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

遼軍使用的攻城梯是專門工匠製造,十分堅固結實,頭頂還有兩個巨大的鐵製彎鉤,將城牆牢牢鉤住,很難將它斬斷,遼軍漢人也繼承了遼軍的悍勇,他們不顧一切地向城頭攀去,但迎接他們的卻是城頭上的滾木礌石,一塊塊三四十斤的石頭和三尺長的粗木如冰雹般落下,攻城梯上的士兵慘叫着摔下城去。

數十架攻城梯都爆發了相似的激戰,宋軍士兵躲在馬面城上,向兩側攻城的遼軍士兵後背放箭。

一時間,城上城下箭如疾雨,密集的箭矢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嗚——’遼軍大軍號角聲吹響,又有五千步兵殺了上來,使攻城遼軍達到一萬五千人,扣去各種傷亡,還有一萬三千人不到。

攻城遼軍漸漸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兩個角落,這裡擺不開陣型,無論投石機還是弓箭弩箭,都比別處要稀少得多,遼軍發現了這個弱點,都紛紛向兩個角落集結。

三十餘架攻城集中在這兩個區域,轟!轟!兩架反拉式攻城梯衝上去,抵端頂住了城牆,兩邊各有數十人一起拉拽長索,一架掛滿了士兵的長梯豎起了起來,直接向城頭靠去,這個反拉式攻城梯最大的優勢就是減去了攀爬過程,一步到位出現在城頭。

缺點就是笨重,而且需要一個借力點,一般是頂住城牆後,數十人一起向後拉拽。

這種反拉式攻城梯宋朝也有,但宋朝是大型攻城武器,安裝了八個滑輪,用鐵鏈拉拽,同時可以將三排四十餘人送上城,要比遼國的攻城梯先進且強大得多。

宋軍士兵早有準備,當這種反拉式攻城梯剛靠近城牆,數十根長矛一起戳去,最上面的三名士兵頓時被刺死,慘叫着摔下城去。

緊接着,十幾只裝滿火油的陶罐砸了下去,陶罐碎裂,火油淋滿攻城梯和士兵,幾根火把扔下去,攻城梯立刻燃燒起來,梯上的二十幾名士兵也跟着被點燃,紛紛慘叫着向護城河內跳去。

這時,西南和西北角已經聚集了近一萬士兵,曹文靜見時機已經成熟,便令道:“向西南和西北角發射鐵火雷。”

三十幾枚點燃的鐵火雷被小型投石機接二連三地拋出城外,這種小型投石機的投射距離在百步左右,正好就是攻城士兵最密集之處。

“俯身臥倒!”城上有人大喊。

城頭上的宋軍士兵紛紛捂住耳朵蹲下,只聽見一連串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響起,火光迸射,黑煙騰空,強大的衝擊波和鐵片鐵釘向四面八方疾射,血肉橫飛,肢體四射,淒厲的慘叫聲被爆炸聲掩蓋住了,百步外的數百名騎兵也紛紛受到波及,戰馬倒地,騎兵摔倒,城牆也跟着晃動起來,攻城梯上的士兵全部墜落,整個城外被刺鼻的硝煙籠罩。

遠處觀戰的遼軍主將耶律昆平和騎兵們都驚得目瞪口呆,他們當然知道這是宋軍的火器,但他們卻沒有見過如此強悍的火器。

耶律昆平毫不猶豫下令道:“鳴金收兵!”

‘當!當!當!’

急促的鐘聲敲響,遼軍如潮水般撤下,但讓耶律昆平更加膽戰心驚的是,只有六千餘人撤回來,宋軍三十幾顆鐵火雷竟然炸死炸傷四千餘人。

事實上,真正被炸死的士兵只有一千餘人,而絕大部分士兵都被震死的,這是鐵火雷第一次用在宋遼戰場上,遼兵們沒有經驗,如果能及時伏地,躲過沖擊波的震盪,死亡人數恐怕會降低一半。

這次陣亡的大部分都是渤海籍士兵,他們站在後面,鐵火雷正好落入他們士兵羣中,死亡近三千人。

耶律昆平見士氣低迷,不宜再戰,他立刻喝令道:“全軍撤回大營!”

在低緩的鼓聲中,遼兵緩緩後撤了,撤去十里外的大營。

城頭上的宋軍頓時歡呼聲響成一片。

王選有些興奮道:“有鐵火雷鎮守城池,我們便毫不畏懼遼軍!”

曹文靜淡淡道:“鐵火雷雖然是守城利器,但如果我們依賴他,一旦遼軍找到了防禦辦法,鐵火雷的威力就不會向今天這樣大了。”

“怎麼防禦鐵火雷,將軍知道嗎?”

曹文靜點點頭,“範相公給大家說過,如果能搶在鐵火雷爆炸之前匍匐在地上,及時用盾牌蓋住身體,殺傷效果就會減少一半以上。”

王選嘆了口氣,“希望遼軍不要那麼快找到防禦辦法!”

曹文靜笑了笑,他見敵軍已遠去,便回頭令道:“出城清理戰場,受傷的遼軍漢兵可以救治,其他遼軍一律殺死!”

城門開啓,吊橋緩緩落下,兩千名士兵奔了出去,清理有用的戰利品,救治傷員,焚燒並掩埋屍體。

第一場攻城戰,遼軍以付出八千人傷亡的代價失敗了,一隻信鴿從城頭騰空而起,向河間城飛去。

.........

入夜,耶律昆平在大帳內有些焦躁不安,作爲南院樞密副使,他已經明白今天宋軍用的利器便是傳說中的鐵殼火雷,同時他也親眼目睹了鐵殼火雷的強大威力,一頓爆炸便將四千多遼軍炸得灰飛煙滅,兩萬步兵只剩下一萬兩千人,下一步怎麼辦?

繼續攻城,還是撤軍?還是放棄保塞城,直接前往河間府和東路軍匯合?

繼續攻城,耶律昆平已經沒有勇氣了,他不知道城內有多少鐵火雷,如果再來一百枚,恐怕步兵就會全軍覆滅,這個巨大的風險他承擔不起。

其實耶律昆平的本意是撤退,但撤退必然會遭到天子耶律洪基的嚴厲懲處,但如果不撤退,繞城前往河間府,那他的輜重就得全部放棄,這個臉他丟不起,主帥也不允許。

耶律昆平負手踱步幾圈,他倒想到了一個辦法,既然曠野無路,那就夯平一條通道出來,也就是十幾裡,繞城一圈,最多十天半個月就能完成,這樣,輜重就能通過了。

........

次日一早,三萬騎兵離開大營,向東北方向而去,保塞縣北面幾乎都是麥田,但已經空了一年,長滿雜草,加上春天冰雪解凍,曠野裡十分泥濘,走一步,稀泥就沒過腳腕,耶律昆平考慮先用騎兵踏出一條道的輪廓來,再由步兵將它夯實。

想法雖然好,但實施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首先夯地的工具就沒有,夯地一般是用木頭,五六個人用繩子牽住木頭一起向下砸,而宋軍堅壁清野,方圓數十里內看不見一棵樹木,拆除攻城武器來夯地,一是沒有那麼多粗木頭,二是攻城武器被拆了後又怎麼辦?東路軍還等着他們的攻城武器去支援呢!

耶律昆平還是想到了辦法,用碎石子鋪一條路出來,只要給車輪鋪兩條細細的長路便可以了,想到這裡,耶律昆平立刻兵分兩路,一方面令三萬騎兵反覆在原野裡奔行踩踏,另一方面,他令三千士兵趕去南面十幾裡外的白龍嶺採石,那是一座石頭山,沒有樹木,只有大大小小的石頭。

東城頭上,曹文靜遠遠望着三萬騎兵向十幾裡外的官道奔去,他冷笑一聲,回頭令道:“點烽火!”

城頭上的烽火臺點燃了,立刻被遼軍士兵發現,有人報告了耶律昆平,耶律昆平也愣住了,宋軍點燃烽火是什麼意思?

耶律昆平心中頓時有一種很不安的感覺,就在這時,他忽然感到大地在顫抖,他猛地想到了什麼,一回頭,只見西面一條黑線正向他的大營殺來。

“不好!”

耶律昆平大叫一聲,立刻喊道:“速令騎兵回援!”

他的三萬騎兵在東面三十里外踏路,哪有這麼快回來,而步兵又在十幾裡外整理路面,軍營內的守軍不到一千人,埋伏在外圍的宋軍騎兵抓住了這個極爲短暫的時機。

一萬宋軍騎兵就埋伏在十里外,他們的任務是見縫插針,尋找一切機會摧毀敵軍的輜重糧草等後勤物資。

十里同時也是遼兵探哨的邊界,數百名探哨在十里外形成了一條人工防禦線,一旦有異常發生,就立刻向大營送信。

保塞城的烽煙發出了信號,一萬宋軍騎兵驟然殺出,直撲遼軍大營,眨眼間他們便衝進大營內,守營的一千士兵嚇得四散奔跑,數百名工匠逃跑不不及,被宋軍騎兵圍住,斬殺殆盡。

宋軍迅速點火,將帳篷、輜重和糧草全部點燃,隨即又一陣風似地向南面殺去,去圍殲採石的三千遼軍士兵。

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報到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爲大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
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報到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爲大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