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

李國瑞盛氣之下,也是詞鋒銳利之至!

既然命帥,當然要信之任之,不管後方發生什麼樣的事,前方之事,一以委之給主帥纔是尊重和信任的辦法。

朝廷命李國瑞爲帥,卻總以這樣那樣的原因,干涉他的決斷,打斷其決定好的戰略,又以撤職,抄家,免官,甚至殺頭來威脅,這樣的決斷,李國瑞要是真的甘心雌伏,連抱怨也是不敢,他也做不到這幾十萬大軍的最高統帥!

“李樞密請說。”陳常得面上顯露愧色,抱拳道:“但末將只能保證勉力去做,做成什麼樣卻非我能保證。”

李國瑞面色嚴峻,輕輕點頭,說道:“我這裡有一百多個軍,來自河北,京營,薊北,河東,秦鳳等諸路,俱是邊軍精銳,人數約二十四萬人。而東胡騎兵,分爲五部,爲五那顏所統,每那顏下是五個萬戶,每萬戶下爲十千戶,名義上是二十五萬,實際是我們都知道東胡千戶多不滿編,有的千戶多些,達一千多人,多半的千戶只有五六百人到七八百人,其大軍主力約二十一萬人。這些年來,東胡與北虜狼狽爲奸,不僅是盟友關係,其實北虜已經漸漸依附東胡,北虜實力衰微由來已非一日,其依附東胡,得到東胡糧食資助,彼此互通婚姻,漸成一體。其又與東胡一起南下,搶掠我大魏丁口錢糧財富,無物不掠,這些年來北虜也藉此壯大自身,只是其實力仍無法與東胡人相比。兩者聯手,其實並不需太過在意,惟一可慮者,就是東胡人原本是漁獵放牧兼具,其部將士,在三十年前尚有一半以上是跟着戰馬走路的步戰之士,到三年前再度破口而入之時,已經全員騎馬,世人皆說東胡鐵騎縱橫無敵,其實東胡鐵騎,成型不超過五年。就算全部是騎馬,亦是分重騎,精騎,弓騎,輕騎,還有騎馬步兵數種。其二十萬兵,最爲精銳的是大汗直領的五部之一,被稱爲宮帳軍,其所有重騎和精騎,大半在宮帳軍中,其餘各部是少量的精騎和弓騎,至於輕騎,不過是一矛一弓,用來傳訊,哨探,有時候襲擾我魏軍糧道,騷擾後方,若在我大魏境內劫掠,這些輕騎數量最多,分散開來危害卻是最大,至於北虜騎兵,則幾乎全部都是這一類的輕騎了。”

李國瑞說的雖長,衆人卻無不耐煩之色,特別是幾個文官和陳常得,對這些東胡之事不是太瞭然的人,都是凝神細聽。

陳常得內心也是極爲佩服,朝中仇視東胡,恨之入骨,想除之而後快的不少。但喊打喊殺的人雖多,能將東胡人瞭解到如此地步,整個建制,兵種,指揮,戰術戰法都瞭如指掌的人,怕也就是眼前的這位樞密副使。

也怪不得韓鍾滅掉劉知遠之後,也未曾向李國瑞下手,總是因人才難得之故。

李國瑞繼續道:“胡騎二十萬,重騎兵萬餘人,精騎三四萬人,其餘皆是弓騎,輕騎,或是騎馬步兵,遇敵則下馬列陣而戰。我軍二十四萬人,當以全軍出動,只有少數將士保護側翼糧道,實在力不能支。若我大軍不全出動,則與敵合戰就毫無勝機,我當以全軍出動,以暴烈之姿猛衝猛打,不給敵人從容佈陣尋我漏洞縫隙之機,此種戰法一鼓向前,不可失銳氣,不能斷糧道,只有這樣的打法,我們纔有一線勝機。原本我是打算在寧遠消磨到秋後,初冬之時才從容進兵,以防禦陣列挑東胡鐵騎來攻我,我擺開方圓陣,磨光他們的銳氣,磨掉他們的血肉,至明春時,錦州城外軍寨城堡修復,於渝水一側我再擇址建城,再修路,築堡,與錦州形成一體防禦之勢,待秋冬之時,再逼迫營州,修復顯州,這樣防禦之勢必大成,那時候我軍就立於不敗之地。”

衆人此時才知道李國瑞完整的打算和戰法,陳常得微微搖頭,這樣的戰法不僅現在不能會戰,到秋冬時還不能會戰,甚至明年一年也不會戰,就是慢慢的推進,築城,消磨。

“我不打算畢其功於一役。”李國瑞面色冷峻的道:“以前後三年時間,耗光東胡人的國力,耗光他們的血性和銳氣,待我諸城築城,猶如長鎖鎖蛟,其再難興風作浪。此後就是長鎖鎖蛟,慢慢將其磨死,困死。東胡只剩下遼東一地,不到百萬人,其如多少小國一般,興起之時,人傑極多,幾十年後,雄傑漸去,雄心消磨,國小民窮,那時候就毫無危害了。就如隋唐滅高句麗,其國曾是橫跨遼東的大國,對中原已經有威脅之意,隋唐代數人討伐,耗光其小國的國力,磨掉了他們的銳氣,最終滅其國,執其國君。我大魏,理應有三年的耐心,然後就可以無視其存在,坐視其敗就可以了。現在這種局面,沒有他法,惟有以銳氣對銳氣,四十餘萬人混戰,若天命在魏,華夏氣運不失,我軍能擊退東胡,築成錦州城渝水城,此役過後,不論官家是否留我,兩府是否還信我,我都會辭官回鄉,從此不再過問軍政之事。”

衆人才知道李國瑞的打算,當是以全部主力在渝水一側與東胡人決戰。若勝,東胡當狼狽退卻,築城當然不在話下,若不能勝,也是要與東胡人拼到雙方都損失慘重的地步。

“所以我軍要後續,一則護糧道,二則若主力與東胡拼殺之後若胡騎不退,後續大軍當徐徐而至,迫東胡人退兵!”

李國瑞冷然說完,嶽峙,麥幾通,劉國定,李友德等諸多武將,都是陷入沉思之中。

大軍與敵會戰,決戰,當然是求勝。但現在李國瑞的戰略戰場求勝猶在其次,最爲要緊的就是築城。

可以說這一次的會戰就是以築城爲根本,一切都是爲了築城,甚至於大軍勝敗,都只在其次。

只要能率主力以一往無前的銳氣,與東胡主力交戰,縱不能勝,也是要消磨掉東胡銳氣,打掉對方繼續會戰的根基,東胡縱勝,也會是慘勝,無有繼續交手之力,只能退去。

這樣的結果就算把二十多萬主力大軍拼掉一多半,只要後續兵馬能夠跟上,能築城錦州城和渝水城,配套防禦修築完城,就如長鎖鑄造而成,對東胡人形成絕大的壓制,好似長鎖鎖蛟龍,大魏雖然也是損失慘重,特別是精銳禁軍是多年守邊奮戰錘鍊出來的精銳,從普通的士兵到低級武官,中級和高級的將領都是身經百戰,且對大魏朝廷忠心耿耿……這一切都無關緊要,最要緊的就是築城成功!

只要築成長圍,魏軍雖敗而勝,渝水,錦州,都是扼守關隘的緊要之所,地勢之險勝過千軍萬馬,五六萬人的禁軍步卒配兩三萬人的騎兵,足夠擋住東胡全盛時的二十萬騎兵,況且會戰之後,胡騎受損也是嚴重,想要拔掉錦州和渝水城,已經是力不能支了。

“是故左路軍和李恩茂所領兵馬,不可留駐在榆關之外,他們何時入關,我大軍便在何時起行。”

李國瑞斬釘截鐵,最終也是開出了價碼。

左路軍六萬餘人,加上李恩茂所領兵馬,恰好是十萬之數。

雖然這後勁兵馬是京營兵加郎衛組成,戰鬥力相較秦鳳路河東路河北路薊北路的邊軍差了很多,但禁軍的裝備和訓練是大魏全國都大體相同,並沒有太大差別,所差的就是軍紀執行和帶隊的武官水平如何。

這些將士多半在沿長城一線駐守了半年多,其間和小股北虜打了若干次遭遇戰,雖是京營爲主的禁軍將士,戰場經驗也算是有了一些。

而要論裝備,京營禁軍比邊軍還是要稍高一些,其強弩更多,鎧甲中鐵甲的數量更多,戰車也要稍多一些,還有隨軍而行的小型火炮以及兩弓牀弩。

其裝備可以略微彌補經驗之不足,所慮之處在於郎衛,好在有李恩茂在,其也是沙場宿將,雖然位列太尉有些僥倖,但戰功,資歷,也是勉強夠了。

至於李健,雖是天子守戶之犬,好歹也是有三十年武官生涯,大戰也是參加過多次,總不至於做外行的蠢事。

李國瑞就是希望李恩茂和李健二人,領十萬大軍爲寧遠後鎮,主力大軍與東胡血戰廝殺之時,有大軍掩護其後糧道和退路,使主力大軍可以一往無前,心無雜念的與敵拼殺。

“松山,塔山我已經修築諸堡,扼守在要隘險峻之處。”李國瑞對陳常得道:“只要大軍陸續佈防,謹慎小心,各軍彼此聲氣相連,通信不斷,藉助山勢嚴守堡寨,我大軍後路糧道無憂,則此役我還有五成勝算,若不然,勝算連三成也不到,我寧願辭官不做,被押到西市斬首,也不願領着大軍去送死,將大魏這當家的家當,一戰給敗光……”

說是最後的家當,也並非是誇張,要知道大魏禁軍雖有六十萬人,此時集中在這裡的三十四萬多兵馬是精銳中的精銳,邊軍最爲精銳敢死,實戰經驗最足。不僅是普通的將士,便是從隊官到都頭,再到營指揮,軍虞侯,指揮,廂軍虞候,副指揮,廂都指揮,這一層級的武官,俱是屍山血海中廝殺出來的,且多半是各路的將門世家中的精英,這些人加上忠勇敢死,經驗豐富的禁軍將士,都是精中選精,優中選優出來的結果。

剩下的三十萬禁軍,也有相當的邊軍精銳,但要防禦西羌和北虜,分散駐於萬里的邊防線之上,此前他們的同伴都是被抽調到遼西戰場上了,剩下的禁軍,已經無法抽調成眼前的這種規模的大軍。

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十九章 齊王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十一章 時光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三章 秀娘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
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十九章 齊王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第十一章 時光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四百二十二章 議功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三章 秀娘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