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

朱元豐捋須慢條斯理道:“你是想說服我也開一座這樣的工坊?”

“難道三祖父覺得無利可圖?”

朱元豐搖搖頭,“這不是利不利的問題,江南一帶有無數這樣的小作坊,五六張織機,最多十幾臺織機,可一旦這樣數千臺紡織機的大工坊開出來,這些小作坊都要完蛋,這些小作坊主怎麼生存,你考慮過嗎?”

範寧沉聲道:“這些問題我都考慮過,我接下來要去呂宋,我打算在呂宋大規模種植麻和棉花,然後每年成百上千萬擔的麻和棉花輸入大宋,三祖父覺得這些小作坊消化得了?數千張甚至上萬張織機的大型工坊必然會出現,市場上一匹細布的價格可能只要五六百文錢就能買到,這將極大改善大宋百姓的生活。

這是昨天下午太后和知政堂議事的結果,海外擴張的最大好處就是底層百姓的衣食住行將會改善,白銀黃金輸入、棉麻輸入、糧食輸入、木材輸入、馬匹牲畜輸入,然後大型工坊需要人力,破產農民和失去土地的農民又找到了謀生的手段。”

“如果大量物資過剩,賣不出去怎麼辦?”朱元豐疑惑道。

“很簡單,向海外開拓,賣到日本、高麗,賣到南洋和西方,換取更多的金銀,只要我們擁有強大的造船能力和強大的武力,我們就不愁東西賣不出去。”

朱元豐半晌嘆了口氣,“我現在才明白,你的海外開拓會成大宋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其實已經有變化了,不是嗎?”

範寧取出一枚銀角子放在朱元豐面前,“這枚價值百文錢的銀角子已經出現在泉州街頭,再過幾年,各個小縣城都會出現,這是鯤州帶來的白銀,今年會從鯤州和耽州運來三十萬頭小馬和毛驢,京城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有毛驢,還有造船業,光泉州和福州就出現數十家造船工坊,長江沿岸的造船業已經興起,要不了幾年,大大小小的船隊會佈滿內河,朝廷已經決定要求各州縣全力疏通河道,作爲這三年官員最重要的提拔業績。”

一口氣說了那麼多,範寧又對朱元豐道:“大宋的深刻變化已經開始發生,不是個人能阻擋,三祖父如果不及早投入到其中,朱家會慢慢落伍的。”

朱元豐確實被說動了,他很清楚朝廷這幾十年被沉重的財政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否則就不會有觸動權貴利益的慶曆革新,但凡還有路可走,朝廷絕不會輕易實施變法。

但自從九年前範寧開拓鯤州後,朝廷的財政狀況逐步得到改善,讓不堪財政重負的朝廷看到了希望,也讓焦頭爛額的宰相們全力支持海外開拓,甚至不惜讓權給範寧,而對於統治者來說,只要能用最小的代價改善底層百姓的生活,讓他們安居樂業,不思造反,那就必然會得到統治者的支持。

所以不管從哪一方面,範寧推行的海外開拓都會得到朝野的支持,要變的只是換一個人,但海外開拓這條路不會變。

範寧見朱元豐已經動心了,又加上了重重一碼,“我進京之時,已經有十二個權貴家族在泉州成立了商行,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如果三祖父不搶在前面,一步被動,就會步步被動了。”

朱元豐終於被說服了,他點點頭道:“織布我不涉及,我準備投資三十萬貫,在平江府和嶽州各開辦一家大型剿絲工坊,然後再開一家大型絲織工坊,先不對內出售,而是和明仁、明禮合作輸出,等條件成熟後,再在大宋內部銷售。”

“爲什麼在嶽州?”範寧不解問道。

朱元豐微微一笑,“我在洞庭湖邊有兩座莊園,經常去那邊,對那邊情況熟悉,那邊蠶繭產量很大,但賣不出好價錢,而且人工很便宜,關鍵是那邊還產絲織機,質量不錯,所以我打算在那邊開一家五千張織機的剿絲工坊。”

範寧暗暗咋舌,一出手就是數十萬貫,上千張織機,這就是資本的力量啊!

他想了想又道:“我建議三祖父在京城成立一家織布機研究院,蒐羅天下能工巧匠,專門研究怎麼提高紡織工藝,造成最好新型織布機和剿絲機,如果能研究成功,三祖父可是能名利雙收啊!”

朱元豐呵呵一笑,“你整天就在糊弄我,當年勸我買種馬,勸我買島,種馬倒是給我帶來爵位,但買島卻砸了,現在又要勸我建立織布研究院,這可是要花費大錢的。”

範寧笑道:“錢我可以出一半,但我希望有人來做這件事。”

“你可以建議朝廷來做,他們的能工巧匠可不是一般的多。”

“朝廷的精力都在造軍品上,對民間的紡織機之類沒有興趣,不過我可以讓朝廷提供工匠支持,如何?這件事三祖父就接下來吧!”

朱元豐想了想道:“錢不是問題,不需要你出一半,我能自己解決,我如果成功,我希望把爵位傳給兒子,這是我的條件。”

範寧欣然道:“這個條件不算高,我可以答應。”

在授予爵位方面,他現在確實能說服天子,關鍵是朱元豐要能造出先進的紡織機才行。

.........

今天範寧格外忙碌,吃罷午飯,他來不及休息,便乘馬車前往城西的金明池,金明池原本是宋軍準備攻打南唐而挖掘的大水池,在這裡操練水軍,現在變成了一座風景異常秀麗的湖泊,成爲大宋的皇家園林。

不僅是皇家園林,很多權貴人家的度假避暑之地也放在這裡,金明池畔兩邊佈滿了權貴人家的房宅。

金明池是皇宮沒有御苑湖泊的一個補充,天子和嬪妃們可以來這裡休憩或者來這裡處理朝務,比如夏天時,天子和知政堂就會來這裡避暑辦公。

高滔滔從小在皇宮內長大,她十分喜歡金明池,隔三差五就會來這裡泛舟遊玩,她垂簾坐堂幾個月後,終於有點疲憊了,這幾天她都呆在金明池。

兒子趙頊也請了幾個時辰的假,特地來金明池畔陪伴母后。

按照約定時間,範寧抵達了金明池大門,幾名宦官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時了,爲首宦官上前躬身行禮,“請範使君隨我來!”

金明池皇家避暑山莊最大的特點是修建在水上,必須坐船前往湖心宮。

此時,太后高滔滔就坐在湖心宮觀水閣的三樓上,面帶笑意望着一艘畫舫從岸邊駛來,不多時,有人來報,“太后,範使君來了!”

“他是和官家越好的,帶他去見官家!”

“遵旨!”

宦官下去了,不多時,範寧被帶到趙頊的臨時書房,趙頊的學業很重,他實際上沒有時間來陪母后休假,只是抽兩個時辰來陪母后坐一坐,然後就得匆匆趕回皇宮做晚課。

也趁這個時間,他順便接見了範寧。

“微臣參見陛下!”

範寧恭恭敬敬行一禮。

雖然趙頊昨天見到了範寧,但他只是旁聽,他心中有太多的問題想和範寧交流,所以利用這個時間召見了範寧。

“範愛卿不必客氣,請坐下,朕希望能開誠佈公地和你談一談。”

範寧也沒有客氣,直接坐了下來,有宮女給他們上了茶。

趙頊認真的道:“昨天在相國議事上,朕對其中一個問題有點不理解,海外大量輸入金銀到大宋,然後大宋輸出各種物資,這會不會導致大宋物資緊缺?朕一直想不通這一點,希望範愛卿能給朕解惑。”

範寧微微笑道:“這個問題昨天上午微臣和富相公談過了,只是比較簡單,事實上物資分爲兩種,一種是可再生,一種是不可再生,像金銀以及各種礦藏就是不可再生,生鐵、銅之類,還有製造官窯瓷器的高端燒土,這種物資我們要儘量減少輸出,另一種物資就是可再生物資,比如糧食、布匹、絲綢、茶葉等等,農民可以擴大種植,今年種了,明年還會有,還有些不值錢的普通瓷器,這些物資可以大量出口,事實上,我們就是用可再生的物資來換取海外不可再生的物資。”

趙頊點點頭,“朕明白了,就是用茶葉、絲綢、布匹、瓷器來換取貴重資源,像金銀銅等等。”

“正是如此,如果我們自己不夠用,那就擴大養殖、種植,增加布匹、絲綢的產量,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陛下沒有想到。”

“什麼因素?”

“那就是大宋掌握着最先進的技術,打個比方,我們一匹細麻布在大宋市場上一千二百文,但在南洋卻價值三千文,爲什麼有一千八百文錢的差距,就是因爲南洋紡不出這麼細膩舒服的細麻布。

同樣,一艘可以去深海航行五千石海船在大宋要兩千貫錢,但南洋卻願意用一萬兩銀子來買這樣的船,這就是高超的紡織技術和造船技術值錢,大宋和外貿不是交換餘缺,而賣的技術暴利。”

“還有第三點嗎?”趙頊期待地問道。

“確實還有第三點!”

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八十三章 買瓶記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七百一十五章 除夕之夜(上)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五百二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試雷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
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八十三章 買瓶記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七百一十五章 除夕之夜(上)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五百二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試雷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