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

翻過大山,再至山腳,十餘里的路程大半是山道和攀爬山嶺,饒是壯漢身強體壯,擅於攀爬,到了平地之上時,也是天光大光,已經有一些農人在平地上翻種土地,這些人俱是身體枯瘦,神色木然,兩眼中都是一片死灰,身上都有鞭打棍責的痕跡。

壯漢知道這些是漳州或福州掠來的百姓,婦人被海盜瓜分,男子則幫着海盜們種地……糧食當然是搶來合算,可是也不能天天去搶,總得有些儲備。

岐州港在岐州山脈南側,土地若全開墾出來,總得有三四萬畝,現在只是開出幾千畝來,沿着山溪流淌的地方種了一些稻米,剩下的多半是菜田。

有一些雞和豬在黎明的微光下移動着,多半很瘦弱,沒有得到良好的照顧。

壯漢隨意在這樣的地方行走着,這裡也是司空見慣的情形了。

回顧身後來處,青山巍峨,看起來相當陡峭,灌木和林地一路往上,沒有人想着會從這樣的地方上下。

壯漢咧嘴一笑,狀極自豪。

待過了農田區,幾百間房舍搭建在大片的空地上,原本是幾個小漁村,現在已經看不到舊日的蹤跡。

港口區有一些海盜在修補照料一艘船隻,這是陳於泰與大魏水師交戰後的繳獲,正經的大魏水師制式戰艦。

這艘船長三十二米,寬七米,縱深三米,排水二百二十五左右,載重百噸,三桅四帆,前帆小,偏斜向前,中桅長大,是懸大型硬帆,其後是一面斜掛的三角帆,用來調整航向,做戰時航線的調整至關重要,這也是中式船隻中較爲稀少的設計。船尾則是高大的船樓敵臺,有城牆般的垛口和射孔,船樓上有一面較小的尾帆,另外還有兩支八牛弩。

八牛弩只是一種形容,需得極大的力氣才能拉開上弦,這種強弩是大魏弓弩技術,甚至不誇張的說就是整個全世界弓弩技術的頂峰。

在徐子先看來這是走上了歪路,二百多年了,大魏太祖已經提前準備好了火器道路,如果一直堅持走下來,想必現在火銃和火炮的威力也不小了。

但大魏在太祖之後的帝王還是回到了重弓弩的老路上……也不能全責怪他們,北虜的壓力大,大魏禁軍要不斷的與四敵交戰,大魏的建立契機似乎是太祖逆天改命,從重重壓力之下殺出來的一條血路,建國之初就面臨四面強敵,雖然屢屢出擊,卻是一直不能徹底解決四面之敵。

魏軍禁軍從建立之初就一直在與諸敵血戰,太平歲月絕沒有超過十年之期的記錄。

待到東胡興起,禁軍更是疲於奔命,損失極大,火器在這個時候還相當粗陋,不及弓遠,不如弩勁,裝填費事,保養比弓箭還費事,關鍵是鑄造難,耗費高,太祖重火器的苦心,還是敗給了現實。

強弩就不同了,這是魏軍禁軍的最大依仗,神臂弓,最遠射程在二百步外,有效殺傷也在百步之外,再強的步弓和射手也比不過神臂弓。

而八牛弩就更加神奇,有多名北虜或西羌的重將被八牛弩射死射傷,可能是穿鑿附會,但也可能是確有其事。

三張一人多長的大型巨弓疊在一處,三絃齊發,擊發時就是聲若雷霆,而弓矢之力能射裡許開外,也是完全的事實。

箭矢有小兒臂粗,射出之後在巨大的動力之下,完全能將裡許外的多名重甲將士穿成肉串。

此弩大而沉重,裝填移動俱是不便,野戰是很難用,海戰和守城倒是極佳的利器,三疊弓的勁力之強,如果純粹硬拉,真的是需要八牛之力,有人試過,如果以純粹的人力拉動八牛弩,最少要三十個人才能拉的開。

哪怕是守城,這樣的拉動上弦也太費時費事了,所以在弩身後側有精密的絞盤,兩人可以勉強拉開,如果要效率,四人一組就可以相當快速的拉動弓弦,上好箭矢,並且將箭矢對準目標射出去。

壯漢看到有人在試着轉動弩身後的絞盤,將弓弦拉開,然後把標槍般的箭矢放到箭槽裡去……這種弩的箭也是等於長槍般長短,箭羽是用三尾鐵羽,箭頭用精鋼所制,所以八牛弩的箭矢又被稱爲“一槍三劍箭”,這等標槍式的弓箭,在海上對敵艦的威脅也是極大,可謂是軍國重器,仿造是不可能的,蒲行風等天方海盜喜歡用拋擲的石炮,對強弩不會玩,也不會造,所以俘獲的這兩架八牛弩就便宜了陳於泰。

看到兩架八牛弩,壯漢也是咧嘴一笑。

官兵現在都沒有這種象樣的中軍艦配八牛弩的豪華配置了,現存的福州水師主要駐澎湖,只有十幾艘破爛福船和水艍船當主力艦,配幾十艘小船,官兵人數才三千多人,比海盜也多不了多少。

如果不是有近岸防禦配合禁軍,海上五盜怕是隨意一股都能把朝廷剩下的這可憐的孱弱水師給橫掃掉。

這也是大魏朝堂不願重建水師的原因所在,船隻和器械不停的消耗,人員不停的消耗,建立需要千萬,維護保養船隻的各種開銷費用每年都夠養幾十個軍的禁軍了。

在貿易興旺的國家,如果沒有遊牧民族的沉重壓力,當然是投資在海軍上最爲合算,英國人是這麼做的,西班牙人也是這麼做的。

華夏民族被視爲農耕民族,而忽略海洋,其實並非如此。

從中華的正史來看,從中原而至東南,在開拓陸地的同時,海洋也逐漸被重視起來。至唐末時,在廣州泉州等地的外來海商就有數萬人之多,而中國人遠赴重洋,奔赴海外行商和移民定居,也就至那時就開始了。

在歷史上的宋朝,開拓海外,對外貿易也是極爲成功,對海洋也是極爲重視,如果不是始終有西北和北方,東北等各地的漁獵和遊牧民族帶來的壓力,相信華夏的海洋擴張並不會遜色於歐陸諸國。

相比之下,歐洲真是得天獨厚,他們也遭遇過數次遊牧民族的大規模入侵,比如著名的上帝之鞭,還有蒙古人的入侵都是,但從中國北方一路過萬里至歐洲,其侵略性已經大爲削弱,對歐洲文明從未帶來致命的威脅和打擊。

華夏則不同了,從秦漢時的匈奴至唐時的突厥,高句麗,北宋的契丹和党項,南宋的女真和蒙古,包括明朝的蒙古,女真,強悍的遊牧民族離歐洲太遠,離中國太近。

這無疑是不公平的,華夏文明有過輝煌燦爛的時候,也有過發展的契機,但毫無例外都消耗於長期對抗北方強鄰的過程中,甚至遭遇過毀滅性的打擊。

一種文明不可能始終強盛,比如被毀滅的希臘和羅馬,華夏有過力壓羣雄的強盛期,也會有不可避免的衰退期,如果不是遭遇文明毀滅的打擊,成就必定遠不止後世那般,也不會叫歐洲文明一家獨大。

陳於泰的院落在諸多房舍正中,若干條道路連接此處,在房舍四周臨海一面建有大片的數里長的柵欄長圍,用來防備自海上而來的突襲。

岐山一邊,則是建立了多個哨樓和箭樓,在防範上不如對海上那般嚴密。

壯漢一路行來,不少海盜還在各自的房舍中呼呼大睡,也有一些海盜在三五成羣的遊蕩,看向壯漢的眼神不乏警惕,陰沉,或是暴戾殘酷的氣息。

近半年來,岐山盜出動的少,各人搶掠的錢財消耗的都是不少,海盜也會儲錢,沒有人會想過一輩子當海盜,儲存一大筆錢,然後化名上岸逍遙,這是很多海盜的終極夢想,雖然成功者少,但如果一點希望也沒有,對很多人的耐心都是一種挑戰。

壯漢沒有理會那些挑釁的目光,若在平時,他倒是不介意放倒幾個,陳於泰並不禁止海盜們互相鬥毆,只要不用刀子,拳頭底下打出人命來也是無所謂的事。

只是壯漢今天身負重任,不敢耽擱,纔在各種挑釁的眼神中匆匆而過,至陳於泰所居的院落外,被其近衛們盤查過後,一路至陳於泰休息的房間之外等候。

過不多時,一個神色木然的女子從房間裡出來,壯漢見了也是咧嘴一笑,眼中有不加掩飾的灼熱與慾望。

島上的婦人當然全部是掠來的,誰想用便是誰用,誰的拳頭最大,便是可以用島上全部的婦人。

眼前這婦人是漳州搶來的,最爲漂亮,受到的凌辱也最多,偏生最不聽話,身上滿是鞭打的痕跡。

這時陳於泰在內道:“羅四回來了?”

“是我,大當家。”

壯漢名叫羅四,是岐山盜中的統制官之一,海盜也有組織體系,雖然粗疏,大體上還是要維持平時和戰時的格局秩序。

“見過大當家。”羅四進屋後就是抱拳一禮,陳於泰半躺在牀上,眯眼看了眼前壯漢一眼,說道:“看到徐子先了?”

“見到了。”羅四道:“二十出頭的樣子,從舉手投足看,確是身上有功夫的,等閒人怕不是他的對手。”

“哦?”陳於泰提起了一點精神,想了想,嘆道:“老二死在他手裡,看來不是沒原因。”

“也不一定是多高的高手。”羅四道:“我去過南安,秦東陽和劉益幾個纔是真的高手,我看徐子先未必比他們強。”

“能將一羣高手攬在身邊,用的順手,這也是本事。”

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十四章 報館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三十章 江邊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十三章 雅集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
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十四章 報館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三十章 江邊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十三章 雅集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