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

盧文洛行過一禮,又對徐行偉道:“徐軍司主持各般事務都很上心,對咱們打仗的兄弟們極好,咱們都是敬服的。”

此時林紹宗亦趕了過來,衆人彼此見禮,林紹宗和他在徐子先身邊的表現一樣,不喜張揚,沉默內斂,唯雙目中有英氣勃發。

兩艘海船載運着數百人入江,從港口處要繞過岐州島,再轉向閩江另一側,就可直抵府城外不遠處的碼頭。

江面上船隻衆多,岸邊有不少往建州運送物資人員的中小船隻,岸邊的縴夫在冬天還是衣着單薄,他們喊着口號,將船隻往上游拉動着,冬天的閩江水很淺,風力不足的話船身重而難行,非得縴夫拉動不可。

江水緩緩流淌,人們看到船隊,看到岸邊的行商車隊,看到絡繹不絕的來往行人,看到山巒和從林,看到人和驢馬象是剪影一般的在閩江岸邊行走着,沿着官道走向遠方,或是攀向山巒,往興化軍或泉州去了,又或是往閩清一帶的港口碼頭而去,或是直接從江邊走向府城,而福州府城,也恢復了原本的大氣雍容之感,城基就有好幾尺高的城池,四周有官道,村落,稀疏的林地和開闢好的田畝,也有聚居而成的村落城鎮,還有往來不絕的人羣,城頭之上軍旗招展,有不少廂軍城守營的將士在城頭扛着長矟來回走動戒備……最少從外觀看來,福州大抵上是恢復原貌了。

“還是差的遠了。”徐行偉就是福州人,怎麼會看不出來現在和以往太平時節的不同?

商隊減少了九成以上,閩江上只有秦王幕府動員的船隻,漁船和商船幾乎絕跡。因爲閩江邊蘆葦縱深,很多強盜就是利用蘆葦蕩來藏身,並且用小船通行兩岸,和對江的甫田,興化等縣的盜匪彼此連根錯節,互相隱藏形跡。

要說剿賊,其實在提刑司的提調下,兩邊的州縣都在剿賊,但賊多如牛毛,並且由於戰亂的原故,很多宗族中的士紳耆老都是富人,早在一個月前風聲不對的時候這些人便帶着家小離開福州,現在地方空虛,宗族空虛,州縣的廂軍原本也是有不少,但在趙王提調之下幾乎聚集了各州縣所有的駐守廂軍,建州一戰,七萬廂軍幾乎盡喪,現在還有近五萬人被看管在建州……他們是在陣前降敵,並非是被俘,若非如此,也早就該放回來了。

廂軍被徵調,地方士紳離開,這纔是州縣空心化的原由。州縣一空,光靠那幾個衙前差役能做什麼?很多城鎮村落,白天還好,晚上已經成了盜賊的樂園。

“我們先定福州。”徐行偉對林紹宗道:“福州和周邊一定,然後再回頭兜剿其餘各縣,大局可定。”

“末將聽徐大人的安排。”林紹宗很沉穩的道:“我臨行之際王上說了,特撥四百到五百匹戰馬,由隨行府軍將士乘騎,以加快剿賊的效率。”

徐行偉點點頭,說道:“這是下一步,暫且還用不上。”

二百多府軍將士和官吏行至福州府城門之前,立刻引發了諸多的矚目關注。

此前也是有不少府軍將士入城,也有官吏入城,但主要是進入府城中的南安侯舊府,用來關防警備,保護徐子先本人的安全。

爾後徐夏商傳詔之後,徐子先卻並沒有在舊府居住,而是返回岐州港口,一晃半個月過去了,眼看這一年將過,衆人卻不知道秦王殿下是何打算,待看到這麼多幕府中人趕至城門口時,衆人便是極爲關注,不知道這些府軍將士爲何而來。

“每個城門派駐一隊人,令守城廂軍配合,此後嚴查往來人等,無裡甲具保文書不得入內,若遇圖形畫影的盜賊,立刻拿下。糧車,菜農,每日檢視後統一放出城中,外來客商,行人,無文書者一律不得擅入。”

城門之下,徐行偉接連下令,其果決堅毅之態,令得很多府軍將士都深感意外。

“傳令守備舊府的將士,會合捕盜營,城守營廂軍,守備各坊坊門,入夜之後,開始在城中各處,拉網搜捕!”

徐行偉一入城便是雷厲風行,根本沒有絲毫猶豫。

用少部門府軍監督廂軍守城門,至傍晚城門就直接關閉,不給外來賊人可乘之機,內城的賊人也根本跑不掉。

然後調守備南安舊府的府軍,配合新至的府軍在一起,調動城守營和捕盜營的廂軍,沿各坊戒備,在城中設立很多固定的守備點,把很多不法之徒活動的空間給擠壓掉。

這兩手已經是搶足先機,事前也並不知會提刑司或安撫使司,足見徐行偉的膽魄和擔當。

既然主官下令,府軍將士們也不會遲疑,當然兩個都頭分別派好幾個隊官,福州府城共有五門,並無甕城,城牆方圓十一里左右,對矯健彪悍的軍人們來說,在城頭分散奔跑速度極快,在徐行偉下令不到半個時辰,所有的城門防備已經易手。

“我現在去提刑司,”徐行偉對林紹宗道:“紹宗你親持大王手書,去安撫使司見帥臣,言明我們接管防備是爲剿賊諸事,非有他意。”

林紹宗默默一點頭,並無他語。

這樣接管城池,林鬥耀只要不是蠢豬當然知道發生了何事。

其實早在多日之前,鄭裡奇和楊世偉就請求秦王殿下派府兵平亂,但當時徐子先婉拒了這樣的要求,現在盜匪越鬧越過份,城中百姓已經無法忍耐,官吏和士紳也苦於盜匪橫行……沒看徐行偉和魏翼這樣的勳臣官紳家族,都在組織人手防禦巡邏?城中局面稍放一下就到如此地步,更是坐實了無有秦王坐鎮便不行的言論,對秦王殿下全部接管福州防禦也是有相當好的輿論助力。

秦王以開府親王之尊,原本就兼任福建路大都督府大都督,對福州和整個福建路的防禦和治安都負有責任,接管府城的城防,查察糾拿處置盜賊,無論如何都是名正言順之事。

“林帥臣會配合的。”徐行偉沒有多解釋,好在林紹宗也沒有要解釋的打算,軍人只遵守軍令便可以了。

看到這個青年將領策馬離去,沒有絲毫的猶豫,徐行偉臉上也是顯露出滿意的神色出來。不管怎樣,秦王殿下身邊多英才,這一次侍從武官開始逐漸外派歷練,估計也是和大擴軍有關,新軍已經訓練超過三個月,逐漸要派出武官去從軍訓司手裡接管部隊,將領要熟悉將士,將士們也要熟悉自己的長官,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準備之中。

眼看着府軍將士在城頭逐漸掌握廂軍,並且派出府軍和廂軍一起在城門守備,徐行偉滿意的點了點頭,接着便是翻身上馬,他是福州本地人,曾經無數次出入過眼前的城門,而以眼下的身份策馬入福州,更是叫徐行偉有一種異樣之感。

馬蹄踩踏在青石板構成的路面上,滑出火星,得得的馬蹄聲中,城門附近的廂軍將士,路過的百姓行人都用敬畏的眼光看向這個青年官員,這明顯是秦王幕府中的高層,雖然只是一襲圓領藍袍,也沒有戴官員的展腳硬襆頭,而是戴着黑色的軟腳襆頭,身形高大,臉龐俊秀,膚色白皙,象是一個讀書有成的官紳士子,但所有人都沒有懷疑這個人在現在這個時候對福州城的執掌……在馬蹄聲中,人們突然醒悟過來,秦王開府,整個福建路已經轉換了所有的軍政格局。

一樣的太陽升在高官,一樣的建築,一樣的人羣,但人們突然明白和醒悟過來,一切均是大有不同了。

……

“接管城防了?”看着眼前肅立如鬆,對自己雖然行着秦王幕府的軍禮,臉上卻毫無什麼恭謹表情的青年軍官,林鬥耀微微一笑,說道:“秦王既然開府,福建路軍政大權皆歸大王,本官雖是安撫使,亦當凜然遵令行事,接管城防之事,當然按秦王的意思辦。底下對城中治安有何展布,亦是按秦王殿下的意思來辦就可。”

林鬥耀又笑道:“既然殿下開始有所展布,那麼我要再問一句,殿下何時入城,預備住在那裡,日常公事,在何處辦理?”

“殿下的住處,是打算入住舊趙王府。”林紹宗一臉坦然的道:“趙王舊府是文宗皇帝下令修建,用的是國帑,趙王被廢,王府當然要由朝廷收回,秦王殿下是福州惟一的親王,他住進去,是否合情合理?”

林鬥耀乾笑一聲,不置可否。

這當然是徐子先要報復,徹頭徹尾,毫不掩飾的報復。

趙王和南安侯府一家,相爭三十年,彼此間已經鬥紅了眼,根本沒有什麼血脈親情。趙王若勝,徐子先怕是連命也未必保的住。

當然,以林鬥耀現在的想法,怕是趙王父子也未必能這麼輕鬆離開。

只是趙王已經接詔,現在公事上衆人已經只稱其爲趙國公,徐子威是趙國公世子,若無意外,趙王府會在十來天內騰空宅邸,同時準備海船,放船出海,前往江陵。

這個老對手終於落到這般地步,林鬥耀內心卻是毫無幸災樂禍之感。說來說去,趙王是完了,此後權柄全無,連府邸也保不住,秦王殿下的報復可謂不留餘地。而他這個一路安撫使,不僅得不到樞密副使的官職,用不到那一柄清涼傘,便是福建路的權勢也大爲縮水,此後也就是隨堂伴諾,聽令行事罷了。

秦王殿下的行事風格,林鬥耀至此算是領教到了,不發則已,一發則是絕不留手,如暴雨雷霆。

“紹宗你再去知會楊大府和鄭提刑等人。”林鬥耀擺手道:“城中一應事物,若有要吾等配合的,但請發話便是。”

“諾,多謝帥臣大人。”林鬥耀諸事配合,也在徐子先的意料之中,林紹宗亦未在臉上顯露得意的表情,先謝過一聲,接着道:“執掌一路,安撫一方,這樣的重臣,殿下身邊並沒有。只要帥臣真心與秦王殿下合作,未來的東南大局,還是有帥臣的一方天地。”

林鬥耀眼睛一凝,說道:“這是紹宗你自己的話,還是秦王殿下的話?”

“當然是殿下的話。”

“本官知道了。”林鬥耀沉吟片刻,突然道:“你們人手是否足用?本官尚有百餘親騎,皆得力聽用之人,可以調派給你們指揮使用。”

“那就謝過帥臣了。”

封閉城門,索拿所有可疑人犯,所用人手必定不少,林鬥耀派出自己的親衛出來,首先是表態,其次是出力,這一下,算是徹底投靠過來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三百章 白紙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五章 文學版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五章 文學版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十四章 報館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
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三百章 白紙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五章 文學版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五章 文學版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十四章 報館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