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

從野戰醫院出來之後,徐子先也是面色凝重。

裡頭氣味難聞,充滿着一種難言的感覺,對徐子先的身體相當不利。

王心源力勸徐子先莫進去,卻是白費功夫,時隔兩天,按徐子先的習慣,必得去探視受傷的將士了。

重傷者一百七十餘人,輕傷者七百餘人,這種輕傷還不是擦傷或劃傷那種小傷,而是斷指,身體被刺了個血洞,或是中了敵人的投擲兵器。

也或是小腿骨折,胳膊骨折。

這算輕傷。

只要將養幾天,基本上就恢復正常了,這就算輕傷了。

府軍的損失也真是極爲慘重,近千將士負傷,而還有近二百人在低燒或高燒,他們的傷口經過包紮處理,但很難完全康復或痊癒了。

有人肚腸溢出,不得不截去一段再縫起腹上的皮膚,熬過發燒這一關,纔算逃出性命。但此後不能做重活,稍一運動就會腹痛,這是本時代無法解決的病痛。

而截掉大腿的,或是砍下胳膊的,身體炎症反應極重,持續高燒的,比比皆是。

在醫院裡,才知道人身體所有的地方都能受傷,有人被射中眼睛,成了半瞎。有人喉嚨中刀,縫合後已經不能再說話。

有人整張臉被劈開來,形狀異常恐怖。

有人斷手,有人斷腳,有人肚破腸流。

在這裡,徐子先面色凝重,他不會僞裝成笑容滿面的樣子,因爲他能感同身受,將士們也不會要求他來僞裝。

在戰事最激烈的時候,南安侯亦揮刀衝在第一線,這就夠了。

有這種經歷,纔是將士們最信任的主帥,也有資格說一句多謝諸君苦戰,乃有我軍大勝。

所有重傷致殘者,此後當然是南安侯府養起來。

“警備士裡的隊官哨官,諸百戶軍訓官,徵募官,或是治安官等等,或是在各房,司,曹當吏員,你們這些傢伙,等着過好日子吧。”

在聽到南安侯這樣的話之後,儘管知道是必然之事,在場的重傷員還是安心了不少。

“你們在陣中的表現,隊官會逐極上報確認。若得勳章,自會有更多的獎勵。我不會令將士寒心,所有人都會得到妥善的照顧。”

這樣的事,徐子先不是第一次做了,而且所有人都對他極爲信任。

哪怕是重傷垂死的將士,對南安侯都是充滿敬佩仰慕,沒有情緒低落,不理不睬的人,這個時代,徐子先這般身份高,血脈尊貴的大人物,還沒有被打落凡塵,人們對他充滿敬畏,特別是東藩島上的人,對徐子先的尊敬和信任已經是烙在了骨子裡頭了。

徐子先本人情緒倒是有些低落,每次大戰之後,總是有自己熟悉的名字和臉龐,從府軍中徹底消失。

不管是戰死還是轉任民職,看到忠勇的部下被迫離開,對主將來說都是很難接受。

在長壘處,民壯們已經開始填平壕溝,拆除木柵,但在短期內會保持封鎖用的箭樓和一些鹿角拒馬,畢竟還有不少海盜在島上逃竄,在剿滅大半逃竄海盜之前,島上會保持相對低一些的戒備水準。

同時李儀等人已經令官吏在民壯之中宣諭,島上這幾天會陸續宰殺一些豬羊雞鴨,同時下令人多射獵一些野物,給所有參戰的民壯補充肉食。

另外參戰民壯,不管是射過箭,還是幫着擡屍,挖坑,或是搜捕逃竄的羣盜,在完成任務之後,每人都會賞賜兩貫錢。

對普通人來說,兩貫錢已經算是厚賞,加上這些日子吃食是由官中供給,在海盜威脅之下人們膽戰心驚,現在妻小被安置在安全地方,民壯男子有官員吃食,妻小也得到照顧,參戰之人,還有額外的賞錢,他們還能希望什麼呢?

一時歡聲雷動,十幾裡的長壘處到處都是歡笑的人羣。

對府軍將士來說,除了傷感重傷或戰死的同袍之外,也是被這種歡喜的氣氛所感染了。

不管怎樣,府軍擊敗了強敵,獲得了極高的榮譽,戰勝強敵,保衛國土,護衛住家鄉的親人,還有什麼比這種榮譽更令軍人興奮和驕傲呢?

一些輪假的軍士並沒有急着進入軍帳休息,他們長久的在長壘,荒野,海邊,還有戰場上徘徊。

很多人臉上的表情都很奇怪,有驕傲,興奮,也有後悔,惶恐,還有一些傷感。

海灘到長壘處的大片的平原上,血腥氣還相當濃郁,連帶着南北兩側的一些建築都是,很多廠房內都躲着海盜,他們在那裡被射殺或是斬殺,牆上有箭孔,地面有血績,磚石建築都多少被毀損了一些。

碼頭處也是一樣,到處是血跡,打掃戰場的民壯還在撿拾海盜丟棄的兵器,還有從屍體上剝下來的扎甲和鎖甲,還有皮甲。

海盜沒有綿甲,但零碎的護身物也不少,皮腰帶,皮製的護腕,鐵手套等等。

大量的刀槍和棍棒,還有弓箭,箭矢,投矛,都被從原地撿拾起來。

這些兵器,完好的直接交給府軍的武庫,有軍吏負責清點入庫,但府軍基本上不用這些外來的非制式兵器,長短不一,過於混雜,不利於軍陣展開。便是步弓,府軍也只用大魏制式步弓,製造的流程和勁力,大小,基本一致,重箭是鏟子型,近距離能射斷人骨。輕箭三角形,也是穿甲箭,五十步左右的距離,輕箭也足以破甲致命。

這些兵器,多半會陸續發給警備士和各百戶團練,將來操練練兵時所用,但大抵也是用長矟,長槍,配合盾牌,短刀,用弓箭和投矛當遠程殺傷,近距離用長矟居中,刀牌居前或側翼,這樣的軍陣大體上就是南安府軍的破敵之法了。

破損的,交給將作司的軍器曹修補,制式兵器留用,非制式的下發。

如果軍器太多,也可以考慮出售,但暫且肯定還是遠遠不足用。

此外就是將破損嚴重,不好修補的乾脆融鐵使用,島上現在可是相當缺鐵。

鎧甲則是甲杖曹負責修補,補好之後,發給府軍將士穿戴。

秦東陽的鐵鱗甲上有好多破洞,徐子先看到之後,說道:“看來此戰真是兇險,秦兄鎧甲也是多處破損了。”

秦東陽面色沉毅的道:“相比效無甲的將士,我等很是幸運了。”

徐子先嘆息一聲,說道:“將士無甲,是我的過錯,和你無關。”

諸將此時圍攏過來,俱是面色沉凝,但聽着徐子先的話,金抱一道:“君侯爲我等已經傾盡所有,凡事也不能一下子就成功。若半年後羣盜來,怕是要被我們殺的更慘了。”

徐子先哈哈一笑,鬱結的心思稍微緩解了一些。

在長壘之後,醫院另一側有幾十個帳篷,內裡放置的都是陣亡將士的屍體。

府軍一往無前,前者死後者繼,在衝厚陣的同時,有很多將士在與敵人一接觸下就直接戰死了。

這也是徐子先最爲難過的地方,要知道都是老兵勁卒和隊官,哨官,甚至都頭級別的站在最前列。

那些勇士,可能從石橋之役時就相隨左右了,這一次的戰事,可謂是東藩的生死大戰,所以衆將捨生忘死與敵搏擊,打贏這一仗後,死傷多少都是值得,但不論如何,徐子先也不能不爲之感覺黯然神傷。

戰者將士,除了先鋒衝陣而死外,在被左翼羣盜攻擊時也是死傷最多的時候。因爲被攻時是側翼身後,多半是無甲或披輕甲的將士,在弓矢和長刀長槍的攻擊下,將士死傷頗重。

這也是此次殺戮很慘的原因所在,府軍除了一百七十多重傷將士外,已經陣亡的達四百一十餘人,加起來有五百多人將徹底從軍中離開,簡直是勇士之殤,亦是徐子先這個南安侯之殤。

徐子先一時不語,救治傷員,很多工匠在打造木製的棺材,將要替陣亡將士舉行葬儀,現在不少軍吏在尋訪陣亡將士的家人,相信有不少在島上,若不在島上的,也要派人去接過來,天氣炎熱,入棺之後下葬之期也不能超過七天,時間很緊迫了。

衆將簇擁着徐子先矗立之時,李樸策馬趕至,身後亦有一個長大軍漢,相隨跑步前來。

李樸在破陣時受了傷,此時胳膊還是斜吊在胸口處,見他還要行禮,徐子先趕緊道:“就不要行禮了,你來有要緊事說?”

李樸根本不在意自己所受的傷,臉上滿是興奮之色的道:“君侯,此次還是有很大的收穫……盧文洛,趕緊跟上來。”

長大軍漢已經去了鎧甲,只穿着灰短武袍,也有多處破損,身上還有多處被包紮着,顯是受了極多的傷。

徐子先頗爲動容,讚道:“好個漢子,身上的創口都在胸前,是破陣的銳士吧?”

“是第一營的銳士。”李樸道:“始終衝殺在前。”

“甚好。”徐子先大步走到葛存忠身邊,解下他腰間水囊,扔給盧文洛,笑道:“壯士,先賞你一袋酒喝。”

盧文洛解開水囊,果然聞到撲鼻酒香,府軍對各種軍規都能適應,惟一不適應的便是相當嚴格的禁酒令。

得了酒,盧文洛真是意外之喜,比賞他兩貫錢還叫他高興。

這廝也是大膽,當下便是仰脖子喝起來,動作雖大,卻是喝的涓滴不剩。

葛存忠被搜出酒來還有些尷尬,此時也忍不住拍掌道:“狗日的好樣的,到俺們第二軍來吧,酒沒得少你喝。”

秦東陽板着臉道:“盧文洛立下大功,當然要留在第一軍,沒得商量。”

李樸笑道:“葛爺果然藏着酒……劉軍主身上肯定也帶着……盧文洛是立下大功了。”說着,轉頭對盧文洛道:“別喝了,將首級拿出來。”

盧文洛屁股後頭就彆着一顆首級,他前天就斬下來了,此後奉命搜捕人犯,忙碌至今天才有輪休,這纔想起來對上官報告斬了一個大盜首的首級,然後李樸知道了,命海盜中的俘虜確認,這才知道眼前這廝砍下的是顏奇的腦袋!

此前的那些首級,當然也是叫羣盜辨認過,並沒有顏奇和劉旦的首級在內,衆人都以爲劉旦和顏奇要麼都跑了,要麼就可能在逃竄的羣盜之中,誰知道顏奇已經被斬殺了呢?

金抱一看向大海,那邊的大量的海盜船隻仍然在近海地方停泊着,絲毫未動,他笑道:“我知道他們爲什麼一直不毀船,也不肯走了。顏奇首級被斬,未必有人知道,可能還是要等他或是劉旦回去,逃竄中人,要是有劉旦,這樂子可就太大了。這兩股盜賊勢力,等於是被我們一仗擊破了。”

衆人無不感奮,確實是如此,若劉旦亦死,呂宋二盜就真的全毀了,羣盜就算擁船而回,多半是空船,甚至船隻也沒有辦法全帶回去,勢力削減大半,此後要在羣盜中不停的廝殺內爭,最終再確定盜首,沒有十年八年的未必能出的來。

羣盜之首,有的是風雲際會,有的是純粹的運氣,有的就是如養蠱一般,要不停的廝殺鬥爭,纔會有盜首出現。

現在這個時期,南安侯府又怎麼會容忍再出二盜之類的人物?

王直內附,康天祈無進取心,且安守倭國地盤,浦行風在三佛齊戰場脫不得身,這麼一來,赫赫有名,攪動一時風雲的海上五盜,除了蒲行風一人還有威脅外,竟然就這麼煙消雲散了?

“不要太過樂觀。”徐子先看了一會顏奇的首級,盧文洛這個長毛野人,居然就是將這顆面目猙獰,已經散發惡臭的首級懸在腰間革帶上兩天?還真是個野人啊。他又好氣,又好笑,說道:“將顏奇首級送到福州去吧,他們那裡也會辨識,顏奇在入侵漳州時被不少人所見,會有人證實的。至於劉旦,這人我知道,風格和顏奇不同,看到戰場情形不對,他想的不是能打贏,而是保全自己。這人會設法溜走,被困住或被殺的可能性不太大。”

徐子先又看了看海上,搖頭道:“這兩天他們在猶豫,可能真的在等顏奇,但等了兩天,他們不會再有耐性了,明天就會毀掉一部份船隻,估計是留在一處,用小船放火燒燬吧。”

秦東陽道:“這幾天將士晝夜觀察,發覺海盜船隊有所增加,看來是這裡戰敗之後,澎湖那邊的海盜也過來了一些。”

“他們來此有何用?”徐子先笑了笑,說道:“大隊主力都慘敗了,來一兩千人濟得何事?不過是失了指揮,上下驚慌失措罷了,不必理會了。”

這時徐子先又看向盧文洛,想起這人名字耳熟,想了想,說道:“我記得送王先生到東藩來的是一隊休假府兵,隊主就是叫盧文洛,是不是你?”

“是屬下。”盧文洛臉上露出高興的神色,這種神情在他滿是大鬍子的臉上顯露出來,真是頗具喜感。

盧文洛道:“屬下斬了顏奇的腦袋,身爲銳士披堅執銳破陣,立下戰功,但都不及屬下將王先生護送到東藩,治好了君侯的病,更令屬下等人高興。”

“你的心意我明白。”徐子先內心涌上一陣感動。

這些粗豪漢子啊,如果你是虛情假意,他們最多敷衍你,真到了要人效命的時候,可能彷徨四顧,根本找不到一個肯出力擔責任的部下。

而你只要真心對他們,確實對他們充滿信任,把他們的生活安排妥當,真心對他們和他們的家人負責,那麼這些質樸的漢子,爲主上拋卻頭顱性命,也會視爲理所當然。

現在不是後世,後世的人未必會把上位者的負責當一回事,只爲視爲自己的付出理所當然的回報,那種性命交託的主君與部屬的關係,只存在於現在這個時代,或是之前的那些風起雲涌的時代。

而在華夏被胡人統治過後,秩序崩潰,文明倒退,升米恩,鬥米仇,恩將仇報的事也未必就少了。

而此時的華夏,質樸,厚重,恩義必報的美好信條還使人信任,主君可以信任部下,部下當然也信賴和擁戴對自己負責任的主君。

“盧君兩大功,一是送王先生前來東藩,這是對我個人的私功,當有重謝。二是斬顏奇之首,沮海盜之氣,當爲此役首功。”徐子先對秦東陽等人道:“下一步就是計功,侯府要給將士們的賞賜獎勵,不可拖延。”

這也是南安侯府的宗旨,將士立功,就得在戰後第一時間開始計功酬勞,軍官們負責統計,軍政和軍法人員負責審覈和複覈,也會聽取將士們自己的意見,最終形成決議,有的功勞提足了,可以進入講武學堂,成爲軍官後備。

有的則升爲隊主,哨官,等候更多的資歷成爲正式的武官後備。

有的則不適合當武官,甚至連隊主都不適合,那麼就賜給勳章,將來轉任他職的時候,勳章會相當的有用。

此外就是賜給酒肉,賜給休假,都有固定的流程。

如盧文洛這樣的大功,則最少要賞賜過百貫,另外該有的獎勵,則是一樣也不會少。

秦東陽抱拳一禮,轉身對孔和道:“一切還要有勞孔兄。”

孔和正色道:“理所應當,份內之事,將士執弓矢殺敵,拋灑鮮血,理所應當受到厚賞。”

衆人都微微點頭,孔和是錢財上的大管家,平時真是錙銖必較,甚至侯府用度孔和也會剋制,反正他知道徐子先有私房體己,所以公帳開銷,有時候一拖很久,弄的小妹都大爲不滿,孔和也是置之不理。

這樣一個大管家,比一般富戶家庭裡的管帳先生要盡責的多,島上一切財賦收支,開銷入帳,都是清清楚楚,井井有條,並且絕不容浪費。

而到了賞賜軍人的時候孔和絕不會拖欠,每個將士都會在最快的時間內,拿到屬於自己的獎勵。

東藩得以保存,軍心可以不墮,徐子先羅致的這些文武大員們,還有島上的各色吏員,駐軍,各定居點的施行設置,俱是形成了合力。

“各疏散點暫時還不必急着撤銷。”李儀對衆人道:“尚有不少海盜在海岸邊妄圖逃竄入海,也有一部份竄至內陸,最少還得搜捕三五天,確定沒有大股的十人以上的盜匪聚集,到那時差不多就能把疏散點撤銷,將百姓全部護送帶回了。”

傅謙點了點頭,又道:“臺中那裡,不光是疏散,還有勘探鐵礦,煤礦之責,尚不通消失,不知道如何了。”

徐子先知道那邊已經確定有礦,只是要確定開採的淺礦脈地點,同時勘探確定道路,用最近最省力的辦法,至臺中擇一處適合地方,建造港口。

陸路相通,暫時還沒有這個力量,從臺南地方至臺中,雖然只三百多裡,最近的拉練休整點才一百五六十里,但多是丘陵,灘塗,灌木荊棘從生之處,很多地方就是用刀子硬砍出來的。

歷史上開發臺灣,福建居民先至臺南,後十幾二十年後才陸續有人駕舟船至臺中和臺北,開墾荒地和土著的社地,逐漸定居,幾十年時間人口至百萬,乃設立三府一州,臺灣開發至此纔算成功。

徐子先沒那麼多時間等候,建州之亂影響汀州,閩鐵已經在跳崖式的減產,真是時不我待啊。

東藩的鐵礦相對劣質,儲量少,礦石質量差,但以焦煤鍊鐵,諸多先進的辦法可以改進鐵質,只要把產量提起來,搶奪此前的市場,擴大對海外出口,又是一年幾百萬貫的大生意。

在集中力量的前提下,臺中選址,開礦,運輸礦石,立高爐,熔鍊精鐵,製造鐵器,俱非難事。

難的就是交通,還好東藩四面環海,臺中地方想在岸邊如臺南這般發展有些困難,不過立下港口,運送鐵器和人員,慢慢發展出集鎮,城市,三五年時間,差不多也就見成效了。

朝廷此前百年時間亦未能發展的地方,其實精心研究,多下功夫,這個島的發展要比內陸還快的多。

這就是仰仗大航海時代的貿易利潤,若以東吳時也曾有吳軍至東藩,那時候想發展這個大島實在太不合算了。

就算在唐時,連荊湖兩路,湖南湖北還有大量的未開發的土地,荊蠻之地經濟落後,人丁稀疏,是宋時一直不停的往兩湖移民開發,至明時荊湖乃成華夏的糧庫,糧食出產甚至超過江南地方,大魏亦開發兩湖,但目前爲止,也就是做到了不缺糧而已。

徐子先又將目光投往海上,仍然是帆船成片,給人一種沉甸甸的壓迫之感,這種感覺沖淡了東藩一切順利帶給他的喜悅。

在這個時代,掌握海洋的才配稱爲王者,這一點徐子先的認識遠遠超過普通人,乃至是天子或是兩府高官。

可能兩廣,閩浙,會有一些士大夫對此也有一定的認識,但他們也不會想到,這個時代,是未來三百年內國力強弱定調子的時期,趕的上,就是二百年內的強國,趕不上,就步步落後,始終不得邁向第一的寶座。

南安府軍在陸上能打贏這幫畜生一百次,甚至府軍在年前完成擴軍之後,蒲行風來了也不害怕,完全可以打一打。

但海上卻始終是敵人的天下,南安水師太弱小了,象是剛出土的幼苗,這一次通盤的戰鬥計劃,徐子先完全沒有考慮過水師出戰,就是那麼一點家底,打光了也就沒有了。

這些話,卻是不必和大勝之後的官吏將士們談起,徐子先只能將憂慮深藏心底。

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九十八 密談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十四章 報館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十四章 報館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十三章 雅集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十九章 齊王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三十章 江邊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三百章 白紙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
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九十八 密談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十四章 報館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十四章 報館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十三章 雅集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十九章 齊王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三十章 江邊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三百章 白紙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