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

策問是如何富國強兵,這也是個老題目了,大魏考經義的是小題,主要是看學子對孔孟之道的掌握程度,講的是背誦和在框架裡的發揮。

策問無非就是問富國強兵之策,左相韓鍾,就是在策問時對“三冗”之策,策論一出,天下騷然,人都說是百年不遇奇才,後來韓鍾一直留在京師,由七品侍御史做起,後爲翰林編修,再爲吏部郎中,翰林學士,再爲兵部侍郎,兵部尚書,再轉禮部尚書兼參知政事,後爲中書省中書令,是爲左相。

一道策論,扶搖而上,這也是很多讀書人的畢生夢想,所以平時除了在小題上下功夫外,最多的文章就是各種策論。

但策論做多了,仍然是流於形式,而且多半揣摩朝政,感覺朝廷走向,然後借題發揮。

因爲考試時儒生們多半如此答題,所以想在策論中尋得治國之道,也是幾近無有可能的事情了。

至於律令,能答的人真的不多,除非是一直有心爲吏,並且經常翻閱格律的人,除此之外,懂得律令,並且能模擬案例進行處斷的人才,估計也是不多。

算學在大魏也算是正經學問了,有賴於太祖將明算科納入科舉考試之內,算學一樣有進士,並且多半在轉運使衙門和戶部,工部,還有地方州縣任司曹參軍,司戶參軍,司帳,孔目官中的帳務官,倉儲官等等。

這也是實際人才的需要,所以民間學算術的也是很多,就算考不中進士,民間的商業發達,需要算術高明的人才量也是極大,最少能混碗飯吃,不至於如經義儒生那樣,考不中秀才舉人進士,就只能浪擲一生。

徐子先坐在北堂屏風之內,有人寫完卷子李儀等人就拿來給他看。

算學卷子其實包含算帳之法,現在主要是用的龍門帳法,算學方面,主要是從《算學啓蒙》和《測圓海鏡》和《益古深段》這幾本書中來。

以徐子先的數學水平來說,看這些書和看懂也不算困難,大魏的算學啓蒙算是基本知識入門,測圓海鏡主要是幾何方面,益古深段,則是以方程式爲主。

以數學的發展來說,還有從色目商人帶來的海外數學知識來說,大魏的算學發展算是相當不錯,主要也是因爲海貿與工商發達,需要大量的算學人才的原故。

算學卷子,徐子先看了幾張就交給孔和,是否合格,由孔和去判斷。

策論卷子,多半空泛而談,徐子先關注的是邏輯是否自洽,要是滿嘴胡說八道,只顧文章華美,毫無邏輯能力,那文章寫的再好也是無用。

他看了十餘張卷子,都感覺乏善可陳……這卻是難怪,要知道有意上進的儒生們多半還是會繼續考試,走純粹的正途出身的路子,侯府薦舉,將來提起履歷來時會被人感覺是走了捷徑,真正的才智之士,對自己有自信的生員,多半不會來侯府應試。

徐子先也不指望用這樣的手段能弄到多麼高明的人才,但希望近期之內能有人才可用,但觀卷漸多,多半令他失望。

只有一張署名陳道堅的卷子令徐子先感覺驚喜,敘事條理分明,字跡華麗,還不是有意爲之的華麗,而是信手施爲,說明平素練字打下的底子異常牢固,這樣的人一般也是極爲聰明和自律。

聰明的讀書人很多,自律的也很多,但既聰明又自律的人卻是極少。

策論,算學,律條,這陳道堅都是答的相當精采,水準不在積年老儒之下。

陳道堅的策論不長,寫的是資助流民之事,他並沒有直接提出幫助流民還鄉,而是說官府應該將閩江兩岸,包括福州和建州,還有興化軍,邵武軍的數萬流民都利用起來,以工代賑,不能放任不管,逐漸把移民消化利用……

雖然還是略覺稚嫩,但徐子先還是感覺有些驚喜,畢竟言而有物,不是泛泛而談。

至於算術,律令,陳道堅也做的相當出色。

徐子先把三份卷子遞給李儀,笑道:“此次有賢才了。”

“不錯,不錯。”李儀也大爲讚賞,笑道:“陳道堅,十六歲,從身狀來看父母已經亡故了,想必是家中境況不佳,不得不出來應試。恭喜世子,得了個真正的人才。”

徐子先含笑點頭,他在腦海中思索陳道堅這人,似乎沒有太深的印象,按年齡和家境來說,可能此人多年之後才能考中進士爲官,甚至還沒有中進士。

天下才智之士很多,人生境遇各有不同,陳道堅在徐子先的前世來說,應該是鬱郁不得志一生,或是在徐子先死後才嶄露頭角。

“機宜文字,可給此人做。”徐子先沉吟着道:“不過先叫他跟着孔玄平,做一些實際的事情,看看他的性格再說,十六歲,太小了。”

旁邊的人都是微笑,孔和也是搖頭一笑,徐子先經常會叫人忽略他的年齡,有時候又會叫人想起來,眼前這世子也還不到二十歲,也是太年輕了。

孔和近來在調查各個官莊附近形成的自然村落,看看有多少隱戶,這個事情做的相當隱秘,需要的人手不少,但也不宜太多,要有能力,還要能保密,要有操守,這個事正好是新人們的試金石,適合做什麼事,從這一件事就能看的出來。

過了一陣子,名單定了下來,徐子先親自出去接見衆人,一共留下七人,都給了侯府衙前效力的名義,具體能做什麼,給什麼職務,得考察之後再說。

徐子先表示此時就是試用期,月給一石糧和一貫錢,通過試用期之後再給錢三貫每月,還有柴薪等額外的福利,糧食還是一石,與此前承諾的條件相同。

試用期三個月,這叫眼前的各人有些意外,當然也有些許不滿。

不過轉念一想,似乎又是相當有道理,衙門裡頭當差也是一樣,不合革的肯定會被清理革退出去,只是衙門只要進去就和旁人拿一樣的餉錢,但侯府的這規矩也不能說沒有一點兒道理……

各人腦子裡都是亂七八糟的,亂哄哄的向徐子先拱手一禮,然後才告退離開。

徐子先把陳道堅叫住,含笑道:“道堅,看行狀你家中境況有些窘迫,在這時我也不好先資助你,一會奉常李公會去你家……”

“不必了,世子。”陳道堅有些意外,但還是很堅決的道:“在下確實家境寒微,但尚未到揭不開鍋的地步,在下還是等着侯府發放俸祿就好。”

“也好,”徐子先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欣喜,一個人有沒有品格和對道義的堅持,些許小事和直接的反應就能看的出來。

此次招募吏人,能得眼前一人,一番功夫就沒有白費。

小廝徐名和幾個下人開始收拾屋子,將中式者的卷子收好,其餘落第者的卷子就不留了,收攏在一起也不會丟棄,翻過一面另一面還能練字。

古人敬惜字紙可不是說着玩的,這年頭紙張相當昂貴,普通人家的孩子練字是不會用紙,只用柳枝在沙盤裡來回書寫。

“傅謙?”徐子先一眼看到徐名手裡的落卷,說道:“拿過來給我看看。”

李儀在一旁說道:“這個傅謙有些可惜,其人很聰明,少有神童之稱。可是學識太雜了,不管是算學精妙,策問一般,律令來說,就不及格了,三門中一門平常,一門不合格,所以還是黜落了。”

“是不是水口鎮的傅謙?”

“看行狀是……”

“李公有所不知,這人是個人才……”徐子先原本盤腿坐在木板上,靴子也脫了,這時趕緊趿上靴子,都來不及拔起來,趕緊就往北堂外跑,一邊跑,一邊叫門子老林牽馬來。

李儀等人目瞪口呆,自徐子先振作之後,他們已經很少看到世子有失態的時候,今日所見,簡直是匪夷所思。

他們自是不知,傅謙屢試不中,年過三十一無所成,後來乃發奮讀書,最終成爲海內名家。

大魏最著名的雜學著作就是其所著,在造船,機器、馬車、農學、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製鹽、採煤、挖礦、鍊鐵等諸多事務上都有獨到之處,其所至之處,技術都是有大大的飛躍,其在崇德十九年時已經是最著名的雜學大師,大魏亡國之前,被福建大都督府徵辟爲工部待郎……當時京師陷落,福建大都督府擁立趙王爲監國,趙王以監國身份令傅謙爲官,傅謙卻是堅辭不就,後來率家人坐船出海,聽人說是去東洋諸島中的林方國,後來不知所蹤,徐子先也不知道這個雜學大家的最終結果。

現在傅謙應該已經快到厚積薄發的時期了,其經義,律令,原本就一般,後來乾脆放棄,發憤強化算學等雜學,終於在十年不到的時間成了海內聞名的雜學大家。

這樣的人徐子先當然有深刻印象,原本就在招攬的名單之內,原說是打算侯府有些起色之後就去招募此人,不料傅謙居然在落榜的應募者之中,要是將傅謙放走了,幾年之後,南安侯府就會被人當成笑話談起,一代大師,居然在侯府落榜,這個笑話鬧大了。

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十四章 報館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五十章 慶功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二百五十三章 交易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
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十四章 報館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五十章 慶功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二百五十三章 交易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