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

自文宗駕崩,成宗即位之後,質樸無華的內樂門小殿就沒有迎接過幾次好消息。

這座小殿以民間宅邸的模式建成,由於時間很久,殿階之下都有明顯的青苔痕跡了,殿下青松柏樹,鬱鬱蔥蔥,而遠處宣政殿等大殿卻是飛檐拱鬥,巨大的廊柱之下肅立着穿圓領武袍,腰懸金帶,穿鹿皮靴的宮廷郎衛,只有在那些郎衛的身上,似乎依稀能看到大魏極盛時的蹤跡。

福建路新來的奏報,中山王徐子先出兵,擊破賊寇千餘精騎,斬首數百級,然後率府軍往擊賊寇……這個消息,毫無疑問是叫兩府相公們大大的鬆了口氣。

“陛下。”韓鍾對天子道:“最新的奏報已經確認,中山王的兵鋒已經入建陽,或許在殿內君臣對議之時,中山王已經在主持將士對賊征討了。若如此,不以節鉞賜該親王,無以表鄣中山王之大功,也會使朝堂使海內人望。”

韓鐘的話已經說的相當透徹了,天子亦無可奈何,此事僵持很久,兩府諸公擺出了絕不退讓的堅決態度,再加上實際情形確實危急,不以親王坐鎮,中樞難安。

天子還在猶豫,樞使張廣恩忍不住道:“陛下,當思若失福州,泉州,國事又如何?若東南大亂,禍及北伐大事,陛下恐悔之晚矣。”

張廣恩鬚眉皆白,穿着紫色圓領長袍,坐在殿右側第一張椅上,斜向天子。其聲若洪鐘,但老態盡顯,其言詞懇切之餘,亦不乏悲涼。

“當依諸卿所議。”聯繫到北伐大局,天子只能應允,向來剛愎自用的臉龐之上,罕有的出現無能爲力之色。

但緊接着,衆人俱是從天子臉上看到“剛毅”的色彩,韓鍾和張廣恩對視一眼,俱是搖頭苦笑了一聲。

天子的性格如此,這一世怕是改不了了。

果然聽得天子憤然道:“李國瑞坐擁三十萬禁軍,耗費錢糧無數,國家爲支持大局,頗多犧牲,他卻在前屯逗兵不前,是何道理?”

這也是老調重調,張廣恩身爲樞使,抱拳從容道:“陛下,臣但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當記得長平之敗。”

天子猛然起身,怒道:“朕亦聞將中從御,也是祖制!”

說罷,天子從金臺轉身而下,慌的一羣內侍緊隨而去,張廣恩面色難看,韓鍾笑道:“如何?官家已經耐不住性子了。”

張廣恩苦笑道:“官家能忍到現在,我也是意外。”

“李國瑞他們,委實太慢太過持重。”韓鍾無所謂的道:“放手給天子敲打敲打,未嘗也不是好事情。”

“國之大事,在戎在祀。”張廣恩道:“相國慎言,慎行。”

“我知道了。”韓鍾微微一笑,說道:“有嶽峙等人在,應不至有慘敗之局,小有挫折也動搖不了大局。我輩在中,關鍵是保住大局安穩,錢糧器械,民夫提調,這是我輩的責任。”

張廣恩知道韓鍾對李國瑞任北征招討使頗有遺憾,畢竟李國瑞這個樞密副使並非是韓鐘的人,甚至可以說是敵對勢力的中堅人物,爲了大局韓鍾可以叫李國瑞先爲招討使,但一旦對方露出破綻,韓鍾肯定也不會介意用上自己的人。

張廣恩惴惴不安之時,韓鍾卻是搖了搖頭,啞然一笑,說道:“將中從御,這話是宣宗皇帝說的,其後就丟了不少國土,宣宗都不行,官家也真是敢想,敢說。”

“也還好,宗室中出了中山王這樣的人物。”

“可不是?”韓鍾哈哈一笑,說道:“若不是他一直在福建路折騰,所領大軍最多萬人,老夫都想叫他到榆關主持北伐戰事了。”

“三十萬禁軍,交給一親王?”張廣恩啞然失笑,說道:“官家怕是抵死也不能從。”

韓鍾也是一笑,說道:“這倒也是,若真如此,官家寧願不北伐了。”

張廣恩神色間終是有了一些愉悅之色,不管怎樣,國家還是有中山王這樣的宗室英才,他對韓鍾道:“如何,儘快將節鉞等物交詔使送到福建吧?”

“有一個現成的人選。”韓鍾道:“右相已經遞了十三疏,可以準了。”

右相徐夏商已經在兩個月前請辭,連上十三疏,到這個地步,也確實是可以允准老相國辭去右相之職了。

徐夏商去職,必加宮觀使,並且天子會派郎衛奉老相國還鄉,沿途官驛供給車騎,這是國家給宣力老臣的待遇。

以這個老臣傳達這樣重要的詔書,且不必再擇重臣南下,算是惠而不費的好主意。

張廣恩贊同之餘,也是微微搖頭,韓鍾才思敏捷,斷事明快,一切均無、毛病,但心胸太狹,行事又重自己和本方勢力的利益,與天子的稟賦其實相差不多,就是更聰明和更手腕更高明罷了。

……

“混帳東西,真真該死。”

劉茂七怒而揮擊,將手中的長鞭不停的打向劉宗弟的臉上和身上。

劉宗弟知道自己堂兄的脾氣,若此時敢哀嚎,求饒,怕是直接就一刀斬落,所以長跪不起,任憑鞭子將自己打的皮開肉綻,血肉橫飛,卻是一聲也不敢哼。

“殺了吧?”劉茂七打了幾十鞭,手按在橫刀刀柄之上,對李開明道:“這廝丟了咱們幾百老弟兄,理當斬首示衆。”

李開明在此前一直沒有勸阻劉茂七,臉色也是極爲沉鬱。

千餘賊騎,其中有一百多是隊頭級別以上的武官,從賊時間都在十年以上,是老營中的老營,精華中的精華。

還有數百人也是精於騎術的秦鳳人或河東,河北人,從賊之後數十戰不死,纔有資格成爲老營騎兵。

這些精華,面對禁軍騎兵照樣能策馬射箭,用騎陣敗敵,在福州城下一戰折損了四百多人,加上二百多礦工,千餘人的騎隊只跑回來三百多人,剩下的都被中山府軍給斬了首級。

就算跑回來的,也是人人喪膽,甚至有一些身經百戰,身上滿是刀疤傷痕的老兵勁卒,回來之後就一個勁的說中山府軍不可力敵,李開明大怒之下砍了幾顆腦袋,把剩下的都隔離了開來……這支兵暫且是不能用了,兵一喪膽,則短期內再難複用,就算勉強上了戰場,也多半會一觸即潰。

但叫李開明殺劉宗弟泄憤,卻也是捨不得。

秦風鄉黨,跟隨十來年,還是劉茂七惟一在營中的兄弟,向來忠心耿耿,也是優秀的騎兵將領。

若是換了一個河北,河東路人,就算是大將,也是要殺了。

李開明上前一步,扳着劉茂七的手,沉聲道:“騎戰打起來之前,不要說他,便是咱們,能知道府兵那般厲害?”

羅振邦說道:“這騎兵戰法,暗合步陣之道,堂堂之陣,嚴整緊實,以此對衝,加上甲冑厚實,長矟精良,自是無有不勝。就是奇怪,他們是怎麼把騎陣練的那般整齊?”

“自有其妙法。”李開明心中頗爲煩亂,說道:“從騎兵之戰的結果來看,中山府軍和傳言相符,甲冑厚兵器精,列陣而戰,精銳尚在禁軍之上。他們就萬把人,但要論說起來,比那趙王帶的八萬人過來還要危險。”

“大掌盤打算怎辦?”劉茂七盯着李開明,等着這個首領下決斷。

建陽到建州府城和各縣都是在起伏不定的山谷之中,這樣的地形不利於騎兵交戰和追擊,若賊寇棄守建陽,潛入深山,中山府軍想剿滅賊寇主力便是難了。

就是這麼一來,此前的大好局面就完全喪失了,府州縣城都不可保,大量的賊兵入山之後,只有少量的山中村鎮可以提供補給,無法養活大軍。

若是局面發展到那般模樣,此前的雄圖壯志和勃勃野心就都成了笑話了。

山中無以養兵,錢糧不繼,大軍的戰鬥力不會提高,反會下降。

劉茂七忍不住又道:“可往擊衢州,或是撫州,虔州,徐子先是福建路的副大都督,親王,可沒有權責往江西或是浙江來打咱們。”

“不中用的。”李開明冷冷一笑,說道:“朝廷定然會給中山王名義,專責剿滅咱們。這個朝廷,對咱們起事的兄弟向來是追殺不停,惟恐被鼎革顛覆了天下,那些大人物,自己斗的再狠,提起剿滅咱們這些流賊,也是會出力,不象平時勾心鬥角,爭權奪利。”

營帳中的劉茂七,劉宗弟,李開亮,羅振邦等賊寇首領們都是一時默然,衆人皆知道李開明所說是實,由於華夏千年之下,從陳勝,吳廣開始,雖起義者多半是爲他人做嫁衣,比如陳,吳二人成全了項羽和劉邦,又有赤眉,綠林成就了漢光武的帝業。再有瓦崗等賊成就了李唐霸業,而黃巢折騰十來年,禍亂大唐全境,最終成全的卻是自己的部下,讀過書的朱全忠朱溫。

李開明讀書不停,知道起義之初不可以成爲首領人物,以免被忌憚太深,被朝廷官兵追着打,如現在的劉家兄弟。

而有了機會就一定要抓住,先有地盤實力,再徐圖擴張,既不做出頭鳥,也不可心無大志,最終橫死溝渠,成爲他人的墊腳石。

一生功業,俱在眼前,而惟一的障礙正沿閩江而來,李開明猛的站起來,抽出腰間橫刀,一刀斫在身後的几案上,將案几砍成兩截!

“這一仗非打不可。”李開明一臉肅穆的道:“將士新附,若不戰而逃,軍心沮喪崩潰是早晚的事情。軍無膽,還打個鳥的仗?”

“我明白了。”劉茂七轉頭對羅振邦道:“振邦,你帶着老營裡的老弱婦孺往撫州方向先走,逃回來的騎兵也由你帶着,再帶一些新附將士,沿途立寨,設糧站,以接濟大軍。”

“屬下明白。”羅振邦肅立拱手,知道是李開明和劉茂七都決心一戰,若實在不能敵,也不會死戰到底,流寇在戰場上逃竄保命的經驗很多,提前立寨,收羅敗逃軍伍,節節抵抗,可以使老營精銳和大將們從容逃脫。

“豎子敢來欺我?”李開明將長刀收起,說道:“府軍既然鐵騎兵厲害,明早就派將士掘長壘,他擅用騎兵,陣戰,我要將此戰拖成一團爛仗,看他如何!”

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五章 文學版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三十章 江邊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九十八 密談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三章 秀娘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戰之法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
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五章 文學版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三十章 江邊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九十八 密談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三章 秀娘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戰之法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