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劫票

在直隸河間府境內,一片羣山環抱之內,一處名爲劉家臺的村莊,此地位於山東、直隸兩省交界,與德州的距離並不甚遠,靠近車站,也得了不少便利。村子裡,可以挑些土貨到車站去賣,生計上略微好過活一些。由於其行政是劃到了北直隸,不歸山東管轄,是以山東那邊如火如荼的殺拳民,對這裡卻無影響。而這山的名字並不好聽,據說當年是古戰場,殺了無數的人,陰天下雨甚至有鬼哭之聲,是以山的名字叫做:森羅殿。

Www¸тtkan¸¢ O

村子裡最大的財主武舉人劉貴宗,昔日因爲辦燈會而與教民結怨,官府袒護着教民,害他折了一筆錢,又丟了面子。因此坎離二拳初起,他家裡就設了壇,全家都練拳入教。

沒過多長時間,那幾個與他做對的教徒,就全家失蹤,不見蹤跡。據說是他的授業恩師做起神通,請來六丁六甲,把教民悉數捉盡,從此劉貴宗就成了拳民的中堅分子。

這幾日裡,劉家的院落裡,炊煙不斷,一杆趙字大旗,在他的院子裡高高挑起。那大旗做的精緻,比起大元帥用的纛旗也無差異,格外醒目。

此時的劉家臺,已經變成了一片紅色海洋,越來越多纏繞着紅色頭巾的人,向着這裡聚集。他們中,固然有奉總頭領趙老祝之令,來此匯合,聽從調遣的。也有被袁慰亭部下所迫,于山東無處立足,前來投奔的。

亦有並非拳民,卻久仰趙老祝俠名,兼且自身爲洋人或教民所欺,生計無着有或者受了奇恥大辱,前來求趙老祝幫自己討一個公道的。懷着各種各樣的目的,越來越多的拳民,佔滿了村莊裡大街小巷。

這些人中,並非都是窮漢,亦有一些是村莊裡的士紳地主,自己練了拳,或是被洋人欺負的沒辦法,求個幫助。他們並非赤手空拳前來,每多攜帶糧食、副食,是以拳民數量雖多,暫時不至於斷炊。

趙老祝素能將兵,拳民中良莠不齊,各色人物均有,但是有他的趙字旗在,無一人敢作奸犯科,是以百姓們對這支武裝也自沒有惡感。看着他們行法練功的樣子,還有的後生主動也要加入,整個村莊幾乎無一家不練拳,無一家不習武。

場院裡,一些年輕的後生手裡舉着草叉棍棒,在進行着對練,一幫未曾成丁的孩子,穿着打滿補丁的破夾襖,在寒風中不時的用袖子擦着鼻涕。他們的頭上也有一塊紅布包頭,手中則拿着木刀或是木槍。明明小臉凍的又紅又幹,卻還是拼命的掄着手裡的木刀,大喊着“殺洋鬼子,殺洋鬼子!”

在劉貴宗的院子外,幾騎快馬如飛而至,爲首的是個四十開外,如同金剛般威猛的大漢,滿面虯髯,面如火炭,背後揹着一口闊刃單刀。一到了門上,就飛身下馬,將坐騎交給門首的坎字拳弟子,隨後問道:“老祝在家麼?”

“總頭領就在上房,劉頭領自去拜見就是。”

背刀的漢子點點頭,大步流星的來到上房門首,也不敲門,徑直推門進去。外面已經飄起了雪花,這背刀大漢的頭上身上,也落了不少雪,可是房間掛着厚重的藍布棉門簾,房間裡則點了一個極大的銅火盆,裡面炭火燒的旺盛,人一進門,便覺熱風撲臉,冷熱相激,那大漢頓覺喉頭髮癢,大聲咳嗽起來。

房間裡,正中位置上,坐的是個年近六十的乾瘦老人,留着山羊鬍須,兩隻眼睛精光四射,絲毫不見老態龍鍾之感。身上穿的乃是一件火紅色的箭袖短打,一口寶劍懸在腰裡。

他的相貌並不算驚人,可是舉止間很有幾分江湖豪俠氣概,一看就知,是走過江湖,且身上有真功夫的。在他上手位置,正是自棗莊死裡逃生的心誠和尚,下首位置,則是少年得志,新近成了亨字壇老師父的丁劍鳴。

依次下去,則是拳裡各壇的老師父或是大師兄,本宅主人劉貴宗,由於地位較低,則只能在靠近門首的地方搭一坐位,卻是連說話的權力都沒有。

正中之人,正是坎離二拳皆尊奉的總頭領趙老祝,他不但武藝高強,人品也正,在江湖之中有極高聲譽,於拳民之中,則如同神聖的化身。他見來人咳個不停,忙笑道:“大刀兄弟,趕緊坐下,來人,給他預備碗水,拿水壓一壓。”

劉貴宗沒用吩咐,自己就起來,爲來人倒了一碗熱茶遞過去,那背刀的也不客氣,一揚頭將水喝了,總算是止住了咳。又朝趙老祝抱拳道:“老祝,這回差不多是探聽明白了,咱們十幾萬子弟,能不能在山東立住腳,就看這一遭。”

wωω _ттkan _¢O 心誠和尚道:“那狗官袁慰亭,毀了咱們那麼多堂口,殺了我們那麼多手足,是個徹底的二毛子。貧僧恨不得取了他的首級,給紅登兄祭奠亡靈,何必與他談?不是有大貴人說了,要咱們進京裡設壇口麼?依貧僧之間,不如把所有的弟兄,都帶到京城和直隸來,這裡洋人多,我想各地的士紳商賈,必會簞食壺漿,以犒天兵。不管是傳藝,還是糧餉,都很方便。”

趙老祝卻搖搖頭“大和尚,你這話只能算說對一半。直隸的洋人多,朝廷裡又有人願意幫咱們,要是說搬到直隸來,不失爲條妙計。可是要分個情況,咱們十幾萬人,被趕出山東,名聲上總是不大好。要說袁慰亭那個二毛子,我也想除了他。可誰讓他是朝廷侍郎,殺了他,官府那裡不好交代,不能讓好朋友爲難。紅登的仇,我沒忘,在坐的朋友也不回忘,有朝一日,定要他血債血償。可是這回,還是不殺他爲好。直隸我們是要來的,京也是要進的,可是山東是咱們的基業,不能丟。這就如同打拳,打的出去,也要收的回來,要是丟了根基,總歸是讓大家心裡不安生。”

他又看向那背刀的男子“德廣老弟,你這次是受了不少累,這第一功,是你的。”

那背刀男子,正是當初在鉅野殺了兩名洋教士,最終導致普魯士出兵,佔領整個膠州地區的大刀會頭領劉德廣。因爲使的一手好刀,與京城的大刀王五幾可分庭

抗禮,是以江湖上也以劉大刀稱之。

他將茶碗放下,又一抱拳“老祝,你這麼說,我可擔當不起。我劉德廣與洋人和官府有大仇,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殺洋人,打二毛子,我沒有二話,粉身碎骨再所不辭,哪裡還用的着說什麼謝或者不謝。這次打探消息,其實我出的力有限,主要靠的是津門那位張德成張二爺。他在鐵道上有朋友,把這火車的情形,打探的很清楚。什麼時候發車,什麼時候到咱這的時刻表,車上有多少兵,我這都記着。”

趙老祝哈哈一笑“德廣兄弟,兵書上有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趟車的情形我們掌握的清楚,哪有打不下來的道理。只要抓了這車上袁慰亭的大姨太,就不怕他不低頭!”

丁劍鳴吃過打火車的虧,心頭仍然有所顧慮,雖然自己年紀輕,班輩也小,但還是一抱拳“師叔,劍鳴心裡,總有點嘀咕。我們上次打過一次火車,吃了很大的虧。那鐵傢伙我們很難衝上去,就算用擡槍來轟,也未必一槍準能轟開。咱們這次是要抓袁某人的妾室,又不能用火攻,車上還有護兵馬弁,似乎不大好打。”

“劍鳴,你這是忒仔細了,怎麼,吃過一兩個虧,就沒了膽了?這可不像我姜師兄的弟子徒孫啊。大丈夫不但要贏的起,更要輸的起,咱們走江湖的,難道一輩子只打勝仗,不打敗仗?若是打了敗仗,就沒了膽氣,那還算什麼頂天立地的爺們?咱們上次雖然輸了,可是這次與那次的情形是不同的,咱們這次是在直隸動手,他袁慰亭的手再長,也伸不到直隸境內,咱在他眼皮子底下打,他卻無可奈何,先氣他個半死。本地的駐軍,也是咱們拳裡的弟兄,到時候絕對不會壞我們的事,還會跟咱幫忙。這就是地利人和,再者,我們佔天時。”

他指了指外面“風雪越來越大,這種天氣裡,官軍受不了苦,早早的就睡下了,我們衝上去,他們沒有防備。我讓人預備了幾百件羊皮襖,讓咱的弟兄反穿着,藏在鐵路線兩邊,他們看不出來,突然動手,不怕拿不下這列火車。這車上,不但有袁慰亭的女人,還有你那個仇人趙冠侯的夫人。到時候你抓了她,我做主,讓你們兩個做成夫妻,也算報了抱犢崮奪妻之仇。”

袁慰亭在山東剿拳甚急,坎離二拳招架不住,這次也算是破釜沉舟的辦法。他們打聽到,袁慰亭對沈金英言聽計從,只要捉住沈金英,以其性命相要挾,就不怕他不就範。只要神拳能重在山東傳播,朝廷再想進剿,也就不易。

爲了這個計劃,這次各地拳民殘部,大半都集中在劉家臺及周邊村落之內,部屬足有數萬人。內中單壯丁也超過八千,專列裡的護衛不超過百人,以多擊寡,萬無不勝。丁劍鳴聽到蘇寒芝在車上,也是一愣。

對於這個女人,他倒是沒動過什麼腦筋,可是想起師妹,又想起抱犢崮比武搶親,幾番橫刀之恨,便不再說什麼。趙老祝又對其他頭領道:

“大家一定要跟兄弟們說清楚,那些女人是要抓活的,不要傷了她們性命。不管怎麼樣,咱們是要和袁慰亭談買賣,要是把貨物傷了,那還怎麼談?再跟大家說個消息,我們京裡的路子,走通了。”

此言一出,衆人面上都是一喜,趙老祝看向劉德廣“德廣兄弟,你和大家說說,這次你是從哪來?”

“我是從端王府來,端王爺說了,等到過了年,就讓咱到京裡去設壇傳法。”一提到這一層,劉德廣也興奮起來

“端王爺親自見了我,跟我聊了半天,又讓我演了幾個法。我的法術是不如老祝的,可饒是如此,端王也看的津津有味,說是要讓咱們到紫禁城裡也設一罈,演習法術。還要讓咱們,去滅了京裡的洋毛子。還送了咱一個名字,叫飛虎團,說是虎可吞羊,猛虎插翅一掃諸夷。又讓人制作扶金滅洋的旗面,估計過幾天就能送來。等到咱把這大旗一立,看哪個官府,還敢動咱?”

一聽到端王肯出來背書,送旗面賜名字,顯然讓自己的身份成了官家人,且能入京殺洋,這幹頭領全來了精神。紛紛附和着“沒錯,可着大金國,就是京裡的洋毛子二毛子最多,等到進了京,殺光那些洋人,二洋人,咱大金國就有救了,父老鄉親,也不用再受洋鬼子的氣。”

趙老祝見衆人情緒高昂的樣子,心知,這些人成分複雜,內中既有真正受過洋人氣的本分鄉民,也有本身就出身草莽,打家劫舍而爲官府緝拿的綠林賊人。他們對於打洋人的興趣是次要,劫奪洋人及所謂二洋人資財的興趣更大。

表現的這麼興奮,也是因爲有了這層虎皮,就不用再怕官軍。只是這些人或有武藝,或有槍法,自己還離不開他們,並不好揭破。

好在靠自己的威望和手段,足以震懾住這幹人,使他們不敢過於妄爲,借其血勇,可成大事。等到進了京,終究是天子腳下,自有王法所在,道長魔消,奸佞之徒到了那裡,先就要自減三分銳氣。且端王手握武勝新隊,彼時自己與其合作,將隊伍裡的害羣之馬一一剷除,也不至於生出什麼禍患。

他心知自己的神通只是愚人把戲,可是以血肉之軀抗衡槍彈,不用愚人把戲,就沒有辦法鼓舞士氣,併力向前。

他看了看京城方向,暗自想着:京城裡聽說辦洋務,很有一批洋槍洋炮。等到進了京,多向端王要些槍炮,用氣而不用術,再整頓一下紀律,這些拳民子弟,何愁不是虎狼之師。總之,眼下是要吃下袁慰亭的這一節火車,只要降伏了他,自己的整盤棋就活了。

他並不糊塗,不認爲真靠拳民,就可以殺掉所有洋人。但是總歸留在金國的洋人不多,等到滅了這些做惡的洋人,各國洋鬼子再來,也會學的放規矩一些,不敢像現在這麼無法無天。再者,眼下天下人皆仇洋久以,自己只要殺了洋人,就有了人望,而這支隊伍,到時候也將爲自己所驅使,讓他們殺任何人,都可以。

扶金滅洋?他嘴邊露出一絲冷笑,這端王的學問,看來比自己這個老粗也強不到哪去。自古來能扶就能傾,以扶金滅洋爲號,不是擺明了說,金國的江山,實際是在自己掌握之中?想扶想傾,全在一念。一個姓趙的,爲什麼要扶他完顏氏的江山?等滅了洋人之後,就叫他知道,自己這個拳,是要扶金,還是要傾金。

他拿起放在眼前的令旗,開始按着計劃發號施令,衆位頭領並不怠慢,一一領令而出。雖然風雪越來越大,但是衆人心中都燃燒着一團火,任是寒風刺骨,雪花撲面都動搖不了分毫。紅色的海洋,向着鐵路線方向涌動。很快本地駐軍就得到了消息,也加入了坎離二拳一邊。

幾十名身高體健,手持大斧的拳民,掄動着斧子劈砍着鐵路兩旁的電報線杆,一根根電線杆倒下,自直隸通往山東的電報,全部中斷。而裝載着右軍高級將領家眷的專車,並不清楚發生的一切,直衝入了拳民的伏擊圈中。(。)

第六百零八章 交易與合作(下)第四百六十八章新生第三百零七章 載譽而歸第二百六十四章 國殤第七百零九章 財政崩潰第三十六章 當指(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前哨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宗室基金第六百一十一章 欲做魚翁第五百九十七章 夜宴第四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事第五百零二章 香堂(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三位一體第五百三十一章 意外之喜第七百九十三章 大點兵第二百六十三章 慢毒第三百一十三章 鹹魚教習第七百八十章 驚雷(上)第五百一十三章南北合(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長安變第六百三十二章 扶桑出陣第六百三十二章 扶桑出陣第五百七十章 叛國者第三百四十五章 覆滅第五十章 贖指(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江寧攻防戰(上)第六百零九章 趙氏救市計劃(上)第七百六十五章 信任第一百五十九章圍園之謀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博徒第六百二十七章 木馬(上)第五百章 輕輕的走正如輕輕的來第四百四十三章 迴歸第六百二十九章 斬首(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長安變第四百二十五章遊園(上)第六百八十章 名冠海內第四百二十章 落井下石第三百一十九章 借雞生蛋第四百二十五章遊園(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希望與絕望(上)第七百八十章 驚雷(上)第十一章 有事登門(上)第一百七十七章拜山(上)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暴第二十八章 攤牌第三百三十九章 八角臺(中)第二百零八章 津門拳亂(三)第七百七十三章 因果(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失其鹿第七百五十章 燒香引鬼第二百五十一章 國難財第六百零一章 皇袍加身第九十七章 紅線第六百一十五章 陰影中的較量(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宗室基金第六百二十一章 暴風將至(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六百六十八章 濰坊會戰(上)第四百零二章 處處皆舞臺第一百二十四章 傷情最是晚涼天第一百九十三章 凶信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知有漢 不論魏晉(下)第三百五十章 豈曰無衣(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豈曰無衣(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投降第一百七十三章喋血列車(三)第八百一十四章 斬第六百七十七章 加藤的決斷(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債(上)第八十一章 開殺戒(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白城解圍(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鬥第七百零四章 經濟壓力第六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上)第七百三十八章 馮總統與孫元帥第四百二十二章 借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風骨第七百二十六章 徐又錚的奇幻之旅(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改道(下)第四百零一章 鬥法第七百七十三章 因果(上)第三百零三章 天誅(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飲血第四百八十八章 死棋肚裡有仙招第七百三十七章 三位一體第五百七十七章 五色旗揚第三百一十章 鳳落第四百四十一章 路縱不通,也要去闖第八章 治傷第九十四章 殺馬砸車第五百一十章 逍遙津第五十九章 海底撈金印(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保存實力第六百五十三章 四下裡衆番奴猶如海潮第三百八十二章 新靠山第六百八十二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一十六章 共合春第六百七十五章 地動山搖第四百三十三章 借餉
第六百零八章 交易與合作(下)第四百六十八章新生第三百零七章 載譽而歸第二百六十四章 國殤第七百零九章 財政崩潰第三十六章 當指(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前哨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宗室基金第六百一十一章 欲做魚翁第五百九十七章 夜宴第四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事第五百零二章 香堂(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三位一體第五百三十一章 意外之喜第七百九十三章 大點兵第二百六十三章 慢毒第三百一十三章 鹹魚教習第七百八十章 驚雷(上)第五百一十三章南北合(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長安變第六百三十二章 扶桑出陣第六百三十二章 扶桑出陣第五百七十章 叛國者第三百四十五章 覆滅第五十章 贖指(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江寧攻防戰(上)第六百零九章 趙氏救市計劃(上)第七百六十五章 信任第一百五十九章圍園之謀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博徒第六百二十七章 木馬(上)第五百章 輕輕的走正如輕輕的來第四百四十三章 迴歸第六百二十九章 斬首(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長安變第四百二十五章遊園(上)第六百八十章 名冠海內第四百二十章 落井下石第三百一十九章 借雞生蛋第四百二十五章遊園(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希望與絕望(上)第七百八十章 驚雷(上)第十一章 有事登門(上)第一百七十七章拜山(上)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暴第二十八章 攤牌第三百三十九章 八角臺(中)第二百零八章 津門拳亂(三)第七百七十三章 因果(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失其鹿第七百五十章 燒香引鬼第二百五十一章 國難財第六百零一章 皇袍加身第九十七章 紅線第六百一十五章 陰影中的較量(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宗室基金第六百二十一章 暴風將至(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六百六十八章 濰坊會戰(上)第四百零二章 處處皆舞臺第一百二十四章 傷情最是晚涼天第一百九十三章 凶信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知有漢 不論魏晉(下)第三百五十章 豈曰無衣(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豈曰無衣(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投降第一百七十三章喋血列車(三)第八百一十四章 斬第六百七十七章 加藤的決斷(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債(上)第八十一章 開殺戒(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白城解圍(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鬥第七百零四章 經濟壓力第六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上)第七百三十八章 馮總統與孫元帥第四百二十二章 借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風骨第七百二十六章 徐又錚的奇幻之旅(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改道(下)第四百零一章 鬥法第七百七十三章 因果(上)第三百零三章 天誅(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飲血第四百八十八章 死棋肚裡有仙招第七百三十七章 三位一體第五百七十七章 五色旗揚第三百一十章 鳳落第四百四十一章 路縱不通,也要去闖第八章 治傷第九十四章 殺馬砸車第五百一十章 逍遙津第五十九章 海底撈金印(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保存實力第六百五十三章 四下裡衆番奴猶如海潮第三百八十二章 新靠山第六百八十二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一十六章 共合春第六百七十五章 地動山搖第四百三十三章 借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