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

“私入方面,到年尾各官莊的進奉錢有三萬七千貫,這個錢比往年比少了很多,因爲今年大工頻頻,很多官莊戶都記了工,世子允他們抵進奉錢,所以大約少了一萬貫左右。另外就是這兩個月的單腳踏機的紡織收入是一萬六千貫,年前菜田,豬欄雞舍羊羣都賣了一些給府城,賺了兩千貫左右,這筆錢世子當時就下令再招百戶流民,再把一批鴨苗,年後再開千畝菜田,算算怕是還不夠使。年前給武官和武卒發節費,這是世子私人的賞賜,用了一萬二千貫錢。北上費用,世子打算帶一萬五千貫錢北上,所以侯府私庫,還餘存兩萬六千貫錢。對了,此前借的三萬貫,說好分半年還清,還得去除五千貫,不過,這筆錢二月也就還清了。”

陳佐纔算了一會,擡頭笑道:“二月之後,光是團練上,世子每個月可供支出的錢,估計得到三萬貫到四萬貫左右,下不少於三萬,上可是不封頂。”

徐子先微笑點頭,坐在一邊的金簡和高時來互相捅了捅對方,都是笑出聲來。

陳佐才也是瞪着大眼笑,一個月固定收入不下於三萬貫,一年近四十萬貫收入,還僅是團練的收益,侯府的進奉錢,菜田豬欄雞舍鴨羣,還有單腳踏機等等收入,一年最少也是二三十萬貫的收入。何況真是上不封頂,因爲在東藩種植棉田的收益有多大,這是誰都說不清楚的事,還有水力坊車,傅謙也是在研製之中,一旦成功,侯府的丁役和流民可以迅速投入,紡布收入是相當穩定的,出多少布就能賣多少,各樁生意中,生絲得利最重,其次是瓷器和茶葉,再次就是棉布和鐵器,都是細水長流,穩賺不賠的買賣。

以一個破落戶侯府,以前就是月入十幾貫的穩定收入,年底的進奉錢都被李誠這樣的蠹蟲瓜分了大半,侯府一年收入不過萬幾千貫,還得有不少錢拿出來維持侯府,還得拿出來還債,徐子先兄妹的窘迫,半年前還相當明顯。

這一晃,光是團練使費一個月就可以達三四萬貫,當然,真的是上不封頂。

現在侯府和團練佐吏對碼頭倉儲區的收入估計是月入兩萬貫,因爲諸家商人出資,講好了南安團練佔一半,畢竟沒有團練,建這個碼頭倉庫不要說海盜,就是無賴遊俠兒跑來勒索都夠各家商行頭疼。

有了南安團練,也是等於掛上了一塊金字招牌,神鬼辟易!

沒有哪方的牛鬼蛇神,輕易的敢來打南安碼頭和倉庫的主意,有團練鎮守,也等收是穩定的財源。

畢竟那些外來的商人可能會利用一下碼頭,但倉庫區如果沒有切實的安全保障,誰敢把貨物隨意放在這裡?

徐子先的武力過人,對下寬仁,爲人很講信義,這些都是半年來積累出來的聲望。又是年輕的未來國侯,想來會爲了維持自己的形象和名聲,不會輕易做殺雞取卵的事情,所以一旦碼頭倉庫建成,估計會有相當長的時間不必擔心太多,有南安團練在,安全,穩固,這纔是商人們最看重的。

所以南安團練拿這一半利潤,理所應當,理直氣壯。

倒是有人暗地替徐子先不值,倉儲區碼頭是徐子先一力促成,閩江江灘這一片也是侯府封地,只是江灘地根本無人看重,南安侯府在此之前也沒有下功夫去梳理,建了碼頭倉庫,不該把收入算入團練公帳,理應有侯府的一部份。

徐子先對此則無所謂,他又不是汲汲於利的小人,團練纔是他財富,權力,聲望的根基,分那麼清楚做什麼?

月入兩萬貫,這是李儀,孔和,傅謙,還有陳佐才,陳道堅等人私下算計很久的最保守的數字。

按這幾個軍州來往商人的數量,這個數字只會多,不會少。

上不封頂,就是這個意思,很有可能會月入數萬貫,加上團練捐,徐子先要打造精銳兵器,多造鐵甲,設立水營的目標,應該都可以完成。

如果侯府收入增多,東藩棉田順利施爲,未來真的是大有發展前途。

就算是得到天子支持,官莊有過百個,還有大量商行店鋪的趙王,年收入也就最多五十萬貫,徐子先的南安侯府,可以輕易超過。

有錢就有實力,就可以繼續練出精兵,所以江灘一戰之後,徐子先迅速冒起,被衆人認可的最大原因,就在於此。

“東藩可爲我們未來的真正基業。”徐子先對着眼前這幾個心腹部下,可以吐露幾句實話,他道:“天下有鼎沸之勢,將來之事,誰也不能逆料。我爲室室國人,當然希望能力挽狂瀾,但天下大勢如此,逆勢而爲,成敗難料。東藩若經營的好,十年之後將大爲改觀,再建水師,擊諸海盜,大海之上由我來作主,閩海外,澎湖,東藩,可爲棲身之所。”

陳佐才兩眼瞪的更大了,半響過後才道:“怪不得世子要着力經營東藩。但我要贈世子一句話。”

“請說。”

“東藩這樣的孤島,若以爲退步,將來也必不可守。將來不管是大魏中興,或是新朝鼎立,若東藩不服王化,必受其徵。就算世子再重水師,能和掌握億萬生民百姓,天下二十三路的天下相比?若世子有意經營,當以退爲進,東藩方可爲王業之基。”

徐子先聞言悚然。

他倒是沒有想到,眼前的佐屬能說出這樣有見地的話來。

看看陳佐才,徐子先故意開玩笑的道:“這樣的話,陳大眼你是早就想過了?”

“是的,我早就想過。”陳佐才道:“我年近四十,前半生碌碌無爲,但也有了時間冷眼旁觀。今大魏天下,內憂外患,天子急功近利,人心漸失,朝中諸多高官重臣,精神本事俱是用來爭權奪利,內爭不休,外患不止。諸路離心,財賦不足,東胡,北虜,西羌,南盜,均是無可抵禦。種種情狀,俱是亡國之兆。只是,我看不出來大魏還能撐多少年,王朝末世,短則十餘年,長則四五十年,於史書上不過是最末的一些悲慘記錄,對我們這些人來說,可能混亂到衰敗,再到滅亡,一生已經過去了。若世子有意救時,我覺得首先是有一片自保的基業。但如果只想着自保,自保的基業最終還是保不住所有的一切……我不是說的太明白,不知道世子明白否?”

“我懂了。”徐子先微笑點頭,內心卻是有一些沉重。

原來此時此刻,看的出來天下危急,已經到了存亡絕續關頭的,不止是自己,相反越是底層的人,越是看的出來大魏即將亡國的實質,而越往上層,其掌握的資源越多就越是自信,總以爲天下之事盡在掌握之中。

殊不知,人心已經到如此地步,陳佐纔等人都是大魏的基石,這些地方上的讀書人的心思變了,大魏就是真的危急了。

至於陳佐才說的理念,倒是相當有道理。

如果只把東藩當成一個躲避逃難的基地,遲早會被拿下來,以東藩一地,經營的再好,能和混元天下的新朝比財力物力?就算有一支強大的水師,十年,二十年,新朝總會建一支更強的水師,一直到把東藩拿下來爲止。

畢竟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新朝初立,正是進取之時,想在東藩一地獨善其身,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如明鄭之時,鄭經與清廷談判仿朝鮮例,清廷當然不可能允許,內部異已勢力,那是必須要剷除的存在。

“第一年十萬畝棉田,多用東藩島上的居民,”徐子先回過神來,對陳佐才道:“我和昌文侯府一家一半,打寬一點算,半年之內要用兩千男婦,每人每月一貫錢,按東藩那邊的情形是夠了,想叫真的效力做事,最少兩貫錢方夠。再加上買耕牛,棉籽,鏟鍬叉耙一類,還有要積肥,引水,半年之內,六萬貫錢總是要的。”

“一個月支出五千貫,這是小數了。”

“東藩待我從京師回程後要去一次。”徐子先道:“如果可能,再多開一些糧田,菜田,種植甘蔗,放養鴨羣,雞豬牛羊也要,所以五千貫怕是不止,還是要多算。”

如果徐子先在棉田之外投入,當然不能算是和昌文侯府一家一半。

以當世時的習慣,只有壓榨民力,沒有說拼命往百姓身上投錢的道理,所以這些事徐子先要做是可以,但他不會拉着陳篤敬他們一起做。

昌文侯府家大業大,說話的人不止陳篤敬一個人,不象南安侯府,事事徐子先一個人做決斷就可以。

“先在流民那裡放些風聲,把條件打寬點說。”徐子先道:“耕牛,農具,種子,甚至房舍,都可以拿棉花或各種出產慢慢來抵,一路過去,我們僱傭車馬,船隻,到了東藩,會有現成的房舍給他們住,日後可以資助他們蓋房,或是從我們手裡買。除了棉田開出來算南安和昌文兩家侯府的,移居過去的可以自己開闢糧田種地,只要願吃苦,兩三年功夫,最少也是小康之家。”

這倒是一個很不錯的遠景,可以叫很多流民心生希望。

他們身無隔夜之財,甕中無隔夜之糧,現在是有很多流民在南安這邊安頓,但還有大量的流民在閩江兩岸過着這樣生不如死的生活。

官府毫無辦法,既無心,也沒有財力去解決流民問題,這麼困頓着,很多流民在外多年,已經是地方不穩定的根源。

很難說,上次南安江灘之戰,裡頭是不是有很多墮落成無賴的流民。

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七十一章 變化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九十章 獻祭第九十章 獻祭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
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七十一章 變化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九十章 獻祭第九十章 獻祭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