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

李世民回到長安之後,各種政治項目的推進就明顯加快了起來,他是個非常勤奮,而且敢於接受新想法的皇帝,所以,孫享福這樣晉級成了他肱骨大臣的人,就悲催了,陪他熬了好多次夜,腦細胞也被逼死了好多。

直到十一月下旬,大唐赴西域使節團正使,唐儉的奏章送到長安之後,孫享福和閻立德才扔下一大堆新宮殿的設計圖紙,一起趕赴定襄。

沒辦法,唐儉的奏章中說了,前來定襄參加天下第一運動大會的王國數量,可能達到過百個,每個王國的團隊,都有數百到過千人,其中還有好多國家的國主,會親自帶着人馬來,那麼,加上他們的護衛以及一干隨行人員,很可能達到數千人。

這還不算是大頭,各個國家的權貴階級,很多都已經自己組團往定襄這邊趕了,到時候,這些外來的觀衆的數量,也會不少。

這也就是說,即便不算大唐內部參賽的隊伍和觀衆,光是西域和天竺諸國前來定襄的人數,也有可能達到數十萬人,加上大唐內部的參賽團隊,以及趕來看熱鬧的百姓,定襄明年八九月的時候,可能會聚集超過百萬的外來人口。

想要保障這麼多人的吃喝拉撒和比賽,需要提前做很多工作,孫享福就是趕到定襄,幫忙統籌這些工作去的,至於閻立德,他則是要領着工部的人,去定襄學習最先進的樓宇式建築,因爲,他和孫享福共同設計的政務區,將是一個外型大氣,辦公方便的新式樓宇建築。

新的宮殿還是被李世民定名爲了大明宮,主殿將會是長安城最高的建築,樓高三十米,分三層,每一層的挑高爲九米,屋頂雕龍畫鳳的裝飾高三米,按照後世一層樓差不多三米三的高度,這棟樓差不多有後世的九層樓那麼高。

大樓寬三百米,徑深兩百米,也就是說,每一層的室內面積,差不多有將近六萬平米,一樓將是一個超大的宴會廳,足以同時供給兩三萬人飲宴,觀看歌舞。

二樓,則是朝會大廳,有兩個非常寬闊有氣勢的樓梯,直接從室外兩側直上二樓,左文右武,但是列班站隊的話,這個大廳,足以站三到五萬人。實際上,也只有超級大朝會的時候,能夠用的上二樓這個大廳。

平時比較常用的,是三樓,這裡有大小不同的三間會議室,以及大小規格不同的數間會客室,再有秘書監,起居郎,中書舍人,內侍監等,皇帝常要使喚的一些人的辦公室,這些辦公室,都圍着中間正前方,那間超過一千平米的御書房。

三間會議室裡,最小的一間,都可以容納三百人開會,而且,以後大家開朝會的時候,不用站着了,現在議論的事情多了,通常一站就是幾個小時,正常人都受不了,何況是許多年事已高的大臣,而且,開始更多的接觸沙發之類舒適的傢俱之後,大家也越發不適應跪坐了。

所以,今後,大家上朝的時候,都有沙發座椅了,而且,還有獨自的案几,要上奏或者記錄,也不需要在笏板上寫寫畫畫了,座子上,直接會有紙筆,供記錄會議重點。孫享福甚至還貼心的想到了,在每個案几上面,放置一個紅色的反對牌,和一個綠色的贊同牌,有大臣啓奏發言,表示贊同,或反對的,可以直接舉牌,讓高坐龍椅上的皇帝一目瞭然,知道大家的態度,而不是靠聲勢,靠體力,來告訴皇帝自己的態度。

大樓的外牆呈雪白色,爲了採光,開有很多大窗,這些窗戶,將全部採用純透明的玻璃做窗扇,三樓御書房的位置,更是有超大的落地玻璃窗,即便他的位置是在城外的龍首原,但他的高度,比長安城的城牆還高十多米,站在御書房的落地玻璃前,瞭望整個長安,將會有一切盡在腳下的感覺。

當然,大明宮可不只有這一座主殿,他的兩側,將會有十二座同樣是白牆紅瓦,但小了幾號的樓宇,這些樓宇,就是朝廷所有機構的辦公大樓了。

各個樓宇之間,相距不過百步,根本沒有牆院之類的東西分割,包括大臣們要去主殿的御書房,也只需要通過內侍通報,皇帝準見即可,等於是將大唐所有的辦公體系,彙總在了一起,這樣的設置,將會使得皇帝在辦公時間,能更加直接的接受各部門的彙報,以及向各部下達命令,使得中央的權力,更加集中。

至於後宮,在主殿和辦公樓建設完畢之後,會繼續向後,沿着太液池周邊修建,同樣,以獨樓,獨院的方式,分散落坐,大量減少了佔地面積的同時,使得整個宮廷內,進出更加便捷,更像是一個比較大型的別墅區。

所有的景觀,娛樂設施,都會相對比較集中在太液池這一片區域,而原先的整個太極宮,掖庭,東宮,在新宮建成之後,將會向民衆開放,作爲供長安百姓遊玩觀光的皇城公園,孫享福甚至還建議,將原先後宮的御花園,改建成動物園,將各地番邦獻上來的,大象,犀牛,五彩鳥,孔雀,猿猴,猩猩,蛟龍,獅,虎,熊之類的動物,用比較安全,可供觀賞的建築,隔絕起來,供民衆觀賞,收取一定的門票,做飼養和維護的費用。

至於原先的佈政,頒政等十二坊之地的朝廷各衙辦公區域,自然是開發城高端房地產,緩解長安城內壓力日漸增加的住房需求,運作的好的話,說不定能把修建新宮一半的費用,都賺回來。

孫享福的整個建議,都獲得了李世民的批准,所以,主要負責建造的閻立德,是來定襄學習這種新式樓宇建築的建造技術的,因爲,孫享福屬下最頂尖的建築團隊,都在定襄,這邊目前來說,擁有大唐最先進,最漂亮的建築羣。

當然,即便是閻立德和工部的一干官員學的快,朝廷也有人力,有錢來砸,但真正把整個大明宮主要建築羣修建起來,至少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整個建築羣修建完畢,起碼是五年以上的時間,可不會像歷史上那樣,太宗修了一年多停了,高宗接手,修十個半月就基本完成了。

因爲,新式建築,需要很多技術,很多工藝,不再是像以前那樣的建築,豎柱子,搭橫樑,蓋瓦,整地磚,立圍牆,就簡單完事了,它落成以後,不說是永久性建築,用個幾十百把年,應該是沒問題的。

有了水泥路和沿途的換馬驛站,趕起路來就是快,即便是冬日裡,孫享福也就在馬車裡打了四天的盹,就到了善陽城下,這種十二個時辰不間斷的奔跑的情況下,即便是稍微壓低了馬車的速度,在水泥路上,也能達到日行五百里左右。

來之前孫享福沒有寫信通知善陽這邊,事實上,信也未必比他的馬車快,等到了城裡,孫享福才發現家裡居然沒有什麼人。

管家劉鬆將孫享福迎進門之後道,“老爺,二爺和三小姐都去農學院那邊了。”

“農學院?那邊蓋好了嗎?”

“主體建築已經修建好了,其它設施,王家的人要按照二爺的要求慢慢修建,不過二爺不想浪費整個冬天的時間,已經在城裡放出話去,明年開春,農學院就正式招生,想要成功入學,就要先到農學院領取一份農學基礎資料自行學習,等明年的時候,通過了開學考試,才能入學,這幾日,他和三小姐他們,都在那邊發資料的呢!”

“嗯,你去忙吧!對了,讓人將府上的客房都收拾出來,晚宴準備的豐盛一些,我要宴客。”

孫享福在府門前跟劉鬆交待完之後,再度回到車隊,向閻立德道,“閻尚書,您就受受累,直接跟我去農學院那邊看看吧!”

論到建築方面,閻立德才是這個時代的專家,而且,他不僅會建屋,還是個風水專家,農學院雖然不是孫享福的家宅,可誰叫他趕上了呢!順道就看看吧!說不定孫享福自己設計的這個學院,能給他在建築上帶來一些啓發。

很快,車隊就開始往善陽城東,農學院的方向駛去,而孫享福回到善陽了的消息,也開始在城內傳開,褚遂良等一衆官員得知消息後,紛紛朝學院這邊趕了過來。

農學院的規模,不下於醫學院,幾乎佔據了善陽城一坊之地,隔着老遠,與孫享福同車的閻立本就看到了屹立在院牆之內的教學樓,這可是善陽這邊,少有的三層建築。

“正明,用這種樓宇式建築作爲學堂,也是爲了節省佔地面積麼?”

“可不僅僅是節省建築面積,還能更加方便修建供暖設施,而且,如果將其分散成很多間磚瓦房建築的話,就會有很多個積雪的屋頂,這樣,咱們供暖時所消耗的煤炭,就要增加一倍以上,將其修建成樓,天長日久的節省下來,可不是一點點的費用。”

“想不到建房的時候,還要考慮這些問題,老夫受教了。”

“呵呵,不僅僅是這些問題,大型的建築,合理的安全通道,消防設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修建樓宇雖然會多用磚石,少用木料,但也有起火的時候,而這種樓宇式建築一旦起火,則不像普通的一層房屋,大家往外跑就能逃生,通常大家需要走樓梯下樓,而且,樓宇大了,燃燒起來,煙霧很有可能積在室內,這東西,可是比火焰更容易殺人的,所以,咱們在修建新宮的時候,這些問題,也得考慮進去。”

“消防?”聽到一個新詞,閻立德有些詫異的問道。

孫享福忙解釋道,“消除隱患,防禦火災的意思。”

閻立德聞言讚道,“正明考慮的當真周全,看來,老夫去到定襄之後,真要好好的看一看那些新建築的內部構造了。”

第163章 雙簧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十二章 告狀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372 人才缺乏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八章 加夜餐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368章 定計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17章 逛夜市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282章 談心第336章 再起程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273章 酒宴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576章 中計了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285章 上朝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193章 殺心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382章 滿月酒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479章 王麟隕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457章 大買賣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751章 發動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323章 又出招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340章 談條件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六章 小河集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
第163章 雙簧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十二章 告狀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372 人才缺乏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八章 加夜餐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368章 定計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17章 逛夜市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282章 談心第336章 再起程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273章 酒宴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576章 中計了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285章 上朝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193章 殺心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382章 滿月酒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479章 王麟隕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457章 大買賣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751章 發動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323章 又出招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340章 談條件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六章 小河集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