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

遼軍使用的攻城梯是專門工匠製造,十分堅固結實,頭頂還有兩個巨大的鐵製彎鉤,將城牆牢牢鉤住,很難將它斬斷,遼軍漢人也繼承了遼軍的悍勇,他們不顧一切地向城頭攀去,但迎接他們的卻是城頭上的滾木礌石,一塊塊三四十斤的石頭和三尺長的粗木如冰雹般落下,攻城梯上的士兵慘叫着摔下城去。

數十架攻城梯都爆發了相似的激戰,宋軍士兵躲在馬面城上,向兩側攻城的遼軍士兵後背放箭。

一時間,城上城下箭如疾雨,密集的箭矢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嗚——’遼軍大軍號角聲吹響,又有五千步兵殺了上來,使攻城遼軍達到一萬五千人,扣去各種傷亡,還有一萬三千人不到。

攻城遼軍漸漸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兩個角落,這裡擺不開陣型,無論投石機還是弓箭弩箭,都比別處要稀少得多,遼軍發現了這個弱點,都紛紛向兩個角落集結。

三十餘架攻城集中在這兩個區域,轟!轟!兩架反拉式攻城梯衝上去,抵端頂住了城牆,兩邊各有數十人一起拉拽長索,一架掛滿了士兵的長梯豎起了起來,直接向城頭靠去,這個反拉式攻城梯最大的優勢就是減去了攀爬過程,一步到位出現在城頭。

缺點就是笨重,而且需要一個借力點,一般是頂住城牆後,數十人一起向後拉拽。

這種反拉式攻城梯宋朝也有,但宋朝是大型攻城武器,安裝了八個滑輪,用鐵鏈拉拽,同時可以將三排四十餘人送上城,要比遼國的攻城梯先進且強大得多。

宋軍士兵早有準備,當這種反拉式攻城梯剛靠近城牆,數十根長矛一起戳去,最上面的三名士兵頓時被刺死,慘叫着摔下城去。

緊接着,十幾只裝滿火油的陶罐砸了下去,陶罐碎裂,火油淋滿攻城梯和士兵,幾根火把扔下去,攻城梯立刻燃燒起來,梯上的二十幾名士兵也跟着被點燃,紛紛慘叫着向護城河內跳去。

這時,西南和西北角已經聚集了近一萬士兵,曹文靜見時機已經成熟,便令道:“向西南和西北角發射鐵火雷。”

三十幾枚點燃的鐵火雷被小型投石機接二連三地拋出城外,這種小型投石機的投射距離在百步左右,正好就是攻城士兵最密集之處。

“俯身臥倒!”城上有人大喊。

城頭上的宋軍士兵紛紛捂住耳朵蹲下,只聽見一連串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響起,火光迸射,黑煙騰空,強大的衝擊波和鐵片鐵釘向四面八方疾射,血肉橫飛,肢體四射,淒厲的慘叫聲被爆炸聲掩蓋住了,百步外的數百名騎兵也紛紛受到波及,戰馬倒地,騎兵摔倒,城牆也跟着晃動起來,攻城梯上的士兵全部墜落,整個城外被刺鼻的硝煙籠罩。

遠處觀戰的遼軍主將耶律昆平和騎兵們都驚得目瞪口呆,他們當然知道這是宋軍的火器,但他們卻沒有見過如此強悍的火器。

耶律昆平毫不猶豫下令道:“鳴金收兵!”

‘當!當!當!’

急促的鐘聲敲響,遼軍如潮水般撤下,但讓耶律昆平更加膽戰心驚的是,只有六千餘人撤回來,宋軍三十幾顆鐵火雷竟然炸死炸傷四千餘人。

事實上,真正被炸死的士兵只有一千餘人,而絕大部分士兵都被震死的,這是鐵火雷第一次用在宋遼戰場上,遼兵們沒有經驗,如果能及時伏地,躲過沖擊波的震盪,死亡人數恐怕會降低一半。

這次陣亡的大部分都是渤海籍士兵,他們站在後面,鐵火雷正好落入他們士兵羣中,死亡近三千人。

耶律昆平見士氣低迷,不宜再戰,他立刻喝令道:“全軍撤回大營!”

在低緩的鼓聲中,遼兵緩緩後撤了,撤去十里外的大營。

城頭上的宋軍頓時歡呼聲響成一片。

王選有些興奮道:“有鐵火雷鎮守城池,我們便毫不畏懼遼軍!”

曹文靜淡淡道:“鐵火雷雖然是守城利器,但如果我們依賴他,一旦遼軍找到了防禦辦法,鐵火雷的威力就不會向今天這樣大了。”

“怎麼防禦鐵火雷,將軍知道嗎?”

曹文靜點點頭,“範相公給大家說過,如果能搶在鐵火雷爆炸之前匍匐在地上,及時用盾牌蓋住身體,殺傷效果就會減少一半以上。”

王選嘆了口氣,“希望遼軍不要那麼快找到防禦辦法!”

曹文靜笑了笑,他見敵軍已遠去,便回頭令道:“出城清理戰場,受傷的遼軍漢兵可以救治,其他遼軍一律殺死!”

城門開啓,吊橋緩緩落下,兩千名士兵奔了出去,清理有用的戰利品,救治傷員,焚燒並掩埋屍體。

第一場攻城戰,遼軍以付出八千人傷亡的代價失敗了,一隻信鴿從城頭騰空而起,向河間城飛去。

.........

入夜,耶律昆平在大帳內有些焦躁不安,作爲南院樞密副使,他已經明白今天宋軍用的利器便是傳說中的鐵殼火雷,同時他也親眼目睹了鐵殼火雷的強大威力,一頓爆炸便將四千多遼軍炸得灰飛煙滅,兩萬步兵只剩下一萬兩千人,下一步怎麼辦?

繼續攻城,還是撤軍?還是放棄保塞城,直接前往河間府和東路軍匯合?

繼續攻城,耶律昆平已經沒有勇氣了,他不知道城內有多少鐵火雷,如果再來一百枚,恐怕步兵就會全軍覆滅,這個巨大的風險他承擔不起。

其實耶律昆平的本意是撤退,但撤退必然會遭到天子耶律洪基的嚴厲懲處,但如果不撤退,繞城前往河間府,那他的輜重就得全部放棄,這個臉他丟不起,主帥也不允許。

耶律昆平負手踱步幾圈,他倒想到了一個辦法,既然曠野無路,那就夯平一條通道出來,也就是十幾裡,繞城一圈,最多十天半個月就能完成,這樣,輜重就能通過了。

........

次日一早,三萬騎兵離開大營,向東北方向而去,保塞縣北面幾乎都是麥田,但已經空了一年,長滿雜草,加上春天冰雪解凍,曠野裡十分泥濘,走一步,稀泥就沒過腳腕,耶律昆平考慮先用騎兵踏出一條道的輪廓來,再由步兵將它夯實。

想法雖然好,但實施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首先夯地的工具就沒有,夯地一般是用木頭,五六個人用繩子牽住木頭一起向下砸,而宋軍堅壁清野,方圓數十里內看不見一棵樹木,拆除攻城武器來夯地,一是沒有那麼多粗木頭,二是攻城武器被拆了後又怎麼辦?東路軍還等着他們的攻城武器去支援呢!

耶律昆平還是想到了辦法,用碎石子鋪一條路出來,只要給車輪鋪兩條細細的長路便可以了,想到這裡,耶律昆平立刻兵分兩路,一方面令三萬騎兵反覆在原野裡奔行踩踏,另一方面,他令三千士兵趕去南面十幾裡外的白龍嶺採石,那是一座石頭山,沒有樹木,只有大大小小的石頭。

東城頭上,曹文靜遠遠望着三萬騎兵向十幾裡外的官道奔去,他冷笑一聲,回頭令道:“點烽火!”

城頭上的烽火臺點燃了,立刻被遼軍士兵發現,有人報告了耶律昆平,耶律昆平也愣住了,宋軍點燃烽火是什麼意思?

耶律昆平心中頓時有一種很不安的感覺,就在這時,他忽然感到大地在顫抖,他猛地想到了什麼,一回頭,只見西面一條黑線正向他的大營殺來。

“不好!”

耶律昆平大叫一聲,立刻喊道:“速令騎兵回援!”

他的三萬騎兵在東面三十里外踏路,哪有這麼快回來,而步兵又在十幾裡外整理路面,軍營內的守軍不到一千人,埋伏在外圍的宋軍騎兵抓住了這個極爲短暫的時機。

一萬宋軍騎兵就埋伏在十里外,他們的任務是見縫插針,尋找一切機會摧毀敵軍的輜重糧草等後勤物資。

十里同時也是遼兵探哨的邊界,數百名探哨在十里外形成了一條人工防禦線,一旦有異常發生,就立刻向大營送信。

保塞城的烽煙發出了信號,一萬宋軍騎兵驟然殺出,直撲遼軍大營,眨眼間他們便衝進大營內,守營的一千士兵嚇得四散奔跑,數百名工匠逃跑不不及,被宋軍騎兵圍住,斬殺殆盡。

宋軍迅速點火,將帳篷、輜重和糧草全部點燃,隨即又一陣風似地向南面殺去,去圍殲採石的三千遼軍士兵。

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語解惑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現礦脈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
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語解惑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現礦脈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