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

獻祭之事在年底順利完成,消息傳回來之後,徐子先是鬆了一口氣。

但對大魏朝廷的高層和各路的權貴們來說,這個年過的驚心動魄了一些。太廟獻金案發,查出二百多家親王公侯獻金不合格,崇德帝聞報大怒,立刻下令覈查。

左相韓鍾,右相徐夏商均是引咎請辭,崇德帝當然不允,並下令左右二相和大宗正韓國公,參知政事劉知遠一起徹查此事。

年後大朝會上,參知政事劉知遠將複查結果報上,崇德帝立刻以大不敬的罪名,對這些犯禁的親王公侯處以不同的處罰。

多半被削爵保留宗室身份,民爵則多半爲削去一半采邑爲懲罰,畢竟民爵獻祭不似宗人那麼嚴格,如果削爵的話會引發大規模的怨望。

宗人則多半被削爵,甚至有幾家不僅以黃銅抵金,份量都很不足,加上賓客名望不足,削爵之餘,尚被下旨逮入江陵高牆,圈禁一年到三年不等。

幾家親王,未被削爵或削去官莊,臉面上不太好看,但也被嚴旨訓斥,親王體制尊貴,這樣的處罰已經相當的嚴厲了。

這一下自然是天下震動,輿論騷然。

對皇帝和劉知遠一手策劃的這一場大風潮,不以爲然者多,真心服氣者少。

諸侯至京師朝覲原本就是講的一份孝誠之心,宗室幾經壓制,利益已經極少,這一次暴風驟雨般的掃蕩諸侯,民侯受牽連較小,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這是打壓宗室。

可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宗室以銅代金已經超過百年,突然一下子裝成才發現一樣,實在有失仁德,而且是兵行詭道,堂堂帝王如此行事,帝王心術實在太爛。

然而當今皇帝行事多半就是這樣的風格,只是在此之前並沒有哪個大臣願意真心配合天子,這一次有劉知遠配合行事,果然也是手筆格外大氣,結果是天下爲之震動,一時間似乎天下戰慄,皇帝的權威使宗室和羣臣震恐懾服,然而所有人都是明白,此次事件之後,天下離心,皇帝的形象幾乎跌入谷底。

倒是劉知遠的手腕和狠辣令人爲之側目,這等事在外人看來就是皇帝的手筆,劉知遠不過是配合,幹出如此令人震驚的大事,劉知遠的能力和心田狠辣也是令人感覺震驚。

福州這裡也是有三十多家公侯受到處罰,或是罰沒官莊,或是削去爵位,等同宗人。

徐子先熟悉的各家侯府倒是全部平安無事,這不得不令人懷疑趙王是不是在其中發揮了其權術之道。

不管是信昌侯府,靖遠侯府,這些侯府平安無事都可看的出來,這些侯府平時都是與趙王走的較近,算是依附趙王的外圍勢力之一。

被涉及處罰的則多半與趙王府走的不近,或是隱含敵意的宗室。

這一次酌金風波之後,除了齊王和少量依附齊王的宗室之外,福州城中的公侯宗室,幾乎都是與趙王府有關,或是在關鍵時刻,選擇了依附趙王。

徐子先在前世還不是看的很明白,今世則是已經明白過來,朝中是天子和劉知遠聯手,福州則是趙王配合,受損失最大的是宗室重鎮所在的江陵。

經過這一次掃蕩,宗室戰戰兢兢,天子雖然行事不那麼光明正大,形象跌入谷底,但最少經過此事之後,宗室已經沒有反抗天子的力量了。

眼下的局面,徐子先小心行事,終於躲過了這一次的風波。

京師的大人物還有趙王,佈局之下針對的人更多,徐子先雖然是最近冒起的新秀,比起那些根深葉茂的公侯府邸,他的勢力小的可憐,完全是一條可以忽略的小魚。

現在這條小魚鑽出漁網之外,終於可以稍微喘口氣了。

“年後世子要去京師襲爵,”李儀看着光着膀子的徐子先,憂心忡忡的道:“不會再出什麼意外吧?”

眼前的這位奉常越來越忠誠,也是越來越小心翼翼和烏鴉嘴了啊……

徐子先嘆一口氣,右手揮動,將眼前一塊短圓木劈成兩半,扔到一邊的柴禾堆裡,笑着道:“李公不必焦急,這一次酌金之事定然使天下騷然,天子雖然行事操切孟浪,但並不愚蠢。打一棒子,再塞兩個甜棗總是懂得。二月到三月間襲爵和鎖廳試,宗室不僅不會被爲難,反而會較往年容易一些……這是很明顯的事情了。”

“世子說的極是。”李儀先是釋然,接着又還是略有擔心的道:“太廟獻祭弄成這樣,我擔心的是此事不吉,很可能會引發不可測的亂事。”

“這倒是值得擔心……”

徐子先仔細想了想腦海中的回憶,京師是有變亂,不過是在崇德十三年的時候,一直強勢壓制百官的韓鍾生了一場重病,天子三次親臨視疾,最終逼的韓鐘上疏請辭,劉知遠順利上位成爲左相,右相徐夏商在此之前已經告老回福州,回福州不到一年就病逝了。

在此之前,雖然劉知遠咄咄逼人,但韓鍾應對得法,始終不露破綻,劉知遠和天子都沒有辦法逼迫實力強大的左相辭職,天子若下詔免相,恐怕知制誥的翰林學士們沒有一個敢於承旨,詔旨除了要政事堂制誥房制誥之外,還得御史中丞副署纔算合法,政事堂代表國家中樞的大腦,尚書省則是執行政務的最高機構,御史臺則是監督百官,同時也有監督天子的詔旨是否合乎情理律法,如果御史臺感覺天子的詔旨不合律法情理,則由御史中丞負責封還詔書。如果中丞不願爲此事,御史臺的都御史們都有這個權力,他們會爭先恐後的幹這種事,沒有風險,還能留名千古。

這也是大魏太祖御製鐵碑留下來的好處,不以言罪人,行事要有法度,這可都是刻在鐵碑上的煌煌聖訓,雖然現在太祖的話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約束,但二百多年下來的傳統就是這樣,任何一位大魏宗室,不管其性格如何,治國理政的手腕高低不同,已經很難脫離大魏的這套體制了。

開國者可以建立一套體制,而其後的人就只會在開國者建立的體制之下行事,推翻這種體制需要的威望,政治手腕,權力,還有魄力都是缺一不可。

任何想破除體制的行爲可能被視爲離經叛道,大魏武宗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這位皇帝也算雄才大略,但行事多不受成法約束,甚至多次親征北虜,深入不毛。

雖然禁軍在武宗的調理下戰鬥力提升極大,多次戰事獲勝,但皇帝死後的諡號也就是武宗,朝官用這種辦法來抗議不守成法的天子,也是一種不太隱晦的對死去天子的批評。

韓鍾黨羽衆多,掌握着朝廷的實權,天子的詔旨一下,定然會被都御史們駁回來,除了引發朝堂震盪之外,沒有任何的好處。

如果韓鍾感覺不被信任,羞愧致仕,會引發更進一步的連鎖反應。

而更可能的結果就是韓鍾反過來質問天子的決斷,以韓鐘的剛烈秉性來說,更大可能是後者。

這一下樂子就大了,左相不僅不辭職,反而質問天子,如果天子掌握不了局面,很可能被迫下罪已詔來挽回混亂的局面……

要是事情演化到這種地步,大魏朝堂可就沒有什麼權威性可言,原本就風雨飄搖的局面會更加的危險,所以天子隱忍數年,一直到韓鍾重病,其黨羽紛紛選擇投靠劉知遠,在這當口天子親臨視疾,連續三次,最終逼迫韓鍾退位。

而韓鍾在回秦鳳路老家的半道上被人截殺,全家老小二十餘口全部遇難,當時輿論大譁,天子親自下詔徹查,政事堂的宰相居然被暗殺,當然是大魏的醜聞,但這件事查來查去都沒有結果,一直到東胡攻克京師,崇德帝自殺殉國那天,韓鐘被害的案子都沒有被偵破。

到近一年之後,消息逐漸傳開,刺殺韓鐘的刺客就是劉知遠所派,而劉知遠也早就被殺,這件案子,只能令人嗟嘆幾聲了。

徐子先仔細想了想,心中隱隱有所警惕。

京師的水實在太深,也太兇險,此前自己以爲過了一關,有些情緒過於放鬆,看來還是要提高警惕,不能麻痹大意。

“李公放心。”徐子先再次舉起斧頭,劈開一根圓木,他說道:“我會多帶人手,小心行事,襲爵考試之後,立刻返回福州。”

“這就是了。”李儀欣慰的道:“世子英明天授,只要心生警惕,那是無人可以對世子有所不利。”

李儀繼續讚道:“秦典尉說,劉益只是告訴世子怎麼發力和出招的招式,怎麼轉化利用,得靠世子自己來練。短短月餘時間,世子一直堅持以站樁,打樁,還有劈木的辦法來訓練發力,每天最少練四個時辰,還和將士們吃住在一起。甚至十餘天不回內宅,僅從毅力這一方面來說,已經很少有人能及得上世子了。”

現在已經進入十一月份,這是文宗年間編制的天觀歷,徐子先感覺還是並不完善,有很多粗疏的地方,總體來說還算合格。

氣溫估計已經降到白天十五六度,夜晚五六度左右,很快會變得更冷,這個時代的福州,白天十度左右,夜晚零度左右的天氣也會維持一個月左右,那是相當的冷了。

近海多水地方,空氣較爲潮溼,溼度很大,加上天氣寒冷,溼冷的滋味相當難熬。

每到年底的時候還會下一兩場雪,對後世很多福建人來說是很難體會的經驗。

這個時代廣州也一樣可能會下雪,這並不奇怪。

當然相對來說寒冷的程度不能和北方相比,而且時間也短,也就一個月左右,到一月份時天氣會開始轉暖,二月時北方還是冰天雪地,福建路已經春江水暖鴨先知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五十章 慶功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十四章 報館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九十章 獻祭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十五章 敲打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九十八 密談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
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三百九十六章 敗相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五十章 慶功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十四章 報館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九十章 獻祭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十五章 敲打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九十八 密談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