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在多爾袞自真定府撤兵之後,無法等到以逸待勞的機會,沒有選擇的李徵便踏上了征程。
他沒有從一路敵對的大名府,真定府向北,而是選擇已經被打服氣的遼州,太原府邊界借道向北。
半月跋涉之下,一路自潞州府來到了山西與河北的交界固關。
固關的守軍是世襲的千戶所,風風雨雨兩百年至今,早就沒有祖輩的武風。
軍戶已經變成了佃戶,軍官變成了各級地主,整個千戶所能夠拉出來的人馬,最多已經不足百人。
在浩浩蕩蕩的兩萬大軍面前,他們很認識的直接選擇了投降。
通過固關向東北方向急進,道路也開始變得平坦起來,三千騎兵暢快的奔馳在大地上,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沿途都是一片廢墟,剛剛抵達的第一座城池便是獲鹿城。
這座城池因爲抵抗的激烈,如今已經成爲了一片遺址,滿清大軍將能破壞的東西全部破壞,不能破壞的一把火直接燒掉。
只是靠近城池,便是一股子焦臭味撲鼻而來,中人慾嘔。
李徵立於城外的一處山崗處,還能看到之前駐紮在這裡的滿清大軍遺留下來的痕跡,極目望去,處處都是屍體,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甚至也不乏嬰孩。
屍體在無人處理之下,已經高度腐爛,散發着無邊的惡臭。
好在如今已經是天氣轉冷,已經不太可能引起大規模的瘟疫。
不過這些屍骨如果不加以收拾,未來數年內都不會適宜人居,早晚都會出現大規模的瘟疫。
如今李徵並沒有時間收拾這些屍首,他的目的地很明確,那便是唐縣,雖然他也不確定今世盧象升會不會還在唐縣落幕,但他還是想去看看。
第一因爲他是難能可貴的忠臣,很是令人敬佩,第二兩人的私交也極爲不錯,在盧象升人生的最後階段,他也想去送上一程。
不過李徵是不會放過盧象升的,這種死忠大明的傢伙,最好的歸宿便是莫窩囊的死在文人的傾軋之中,而是在戰場之中死於外敵或者自己之手!
數千騎兵如同大網一般的撒了出去,開始在這人間地獄中給後續大軍尋找出一條最好的道路。
李徵可不想自己的大軍在疫區穿過,這些大好男兒應該在戰場上笑傲,而不是在病牀上與瘟疫耗盡最後一點精力。
當大軍安全通過這處人間地獄之後,已經是三天之後了。
在新唐城下,李徵順利的獲得了一次補給。
雖然楊嗣昌嚴令不得對敵軍售,但是面對着寒光閃閃的刀子,大明地方官員還是很好講話的。
李徵只是一個簡單的圍城,然後擺出一副大舉進攻的樣子,城頭不久便直接亮起了白旗,接下來就簡單了。
得知是李徵大軍要求糧餉的要求後,城內的官員縉紳們都十分痛快並迅速的籌措到了足夠的糧餉,數量甚至比李徵內心所想還要更多一些。
這也得益於李徵歷來的政策,只要不拿出足夠的誠意,他便會直接撳桌子的習慣。
在開一個窗戶和被撳開了屋頂兩個選項中,這些讀書明理之人,向來都是十分的上路,一直沒有幾人會選錯過。
……
在李徵順利拿到前往唐縣最後一批糧草補給之後,盧象升也到了他人生的最後時刻。
被圍了三天,始終沒有任何人前來救援,糧草早已斷絕的他們,已經將戰馬殺了個乾淨,但千多匹的戰馬相比於龐大的人數,依舊是堅持不住了。
今天已經開始斷糧了,就連盧象升也只能喝着水煮野菜,湯裡的米粒完全都數的過來。
下面的士兵更是不堪,有的甚至已經近一天粒米未下了,許多人甚至已經餓的連武器都有些拿不穩了。
但是因爲盧象升每日吃住都與士兵們一起,大家吃什麼他就吃什麼,從來沒有任何的優待,在這種氛圍之下,盧象升麾下大軍這纔沒有崩潰,依舊在咬牙堅持。
但從昨日起,已經沒有多少耐心的多爾袞便開始不斷的進攻着。
他們仗着人多勢衆,輪番向前攻擊。
每一次都是盧象升帶頭向前,靠着一股子死不服輸的勁頭,還有領袖頂頭的作風,明軍一次次的打退建奴的進攻。
每一次打退對方,明軍上下都覺得下一次就是末日了。
但下一次真正到來之時,一看到一馬當先的盧象升,許多人也不知道從哪裡得到的力氣,原本已經搖搖欲墜的身體竟然奇蹟般的充滿力量,再一次捨生忘死的拼殺着。
一次次的拼死向前,一次次的浴血而歸,誰也不知道他們還能撐過幾次,誰也不知道他們還有多長時間的生命力可以揮霍。
糧食斷絕,外援斷絕,按照道理來說,他們早就應該崩潰四散逃命。
但是在最前面那個略顯挺拔的背影激勵下,他們卻是一次次的站了起來,一次次發起反衝鋒,一次次將敵人生生迫退。
戰場上,已經開始有人吃死人了。
那些被斬殺的建奴,人們隨便將他們腦袋一砍,便將這些極爲珍貴的軍功扔在一邊,小刀上下翻飛,熟練的切出肉塊下鍋。
對於他們這些已經沒有多少時日的人來說,任何軍功都抵不過一頓飽餐來的實惠。
這種駭人而且又會激怒滿清的作法,自然得到了滿清軍隊的激烈報復,傷亡一次比一次慘重,但剩下的人卻是搖搖晃晃的依舊在亡命抵抗着。
這種激烈的抵抗,甚至都令多爾袞有些想要放棄的想法。
第一天,正白旗就傷亡了小兩千人。雖然很快便換上了漢八旗上前拼命,但是漢八旗卻是爛泥扶不上牆,從來都沒有成功突進過一步。
不過今日一切都不一樣了。
多爾袞看着已經整裝待發的數千步弓手,還有那已經披掛完畢的近千重騎兵,再看看遠處人數已經不足三千,連站起來都極爲費勁的明軍,心中已經有了必勝的把握。
爲了數千明軍,數萬滿漢八旗竟然在此耗了足足七天,傷亡人數甚至已經超過了對方,這完全就是大清之恥啊!
不過一切都要結束了,恥辱只有鮮血才能洗乾淨,只有敵人的鮮血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