”

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宮面聖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六百零八章 冰河消融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二百三十九章 證券交易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
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宮面聖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六百零八章 冰河消融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二百三十九章 證券交易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