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

“怕是劉公也想過要恢復安西都護府吧?”方少羣的語氣已經充滿譏誚了。

“西邊地理太惡劣,大軍轉運糧草太難。”劉知遠道:“只能廣設軍寨,一步步蠶食過去,能恢復興,靈,也就足夠了。”

“劉公就沒有想過隋煬帝的徵高句麗之役?方少羣道:“百萬大軍盡喪遼東,隋乃大亂,前車之鑑劉公就沒有想過?”

“這是什麼話?”劉知遠聞言大怒,說道:“方少羣你不要太狂妄,論年齡你比我兒子還小,不要以爲我這裡缺了你就不行!”

方少羣冷冷一笑,說道:“大公子是比我還大一歲,鬥雞鬥狗青樓裡玩姑娘是比我強的多……我不多說,劉公仔細想想,東胡有多少兵馬,於遼東糧餉供應如何,軍馬多少,其真正動員,又能有多少兵馬,其與北虜諸部,是不是能聯手應敵,東胡的四親王領兵,是不是不在嶽峙等大魏將領之下?我大軍數十萬人,動員起來,需得多少甲冑,多少糧草,多少醫藥,多少被褥帳篷,鍋竈鏟鍬,多少軍器,牀弩蹶張弩腰弩神臂弓,光是箭矢,草束得準備多少,諸路要出多少錢糧,中樞出多少,政事堂,樞密院,六部,三司使,兵器監,醫藥監,光祿寺,太僕寺,各部,寺,監如何協調籌劃,光是現在說是一定要北伐,這些事就一定能做好?”

劉知遠此時也是平靜下來,他屈着手指,在桌上敲了幾下,用來掩飾自己的心煩意亂……冷冷看着方少羣,劉知遠道:“天子要我做的,就是儘快贏得韓鐘的支持,或是擺脫韓鐘的干擾。不管怎樣,北伐大計勢在必行,現在諸路已經開始集結兵馬,準備糧草,徵調民夫。嗯,現在是二月,預計到六月出師,還有四個月,時間是很寬裕的……”

方少羣好險罵出聲來!

預計要出動百萬人力,甚至更多,到現在而言毫無計劃不說,還他奶奶的說時間很寬裕?放到明年六月還差不多!

方少羣忍着氣,勸道:“天子的想法有些過急,過於求成,劉公是大參,所謂參知政事,就是要於國事參詳已見,不可人云亦云,亦不可過於屈從於天子……劉公起家是靠的天子賞識,但現在這種局面也是不必要跟隨天子太緊,這樣民間會議論,對劉公的形象不佳……”

“鄉野愚夫,知道什麼!”劉知遠大爲皺眉,不過他對方少羣這段話還是聽的進去。

重臣在發達之前當然是要和天子站在一邊,沒有天子的權勢支持走不遠,除非是得到韓鍾這樣的重臣提攜,成爲其相中的接班人。

但這種可能性和奉迎天子一樣的小,既然如此,還不如直接奉迎天子。

韓鍾一直栽培的接班人有三五位,最出色的當然是新爲樞密副使的李國瑞,其次是福建路安撫使林鬥耀。

林鬥耀在福建頂住了漳州被攻克後的殘破局面,多年來海盜未曾再度大舉攻擊福建路,大魏北方和西邊都有強敵環伺,如果南邊再亂起來,漳,泉,福這樣富裕的地方被海盜多次攻克殘破,一年損失的財賦多過千萬貫,還得調集大軍防禦,會使朝廷疲於奔命……這也是林鬥耀被看重的原因所在。

至於蒲家的地位,其實也是和此事有關。

蒲行風,顏奇,劉旦幾位都是窮兇極惡之輩,如果不是海盜也要有規矩,並且蒲家在其中牽線聯絡,怕是這幾個大海盜真的鬧起來,會令大魏相當的狼狽,甚至弄到和北方一樣的尷尬局面。

此次南安大捷,徐子先是最光彩的一個,林鬥耀卻是失分很多,原本韓鍾是打算令林鬥耀進京,接替鄭裕民爲三司使兼戶部尚書,現在看來可能性是不大了。

所以徐子先在劉知遠府邸裡也儼然成了一個風雲人物,上次的蒲家商行的風波因爲和吳時中相連,令得劉知遠感慨了好幾天,一個有名的大儒也能行詭計,弄的蒲家相當狼狽,沒想到隔了不久,又是一個震撼的大新聞傳來,一戰陣斬海盜千顆首級,說實在的也算是相當不錯的功勞了。

最重要的是這事令韓鍾又有些手忙腳亂,戰後徐子先的奏報,巡按使蕭贊,知府楊世偉等人的奏報,還有齊王的奏報都說明了一點,禁軍反應遲鈍,甚至有和海盜溝結的可能。

林鬥耀難辭其咎,韓鍾也會有些狼狽,劉知遠知道以後,倒是放下了蒲家曾經相托的過往,對徐子先不乏激賞。

韓鍾再缺繼承人,排隊也排不到劉知遠,劉知遠此前奉迎天子是沒錯,但現在他已經是掌握了相當強政治實力的大參,事實上是沒有太大必要一味的奉迎天子了。

“北伐勢在必行……”劉知遠很是強硬的道:“不過細務上面,確實是要多加考慮……哼,韓鍾真是繞不過去,茅房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方少羣苦笑起來,韓鍾佔在相位上,劉知遠一派突然提出要北伐,天子立刻大力支持,兩者聯手把韓鍾給賣了。

這般情形下,北伐失敗,韓鍾是首相,背鍋。

北伐成功,韓鍾一無所得,大功是天子和劉知遠的,韓鍾怎麼可能會配合?

現在要是劉知遠辭去大參職位,天子再執意北伐,韓鍾倒是有可能配合,但劉知遠能退讓嗎?

“劉公……”

方少羣還要苦勸,這時有人敲門,劉知遠不耐煩的道:“不是說了我和小方先生談事情時,不要過來打擾?”

“是有要緊的客人。”外頭的人答道:“蒲壽高來了。”

和在韓鍾府邸一樣,蒲壽高在劉知遠的大參府邸也是一樣的貴客,並且比在韓府要更受重視一些。

“哦,叫他進來談。”

劉知遠對方少羣道:“你是留下來聽聽,還是先去歇息一下,好好想想怎麼替我梳理下北伐籌備之事?”

方少羣一笑起身,說道:“反正有好處也短不了我的,我在這裡蒲壽高說話不方便,還是走了的好。”

蒲壽高進門時,特意向離開的方少羣兜頭一揖,他知道這個二十來歲的青年人是劉知遠愛之又恨之的重要幕客,不一定是心腹,很多事劉知遠都揹着方少羣,但真正的決疑定計,卻是離了方少羣不可。

“蒲東主少見。”方少羣心緒不佳,而且也不認爲蒲壽高前來有什麼要緊的大事,無非是和徐子先有關,不僅是要想打壓住徐子先,也是要消除福建路海盜犯境的不利影響。

大魏的地方官員和中樞都在裝傻,福建路的事,說是海盜犯境,但已經有不少傳言是蒲家商人不憤南安侯世子開辦團練捐,所以溝結海盜犯境,畢竟蒲家做這樣的事,動員了幾千人,手腳再幹淨也會露出蛛絲馬跡。

現在蒲壽高憂心的是林鬥耀被攻,這是他經營多年的關係,而鄭裡奇又在盯着他查察南安被襲之事,一旦林鬥耀被攆開,蒲家的麻煩就大了。

就算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事後的麻煩也是夠蒲壽高喝一壺的。

今夜前來,也是懇請劉知遠一派熄火,不要盯着林鬥耀不放……韓鍾已經開出盤口,韓炳中和羅致公他都可以不保,林鬥耀留下,不提到中樞來,仍爲福建路安撫使,這樣的結果就可以接受。

另外蒲壽高也聽說了睦親館的事,他靈機一動,感覺這件事有可值得利用的地方,今夜前來,他當然是另有打算。

方少羣向蒲壽高還了一禮,畢竟從這個大商人手裡拿了幾千貫,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

從劉知遠的書房走出來,已經是快要起更時分。

大參府邸裡還是很熱鬧,儀門外傳來嘈雜的聲響,那是小販們在兜售吃食,馬的嘶鳴聲,人的說話聲,做小買賣的吆喝聲都能傳進來。

倒是二門的門房大廳裡一片安靜,來求見的官員各有心思,只會和熟人小聲寒暄,小聲說話,不會有人有失官體的大聲喧譁。

四處的房桅下都掛着六角宮燈,這是上次官家聖駕駕臨時所用宮燈,後來全部賜與了劉知遠。

最少在現在,劉知府的大參府邸遠不及韓鐘相府的富麗堂皇,同樣是五百餘間房子的大型宅邸,陳設相對寒酸儉樸,深得官家歡心,每隔數月,天子就會賜一些物事給劉知遠使用,包括眼前的宮燈,屋子裡的一些傢俱,字畫,古董,俱是聖上御賜之物。

連劉知遠的飲食,天子也是極爲關心,從光祿寺派了幾個御廚至此,食料都是從大內搬運過來,可謂是關心的無微不至。

方少羣在燈影下冷笑了幾聲,劉知遠是參知政事,一年的俸祿和賞賜有幾十萬貫,裝出這樣的寒酸模樣,也就是騙騙天子那蠢貨罷了。

要是徐子先在此,肯定會大爲點頭贊同……大魏對官員確實是太優厚了,悽慘之至的明朝官員收入水平就不提了,清季有養廉銀子,一個知縣都是多則三四千兩一年,少則一兩千兩一年,看似不少,但當時銀子的購買力已經很低,大魏的知縣一年有千貫以上的帳面收入,這已經不少了,但別忘了,大魏官員的假期長,還有額外的公使錢和職田收入,還有若干次來自朝廷的額外賞賜,這都是明清官員拍馬也追不上的福利。

到了宰相一級,清的大學士年俸低的可憐,而大魏的宰相年收入,完全合法的也有千萬元以上,韓鐘的俸祿收入,在後世抵成人民幣,最少是一百二十萬一個月。

就算是韓鍾或劉知遠接受蒲壽高的賄賂,多半也會轉送出去,給那些收入偏低,沒有職田和公使錢收入的京師中下級官員,對他們的額外收入,普遍的看法是較爲寬容,畢竟他們的收入較低。

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十七章 揚名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章 文學版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
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十七章 揚名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章 文學版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