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

陳篤光在遠處陪陳篤敬站着,陳正志陪着徐子先同衆人一一見禮,陳篤光對陳篤敬道:“大兄認的這女婿真是人中龍鳳……哦,人家原本就是龍種之後啊。”

“宗室中沒出息的也多了。”陳篤敬極爲滿意,臉上堆滿笑容,嘴裡卻道:“龍生九子,出息不同,明達現在是還不錯,不過到底還年輕,要看將來如何再說。”

陳篤光道:“明達要去京師襲職考試,不知道是否能如意。”

陳篤敬道:“這事我們擔心也沒有辦法,我昌文陳家可不能將手伸到京師去,京官不易當啊。”

陳篤光會意,點了點頭,不復多言。

任何一個世家大族,都不可能不將子弟一力努力往京師推。

若有家族子弟在京任高官,對地方的家族回饋肯定極大,比那些在地方爲官的子弟要大的多。

但近幾年來,陳家有意使在京師的家族中人外放,不管是回福建路還是其餘各路,但求不留京即可。

這就是老牌世家對局面的把握和掌控。

大魏江河日下,京官已經不具優勢,而且風險越來越大,朝廷政爭逐漸有失控的跡象,爲了爭權奪利,損傷國家亦在所不惜,留在京中,只會把昌文侯府往渾水裡拖。

族弟陳篤名已經是集英殿修撰,再上就是直學士,可兼某部侍郎,再上便是一部尚書,熬資歷也能高職顯官,不管是等着熬進觀文殿學士,轉任尚書,等着進兩府,還是外放安撫使都有機會。

但陳家審時度勢,毅然令陳篤名請假回福建,預備在福建呆一兩年,看看風色再說。

雖然官場不進則退,但這個決斷族中高層都無人反對,陳篤名自己都欣然就道,很快從京師返回福建。

京師風氣越來越差,內爭幾近白熱化,成爲險地是必然之事,有識之士名利心又不是太重的,當然是避之則吉。

“明達和我們不一樣……”陳篤敬道:“我們戰戰兢兢的事,對他未必是難事。”

“平安是福。”陳篤光搖頭嘆息,說道:“多事之秋,多事之秋。”

……

徐子先一一見禮下來,衆人在各處爲官的,當然不免邀他將來上門做客。徐子先都是答應下來,至閩清知縣李明宇,澎湖知縣陳正賓兩人面前,兩人都是笑着還禮。

徐子先道:“和李兄上次見面時,卻是不曾知道有這麼一層關係。”

李明宇笑道:“當時我可是知道,明達其志如何!”

陳正賓也是笑道:“目光灼灼,盯着三妹看,我就說他不是好人。”

三人中徐子先年齡最小,陳正賓三十左右,李明宇也二十七八,不過年歲相差都不算太多,又成了親戚,說話自是隨意的多。

徐子先對陳正賓道:“澎湖地方如何?”

徐子先是穿越之後才知道大魏在澎湖早就設縣,這和他記憶中的情形不同。

澎湖在福建外島,距離福建沿岸較遠,在二百多年前就是漁民偶然去打漁避風暴的地方,大島八個,小島數十人,有一半以上不宜人居。

到太祖立國之後,決意在澎湖設縣,當時不少人覺得無甚意義,後來太祖獨排衆意,說是澎湖,東藩在手,朝廷經制水師駐防,可防海盜。

在大魏水師盛時也確是如此,經福建,澎湖,東藩,如一條鎖鏈般將海域牢牢控制,水師主力駐於澎湖,少量水師駐東藩南港,後來水師官兵加上家屬,海商,漁民,移居澎湖和東藩的人丁逐漸增多,東藩又設了一個軍寨,至此算是完成了福建海防格局。

到成宗之後,水師廢馳,海上五盜興起,澎湖和東藩常備騷擾,已經成了兵家險地。

陳正賓苦着臉道:“還不是那樣?水師現在只剩下二十來艘戰艦,三千餘官兵,要護着東藩,澎湖,泉州和福州等處,捉襟見肘,根本防不住海盜。澎湖人口,最多時達五萬餘人,有縣城一,鎮三,村三百餘,現在已經只剩下三萬餘人,且很少海商,多半是漁民和種地的黔首百姓,地方窮困,我的縣衙已經快倒塌了,也沒有錢來修。”

“城防如何?”徐子先提醒道:“縣衙是小事,澎湖城防是大事。”

“城防馬馬虎虎。”陳正賓不曉得爲什麼徐子先對澎湖這麼關注,但他還是很有耐心的道:“澎湖原本是設寨,太祖末改縣治,當時開闢四萬餘畝地,供數千百姓耕作,平時百姓捕魚種地爲生,後大軍至,在諸島燒荒墾田,在澎湖島修縣城,週三裡二百一十步,城高三丈三尺三寸,四角樓,兩城門,城中百姓現有三千餘戶,一萬二千餘人。城牆夯土包磚,當時動員大船二百餘艘運送磚石,修的極爲牢固,到現在巍然屹立,島上時多強風,大風至時,村莊百姓得到城裡避風……”

“澎湖特產就是胡麻,綠豆,黃豆,還有山羊?”

澎湖人種豆,種麻,都是百年以上的傳統,奇怪的就是島民喜歡放羊,可能是地曠人稀的原故,有外地人到澎湖,很是爲那些大島上成羣結隊的山羊羣所驚,據福建路在三十年前的統計,澎湖羊羣當在二十萬只以上的規模,算是整個南方羊羣最密集的地方。

這也是和當世的飲食習慣有關,富貴人家還是喜食羊肉,不食豬肉,而百姓黔首,纔開始接受吃豬肉,也是因爲大魏之前,還不知道豬要閹割,不閹割的豬長大了騷氣很大,肉難吃的很,也就是最窮的人才能接受這種騷氣難聞的肉食。到知道閹割以後,吃豬肉的人羣開始逐漸擴大,現在豬肉的地位已經在羊肉之上。

而公認最美味的肉食,當然還是羊肉,價格也是不菲。

“對了!”陳正賓笑道:“當然還有魚!”

“這是了。”徐子先笑道:“我把魚給忘了,魚和羊,湊成一個鮮字……”

澎湖的漁民極多,有不少泉州和漳州還有福州的漁民也會出深海打魚,畢竟近海地方船多人多,漁訊就缺乏,沒有大股的魚羣,打起來事半功倍。

還是在幾百年前,沿海漁民就常到澎湖打魚避風,那邊的魚羣多,一網下去拖不起來都是常有的事,島民把打上來的魚醃製風乾,裝滿整艘船過來販賣,靠海吃海,不過如是。

李明宇這時才道:“我現在知道明達爲什麼成功了,一般的宗室膏粱子弟,哪有閒心問這些軍政民生之事!”

“是的。”陳正賓笑道:“剛剛我還以爲是上官在問我的話,弄的我汗都要出來了。”

也不過三十五六的陳篤中走過來,笑着道:“我都聽到了,還奇怪明達怎麼不問我們東藩的事情?”

徐子先先是一揖,然後笑道:“九叔說笑了,我只是聽說岐山盜偶然會犯澎湖,這纔多問了幾句,東藩那邊怕是岐山盜過不去……”

“我們那邊有什麼?”陳篤中道:“一萬多人,分處各處散居,打魚種田,收些黃豆之類的勉強果腹。只偶然會有海商停泊來補水補食,平時都看不到什麼外人,海盜來做甚?要說起來,東藩也有好東西,沙金開採定然會大賺特賺,只是要好手勘探,動員過萬人力去修路開礦,朝廷現在哪有這心思?偶得一些,也直接貢到京師去,由水師運送,海盜纔不會來搶這麼一點可憐的金子。”

東藩就是後世臺灣,大魏朝野稱爲東藩大島,大部都是未開發的蕃地,生蕃野人不服王化,很難制服,移居東藩的大魏百姓不過萬餘人,兩千戶不到,在南部沿海地方開闢出一些農田村鎮,靠打魚種田爲生,出產菲薄,生計很困難。而外來客商,多半是在這裡補水或買些黃豆魚乾之類的土產,補充一下食水就走。

少量的貨船會收土著生蕃手裡存積的皮貨,沙金,島上由於地廣人稀,原始生態保護的好,有大片的鹿羣,鹿皮特別受大魏北方的歡迎,一張皮子少說要賣十五貫以上,供不應求,只是生蕃野性難馴,這種生意斷斷續續,而且也和大魏百姓或官府無關,最少朝廷是不可能從生蕃們手裡收到稅。

因爲是蠻荒之地,戶數丁口極少,所以朝廷在東藩未設縣,隻立了東藩大寨,有官兵一千餘人,設知寨一人防禦使一人,陳篤中就是任此職,正六品,職位不低,但毫無疑問是個苦差事。

“誰叫我是考的武進士?”陳篤中自己嘲笑自己道:“在我們昌文陳家,我可真是個罕見的異類了。”

“九叔不必如此。”徐子先面色平淡的道:“亂世將至,可能武職比文職要吃香的多,將來大家會有仰仗你的地方。”

“明達也認爲亂世將至?”李明宇道:“現在人心惶惶,難道明達身爲宗室,也是一般的想法?”

“李兄是大才。”徐子先淡淡的道:“從中樞到地方,從朝政到軍務,再到財賦,再談人心,怕是覺得樂觀的人,少之又少了。”

李明宇到底是正牌進士,且在京師做殿中侍御史,經常可見天子,要從感情上來說,讀聖賢書又一直在大魏朝堂的人,對天子和大魏豈能沒有感情?當然不願承認。

但從理智上來說,他又知道徐子先說的是對的,這種矛盾的心理之下,李明宇長嘆一聲,不復多語了。

陳正志這時纔開口道:“明達你腿上的傷如何了?”

“皮外傷,早就不礙事了。”徐子先笑道:“多謝大兄惦記。”

“請進花廳飲酒。”陳正志道:“年後明達要做赴京的準備,來行請期禮時,我們就不要爲難他,今天要無醉不歸。”

這當然是個顯著的暗號,就是要灌徐子先酒,一院子穿着青色或紅色官袍的文武官員,聞言俱是大笑起來。

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十五章 敲打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十五章 敲打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十五章 敲打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
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十五章 敲打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十五章 敲打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十五章 敲打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