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

王直又看看鄧文俊和盧四海等人,接着道:“老夫的這些部下,俱不是呂宋盜和蒲行風部下那些喪心病狂之徒,殿下儘可用之,此後也是拜託殿下了。”

徐子先微微點頭,這事也是無需多說,王直將艦隊和部下交出,自己給他榮耀和安全,後半生的保障,還有眼前少年的未來,也儘可抵的過了。

“北伐大軍的消息如何?”

說起正事,衆人神色都是鄭重起來,鄧文俊上前道:“已經過去了十五天,咱們的人一直在諸島至海邊間活動,小船派了過百艘,人員過千,到處搜尋,目前只有從鬆,塔,杏等諸堡間潰敗逃竄的京營禁軍和將領,咱們收容了不少,大約有三四千人,更多的人是逃到了寧遠城中躲避,現在大軍有數萬人在寧遠,李健和李恩茂等趕到寧遠,此城應該是能守的住了。”

徐子先冷哼一聲,說道:“守住寧遠毫無意義,寧遠又不能使虜騎繞道,費數千萬貫錢,無數糧草軍需,動員百萬民夫數十萬大軍,就是爲了往榆關外修二百里外一城,這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王直也道:“便是失寧遠,只要有榆關就無礙,要緊的還是那二十萬大軍!”

在場的人都是神色陰沉,海盜們原本不知道北方的壓力和北虜東胡的威脅,到北方駐紮之後,纔是深切感覺到了北方強敵的壓力,他們也曾與北伐大軍朝夕相處,提供各種幫助,也曾見無數忠勇將士在黑土之上與胡騎做殊死的搏殺,看到那一寸山河一寸血,也深知東胡人的殘暴和野心。

若叫胡騎入關,先是北方被殘害,接下來也就是輪到南方,也就是這些海盜們的故鄉,不管是江南,江西,還是浙江,福建,廣東,沒有任何一處地方會倖免,那些胡人的殘忍暴戾,視漢人爲仇敵和奴隸,一旦他們得了天下,整個文明會被毀滅,所有人都逃不掉,這並不是亡國,是亡天下。

海盜們到北方之後,特別是與北伐大軍合作之後,才深知北方的士民百姓受到的深重威脅,感受到了北方的苦難和血淚。王直掏錢出來支應軍需,也是王直所部上下齊心,最少其部頭目們都願出力,否則以王直一人的財富,也斷然無法支持一萬多人的龐大艦隊,無償的支應大軍半年之久的時間。

每個人都有付出,所有人都不想看到大軍失敗。

徐子先願意接受王直所部,幾乎沒怎麼猶豫,主要原因也是在此,這些海盜首領和頭目,還有普通的海盜,內附歸順只是稍減其罪,並不算贖罪,提防和限制是必然之事。倒是在海上奔波半年,與北伐大軍合作無間,付出極多,這纔是洗清了其一半的罪惡,剩下的罪惡,靠着成爲府軍水師將士,參加國戰,也可以洗清了。

歷來殺人放火受招安,這當然不是件合理的事情,徐子先也並非沒有原則的人,這些人能受容忍和接納,不光是徐子先一個人的態度,還得考慮到整個幕府官吏和將士們的態度觀感。閩人最厭惡仇恨海盜,特別是漳州系的官吏將領,便是徐子先也得考慮到官吏將士們的觀感。王直所部能納,康天祈所部就只能要船不要人,至於呂宋盜和蒲行風所部,當然是剿殺乾淨,一個也不留。

呂宋島上又吊起兩千餘人,消息一傳回來,想必更令福建路上下歡欣鼓舞,徐子先的聲望也是會再上一層,會成功消化掉招納王直所部的不良影響。

談起大戰,衆人也是相顧無言。

論起海戰,海上各方勢力,南洋各國情形,甚至包括泰西和天方各國的情形,王直和在場的大頭目都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五,這個年頭的漢人海盜也是華夏國內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羣,其對海外異域的瞭解,怕是遠遠超過常人,就算是官員士大夫這樣的智識精英階層,在這上頭也是遠遠不如。

但眼前的這一場戰事,絕非王直等人能夠料想,規模之大,血戰廝殺之慘,後果之嚴重,都遠遠超過了這一羣海盜的能力。

在他們眼中,眼前這殘酷的黑土地打滅了他們的驕傲,也使得他們深切的明白,眼前的局面不可能長久,東胡一旦獲得全勝,大魏是否能保的住北方全境,殊難預料,若東胡得到北境,王直所部當然無可能在北方存身,到時候只能狼狽南返,局面會更加的艱難險惡。

“有個熟人,咱們搜索葫蘆島海邊時發現的。”王直轉了話題,對徐子先道:“我想你應該會很感興趣。”

“徐子威?”

“殿下果然是第一等的聰明人。”

“我在北伐軍中,若能扯上恩怨的舊識極少,屈指可數。”徐子先搖頭一嘆,說道:“也就是這個沒出息的堂兄在北伐軍中,且無出息,節帥提起舊識時,我便知道是他了。”

“此人就交給殿下了?”王直眼中有探詢之意,徐子威的身份確實有些麻煩,王直在部下報上來的時候也頗感頭疼。

此人一再喪師辱國,在福州趙王父子棄十萬大軍而逃,以致南方局面差點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和地步……若不是有徐子先在福建力挽狂瀾,現在估計李開明已經得了江西,浙江,福建和荊北,荊南這五路大半地方,這五路是大魏最爲富裕的地方,不僅承擔了一半以上的賦稅,還有大量的糧食和各種物資產出,一旦陷入賊手,現在的大魏已經是待死之人了。

這也是徐子先崛起之後,朝廷中樞頗爲隱忍扶持的原因所在,若無秦王,南方不保,北方又能好到哪去?

天子不顧宗法成例,擅自將徐子威的兩個兒子抱入宮中,這人已經算是有未來天子生父的身份,最少也得是親王,加上天子刻意扶持,現在還有期門左令這樣的管軍大將的官身,稍加進步,便是到廂都以上,位至太尉,以親王,太尉身份執禁軍,郎衛。這樣的人,王直當然不能擅自處置,送到京師,必下詔獄,但也是必然死不了,天子不會殺自己的親生兄長,只會免官,下獄,就算判了死罪也不會動手,關上幾年,過幾年風頭過去,逮着冊立皇太子的機會,也就赦免放出來了,還照樣是重臣,親王。

這也是徐子威敢在陣前再次逃跑的底氣所在!

“我不見他了,見之無益。”徐子先想了一想,說道:“節帥派人告訴他,要送他去京師,從海路走,直抵津海。”

王直深深看了徐子先一眼,徐子先卻是十分平靜和坦然,趙王府和老南安侯府的恩怨,一言難盡,於公於私,現在的秦王府都沒有必要庇護和赦免徐子威。

“給他安排一頓好酒菜,我叫人親自送他……畢竟是我親堂哥。”徐子先漠然道:“以親情來說,我該見他,讓他隨船南下,送回江寧。但我怎麼對困在渝水側的二十萬大軍交代,怎麼對朝官交代,對天下人交代?我徐氏太祖提三尺劍立國,國初之時,宗室子弟就在太祖之命下從軍效力,血戰廝殺,正因太祖和當年宗室之功,我徐氏才能享國,才成爲貴人。貴人,貴不在血脈,在傳承,在自律,在責任,在擔當。此人不配成爲我徐氏子弟,不要說是我堂哥,便是我的親生兄長,今次也就是如此了。”

王直,鄧文俊,盧四海等人俱是肅容聽着,此時纔算真正見着眼前這位尊貴親王的真顏色,此前只是覺得徐子先敢行險,有擔當,到此時此刻,又知道其內心中自有綱紀,自有格局,絕非尋常之輩。

徐子先轉向身邊按着橫刀侍立的林紹宗,說道:“你帶幾個人,親自送我那兄長。”

林紹宗深施一禮,面無表情的道:“殿下放心,屬下定會做的乾脆利落,不叫徐子威多受罪便是。” www .тTk án .¢ O

“甚好。”

徐子先不欲在此事上多耽擱精力,在眼前的大局來看,這只是一件小事。

王直設的宴席也是極爲簡單,用海貨備辦的席面,酒亦普通尋常,衆人都無心在此事上。

到徐子先站在海島一側,觀看鴨綠江口和層層疊疊的密林之時,王直對身邊的鄧文俊和盧四海等人道:“秦王殿下今日的表態,令人刮目相看。”

盧四海道:“不過是弄死一個無職無權的遠房堂哥,似乎沒甚了不起。”

“不同的,不同。”鄧文俊倒是能理解,當下搖頭道:“若秦王曉得利害,就會真的把徐子威送到京師。這樣彌補了趙王一系一南安侯一系的嫌隙,天子此後會真心支持……不管怎樣,朝廷大義尚在燕京,尚在天子之手,秦王此後行事會更順暢,如果是從利害角度出發,這個時候這樣做最爲妥當。”

盧四海道:“或許是秦王殿下想叫自己的兒子入京,和徐子威的兒子爭一爭?”

鄧文俊哈哈一笑,說道:“秦王殿下現在坐擁最少二十萬以上的府軍,大魏第一的水師,很快掩有南方,徵平呂宋,倭國,這樣的實力已經不在燕京之下,還把自己兒子送到宮裡做什麼?很多人一直有這種期盼,想叫殿下的兒子成爲下一任天子的人選,但以秦王的雄才大略和自信,應該是想着天下喪亂之時,逆勢而取,爲自己和子嗣打下基業,卻不是從別人手裡順而承襲吧。”

若徐子先在此,怕是也會大爲點頭,這鄧文俊也不愧是王直心腹,向來是以通曉大勢,智謀過人著稱,此時也是說出了徐子先真正的想法和思維方式。

昌文侯府,包括陳文珺和秀娘在內,把即將出生的兒子送到宮中,封團練使,成爲儲君人選之一,怕都是願意的,徐子先在此前也並未坦露心跡,但事實上他是不願的。

這一兩年內北方大亂,天子信望全失,雖然法統尚在,但人心和實權都慢慢會傾斜到徐子先這個開府親王的手中。

待燕京陷落,天子殉國,那兩個少年團練使下場不問可知,到那時以宗室,實權,聲望來算,徐子先皆可自爲,何必巴巴的把兒子送到京師,到深宮中爲人所控?那不象是去爭儲君,反而象是把兒子當人質送過去了。

“我誇讚秦王,不是你們說的這些。”王直感嘆道:“大丈夫行事,要分的清楚利害,也要明事非,先說事非,再談利害,這樣纔是真正的霸主。我此前就是太講利害,不問事非,這幾年漸漸明白過來,也知道自己過往之失……唉,如果我早十來年明白這些,現在的局面也就會大有不同,最少我不會在康老兒之下。”

衆人俱是沉默不語,盧四海不太理解老頭子的話,也不願深思,不管王直怎麼遺憾,現在的王直部已經是如此了,再想過去的事毫無意義,現在衆人都是要跟隨眼前的秦王殿下,一切未來之後,就是眼前的這位秦王殿下主宰了。

所幸從眼前諸事看來,殿下當不負衆人所託,所有人都感覺前景一片光明。

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五百章 弓弦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三百章 白紙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
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五百章 弓弦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三百章 白紙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