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

當下陳篤中道:“此事何時推行?”

“九叔回東藩後可以先放風聲,下榜文,同時我會寫條、子給南安團練長史李儀,先期可以撥付一些錢出來,買幾千柄鍬,鏟,叉,耙等物,也要買一些壯年的耕牛,陸續運到臺灣,現在是元月正旦,棉花三月種植爲宜,還有三個月時間,足夠展布。”

“此事我還要和家兄他們商量。”陳篤中一臉興奮的道:“想來他們都不會反對。”

陳篤敬,陳篤光,陳篤榮等人,都是昌文侯府掌事的人,陳篤中年歲小,只能算家族中的外圍,算不得核心。

如果東藩開闢棉田的事能夠成功,陳篤中在家族內部的事務上,怕是也有開口說話的資格了,由不得他不興奮。

“也好。”徐子先笑道:“九叔先開頭炮,我跟進。”

“我當然也跟進。”陳正賓笑道:“澎湖不能種棉,但我們人手多啊,如果東藩事成了,澎湖的壓力也要小很多,我也樂見其成。”

……

從昌文侯府出來,陳篤敬和陳篤光,陳篤中等人與徐子先一起密議,昌文侯府的人都是覺得徐子先的建議相當不錯,值得跟進。

福州這裡是八閩罕見的大規模平原區域,但地盤再大也早就沒有空閒的土地了,兩家王府,幾十家公侯府邸,國姓世家,還有文武百官,士紳豪族,就算大魏利在工商,但哪一家沒有十個八個的莊園?

這些莊園各有其主,想要統合起來一律改種棉田,得花多少功夫去談判,折衝,出讓利益?

福建原本也有棉田,只是產量較小,完全不能和江南相比,百姓種慣了的作物,叫他改種,就得拿出現實的好處,哪怕是徐子先自己的官莊,想叫百姓放棄種糧全部改爲棉田,代價也不會小。

此前一直是因爲這些顧慮,算是把昌文侯府在內的大棉商,布商給困住了。

福建的紡織業也算髮達,著名的黃道婆坊機就出於福建,近百年來反而被江南給壓了下去,主要還是因爲棉花產量不足,仰人鼻息,怎麼好放開手腳?

徐子先也是看到商機,華夏原本是沒有棉花,古人禦寒,貧苦百姓穿麻,內塞木棉。富貴人穿絲綢,也是塞木棉,或是在冬季穿毛皮衣物,這都是窮人不敢想象的奢侈之物。

後來在南北朝時期,印度棉花傳入中國,華夏纔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

在唐末時,棉花逐漸流傳於南北各處,到大魏這時,已經形成了河東,山東,江南,福建等若干個產棉基地。

產棉最多的就是江南和山東,一年都在千萬斤以上的規模。

現在的普通百姓,肯定還是穿不起綢緞棉襖,但普通的布制棉襖還是家家戶戶要備上幾件,最窮的雲貴地方還是買不起,很多人家只有一件棉襖,誰出門誰穿……這當然是最窮困的家庭。在福建這裡,一年總要制幾身新衣,穿久了的棉襖會板結,縮水,也得重新加棉花再打鬆,這樣才能保暖。

所以這一塊的生意,潛力巨大,幾乎沒有底線可言。

而且倭國,東洋,西洋,天方,對中國的棉布需求量也不小,這個買賣雖不及生絲和瓷器利潤大,但勝在數量很大,拿紡布來說,就是出多少,賣多少,根本不可能會有剩餘。

東藩開棉田的事算是定了下來,早期投資當然是巨大,但勝在東藩的地都是無主,朝廷在仁宗,宣宗年間連續下過幾次詔令,凡無主百姓至東藩開闢田畝,國賦都是三年免徵,且開出來的田畝均歸百姓所有,只要上報給官府記錄入帳就可以。

就算有這種諭令,往東藩島這種蠻荒之地的人還是很少,這麼多年來東藩居民不過萬人,也是足見前去開墾荒地有多困難。

昌文侯府和南安侯府兩家聯手,人力物力財力是夠了,加上有陳篤中這個防禦使配合,這件事才能做下來。

就算如此,早期的開銷定然十分巨大,招募的人手都是要花巨資來引誘,否則不會有多少人願意前往。

耕牛,農具,棉籽,各種器具都要從海上運過去,這又是一筆大開銷。

陳篤敬和徐子先商議,預計要開十萬畝棉田,需要從沿海地方大量購買耕牛和挽馬,由於人皆不願往東藩,最好是在牧畜上多下功夫,耕牛和馬多了,所需要的人力就少了。

比如有兩頭健牛用在耕地上,開荒加上平時的照料,兩戶人家就可以種植六十畝棉田,這還是照少算了。

十萬畝棉田,除掉原本的東藩百姓中願意種棉田的,最少還得從福建沿海招募千戶以上的人家至東藩。

徐子先提議移漳州流民,在閩清,侯官,南平,這幾個縣就還有最少好幾千戶的流民,可以先移一千戶過去,如果第一年棉田出產在四百斤以上,第二年就再開二十萬畝,再徵三千戶左右的流民到東藩。

這樣不僅使東藩有足夠的人力,漳州流民問題,也是有望徹底解決。

漳州之破,是十餘年前福建路最大的隱痛,五大盜集兵十餘萬人,加上岐山盜爲先導,禁軍不能抵禦導致漳州府城被破,漳州漳蒲,龍巖,長泰,包括州城龍溪諸縣均被攻克,當時逃難的流民在二十萬人以上。

這十餘年來漳州逐漸恢復元氣,流民陸續返鄉,還是有三四千戶,一萬多人的流民無力返鄉,就在閩江兩岸流離失所。

這也是福建路最爲頭疼的一件事,徐子先已經在南安消化利用了千戶流民,如果再遷走千戶,明年再遷兩三千戶,基本上漳州流民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對此提議,陳篤敬當然大爲贊同。

如果兩家不是姻親,陳家可能會有所保留和懷疑,也可能會反對,或是陳家能動員的人加上流民各半。

這樣雙方可以可以彼此掣肘牽制,不能叫徐子先一個人把持。

要知道流民幾千戶皆入東藩,錢財是兩家均出,但徐子先在流民中的聲望,誰不知道?若此事做成,徐子先等於是漳州流民的再生父母,真正救了他們的苦難,徐子先的聲望會一漲再漲,昌文侯府出錢出力,當然也會獲得感激,但在流民之中,誰說了算?

不言而喻,肯定是徐子先說了纔算。

昌文侯府對這件事,這般做法,一則從公心考慮,漳州流民能安頓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加上棉花種植,不僅有利昌文侯府,對福建路也是好事,陳篤敬這樣的年過半百的大吏,不可能對此毫不心動。

留芳千古,是所謂立功,立德,立言之中的重要選擇之一,只要有機會,陳篤敬也不會放棄立德立功的機會。

再次,則是徐子先畢竟後起之秀,未來可想而知還會風光幾十年,甚至將來地位不在現在的齊王之下。

兩家已經成姻親之好,再考慮到徐子先的未來格局極大,東藩這裡,陳篤敬他們當然是放了一手。

這件事也不可能是陳篤敬一個人就下決定,在場的陳篤中,陳篤光等人,均未反對。

至此算是定議,怎麼着手,人力,財力,物資,均可以慢慢籌劃準備了。

“先期要投多少?”

徐子先身邊暫時只有一個陳佐才,金簡,高時來幾個坐在一邊只聽不說,陳佐纔在燈下瞪着大眼問徐子先。

“我們現在有多少?”財務上一直是孔和具體負責,李儀掌總,陳佐才也是會在一邊輔助,大致的數目還是知道些。

“算公,從十一月到十二月,這兩個月行商逐漸減少,團練捐當然也收的少了,只有三萬貫不到。去掉各種開銷費用,還能剩下六千貫左右,還好打完了仗,各處捐納錢送來不少,不然的話,連年賞錢都不太稱手。開春之後,不知道二月或三月碼頭能建好,港口碼頭是以南安團練的名義開設,收入算是團練,能收入多少,現在還沒有預案……”

徐子先微微點頭,團練的大宗收入目前只有團練捐,江灘一戰收穫很大,損耗也是很大,各鎮商行捐來的三萬多貫,加上楊世偉給的幾千貫用的精光。

年後得到二月,團練捐才能恢復到每月一萬五千貫以上的水準,在此之前,只能勉強夠維持開銷。

北上花費,包括修理福船,當然還有徐子先的彩禮三萬貫錢,都是從侯府別院的私庫裡取出來的使費,和團練捐無關。

再下來,就是碼頭倉庫區投入運營,因爲是以團練名義開辦,所以碼頭倉儲區的收入,算入公帳,不算侯府的收入,記帳也是從公帳來記。

這是徐子先的堅持,公帳私帳分明,不使混亂。

往下去,侯府的鴨羣,羊羣,豬欄,雞舍,菜田,也會按時價供應營區,團練出錢購買,因爲菜田和養殖的費用,都是徐子先自己撈的腰包,另外這些地也是侯府的地。

事實上連團練營區的土地也是侯府的地,這個且在將來再說。

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章 白紙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三十章 江邊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
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章 白紙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三十章 江邊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十七章 揚名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一百九十六章 酬功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