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百家刊明,鎮南檄文

北京城,正被一片陰雲所籠罩。

隨着秋闈結束,整個京城雖然有很多春風得意的新科舉人,但亦有更多“江楓漁火對愁眠”的落榜者。

“鄉試一直重四書,此番不公正!”

“刁民冊是何冊,此事當在卷中加以解釋!”

“若是早知道重策論,老夫便不會日夜鑽研經史!”

……

一夜青樓風流不解愁,醉醒無法解開心中的結,衆多的落榜書生仍是無法釋懷,對恩科鄉試題目偏重策論顯得憤憤不平。

其實這種情況不僅是此屆纔出現,哪怕規規矩矩考試亦會有唐伯虎一類的輿論風波。

只是這是根本無法避免的,每屆順天鄉試都有幾千人參加,最終被錄取的新科舉人僅僅只有一百三十五個名額,註定是不可能滿足大部分人的心願。

八月底的京城,天氣已經漸漸轉涼。

事情確實不湊巧,這頭剛剛結束秋闈,三四千名考生正處於失意之時,結果京城突然曝出劉大夏全家被汪直燒死和張貞在朝會上死諫。

前者是臭名昭著的太監行兇,後者則是大明賢臣以死諫阻止皇帝犯錯,一個要進行痛批,一個則值得褒獎。

這兩件事情迅速在京城的酒樓、茶館和青樓等公衆場合傳來,連同說書人都已經開始繪聲繪色地訴說“汪直鎖門縱火燒劉大夏滿門”和“張貞以死撞石獅阻西南糜爛”。

陰雲下的北京城,顯得暗流涌動。

“汪直如此行徑,人人得而誅之!”

“劉大夏一家數十口人命,定要讓閹豎血債血償!”

“有明以來從未有宦官縱火滅賢臣滿門,當將汪直凌遲!”

……

在汪直鎖門縱火燒劉大夏滿門一事上,大家的矛頭紛紛指向汪直,京城的輿論一致要求朝廷對汪直明正法典。

“劉大夏所供的西南檔案位置是假的!”

“劉公哪怕看到自己家人被燒死,亦是以西南百姓爲重!”

“如此心懷西南百姓的好官竟然被人燒死全家,天理何在?”

……

有關劉大夏招供的事情得到了美化,由於安南檔案並沒有在建州檔案的位置上找到,劉大夏頓時變成一個鐵骨錚錚的直臣。

雖然劉大夏這種罔顧全家性命的行爲其實是一種不教,但文人的嘴歷來都十分雙標,對劉大夏的行爲賦予大義的名分。

至於張貞爲阻止戰事而撞死在石獅前倒是聲音小上許多,畢竟此次主戰的是內閣、六部和皇帝,並不是一幫詞臣能夠完全主持京城輿論。

當然,朱祐樘“逼死”大明第一賢者張貞的事情註定很難平息,有關暴君、殘暴、無道等詞彙在陰暗處憤憤地響起。

這兩件事情如此迅速在京城傳播且發酵開來,自然是有人在背後煽風點火,而且煽風點火必定不是一個或幾個而是一幫人。

傅瀚是地地道道的翰林官出身,去年從翰林院調任國子監祭酒。

雖然朱祐樘一直有意打壓詞官,但歷來國子監跟翰林院有着緊密的聯繫,像國子監祭酒一直都默認是由翰林官擔任。

師者,傳業受道解惑也。

只是在實際的師生關係中,很多弟子其實是老師的“炮灰”,特別是在兩黨的爭鬥過程中總會衝到最前面。

傅瀚得知自己所教導的十名剛剛中舉的弟子相約前來拜見,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揚,卻是知道這十位弟子能助自己將風波再往上推一推。

朱祐樘有明君不做,偏偏要做暴君,準備下地獄吧!

西苑,養心殿。

一縷縷青煙從銅爐中瀰漫而起,空氣中飄散着一股淡淡的檀香。

身穿常服的朱祐樘坐在御案前處理兩京十三省的奏疏,似乎沒有受到京城這場輿論風波的影響,正投入於日常的工作中。

“沿河各州縣務必加強河堤巡查,嚴防百姓掘堤引水……”

朱祐樘批示手中的奏疏,雖然黎朝的戰事十分的重要,但國內的事務同樣不少,亦需要他着手進行處理。

像黃河的河堤需要加固,遼東的糧倉亦要繼續夯實,湖廣的清丈同樣不能鬆懈,大同對蒙古亦需要繼續滲透等。

亦幸好朱祐樘擁有二十一世紀處理事務的邏輯思維,不然一般的帝王恐怕是吃不消,最終被迫將權力下移給內閣或司禮監。

至於最關心的安南檔案去向,雖然還沒有成功地找到,但卻是有了比較意外的收穫。

有人先一步將信息傳回京城,致使京城這邊將安南檔案進行轉移,而這京城的暗涌中確實隱藏着一股神秘的勢力。

“這位真是我們教出來的學生嗎?”

翰林侍講張升和翰林侍讀謝遷站在這裡已經有一會,看到朱祐樘從容不迫處理奏疏的模樣,眼前這位當真是越來越具備帝王之相,致使他們不由得再度自我懷疑起來。

朱祐樘將手中的奏疏處理完畢,便對等候的翰林侍講張升和翰林侍讀謝遷道:“百家院的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回稟陛下,人員都已經陸續就位,百家院兩京十三省下設的分院已經設立完畢!”翰林侍講張升當即認真拱手,臉上閃過一抹做事後的興奮。

朱祐樘從這兩位比較年輕的翰林身上看到了幹勁,便輕輕地點頭道:“百家院重在一個鳴字,朕希望你們能夠摒棄所有偏見,公正地向天下傳播各種學說!”

“遵命!”張升和謝遷當即響應。

新成立的百家院掛在內閣下面,張升出任百家院院長,謝遷出任百家院副院長兼《明》刊的總編。

“陛下,這是第一期的《明》刊,還請過目!”謝遷顯得更加的機敏,僅是朱祐樘的一個眼神,當即便將早已經準備好的刊物上呈。

劉瑾從謝遷手裡接過這一份刊物,發現封面竟然是一個竹林圖,而後恭恭敬敬地遞送到朱祐樘手裡。

朱祐樘前世身處於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自然知曉媒體咽喉的價值,某世界首富不惜高溢價收購便是看到其實能引導輿論的價值。

文官集團之所以能夠這麼強盛,很大程度是因爲他們掌握“文字技術”,同時有着大量的弟子作爲傳播載體。

像京城此次的輿論走向,明明是劉大夏將屬於朝廷的安南檔案進行私藏而影響大明出兵,結果愣是被塑造成愛國愛民的忠貞之士。

朱祐樘現在已經跟清流站到對立面,而且張貞的死諫控制不好必定影響自己的聲譽,那麼自然是要將媒體控制在自己手裡。

雖然他不打算做儒學所宣揚那種垂拱而治的明君,但亦不想做在民間聲名狼藉的昏庸之君。

這一份名爲《明》的刊物記載的內容很廣泛,除了傳統的詩詞歌賦外,還有一些考生所喜歡的策論,另外還有一篇頗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等。

雖然嚴肅的內容有利於刊物的權威性,但若是融入相應的趣味性,這樣便有利於在全國迅速推廣開來。

朱祐樘發現謝遷確實是一個人才,裡面的內容都是按着自己的設想進行編撰,不由得輕輕地點頭道:“很好!”

“謝陛下誇讚!”謝遷心中大喜,當即便拱手施禮。

朱祐樘繼續翻着刊物,便緩緩地開口:“萬閣今老年事已高,劉閣老最近身體不算太好,既然你們是內閣的下屬部門,那今後就多往內閣走動!這樣吧,逢三、六、九日,你們到內閣行走,負責協助兩位閣老處理票擬,你們兩人亦好提前熟悉票擬事務!”

咕!

張升和謝遷在聽到這話的時候,忍不住嚥了咽吐沫。

若是按着正常的晉升流程,還不知要熬多少年,他們纔有機會進入內閣。但現在呢?他們在進入新創的百家院後,簡直是一步登天了。

雖然他們這算不上是入閣,但既然已經接觸到票擬事務,可以說站到內閣的門檻上,起碼已經比禮部左侍郎劉健都領先了半個身位。

南陽宗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

問曰:“誰?”

鬼曰:“鬼也。”

鬼曰:“卿復誰?”

定伯欺之,言:“我亦鬼也。”

鬼問:“欲至何所?”

……

朱祐樘翻看印證在後面的《宗定伯捉鬼》,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揚。

子不語怪物亂神,而今就非要給他亂一亂,而這個寓言故事還頗爲有趣,便道:“你們兩人到了內閣後,亦不要忘了百家院的事務。特別現在百家院和《明》刊初創,你們兩人務必要打好基礎,這樣將來亦會是你們的一大政績,朕真要扶正你們亦算是有個理由!”

政績,這將是他最看重的考覈標準,而不是看這些人的資歷和所謂的品行。

“陛下隆恩,臣願爲陛下效死!”張升和謝遷看到朱祐樘都已經替自己安排好路子,顯得十分感動地表態。

朱祐樘將《明》刊看完後,亦是做出決斷地道:“謝師,你在最後面加上大明此次征討安南的檄文,這第一期《明》刊便可分發全國了!售價跟當初所說的那般,一律按兩錢銀出售。”

對普通家庭而言,兩錢銀已經頂得上他們半年的生活開支,但《明》刊所面對的是讀書人羣體,所以他們這點消費力還是具備的。

當然,他現在所追求的是影響力,而不是要瘋狂賺錢,故而亦不需要將價格定得過高而影響銷量。

“遵命!”謝遷心中暗喜,當即恭恭敬敬地道。

在朱祐樘有序地做事的時候,那幫被他所冷落的詞臣又開始作妖了。

國子監祭酒傅瀚在接受十位得意門生的叩謝後,便端着老師的身份進行鼓動道:“劉大夏爲防西南糜爛抵死不肯供出西南檔案所在,乃有明以來第一剛貞之士也。今你們鄉試已畢,正是閒暇之時,便在城中多宣揚一番劉大夏的事蹟吧!”

雖然京城有不少讀書人在鼓吹,但其實效果比不上這十位新科舉人,特別他們正是處在最受關注的時期。

只是話音剛落,十個新科舉子的神情頓時變得古怪,誰都沒有進行響應。

咦?

傅瀚正要將茶往嘴裡送,當即便意識到這幫弟子的神色不對勁。

“恩師,此事恐難成命!”膽子最大的舉子選擇拒絕道。

啪!

傅瀚遭到直接拒絕,臉上頓感火辣辣的痛。

“弟子在剛剛鄉試一題中,便有一題爲:劉春藏圖,止漢犯越。弟子們今細細想來,題目跟劉大夏此事頗爲相似!”一個舉子隨後道明實情。

劉大夏,劉春,這能不相似嗎?

在剛剛結束鄉試的一道策論題目,幾乎照抄了劉大夏的情況,只是將安南檔案改成了地圖,最後變成了“劉春藏圖,止漢犯越!”。

參加本場順天鄉試的考生還保留着血性,面對這位一個藏圖阻止漢朝收復越國的官員大加指責,而這亦是十位舉子能夠中舉的條件之一。

“今弟子若是宣揚劉大夏的事蹟,學生怕算是言行不一了!”

“恩師,弟子最近亦沒有閒暇的時間!老師讓我們明日便一起到兵部報到,在兵部的資料庫中幫忙尋找安南檔案!”

這……

傅瀚原本想要鼓動自己的學生前去鬧事,不想撞了一鼻子灰。

敢情朱祐樘是早已經想到可能出現這場爭執,故而已經在鄉試的考題加了這麼一道,由考生進行作答。

只是這些考生現在是滿腔熱血,自己就會乖乖上套了,亦或者是隻能乖乖上套。

“恩師,沒事的話,弟子先行告退了!”在場的十位舉子亦是覺得尷尬,便是選擇告辭。

傅瀚無奈地擺了擺手,卻是知曉京城的輿論攻勢恐怕很難起來了。

九月一日,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

鎮南關,身穿鬥牛服的汪直站在城樓上宣讀檄文:“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然黎賊經歷屢傷我中國子民,荼毒生靈以萬計,有村名古寨,黎賊王子率部搶掠罄盡,寸草不留……又有黎將假扮海盜殺我軍民,焚我採珠船,奪我南珠王……今剝取安南王一干人封賜,犯我強明者,必誅之。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526.第524章 爲政苛酷,蹄踏半島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139章 收網行動1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第462章 帝遇故人,半璧江山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第145章 有禮耕藉,帝播新種第466章 寧要半璧,帝揭傷疤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斬五連第356章 帝嗣由天,張秦常新第360章 王煜應劫,越刀指程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當賞第70章 餘波2第173章 帝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第127章 刺駕第205章 帝言誅族,破綻突現第180章 先帝未成之偉業544.第542章 矛指周後,宮廷動盪第83章 帝指懷恩,臣有異心第200章 風起西南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39章 徐溥迷途,謝遷轉身第414章 大明萬一真有暴君呢?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218章 再無廷和,王越獻策第31章 王越在野,知曉蒼生第329章 兇徒在畔,帝有嗣憂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208章 帝之一怒,修二字書第112章 國母有缺,帝指軍政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第277章 有宴榮恩,武將亂文?第123章 揚州浮屍,帝遇難題第184章 萬匹馬騾南下意欲何爲?第478章 帝國的鉅艦正在啓動511.第509章 比明軍更可怕的存在!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196章 大明不許這麼牛逼的人存在(求訂閱第182章 從馬廄走出的總督第81章 王越承重,內臣有害第210章 東海新督,有刑凌遲(求保底月票)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358章 術道長夜,自清遇兵第242章 富裕後的財政預算第401章 天機玄妙的另一種解法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534.第532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8章 國喪和新君第440章 血洗石見,百兩一石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72章 餘波4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第552章 神秘青年男子的身份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339章 喬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540.第538章 後宮新勢,斷案光速第232章 橫山(求訂閱求月票)547.第545章 明出青黴,帝國有疾。第70章 餘波2第278章 越說荒謬,帝指金融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第302章 帝謀長遠,黑暗歸滿第470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盪第333章 着眼田間,興衰在農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284章 撥雲見日,貓王降臨第44章 帝有雄志,但求安眠第73章 餘波5第361章 勝負難分?遊戲初啓第54章 京山風波1第261章 有宮長樂,錦衣出手(月票2)第211章 孫交求生,公府求榮(我求保底月票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53章 這塊地不好拿啊(求月票)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第393章 妥協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第440章 血洗石見,百兩一石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賜倉使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
526.第524章 爲政苛酷,蹄踏半島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139章 收網行動1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第462章 帝遇故人,半璧江山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第145章 有禮耕藉,帝播新種第466章 寧要半璧,帝揭傷疤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斬五連第356章 帝嗣由天,張秦常新第360章 王煜應劫,越刀指程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當賞第70章 餘波2第173章 帝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第127章 刺駕第205章 帝言誅族,破綻突現第180章 先帝未成之偉業544.第542章 矛指周後,宮廷動盪第83章 帝指懷恩,臣有異心第200章 風起西南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39章 徐溥迷途,謝遷轉身第414章 大明萬一真有暴君呢?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218章 再無廷和,王越獻策第31章 王越在野,知曉蒼生第329章 兇徒在畔,帝有嗣憂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208章 帝之一怒,修二字書第112章 國母有缺,帝指軍政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第277章 有宴榮恩,武將亂文?第123章 揚州浮屍,帝遇難題第184章 萬匹馬騾南下意欲何爲?第478章 帝國的鉅艦正在啓動511.第509章 比明軍更可怕的存在!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196章 大明不許這麼牛逼的人存在(求訂閱第182章 從馬廄走出的總督第81章 王越承重,內臣有害第210章 東海新督,有刑凌遲(求保底月票)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358章 術道長夜,自清遇兵第242章 富裕後的財政預算第401章 天機玄妙的另一種解法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534.第532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8章 國喪和新君第440章 血洗石見,百兩一石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72章 餘波4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第552章 神秘青年男子的身份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339章 喬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540.第538章 後宮新勢,斷案光速第232章 橫山(求訂閱求月票)547.第545章 明出青黴,帝國有疾。第70章 餘波2第278章 越說荒謬,帝指金融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第302章 帝謀長遠,黑暗歸滿第470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盪第333章 着眼田間,興衰在農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284章 撥雲見日,貓王降臨第44章 帝有雄志,但求安眠第73章 餘波5第361章 勝負難分?遊戲初啓第54章 京山風波1第261章 有宮長樂,錦衣出手(月票2)第211章 孫交求生,公府求榮(我求保底月票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53章 這塊地不好拿啊(求月票)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第393章 妥協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第440章 血洗石見,百兩一石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賜倉使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