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

爲了讓五千戶百姓更好地做出選擇,範寧把決定時間推遲一天,經過官員們的廣泛宣傳,五千戶百姓基本上都瞭解三個地方的利弊,在兩天後的下午,五千戶百姓開始登記各自的選擇。

答案很快便揭曉了,兩千六百戶百姓選擇了呂宋戶,一千八百戶百姓依然選擇琉球府,另外六百戶百姓選擇了小琉球島的琉璃縣。

坦率地說,這個答案讓範寧有點失望,他是希望第一批去呂宋島的百姓能達到三千戶,還最終還是有四百戶的缺口。

不過最極端的事情沒有發生,沒有人選擇回去,也沒有人選擇留在泉州,回去不現實,該賣的都賣光了,回去生活沒着落不說,還被人嘲笑,大家丟不起那個臉,至於留下來則更不現實,除非泉州也提供土地,誰也不願意當佃農了。

“使君,其實我倒有一個建議!”幕僚公孫玄策笑着對範寧道。

“先生請說!”

公孫玄策捋須道:“我在考慮,爲什麼我們不從福建路和廣南路招募百姓去呂宋?你說幾萬戶可能招不到,但一兩千戶我覺得沒有問題,很多住在山裡的百姓,生活貧困,可以把他們遷移出來,另外,呂宋氣候炎熱,福建路和廣南路的百姓反而更能適應,使君覺得呢?”

範寧苦笑一聲道:“只怕地方官府不肯,我說要把泉州百姓遷去呂宋,蘇亮那小子肯定第一個跳起來。”

“那就讓朝廷下旨好了,用自願的方式。”

範寧負手來回踱步,其實這是一個好辦法,後世下南洋的百姓也主要來自福建和兩廣,應該有很多人願意南下,而且很多漁民南下後,會常常往返會呂宋和泉州,便會帶來大量信息,時間久了,就會成爲一種自發的移民潮。

範寧終於點點頭,“那就讓朝廷下旨給福建路和廣南路各州,我們可以嘗試一下,看看能招募到多少人。”

.........

入夜,範寧疲憊地回到府中,直接進了自己的內書房,他坐下閉目休息了片刻,門輕輕開了,妻子朱佩端一盞茶走了進來。

“明天就要走嗎?”朱佩低聲問道。

範寧點點頭,握住她的手歉然道:“等呂宋府走上正軌後我就不用去了,現在剛開始,比較關鍵,我沒法走開。”

“夫君,我沒有責怪的意思,我們都知道你忙,只是覺得你很辛苦,怕你累壞了身體。”

“我的身體沒有問題,這段時間我不在,倩姐身體怎麼樣?”

歐陽倩已經確診爲喜脈,這幾天的妊娠反應也緩和了很多,朱佩笑道:“生過一個孩子後,第二個孩子就會好得多,今晚你好好陪陪她,明天還是讓阿雅陪你去呂宋,有她照顧你,我們都放心,否則總是擔心這樣,擔心那樣的,”

範寧點了點頭,又問道:“你二叔有消息嗎?”

朱佩從書架上取出一份報紙,抿嘴笑道:“這是我專門放在這裡的,我估計你就沒看。”

“是什麼?”

範寧接過報紙,原來是十天前的《信報》,《信報》與時俱進,現在是兩份了,一份是娛樂版的消息,上面各種大宋娛樂新聞,比如‘東京蹴鞠聯賽,齊雲社誓奪五連冠’,齊雲社主力黃如意養別宅婦,妻子怒與其離婚,再比如‘象棚新紅妓,王蓮兒傾情演唱《紫蘇丸》’,再比如‘東坡出新詞,《江城子?墨雲拖雨過西樓》,萬樓齊盼等等。’

而另一份是商業新聞,這也是大宋百姓最關心的內容,東京炒菜十強榜,賀清風酒樓虹橋分店開張,全場八折,梅園水每桶漲價一文,還有整版的各種小廣告。

範寧一眼便看到了他想看到的內容,頭版第二條重要新聞,京口古船行易主,江南朱氏專造萬石海船,還有第三條新聞也是關於朱家,吳江萬機坊橫空出世,天下第一綢緞紡織鉅商。

第七條也是關於紡織工坊的招募廣告,錢氏紡織工坊誠募四千少年娘,日錢八十文,京城戶籍優先。

朱佩在旁邊道:“這是江南錢家的第三家工坊了,在杭州和常州各有一座,杭州是剿絲工坊,常州是絲綢工坊,都是三千張織機,而京城這家是織布。”

“三家都是從今年開始的?”

朱佩點點頭,“準確說都是這兩個月開始的。”

說到這,朱佩眼中有些好奇問道:“這件事,我前幾天還專門問了二哥,他說今年出現了很多大工坊,就像雨後春筍一樣,忽然四處冒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範寧笑道:“其實也不能說大工坊突然出來,以前一直就有,像京城的綾錦院、內染院、文繡院,還有各地的絞錦院、繡局、錦院等等,都是幾千張、上萬張織機,只不過都是官辦的,今年出現的是私人紡織院,這應該和朝廷鼓勵外貿有關,還有我出任海外經略使,很多有眼光的人都意識到,大宋對外貿易將迎來大發展,都在迅速佈局。”

“只是可憐了那些紡娘,她們哪裡爭得過大工坊!”

“這個真沒辦法,遲早會這樣,現在輸入糧食越來越多,種糧食已經不賺錢,很多本錢雄厚的權貴就會把目光從土地轉到手工業和採礦業,如果紡娘自身技術熟練,也可以去大工坊,一個月五六貫錢能賺到的,不比她們在家裡自己織布賺得少,就是比較辛苦。”

朱佩嘆了口氣,起身走了。

範寧又看了會兒報紙,想起今天明仁給他說的事情,曹家不聲不響在景德鎮買下了五座窯口,一年產瓷上百萬件,準備全部賣掉海外,曹家同時也在買大船,光萬石大船就買了二十艘之多,工坊肯定也在開始做了。

範寧有一種直覺,宋朝的大資本時代來臨了。

...........

兩天後,船隊分爲三路出發,一支船隊前往小琉球島,一支船隊直接前往琉球府,另一支船隊則南下,前往呂宋島,範寧則隨船前往呂宋島,他給副使李慕和判官羅江再三交代了日本勞工之事,一旦日本勞工抵達泉州,可以休息一天後繼續轉往呂宋。

無論小琉球島還是琉球島,大宋都已經在島上經營多年,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安置方法,事實上,新去琉球島的一千八百戶民衆,他們就算不成立新縣城,直接補充琉球縣的人口也足夠了,範寧也一點都不擔心。

他最關注的還是呂宋府,呂宋府能否開發出來,第一步尤爲重要。

船艙內,範寧和明仁相對而坐,阿雅則在一旁給他們兄弟煎茶,明仁喝了口茶讚道:“難怪阿寧不喜歡在外面喝茶,有三弟妹的茶藝,誰還稀罕在外面喝茶?”

阿雅聽他叫自己一聲三弟妹,她頓時俏臉通紅,白了明仁一眼道:“做人要有原則好不好,這水已經放了三天,還能煎出好茶?”

範寧笑道:“你別理他,他粗人一個,都是喝兩文錢一碗牛茶,他懂什麼?”

明仁聽得直翻白眼,合着自己喝的是兩文錢一碗的茶,自己有這麼賤嗎?

阿雅卻不懂,淺淺笑問道:“官人,什麼叫牛茶?”

“就是牛喝的茶,你想想老家牛怎麼喝水就知道了。”

阿雅細細一想,忽然掩口失笑,她又給夫君斟了茶,這才退下去,不打擾他們說話。

明仁嘆口氣道:“其實我發現日本小娘子也蠻有味道的,今年我也想娶一房日本小妾,出海專門帶在身邊伺候。”

範寧有些不悅道:“你現在喝的是茶,不是酒,阿雅就在外面,你不要亂說話。”

明仁才意識到自己失言,他吐一下舌頭,不敢吭聲了。

範寧敲了敲桌子問道:“我記得你曾經告訴我,你打算向呂宋國王買一座島作爲貿易中轉,是什麼意思?”

明仁撓撓頭道:“主要是和西方人做生意,我們來的時候,西方人沒有來,西方人來的時候,我們又不在,當地商人就成了中間商,他們兩頭壓價,把很大一塊利潤奪走了,我就在想,我自己做中轉商,買一座碼頭,建大倉庫,大量囤積貨物,西方人過來時,直接從我倉庫拿貨,甩掉了中間商,我的利潤最少會增加七成。”

“有這麼狠?”

“當地商人心黑得很,又不講信用,我們早就想拋開他們了。”

“那爲什麼要自己買島,在他們那裡建倉庫不行嗎?”

明仁搖搖頭,“在他們那裡建倉庫,無疑是虎口拔牙,他們從不允許,只有自己建海港,還得防備他們軍隊來破壞。”

範寧點點頭笑道:“這次下南洋,我真要在三佛齊王國買一塊地建海港,以後那裡會有大宋駐軍,專門給你們解決和西方人的貿易問題。”

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源遊記(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四百七十七章 仇恨爆發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
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源遊記(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四百七十七章 仇恨爆發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