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

趙頊頓時有興趣了,對範寧道:“朕倒想見見這個韓孚。”

範寧笑道:“陛下現在見他還不妥,不如陛下坐在裡間,當臣等在這裡問問他詳細情況。”

“也可以!”

趙頊便坐到裡面御書房內,拉上移門,外面的談話他也能清清楚楚聽見。

不多時,韓孚被帶了進來,他年約五十歲,遼國進士出身,在遼國做官二十餘年,現任參知政事。

富弼曾經出使過遼國,認識韓孚,他微微笑道:“韓知政,我們很久沒見了。”

“原來是富相公,文相公也在,這位是......”

他目光望向範寧,範寧淡淡道:“在下範寧!”

“原來是楚王殿下,在下失禮了。”

韓孚連忙躬身行禮,範寧擺擺手,很客氣道:“韓相公請坐!”

韓孚在對面坐下,一名宮女上了茶,範寧淡淡道:“聽說遼國打算遷都,不知準備遷到哪裡?”

“已經決定,第一站將遷都到金山北麓的金山城,那裡是遼國最西的邊陲。”

金山就是今天的阿爾泰山,也是遼國最西面的疆域,遼國在那裡修建了一座金山城,有一千士兵駐紮,但當初築城時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這裡會成爲遼國的都城,這就像城內的豪門大戶搬到鄉下祖先留下的幾間破草房一樣,讓幾名大宋相公都爲之感嘆。

範寧卻眉頭一皺,他聽出裡面話中有話,便問道:“第一站是金山城,那第二站呢?”

韓孚嘆口氣道:“遼國已經半農耕化,金山北麓並不適合遼國長久建都,只是暫時落腳地,我們天子真正要去的地方是碎葉,在那裡建立新遼。”

範寧第一個反應就是西遼,歷史上,遼國被金國滅亡,耶律大石在碎葉一帶建立了西遼,最後被蒙古所滅,今天耶律洪基也要走這一步嗎?

範寧淡淡道:“去金山也不容易,且不說那邊本來就是乃蠻部的勢力範圍,還有達旦部和烈山部的沿途襲擾,你們怎麼保護數十萬婦孺西遷?”

韓孚沉默片刻道:“只要宋軍能網開一面,准許遼國西遷,不再趕盡殺絕,我們會感激不盡,至於草原宵小,我們並不畏懼,更何況有遼國在西面牽制草原遊牧,大宋的北方至少會安寧百年。”

“韓相公就爲此事而來?”

“正是!”

範寧和富弼等人交換一個眼色,富弼道:“這件事我們要稟報天子,商議後再做決定,韓相公稍微等一兩天吧!”

韓孚深深看了一眼書房門,起身告辭離去。

這時,天子趙頊走了出來笑道:“遼國居然要遷都去碎葉,各位愛卿覺得可能嗎?”

範寧笑道:“碎葉是黑汗的統治中心,遼國必然是要和黑汗決一死戰,其實微臣覺得,遼國西遷,未必是壞事。”

“何以見得?”

“關鍵就是那句話,遼國現在是半農耕之國,如果他們真能在碎葉立足,遲早會和西州回紇形成激烈對抗,這對我們將來收復西域會有很大的幫助。”

“範愛卿認爲可以和談?”

“微臣覺得可以試一試,微臣也不主張徹底滅了遼國,有遼國的存在,確實能牽制草原遊牧民族壯大,我們甚至可以和遼國達成協議,只要遼國肯去帝號,我們可以助他奪取碎葉,相反,如果他們不肯去帝號,那遼國西遷就走不到金山。”

範寧提出的這個方案富弼和文彥博都贊成,韓琦也同意,畢竟遼國已經對宋朝沒有什麼威脅了,唯一讓宋朝不滿的就是他們帝號,如果遼國能去帝號,這是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次日,富弼向參知政事韓孚提出了宋朝的條件,韓孚立刻送鷹信回上京,此時宋軍主力距離上京已不足四百里,半天時間,耶律洪基便收到了韓孚的鷹信。

“居然還是要我們去帝號!”耶律洪基只覺胸中一陣絞痛,他怕兄弟看出來,儘量剋制住疼痛。

耶律洪泰沒有發現兄長的異常,他仔細看了一遍鷹信道:“宋朝說他們會適當幫助我們奪取碎葉,這適當幫助是指什麼?”

“還能是什麼,無非是給我們一些生鐵,難道宋朝還會給我們鐵火雷?”

“我倒覺得可以試一試。”

“我們可以有條件的使用鐵火雷,比如由宋軍掌管,宋軍使用,我們不介入。”

耶律洪基倒有點動心了,如果有鐵火雷,那他們拿下碎葉的可能性就大了。

“你覺得有多大把握!”

“我們只要有誠意,比如上次錦州那三顆未爆的鐵火雷,我們還給宋朝,反正我們也仿製不出來,這就顯出我們的誠意了。”

耶律洪基嘆息一聲,“可是還要去帝號!”

耶律洪泰勸道:“去帝號只是暫時的,將來我們強大了,隨時可以恢復,爲了保住大遼一脈,現在就算忍辱負重也必須接受。”

耶律洪基跪下,磕了三個頭泣道:“列祖列宗在上,洪基未能保住大遼社稷,無顏去見列祖列宗。”

他剛說到這,忽然猛地捂住左胸,臉上極爲慘白,身體搖搖晃晃,耶律洪泰一把扶住他,“皇兄,你怎麼了?”

耶律洪基聲音極其微弱道:“我感覺到了太祖的震怒!”

說完,他閉目而逝………..

按照耶律洪基留下的遺詔,太孫太過於年幼,無法領導軍民在遼國生死危亡之際開闢一條生路。

他便傳位於其弟耶律洪泰,耶律洪泰繼承了兄長的遺志,令韓孚全權代表遼國和大宋協商。

三天後,大宋和遼國終於達成一致。

第一.遼國將去帝國,將象徵皇權的玉璽和帝王世譜交給宋朝。

第二,宋朝准許遼國西遷,並不再追擊,同時承諾派兵保護遼國曆代帝王的陵墓。

第三,宋朝將善待所有投降宋朝的遼國百姓,一視同仁,不予歧視。

第四,宋朝將以適當方式協助遼國奪取碎葉地區重新建國。

第五,新建遼國將世世代代爲宋朝藩屬,宋朝將支持遼國發展農業和養殖業,促使遼國向農業國徹底轉變。

當韓孚將遼國使者帶來的玉璽和帝王世譜正式交給天子趙頊後,遼帝國就徹底滅亡了,而多了一個依附於宋朝的遼王藩國。

八年後,耶律洪泰決定向黑汗發動戰爭,奪取碎葉,他派使者趕到東京向大宋請求幫助,時任宰相的章惇派兩千騎兵攜帶三百枚鐵火雷趕赴金山,參與了遼國對黑汗的戰爭,爲奪取碎葉城立下了最重大的功勞,這就後話了。

耶律洪泰在和宋朝達成協議的第三天,滿城四十餘萬軍民離開上京,開始了漫漫的西遷之路。

這次遼國效仿宋朝,除了七萬精銳之軍外,還組織了十萬人的民兵隊伍,兵甲上身,看起來和正規軍也沒什麼區別。

保護了遼國宮室,保護着老弱婦孺,還有二十萬輛大車,滿載着帳篷、糧食、銅錢、租寶等財富,還有數十萬匹戰馬以及一千餘萬頭牛羊。

雖然宋朝放過了遼國,但並不代表草原各部落會放過他們。

這塊大肥肉讓所有草原部落都爲之眼紅。

在烏梁河,遼國西撤隊伍到達旦部和烈山部的六萬人偷襲,耶律洪泰命人丟棄了滿載黃金珠寶的數百輛大車和數百萬只羊。

達旦部和烈山部本來爲了爭奪牧場而常常發生衝突,關係很僵,這次勉強爲了共同的目標糾合在一起,但在數十輛大車的黃金白銀以及各種名貴珠寶面前,他們都眼紅了,爲爭奪戰利品,雙方爆發了激戰。

就在兩軍殺得快兩敗俱傷之時,耶律洪泰親率七萬大軍掩殺而來,草原聯軍大敗,傷亡極其慘重。

烈山部和達旦部互相指責,各自含恨返回了部落,雙方從此結下難解的仇恨。

烈山部和達旦部退出,勢力最大的乃蠻部獨木難支,不敢妄動,使遼國得以一路平安西撤。

兩個月後,遼國西遷隊伍抵達了金山城,便以金山城爲都城,開始建立新的遼國,史稱西遼。

第一章 範家小神童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源遊記(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三百三十九章 催妝鋪牀(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二百三十九章 證券交易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五百九十二章 實力碾壓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四十二章 老底敗露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一百五十章 做筆大買賣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來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
第一章 範家小神童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源遊記(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三百三十九章 催妝鋪牀(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二百三十九章 證券交易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五百九十二章 實力碾壓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四十二章 老底敗露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一百五十章 做筆大買賣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來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