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試(下)

畢竟是在面試,趙禎當然不能和範寧交換田黃石的心得,他給彥博使了個眼色,彥博會意,又繼續問道:“請你用簡潔的語言闡述你的富民之策!”

範寧沉吟一下道:“我祖父生了四個兒子,但他最喜歡我四叔,要把所有家產都留給我四叔,我父親和二叔、三叔雖然不敢對祖父不滿,但我母親不高興,二嬸也不高興,三叔甚至去做了贅婿,一大家子人整天圍着那點田產鬥來鬥去,連我四叔也不滿,祖父的日子很難過........”

衆人都聽出來了,範寧是用家事來喻國事,雖然很有趣,但是不是有點荒唐?

衆人都偷偷看了一眼天子趙禎,見他似乎聽得津津有味,都不吭聲了,彥博正要說話,趙禎卻擺擺手,“讓他說下去!”

範寧繼續道:“後來我建議父親改行做醫師,他年輕時學會一種治療跌打損傷的藥,非常靈驗,二叔也改行做了觀賞石生意,三叔的丈人去年病故,他成了家裡的頂樑柱,現在家裡的生活都大大改善,也沒有人在意祖父那一點點微薄的田產,母親也經常去探望祖母,這個家變得融洽了。

富民之策其實是兩個字,開創,大家一起努力創造財富,大宋的各種矛盾自然消失,國家變得強盛,人民變得富裕,革新派可以在新的天地施展手腳,保守派的利益也不會受到損害。”

龐籍着實有點擔心,如果是一般的童子科士子在這裡闡述革新派、保守派,還可以說年少無知,但範寧是范仲淹的堂孫,他在這裡闡述政治理念,會不會太敏感了?

不過龐籍也發現範寧說的並不是范仲淹的政治理念,並不強調革新,而是強調開創。

範寧沒有再繼續說下去,彥博也不好叫停,他感覺天子似乎有話要說。

果然,趙禎沉吟一下道:“都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但大宋八千萬人口,不是你的一家一戶,不是想擴大財富能擴大財富,首先財富在哪裡?這個問題你怎麼解釋?”

範寧繼續道:“如果陛下允許,我可以舉兩個例子。”

“你說,朕準了!”

範寧又繼續道:“大家都知道水稻產量大,一畝田可以收穫千斤,而小麥和粟米的產量很低,而且光熱足夠的話,一年可以收三季,像嶺南、交趾那邊,水稻都能收三季,如果再向南,那邊有一望無際的土地和森林,不亞於我們的大宋的疆域,而且沒有人居住,只有一些土人。

如果大宋在海外開闢幾百萬頃土地,無償分配給無地農民,這是不是一種財富?遠的不說,福州海外數百里的澎湖已經有漢人定居,流求大島更是物寶天華之地,完全可以把部分無地流民遷移過去,使他們有地可種,有自己的財產,是不是減輕朝廷的負擔?一旦大宋糧食物資富足,朝廷能印刷更多的交子,朝廷的壓力會不會大大減輕?”

趙禎微微一笑,“你的意思是北方不要再種小麥、粟米,全力種植水稻,那北方這麼廣闊的土地又種什麼,難道把它變成養馬場嗎?”

範寧搖搖頭,“這其實是學生要舉的第二個例子,學生聽說去年龜茲王前來覲見天朝,陛下可知道龜茲那邊有一種作物,完全可以大有作爲。”

彥博接口道:“龜茲王去年覲見天朝,進貢了百壇葡萄釀成的美酒,那邊盛產葡萄,你是說葡萄?”

範寧搖搖頭,“學生說的是棉花!”

“棉花?”

彥博一怔,“你可是說木棉?”

“學生所說的棉花,其實是指唐朝的白綾布,白綾布是用棉花織成,產於西域,十分昂貴,一匹價值數千錢,但實際棉花產於天竺,在天竺很普遍,棉花可以紡織成布匹,遠遠麻布舒服。

冬天,棉花可以做被褥,做棉衣,非常暖和,完全可以取代羊皮,棉花產量很大,如果北方大量種植棉花,能徹底解決百姓的穿衣問題,而且會促進很多大型紡織工坊出現,女人也做工,掙錢養家,這難道不是富民之道?”

範寧一席話讓大殿內鴉雀無聲,如果範寧只是闡述理論,大家或許能駁幾句,偏偏他拿出了一個衆人都沒有見過的棉花來說事,這實在有點不好反駁。

彥博看了一眼天子,是不是可以結束面試了?

趙禎卻在沉思之,沒有看見彥博的目光請求,他又問衆人道:“唐朝出現白綾布之事朕也聽說過,目前大宋可有此物?”

宋庠微微欠身道:“啓稟陛下,大宋絲綢產量很大,完全能滿足層百姓的穿衣需求,至於底層百姓,有細麻布使用,所以這種昂貴不實用的白綾布沒有人需要了。”

“衆卿可見過棉花?”趙禎又笑問道。

衆人皆搖頭,這時,範寧躬身道:“陛下,學生去年底在京城的胡人店裡收羅,得到一些棉花,爲了保暖,學生將它縫製在一件甲內,現在穿在學生身。”

趙禎笑了起來,“看來你是有備而來!”

範寧也笑道:“與其空說千言,不如實幹一事,學生願意讓陛下一觀!”

趙禎點點頭,對旁邊內侍道:“賞賜範寧一件皮裘,讓他換下甲!”

內侍將範寧領到外面更衣,趙禎對龐籍語重心長道:“範寧每次出面都給朕一種清新之感,其實他的話也有道理,與其革新派和保守派爲一些利益鬥得頭破血流,不如大家團結起來,開創更大的財富,那時國強民富,也不損害現有人的利益,朕很欣賞這種思路,他的話給朕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衆人都暗暗吃驚,沒想到天子對範寧的話看得這麼重,不過大家也承認,範寧的話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龐籍欠身笑道:“其實範寧說的流求大島微臣也聽說過,用這座大島來安置無地流民,只要能克服瘴氣影響,倒是可以試一試。”

彥博也笑着接口道:“瘴氣倒不是問題,嶺南那邊經驗豐富,微臣幾年前也在考慮過這件事,既然澎湖列島已不少漢人,微臣建議先在澎湖島設立官府,然後,逐步把漢民移到流求大島,五六年後,相信那邊會有大的變化。”

“可以,考慮設澎湖縣,這件事知政堂儘快拿出一個方案來!”趙禎一錘定音,藉着今天面試的機會,確定了一件大事。

這時,內侍領着範寧回來了,內侍手端着一隻盤子,裡面放着一件無袖甲,黑緞子面料,看起來泡泡鬆鬆,是有點與衆不同。

普通老百姓冬天穿的夾襖,蓋的被褥,很多都是用木棉纖維來做填充料,棉花要到宋元時期纔開始局部推廣,至於全國大規模推廣種植,那是朱元璋強制下令的結果。

趙禎看了看木盤的甲,笑道:“朕想看看棉花,得剪開它了!”

“陛下請!”

趙禎拾起一把剪刀,直接剪開甲,輕輕抖了抖,一簇簇潔白的棉花從甲滾落出來,趙禎拾起一團看了看,眼充滿了驚歎,又令內侍將木盤棉花端給衆臣看。

龐籍顯然有點見識,他輕輕揉了揉棉花笑道:“木棉更厚實,更細密,不知怎麼長出來,畝產多少斤?”

範寧躬身道:“回稟龐相國,它是一種低矮的灌木,一畝大概產棉花五六百斤,喜歡光照充足,較耐旱,很適合河北及原地區種植。”

“一件冬衣需要多少棉花?”彥博又問道。

“一件冬衣大概一斤左右,一牀被褥,兩斤夠了,還可以紡線織布,麻布衣服舒服得多,對改善底層百姓生活有極大促進作用。”

範寧又向趙禎道:“陛下,富民之策無非是衣食住行,棉花只是其一個點,只要在這方面做好好章,讓棉花這樣點多多出現,學生相信,十幾年後,大宋必然會出現一派國強民富的大好局面!”

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二百九十章 寒冬來臨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源遊記(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試(上)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四十二章 老底敗露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一百零八章 內訌初生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課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一百三十章 案情重大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
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二百九十章 寒冬來臨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源遊記(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試(上)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離去第四十二章 老底敗露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一百零八章 內訌初生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課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一百三十章 案情重大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