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

曹太后依舊是垂簾而坐,天子趙頊坐在前面,他今年已經十八歲了,長得高大英武,器宇不凡,讓範寧暗暗嘆息,曹太后纔剛剛掌權,怎麼肯在兩年後把朝政交給他,必然和仁宗一樣,又有一番蹉跎了。

範寧見了禮,不慌不忙道:“這次微臣北上爲三件事而來,第一是爲南洋近況述職,其次是彙報微臣東行的考察結果,第三是爲南洋未來的發展闡述自己的意見。”

這時,曹太后聲音柔柔問道:“官家,相公們都上朝了嗎?”

趙頊連忙欠身道:“回稟皇祖母,他們今天都來了。”

“那就請他們一起過來,大家一起參詳!”

趙頊吩咐近侍去請各位相公,又對範寧道:“範經略請稍等片刻!”

範寧明白曹太后是想廢除海外經略府和知政堂的聯席議事制度,但他並不在意,大家一起參事議政,倒反而讓他能夠更全面的闡述海外分封制的建議。

他躬身行一禮道:“微臣從泉州特地帶來兩輛特製馬車,非常與衆不同,想請陛下、太后和相國們一起參觀,否則把它們送入大殿,現在還沒有套馬,就在宣德樓內。”

趙頊回頭看了一眼太后,曹太后點點頭,“準!”

趙頊即刻派侍衛把兩輛馬車搬來,不多時,兩輛馬車先送到殿外,七名相公韓琦、富弼、文彥博、韓絳、張方平、吳充、蔡襄也正好趕來,圍着馬車指指點點。

這時,範寧從殿內走出,和衆人打了招呼,很快,天子趙頊和曹太后的大轎也從另一面過來,衆人一起向太后和天子行禮。

趙頊很有興趣,他走出大轎,仔細打量車輪,他也發現是車輪不一樣了。

範寧上前對曹太后彙報道:“啓稟太后,南洋有一種樹膠,外形如大象之皮,所以叫做象膠,彈性非常好,便有商行用它製成車胎,套在馬車車輪上,行走起來非常輕便快速,再無顛簸,使馬車變得十分舒適。”

曹太后微微一笑,“官家可以試一試!”

趙頊有點爲難,“啓稟皇祖母,還沒有套馬,不如先讓人套馬,議事結束后皇孫再乘坐。”

“也好,先議事吧!”

衆人重新回到大殿坐下,七名相公也賜了座,曹太后緩緩道:“範經略使之前有書面述職報告,彙報了與三佛齊國之戰,也彙報了新港和呂宋府的近況,這份報告哀家已經批准,並轉給了知政堂,知政堂可有不同意見?”

韓琦起身道:“這份報告知政堂內部也進行了商討,基本上認可海外經略府的各種措施,我們唯一擔心就是攻打三佛齊,我們是否佔有道義?”

範寧心中暗罵,從三佛齊運回大宋的二百三十萬兩黃金和珍寶,知政堂倒是毫不客氣笑納了,現在卻關心是戰爭是否有道義,有本事那些黃金別收。

心中雖然不滿,但範寧依舊微笑道:“啓稟各位相公,三佛齊軍方派水軍扮作海盜,打擊新港貿易,這已是他們承認的事情,我們追擊海盜,結果被他們水軍率先攻擊,一艘戰船被他們俘獲,這是上千將士親眼目睹之事,我們救援巡哨隊,卻被他們數百艘戰船攻擊,我們才忍無可忍進行還擊,我認爲我們完全佔有道義。

在他們投降後,我們也不再屠殺他們一兵一卒,也沒有趁機搶劫民財,侮辱婦女,可謂秋毫無犯,我們所得皆來自其國庫,在三佛齊之戰上,朝廷不必有任何道義上的擔憂。”

曹太后心中也略略不滿,自己明明已經批准了範寧的報告,知政堂爲何還要商議,還要提出疑問,那自己的批准又有什麼意義?

她又問道:“範經略使已經做出瞭解釋,韓相公還有疑問嗎?”

“三佛齊戰事上微臣沒有疑問了,但在呂宋府和寶州上,知政堂還有更多的想法。”

“韓相公請說!”

“我們看了範經略使的規劃,呂宋開發得很成功,我們在京城也深有體會,呂宋的霜糖、綿和糧食已經進入千家萬戶,呂宋運來的黃金大大改善朝廷的財政,呂宋運來的糧食也使京城糧價降到鬥米二十文,將來玉米大規模種植,會使糧食更加便宜,這些都是大宋走向興盛的好兆頭,已經沒有人能否認海外開拓的貢獻,但在移民方面,我們認爲還是太倉促了一點,畢竟移民是百年大計,需要慢慢來。”

範寧不解地問道:“究竟是什麼原因使知政堂產生了放緩移民的想法?”

韓琦嘆口氣道:“這幾年,移民和招工太猛,使鄉村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土地荒蕪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河北路和陝西路尤其嚴重,尤其糧食價格下降太快,已經出現了穀賤傷農的情況,影響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範寧接口道:“實現糧食產量大規模增長是歷朝歷代都盼望的好事情,如果擔心穀賤傷農,可以有兩個辦法,一是朝廷補貼種糧農民,其次便是提高種糧技術,讓一個人能種更多的糧食,而不應該想到削減種糧,那會出現饑荒的。”

其實韓琦這個說法在知政堂內部也出現了激烈的分歧,至少富弼就是堅決反對穀賤傷農,富弼站起身道:“範經略使說得很對,實現糧食產量大規模增長確實是歷朝歷代都盼望的好事情,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我一直主張取消徭役,減輕農民負擔,這對人口增加和大宋發展都有積極影響,即使一時半會兒取消不了,那麼能不能把無償徭役變成有償徭役,朝廷提供糧食,或者百姓交錢免役。”

韓琦眉頭一皺道:“富相公,取消徭役和穀賤傷農沒有直接關係,現在不是討論徭役的時候。”

“怎麼沒有關係,取消徭役,男子在家的時間就多了,婦女懷孕的機會就會大增,人口會增加,人口增加糧食就不會便宜了。”

衆人大笑,其實範寧也承認富弼說得對,人口增加纔是解決平衡糧價的關鍵,他起身道:“富相公抓住了關鍵,人口增加纔是糧食增加的目的,沒有占城稻的引進,大宋人口也不會增加得這麼迅猛,如果大宋人口增加到兩萬萬,那麼五千萬去海外耕殖,那豈不是最理解的結果?”

韓琦點點頭,“這就是剛纔我說的,需要時間慢慢移民,現在海外移民太猛,對農業的衝擊太大。”

文彥博嘆了口氣道:“韓相公爲什麼就一定認爲是海外移民導致農業蕭條,卻對超大作坊對人口的吸收視而不見?”

文彥博才說到了關鍵上,海外移民能有多少?關鍵是大宋越演越烈的超大作坊出現,紡織、絲織、印染、採礦、冶煉、造船、航運、釀酒、陶瓷、製茶、榨油等等,動輒數百人、上千人的超大型工坊出現,佔用了大量年輕勞動力,年輕人誰願意面朝黃土背朝天種地,紛紛去各個大城尋找機會,增加眼界。

以前小娘子只能去做做丫鬟,現在可以去紡織工坊幹活,掙得也不比父母少。

朝堂間一時沉默了,這些超大工坊都涉及到大量的權貴,不好輕易觸碰。

這時,曹太后又問範寧,“剛纔範愛卿提到農業技術可以改變現狀,不妨在這方面繼續談一談。”

範寧躬身道:“其實微臣很快會談到技術問題,那麼微臣就先從農業技術說起。”

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報到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一百零八章 內訌初生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五百五十四章 戰爭升級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七章 蘿莉小女俠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
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報到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一百零八章 內訌初生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五百五十四章 戰爭升級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七章 蘿莉小女俠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