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石頭才從驚馬的恐慌中清醒過來,連忙爬下車轅,跑到車廂處,隔着車簾問道:“兩位姑娘可安好,有沒有磕着碰着的?”
簾子裡傳來問秋的聲音,“姑娘們都好,沒什麼事兒,六姑娘吩咐打聽一下前面是什麼人,回府之後讓人備了禮去道謝。”
“是,”石頭頓時送了口氣,恭敬地應着,正要走,又聽問秋道,“石頭你傷着沒有?”
石頭低頭看看掌心被繮繩劃出的血痕,答道:“沒有。”
“那就好,”問秋從車簾縫隙探出頭,叮囑道:“打聽清楚後,記着託人到國公府送個信兒或者僱輛馬車來,姑娘們不好在大街上耽擱太久。”
石頭點點頭,緊走兩步,迎面朝那兩人跪下叩了三叩,“多謝恩公出手相救,車上是主家女眷,不知恩公府上何處,等回府後定當稟明主家登門道謝。”
謝成林溫和地笑笑,“舉手之勞不足掛齒,就是別人遇到此事也不會坐視不管……府上女眷受傷沒有,前面拐角有家醫館,要不要請了大夫來瞧瞧?”彎腰去扶石頭。
石頭後怕地回答,“萬幸姑娘們盡都安然無恙,要不是這位侍衛大哥出手快,車要是翻了,小的定然小命不保……如此大恩大德,還請恩公告知尊名,小的定當早晚在觀世音菩薩面前給恩公燒香。”
一席話說的半文半白,謝成林啓脣笑了笑,旁邊執劍那位侍衛已開口道:“我家少爺是安國公謝府的二少爺,名諱上成下林。”
“多謝謝少爺仗義出手”石頭又叩個頭,才起身。
謝成林瞧一眼後面綴着明顯衛國公府徽標的馬車,語氣愈發和藹,“這是衛國公府的車架吧?女眷們在此處總是不妥,不如讓我這侍衛往國公府跑一趟?”
石頭正打算使銀錢找個閒散人回府報信,聞言正要答應,就聽路旁有人問道:“怎麼回事?”
石頭回身一瞧,看到那身不染塵埃的白衣,大喜過望,嚷道:“表少爺!”
謝成林見狀,朝明懷遠拱拱手算作招呼,又對石頭道:“既然府上親戚來了,那我就先行一步了。”
“謝少爺儘管去忙,”石頭恭敬地彎腰目送着謝成林離開。
明懷遠看着躺在地上仍在流血的馬問:“怎麼回事?”
儘管明懷遠與楚晴退了親,但他還是明氏的侄子,先前又在楚家住了一兩年,與外院下人都相熟,石頭便不避諱地說:“二姑娘跟六姑娘有事出門正要回府,走到這兒不知怎麼回事馬突然受驚差點翻了車,幸好謝府少爺身邊的侍衛把馬給殺了。”
“姑娘們出門怎麼也不帶侍衛?”明懷遠沉着臉問道,卻也不指望石頭回答,走到車廂那邊,隔着車簾問了句,“兩位表妹可否安好無恙?離這不遠有家醫館,要不過去瞧一瞧?”
楚晴心裡對他仍存着芥蒂,便沒回答,楚晚也不像搭理他,可見楚晴不出聲,覺得在車裡乾坐着也不是個辦法,遂應了聲,“也好,麻煩表哥了。”
因車周圍了不少看熱鬧的百姓,問秋仔細地替楚晴戴好帷帽,又將羅裙理了理,才撩起車簾,扶着她下了馬車。
透過輕薄的白紗,楚晴看到有人正蹲在死馬旁邊,用手撥弄着馬頭。
那人一身黑衣,腰掛長劍,不是凌峰是誰?
早先說往太行山那邊去遊歷,竟然回京都了?
楚晴心裡詫異,可大街上畢竟不是說話之處,便低着頭扶住問秋的手,慢慢往醫館走去。
明懷遠人高步子快,趕在前面跟夥計說明了情況,等楚晴挪着細步走到時,醫館已用屏風隔出一角相對僻靜的地方來。
有個七八歲的小童拎着茶壺過來倒了幾杯茶。
楚晚見小童拿茶碗時,手指摳在了茶碗內緣,嫌髒便沒有喝,楚晴倒是口乾舌燥的,小口啜了啜,朝問秋使個眼色。
問秋心知肚明,從荷包裡掏出一把銅錢塞到小童手心,笑道:“姑娘們賞你買果子吃。”
小童歡喜地跑出去,屏風外頭就傳來他歡快的聲音,“裡頭姐姐賞我的,”接着是一五一十地數銅板的聲音。
楚晴不由彎了彎脣角,楚晚心虛地瞥一眼她,悄聲道:“早知道就聽你的話,帶兩個侍衛出來。”
楚晴是之前在四海酒樓被孫月庭嚇破了膽,每逢出門身邊一定要帶侍衛的,楚晚卻嫌麻煩,又覺得他們礙事,便沒讓帶。
侍衛是由外院錢管事管的,主子們出門前一天先定好時辰,錢管事分配好哪幾個侍衛跟着去,第二天就根據事先說好的時辰在馬車旁等着。
因爲侍衛們是走着,故而帶着他們,馬車勢必跑不快。
而且,楚晚原打算多逛幾家鋪子,身後跟着五大三粗的漢子們確實不太便利。
沒想到偏偏就出了這事。
事發突然,楚晴自然不好責怪她,便道:“誰也沒想到,看來以後還是得多加小心纔是。”
正說着,那邊坐館的郎中已診完了手頭病人,站在屏風外頭恭敬地道:“小民周仲,斗膽給各位貴人診脈。”
楚晴等人均沒大事,就是車廂歪斜那會兒磕到了,楚晴掌心劃了道血絲,楚晚手背蹭破了點皮。
幾人隔着屏風讓郎中把了脈,沒用醫館的藥膏,卻仍厚厚地打賞了他。
不多久,國公府另外派了馬車來將她們接了回去,回去後,自有府醫重新爲她們診脈開藥。
等府醫從倚水閣離開,半夏神情陰沉不定地稟報楚晴,“明家表少爺在外面,說有事要告訴姑娘。”
自打兩人退親後,倚水閣上下提到明懷遠都沒有好聲氣。
楚晴想了想,道:“請表少爺在柳林旁稍候,我換件衣裳便過去。”
倚水閣周圍種了十幾株柳樹,棵棵粗大幾乎成林,很少有人往林子裡走動,是個還算僻靜的地方。
半夏點點頭,出去回了話。
楚晴快手快腳地換過衣裳,帶着問秋與暮夏進了柳林,沒幾步就瞧見了明懷遠。
問秋識趣地停下步子,只讓楚晴獨自過去。
明懷遠上下打量楚晴一番,從懷裡掏出只瓷瓶,“這是凌峰自太行山那邊帶回來的傷藥,據說是韃靼人的方子,平常磕着傷着最是管用。”
楚晴沒接,笑着拒絕了,“我那裡有藥,收了也用不上,平白放着可惜,替我多謝凌公子。”
明懷遠臉上露出絲尷尬,隨即正了神色,凝重地說:“適才,凌峰看到馬頭有處傷,不是劍刺的,像是石子打的,正打在馬的耳後,馬吃痛所以才受了驚。他說,看力道和角度,驚馬之人應該懂武。”
楚晴愕然,難道不是馬踏到石塊或者尖刺而受驚,竟是有人特意爲之,到底是誰,又爲什麼呢?
會不會是謝成林身邊那個護衛?
楚晴腦海裡第一個出現的就是那道魁梧的身影,和滴着鮮血的長劍,一時又驚又怕,不由問道:“這事,你可告訴了大伯母?”
“還不曾,”明懷遠答道,“因爲關乎你跟二姑娘,就先告訴了你,再者,凌峰也是根據經驗推測,並無真憑實據,興許還是馬倒下時正好硌到一塊石子,畢竟馬奔跑時能準確地打中它耳後不算容易。”
當時石頭駕車確實挺快的,要沒一把子力氣和非常精確的準頭真還打不中,楚晴思量番,臉上浮起個淺淺的笑容,“下午的事情多謝表哥,也謝謝您特來告知此事。”
明懷遠瞧着她疏離而客氣的笑容,低了頭,“退親之事,是我對不住表妹……”
“事情都過去了,不必再提,表哥要是留飯,時辰差不多到了。”楚晴極快地打斷他的話,轉身走出柳林。
***
老夫人聽說此事,先在菩薩面前上了三炷香,隨即吩咐明氏準備厚禮。
第二天明氏親自帶着禮物到了安國公府,接待她的是世子夫人謝夫人。
上一次謝夫人帶着玉佩到楚家求親,與明氏不歡而散,這次相見,謝夫人臉上笑意盈盈的,半點端倪都沒有,就好像根本沒有之前尷尬的事情一樣。
明氏不得不歎服,當家主母能有這份定力與心性,難怪謝家人才輩出,在朝政中絕對不可小視。
明氏把禮單遞上,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謝意,“若非二少爺剛好路過,真不知會發生什麼大事,老夫人聽說之後唬得臉都白了,一個勁兒地催着我來當面給二少爺致謝。”
“成林那孩子本就是個熱心腸,也是碰巧了,再者咱們兩家是多少年的交情,打太~祖皇帝那會兒就並肩打過仗,又都位列四公,理該同氣連枝共進共退,楚夫人不必這麼客氣,送什麼禮啊,沒得慣着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謝夫人滿臉堆笑地說。
明氏避開她說的同氣連枝,只提救命之恩,“話雖如此,二少爺畢竟也救了我們家兩位姑娘,這恩我們一定得報,否則穿出去豈不被人笑話我們楚家寡義?”
謝夫人臉色僵了下,復又堆出笑來,“楚夫人說哪裡話,京都誰不知道衛國公府最是重情重義,怎會有這種閒話?不過說起來也是緣分,我家成林真就相中了府上六姑娘,真要報恩的話,不如就成全這對小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