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

李開明頗爲爽郎的笑道:“人家來了,遠來是客,還是請上來好好談談,看看這事到底是怎麼個弄法……”

“矮子。”劉茂七踢踢羅振邦,說道:“那人叫啥名,你把人家請上來。”

談這樣的大事,羅振邦都被帶了過來,那個幕僚當然也是跟着一起來了。若對方連這麼一點膽氣魄力也沒有,這事明顯也就是虛空畫餅,沒必要再繼續下去了。

“沒說名字,”羅振邦揉一揉被踢到的地方,齜牙咧嘴的道:“他的意思我揣摩出來了,若是事情不成,消息走漏,當然是絕不認帳,咱們連名字也不知道,放出風去,誰肯信?”

“不過是無用的小伎倆罷了。”李開明評判一句,笑着道:“只是拖延一些時日罷了,真要漏了風,人家不會分析?他照樣被揪出來,趙王都護不住他。”

王府的親信幕僚,勾結流寇變亂,禍亂地方,以替親王獲得開府權,這個事風聲一傳開來就會引發軒然大波。

“所以他們真是狗急跳牆了。”李開明對劉茂七小聲道:“急驚風,慢郎中,懂了沒有?”

“省得。”劉茂七咧嘴一笑,說道:“這事包在我身上便是。”

……

李谷坐馬車回福州府城的路上,並不太愉快。

李開明和傳言的一樣,待人溫和,說話很有條理,微抿的嘴脣顯示出強大的意志和自制力。他的部下也不象那些窮兇極惡的流寇,說話辦事都很有章法條理,雖然只有幾十人潛藏在高山深谷之內,但看起來卻是閒庭信步一樣,李谷進山谷時,各人都在有條不紊的做自己手頭的事情,有幾個將領模樣的流寇,居然還倚在山石邊上,手裡都捧着書本在看書。

這些人,不能以尋常人而待之。

雙方交談時,李開明顯然對李谷的提議極感興趣,對雙方的合作基礎也比較認同。流寇要想獲得發展壯大的機會,李谷提供好處顯而易見,李開明當然不會拒絕。

但那個叫劉茂七的賊寇副手,卻是桀驁之至,對李谷並不客氣,甚至對大魏天子的生父趙王殿下,也是頗多微詞。

李谷有好幾次都想拂袖而去,但他也是明白,事情走到這個地步,等於是手上沾血的殺人犯,還沒有得到一星半點的好處,現在走了,虧的不是李開明等人,他們無得無失,而自己卻是會損失慘重。

李谷心事重重,原本的喜悅和雄心壯志,想在未來大風浪中搏擊,獲得更多好處的心思,瞬息間都是淡了許多。

待到了徐子文的住處,這個貴公子卻是從頹廢無比的狀態中掙脫了出來,還是那一身月白長袍,腰間束絛,手摺摺扇的瀟灑模樣。

一見李谷,徐子文的雙眼一亮,說道:“李先生從建州回來了?”

四周無人,徐子文已經將僕役伴當們攆開,李谷便也是抱了抱拳,沉聲道:“已經見得李開明,劉茂七等人。”

“他們怎說?”

李谷當然不肯將自己吃虧的事說出來,當下只是微笑道:“他們還能怎說?流竄至此,窮途末路,只有千多殘兵敗將,分散潛藏諸州,無軍械鎧甲錢糧,想要再起事千難萬難。我將咱們的合作計劃一說,兩個盜首都是迅即答應了。”

“這個李開明……”徐子文沉吟道:“傳言其沉毅果決,有大志向,李先生看如何?”

還能如何?李谷簡直想發牢騷,傳言當然不虛!

李開明目光堅毅,談吐間顯示出豐富的閱歷和經驗,此外明顯一直在讀書,已經不是普通的賊寇首領了。

其冷靜自若,從容不迫,雖然藏於深山,窘迫不堪,待李谷卻是相當平靜從容,根本沒有絲毫急切。

其部下,或狡詐如羅矮子,或悍勇奸滑如劉茂七,諸多賊將,從外表,氣質,還有體貌來看,都是具有大將之風。

雖然只有幾十人,與李谷會談之時,李開明卻安閒適意,談吐十分自信,似乎還是那個擁衆十萬的大股流寇的賊首。

這叫李谷相當的不自在,他這一次吃虧,除了被人捏住七寸,不得不合作之外,無形之中也是被李開明的氣息給壓制住了。

“其確實如傳言那樣,身上有股英雄氣息。”

李谷不願承認,但還是忍不住說了實話。

徐子文眉頭一皺,說道:“比起我父王如何?”

比趙王?

李谷簡直想笑出來,趙王身上除了貴人有的驕矜之氣之外,哪有一星半點的英雄氣息?李谷現在都能回想起李開明的神情氣質,內心暗暗折服。他所見之人很多,也是有頗多才智出色之士。

但智略,氣魄,經歷,還有抱負,能力,統一起來並且能做出大事的,真是寥寥無已。

李谷依附趙王,亦是想攀龍附鳳,獲得成功,如果他是一個窮極落魄的人,遇到李開明後會如何決擇,簡直不言自明。

這樣的人,相當強大和可怕,這是標準的亂世纔會降生的人物,李谷想到這裡,簡直是不寒而慄!

“趙王殿下是龍鳳之姿……”李谷勉強道:“山野草澤之民,哪能和殿下相比?”

徐子文搖頭一笑,顯然並不相信李谷的話。

兩人楞了一會兒,徐子文突然道:“你也見過我九弟,他和李開明相比,哪個更強一些?”

看來徐子先真的是徐子文最大的心結了,這個時候,還是忍不住要問李開明和徐子先的強弱,這個心結,看來是死結了。

李谷這一下也是沉吟起來了。

趙王之類,拋掉貴人的身份,比起李開明這種草莽英雄差距極大。

而徐子先,就算拋掉他的中山王或南安侯的身份,相比李開明如何?

李谷先是遲疑猶豫,徐子先毫無疑問也是英雄人物,待人接物爽快大方,臉上總是有若隱若現的笑容,和傳言中的孤僻傲氣完全不同。

但其表面之下,也是有狠辣果決的一面,也是李谷深知徐子先的可怕,寧願冒險拱趙王再上一步,也不敢叫徐子先涉足福建路的原因所在。

此人一旦成功,只要曾經涉及兩代南安侯與趙王府之爭,還有陰謀設計針對其的李谷等人,包括蒲壽高在內,一律都會討不了好,被抄家滅族是遲早的事情。

其馭下有道,練兵有術,對下仁德而能聚集衆人之力,從南安鎮,東藩的發展軌跡來看,其也擅長內政經營之道。

在京師的經歷,也說明徐子先在關鍵時刻擅下決斷,並且能找到正確的方向,拋掉性命敢於行險一搏,誅殺大參劉知遠,促使宰相韓鍾與天子合作,最終在京師的亂局中毫髮無傷的脫身,並且獲取利益,脫身返回福建。

若無京師經歷,徐子先很難順利獲得岐州防禦使的職守,也很難去剿除岐山盜,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更進一步。

想到這裡,李谷臉上顯露笑容,自己苦思的答案,不就是擺在眼前?

從經歷,學識,成就來看,徐子先都穩穩壓過李開明一頭。

至於個人的性格,能力,則見仁見智,不過以與李開明合作的過程來看,李谷感覺到相當的不愉快,他感覺這個人雖然表面極有風度,內裡還是有些小家子氣,忌刻,小心,貪婪。當然,這些掩飾的很好,隱藏的很深,在光風霽月的表面之下,這些東西還是若隱若現。李開明畢竟是西北窮苦的軍寨出身,又是當地的平民階層,其苦難的經歷和過往,使他不可能沒有這些負面的東西。

雖然這並不公平,這是這世道,有幾件事情是公平的?

要說不公平,李開明能肆虐各路,任意搶掠財富,裹挾百姓,藉此練兵和掌握部下,最終打造出幾千精銳心腹,獲得豐富的戰場和地方政務的經驗。而徐子先則是從幾十人慢慢的摸爬滾打,要在大魏的體系之內面對各種打壓和暗算,這兩者之間如何能用公平二字來衡量呢?

答案已經出來,卻是不好對徐子文明言,李谷只得含糊答道:“倉促之間,無法觀察太細,也無法仔細權衡。”

這個相當模糊的答案,卻是被徐子文猜出了結果。

他苦笑一聲,說道:“拋去舊怨和成見,我這九弟確實是人中龍鳳,宗室中最傑出的人才。但,越是如此……我們就越不能等了!”

其話語相當的沉重,還有一些悽側哀怨,李谷不覺而爲之動容。

“發動在即了。”李谷沉聲道:“李開明也不會再等,建州的情形已經相當混亂,王越已經上疏請辭了。”

“他把建州弄成這樣,就想拍屁股走人?”

“差不多吧。”李谷嘲諷道:“傳言王越用建州總團的殘餘組了一支幾百人的護衛隊伍,箱籠有三百多箱,錢財超過百萬貫,其中大半是他在這一兩年內在建州撈着的好處。他搞跨了那麼多礦山鐵場,也就弄了這麼一點錢,上疏之後,他等朝廷的詔旨,不過估計等一兩道,不等兩府同意,他就會直接掛印離開了。”

“這段時間,是最好的起事時機。”李谷解釋道:“王越根本無心地方政務,對地方的控制都減弱了很多。而新官未至,地方上還是苦不堪言,人心思變,思亂。一旦有人舉旗,大量衣着無着的礦工,百姓都會聞風而至,殺官造反,最少是圖一時的溫飽。反正被裹挾的百姓罪過不大,朝廷是以招撫爲主。人心思亂,李開明不抓住這一次的機會,想再順利起事,就得再等契機,他是絕對不會放棄的。就算沒有我們的幫助,他們也會在建州再舉義旗。”

“我明白了。”徐子文沉默片刻,說道:“既然如此,我們的人手,錢糧,鎧甲兵器,早些送過去比較好。”

“是,在下也是這麼認爲。”

“既然合作,當然要全力相助,全力出手。”徐子文突發奇想的道:“我能否化裝去建州,親自操持此事?或是見一見李開明?”

“不可。”李谷知道徐子文還未死心,這樣的做法是想把李開明招致入麾下,或是親手掌握建州迸發的力量。

其志可嘉,要比徐子威在趙王府醉生夢死,坐享其成好的多,但這樣的做法明顯是異響天開,李谷勸道:“公子不可輕涉險地,而且,一旦爲人察覺,趙王府都會陷進去,無可開脫。至於李開明,畢竟是殺人如麻的匪類,一個不好,公子反爲他人所制。”

李谷這樣的人見李開明,風險不大,他只是一個使者,一個幕僚,李開明就算反臉也不會殺李谷,多半還會把李谷招至麾下加以任用。

對徐子文,很明確的說,李開明表面上是會十分客氣,但徐子文到了就別想走,奇貨可居,李開明用來和趙王談條件的籌碼又多了一塊,就算將來打下地盤,建州立縣設立政權,徐子文還是能當成一塊招牌,一直用到死的好招牌。

要是徐子文過去了,那可真是愚不可及,天底下沒有比這事更蠢的蠢事了。

“算了,是我想錯了。”徐子文苦笑一聲,說道:“這事作罷。底下的事,交給李先生一力去操持。”

“在下不敢負公子所託。”

“嗯。”徐子文點了點頭,站起身來。

“公子要外出?”李谷的好奇心不是太強,不過徐子文要是外出的話也是相當罕見的事,畢竟是被趙王給禁足在家的人。

徐子文慢吞吞的道:“父王命我出門一次,替趙王府去參加一場婚宴。”

“是昌文侯府。”徐子文嘴裡象是含着什麼東西一樣,又象是吃到了什麼苦的玩意,臉上痛苦之色相當明顯,而說話的時候,則是含糊不清。

李穀神情一僵,說道:“是昌文侯府的陳文珺?”

“是她。”徐子文失魂落魄的樣子連李谷看了都有些不忍心,畢竟太悽慘了,比起徐子文的瀟灑華美的打扮和英俊的外表,此時此刻這個貴公子的神情,比起福州城裡最悽慘落魄的流浪漢還要落魄幾分。

“今天是親迎禮了。”

“中山王親自來了?”

“今天傍晚入福州城,接了人出城外南安侯府別院,然後坐船下閩江口,過岐州島外港,直放東藩。”

“時間倒是很緊。”

李谷也不知道說什麼是好,只能說出這般敷衍的話來。

“大王爲何要派公子去?”

徐子文苦笑起來,笑容可是比哭還難看幾分,他緩緩道:“這是父王給我的警示,提醒,還有敲打。”

李谷也是一陣悚然,趙王因爲徐子文泄露消息之事十分惱怒,但這事居然到現在還沒有完,這可真是出乎李谷的預料之外。

“父王要我娶劉廣泗的女兒。”徐子文頗爲平靜的道:“叫我去赴宴,就是要叫我徹底死心。”

劉廣泗是禁軍的軍都指揮,老實說這門親事不是太適合。親王的嫡子,最少得娶公侯家的女兒,如果是文官,最少是一路安撫使或轉運使,提刑使和一府知府都不太配的上。

中樞最少是兩制官,武將則最少是廂都指揮,這才勉強夠格和親王聯姻。

不過文官世家,一般不願將女兒嫁到勳貴高門,所以親王之家,除了在勳貴和富商中聯姻外,多半是娶將門之女。

“父王說了。”徐子文冷冷的道:“他會保舉劉廣泗爲廂都指揮使,持節,這樣身份也就足夠了。”

李谷沉默不語,劉廣泗的資歷是夠的,戰功卻是拿不出手,趙王爲了力挺這個愛將也真的算是殫精竭慮了,更要緊的就是,明顯趙王感覺到了威脅和危險,要將劉廣泗牢牢的綁在趙王府的戰車之上。

還有什麼辦法比聯姻更加妥當?

爲了這事,犧牲一下徐子文的個人感情,在趙王這樣的人看來是根本不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果大事能成,公子這事未必要這麼辦。”李谷起身抱拳道:“到時候在下做在大王面前說話。”

“不必了。”徐子文古怪的一笑,說道:“父王的安排並不差,甚至很有道理。”

李谷一時愕然,接着便是想通了,當下抱拳一禮,退出了徐子文的居所。

道理當然是很簡單,明眼人都看的到大魏將轉入亂世,很可能是王朝末期了。但是這個時期長短不一定,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從開創期到守成期的轉變最少是四五十年,守成期到衰敗期則最少百年以上。

從衰敗期到滅亡期,也就是現在這個時期,眼前看來也就二三十年,往下去可能還能再撐二三十年,也可能四五十年,難說的很。

幾十年的光陰對歷史來說是不起眼的小浪花,在幾百年後的後人的史書上,記錄的肯定是一場接一場的叛變,戰亂,胡人入侵,天災人禍,種種奇詭的事情相加,好運都在敵人身上,自己一方有名臣良將也被虛擲浪費,甚至被自己人所害。皇帝肯定一個不如一個,財政肯定陷入枯竭,地方混亂,民變不止,在各種因素的相加之下,或亡於異族,或被本族的權臣武將在征討之中壯大勢力,最終以政變或禪讓的形勢鼎革成功,完成改朝換代。

這幾十年,對一個普通的人類來說卻可能是一生的光陰,而如果稍加努力,可以把衰亡期拖延,仍然足夠享一兩代人的富貴。

趙王府也不是看不出這種衰敗的勢頭,誰都瞧的出來的事,笨蛋可能看出來晚一些,但遲早還是知道的。

江陵城裡的一些宗室勳貴,成天醉生夢死,江陵的繁華一如其舊,世間任何的事情彷彿都和江陵城無關,那裡的宗室勳貴很有可能看不出大勢的發展,但只要做過幾天實事,觀察過大魏的國力情形,得到大魏正在衰亡,內亂將至的結論,也是並不困難。

到這種時候,和文官的勾連就不是太吸引人了,亂世之中,文官們也只能選擇強者依附,而不是盛世或平穩期的合作關係。

刀矟說話就算的時代,文官們的地位會下降,這也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到此時,哪怕是昌文侯府回頭來願意聯姻,趙王父子的心思也不會改變了,徐子文與劉廣泗結親,等若是將這個禁軍將領和他的整個軍牢牢綁在一起。亂世一至,一個軍可以迅速膨脹爲十個軍,福建路的禁軍將領,畢竟還是劉廣泗的資歷最老,結親之後,將會是趙王府最得力的臂助。

如果不用這種手段,亂世一至,親王的身份含金量都會下跌,宗室,文官,士紳,地位會直線下降,上升的只有一種人,掌握了兵權的武將。

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章 文學版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五百章 弓弦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
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章 文學版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五百章 弓弦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