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

此等大事,禮部和太常禮院等相關部門當然不會怠慢,便是天子也得參與其中,再懶怠國事,不喜朝會的天子,也需得在金殿傳臚儀式中露面。

前一日所有進士俱是領取了文武進士頭巾袍服,從此之後正式成爲大魏統治階層的一部份,第二天三百餘人在麗正門外排隊,一起通過數道宮門,經過長長的甬道,過大慶門,直抵大慶殿外。

徐子先在隊伍中格外引人矚目,宗室,國侯,武科狀元,軍功在身,兵變殺害大參,很多人對徐子先的大名已經算是如雷貫耳。

而徐子先的策論,馬政札子也是流傳開來,成爲很多人議論的焦點。

一雙雙眼睛自徐子先身上滑過,他本人卻並不如何放在心上。

身爲穿越前的歷史系的學生,徐子先對眼前的宮室建築倒是更感興趣一些。

大慶殿原本是大朝會所用,接見新科進士是在其後的集賢殿。

不過崇德天子好大喜功,即位後就將此事改在大慶殿進行,天子高居九重之上,新科進士按排名依次排開,百級階梯之上,站滿朝官與新科進士,天子溫語撫慰,衆人山呼萬歲,此事確實是使天子威風凜凜,已經被引爲崇德朝三年一次的盛事之一。

以徐子先看來,大魏的宮殿模式,與唐式建築相差不多,特點相當分明,只是略有改觀,顯得更精緻細膩了一些。

另外就是養護上,每年有過萬人負責養護各處宮室,可是沒有一樁雜草和一塊漆痕,後世的故宮保護的再好也不能與之相比。

宮室顏色是以黑色和青色爲主,比起後世那種紅黃兩色的宮殿,毫無疑問魏宮的格調要高雅的多。

殿閣規模也是宏制闊大,大慶殿比起故宮的太和殿,不管是臺基,階梯,還是殿閣本身的規模都要大的多,初略一看,徐子先感覺大慶殿要比太和殿大出三分之一,甚至還要大的多。

怪不得新科進士們如對大賓,戰戰兢兢,外國使節至,一般會分批次在大慶殿接見,也是爲了展示大魏的國威。

對很多寒門學子來說,從土裡刨食,朝夕難得一飽,鑿壁偷光之類的故事就是寒門學子讀書上進之路的艱苦寫照。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或強作鎮定,種種窘迫情狀不一而足。

相比之下,徐子先饒有興趣的打量着四處宮室建築,這種鎮定自如之態就更加明顯了。

頗多高品內侍,或是朝官不斷的打量着徐子先,這位南安侯已經是大魏朝堂抹不掉的存在了。

這一次也是沒有辦法將定策兵變之功算在徐子先頭上,朝廷還是要臉面的,不然的話,最少得贈徐子先一個國公。

就算未得國公,封邑實封六千戶,也是了不起的異數,六千戶的實封,最少還得加幾千戶的隱戶,萬戶在手,經營得法,一年幾十萬貫的收入跟玩兒似的。

朝廷這一次也算是大手筆了,向來不喜歡給宗室食實封的天子,想必也是強忍着痛苦……

大殿宏偉闊大,金臺之上,天子高坐於上。

左相韓鍾和右相徐夏商對站於金臺兩側,持戟郎和金吾衛沿着殿階而立,用警惕的目光盯着這些新科進士們。

但知道了兵變那晚這些傢伙的表現後,還之以郎衛的便是輕蔑之至的眼光。

這幫傢伙,還不知道自己就是樣子貨?

殿內則是羽林郎們按着障刀護衛,文武官員自金臺兩側站開,場面倒是宏大之至,相比崇德之前的新科進士進殿謝恩禮儀,更是要隆重了好幾分。

“拜,興,拜,興……”

在太常禮院官員的口令聲中,三百多進士進退如儀,揖拜,起身,再揖拜,再起身。

一番折騰之後,天子溫諭諸進士至各衙門學習政務,用心好生做事,數語寥寥,叫進士們瞻視天顏之後,天子方從金臺一側下來,羣臣並進士們一起躬身,天子退下。

徐子先也是用心觀看了一陣天子容顏……果然是和趙王很相似,一張國字臉,濃眉大眼,戴展腳襆頭,穿着玄色長袍,看起來就象是一個高品官員,但氣場不弱,加上個頭很高,是一位賣相相當不錯的官家。

似乎也不是錯覺,徐子先感覺天子也是用心看了自己一陣,眼色當然不是很親切和善,堂兄弟二人彼此對視一眼,待徐子先垂下眼簾再張開後,天子已經轉過殿角,出大慶殿返後宮去了。

這一次入宮,似乎很有意思,又似乎很沒意思?

徐子先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心態,不過算算大魏剩下的幾年時間,還有自己的決斷,似乎是沒有什麼可能再到京師來,對天子堂兄的這一面,大約是在這世間的最後一面了罷。

……

接下來是賜宴,也就是有名的金明池宴,唐時瓊林宴相當出名,本朝則是在金明池畔賜宴。

二月的天氣,還是倒春寒的時候,在池畔設宴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餿主意,寒風陣陣,衆人都被穿的透心涼,冷的大打寒戰的也是大有人在,飯菜也是冷的,但這是無上的榮譽,頗有一些人將飯菜打包帶走,估計是要和同鄉親戚一起享用天子賜宴。

徐子先對這些相當無所謂,他留在京師的時間已經進入倒數,只等正式的堂札一下,他就可以拍拍屁股離京回福州去了。

臨行之前,當然還是有個人要見。

王直還是住朝天驛,徐子先一至,鄧文俊和盧七等人親自出來迎接,王直也是在院門口相迎。

彼此合作過一次,並且徐子先展露了真正的實力,不管怎樣,有重兵把守的大參府邸不是想衝就能衝的進去,徐子先的一百五十人守不住兩千禁軍包圍攻擊,但換個角度,六七百人的大參府邸,兩千禁軍就多半衝不進去。

對權勢的畏懼,還有地形的限制,很可能會把仗打的非常難看。

就算是王直和他的部下們,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能贏下這一仗,而且也不能如徐子先的部下們打的那麼出色,重傷兩人,輕傷十餘人就攻克了大參府,這個戰績傳出來,鄧文俊等人都是啞口無聲,半響說不出話來。

此前傲氣十足,對徐子先隱隱有敵意的盧七等人,也是一臉敬佩有加的樣子,只是王直有嚴令,那晚之事不準任何人再提,衆人也只能隱晦的表達敬意,盧七憋的厲害,一臉便秘的表情。

“見過大將軍。”徐子先笑着一拱手,對王直道:“估計在下一兩天內就會離京,相識一場,不來辭行就是晚輩失禮了。”

“明達客氣了。”王直這一次不再擺出老江湖的嘴臉了,一臉誠摯的對徐子先道:“這一次算老夫欠明達一個人情,此次上京麻煩頗多,如果不是明達指了一條明路,怕是還不知道要耽擱多久,未來的麻煩會更多更大,這個人情,我們東海一脈,欠的可是不小。”

王直此前號東海王,其部當然就是東海一脈,聽着王直的話,鄧文俊和盧七二人自然又是上前,拱手致謝。

“大將軍客氣了。”徐子先側身還禮,王直的這兩部下,一個是左膀右臂,一個是親衛頭領,地位都是不低,論年齡和實力還是俱在徐子先之上,論官職兩人也是環衛官,也就是加了四品五品將軍號的職位,當然只是虛階,並沒有實授。

王直心情很好的樣子,他這一次擺脫了瘋狂的劉知遠,得到了韓鐘的信任,在朝中是不會有什麼麻煩了,只要把繼承人挑好,穩住北方海域,他就能帶着幼子回明州養老,三步棋走通了兩步,還有最後一步,雖然困難,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叫他們給明達行禮,就是將來有什麼事,彼此也好照應。”王直坦率的道:“老夫知道朝廷會命你至東藩養馬,東藩大島是康天祈歇腳地,老夫部下至倭國,也會在東藩補充食水,將來少不得要明達照應。”

“各部都在隱秘地方行此事。”徐子先微笑道:“我本職應該是同知岐州,兼上寨都指揮,同兼南安團練守捉使,所以要緊大事是剿滅岐山盜,大將軍和康天祈,想來不會護着那陳於泰吧?”

“此人爲患鄉里,我瞧他不起。”王直是個鄉土觀念很重的人,雖然在海上爲盜多年,東洋西洋諸國都騷擾過,漳州也破過,倭國的諸藩更是聞王直之名而變色,王直和康天祈兩人聯手,能鎮壓的倭國諸多大名戰戰兢兢,根本沒有敢起反抗念頭的存在。就算如此,王直聲勢最顯赫時,也從來沒有侵犯過浙江沿海,他本是浙人,還想着能榮歸故里,如果在故鄉殺人越貨,將來還怎麼見故鄉父老?是以王直不恥陳於泰在本鄉本土殺人越貨,這倒是真心話。

“有大將軍這話,我便放心的多了。”

王直道:“你也莫要過於放心,康天祈也老邁了,不過他在倭國有基業,多半就在倭國養老,不會有什麼異動,我和他交情也夠,你在福州再折騰,康天祈也不會跑過來找你的麻煩。倒是蒲行風,顏奇,劉旦三人,擁衆號稱二十餘萬,實打實也有十餘萬人。陳於泰是蒲行風一手扶起來的,此前他們三人賣我個面子,在我招安時約束部下不在大魏沿海生事,我則是將對呂宋國的貿易線路徹底交出去,只留下倭國航線,這般交換下來,換得一兩年的平靜。現在招安事畢,彼此完成承諾,這三人對大魏沿海富裕早就有覬覦之心,此前大魏有福州水師,對抗他們也並不吃力,現在水師殘敗,我看這三人不僅有騷擾搶掠的心思,甚至會想着打下地盤來,就如在東洋和西洋各國一般,扶持勢力,稱霸一方。若他們真的有此打算,並且明達你又有剿滅陳於泰之事,恐怕會真的惹出大亂子……可要有所準備纔是。”

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十三章 雅集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九十章 獻祭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
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十三章 雅集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九十章 獻祭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