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

時值夏末,參治島的樹木鬱鬱蔥蔥。

雖然這座島嶼現在歸朝鮮管轄,但由於歷史遺留的原因,島內人口結構十分的複雜,甚至朝鮮現在其實僅統治島內的一部分區域。

首先是耽羅島原住民,這座島最早孕育出一個名爲耽羅的國度,於唐時遣使入朝,麟德中,其國王來朝從帝至泰山。只是耽羅國實力過於弱小,後來被高麗國所滅。

其次是蒙古人,元朝擊敗高麗國的駐軍,將耽羅島收爲本國版圖,設立總管府,屯鎮邊軍一千七百人。初爲對日本遠征的跳板,後演變成爲重要的流放之島。

而後是華夏人,明初並沒有放棄耽羅島,沿用元朝舊制,將耽羅視爲流放之地,如將陳友諒之子陳理、明玉珍之子明升等流放耽羅島。

朝鮮真正治理這裡的時間大約是百年前,高麗於1392年派遣軍隊擊敗島中的蒙古勢力,取得耽羅島的統治權,在濟州牧內設大靜及旌義二縣。

只是這座島的區域不可謂不大,統治情況類似於大明的海南島。

朝鮮所設置的大靜及旌義二縣覆蓋區域有限,不僅有耽羅的土著勢力盤踞於漢拿山周邊,而大明和蒙古的勢力一直殘存。

參治島的東邊是一片開闊的平原地帶,水草特別肥美,故而很適合養馬。

今年年初,大明朝廷派遣大批工匠前來,在這裡修建一座碼頭和一座磚城,象徵大明王朝的龍旗在這片土地高高揚起。

在明初之時,這座島的歸屬權實質是大明,只是現在大明朝廷並沒有將這座島據爲己有的打算。

朝陽初升,金燦燦的陽光從東邊灑在這座綠意盎然的海島上,島中部的漢拿山向陽而生,東面山體生長着各色花朵。

一支船隊在平靜的海面畫出一條潔白的痕跡,由西面的海域而來,然後徐徐地駛入海港中。

碼頭這裡停泊着大大小小簡陋的海船,這些海船大多都是由朝鮮半島而來,載着人蔘、藥材和皮貨等商品。

雖然互市的日期要在中秋佳節之後,但很多朝鮮商人都選擇提前到來。

任何時期的資本都是逐利的,很多精明的朝鮮商人都從次互市中看到商機,故而紛紛組建船隊前來淘金。

跟蒙古的情況相似,朝鮮的手工業全面落後於大明,雖然不像蒙古那般受困於鐵鍋,但亦嚮往着大明精美的瓷器、絲綢和物美價廉的農具等商品,故而一直都渴望朝鮮能跟大明開通貿易。

由於大明採用海禁政策,以前只有前往京城的使團纔有貿易機會,而普通的商人壓根想都不敢想。

現在得知在參治島開市後,他們都想要淘得第一桶金,故而紛紛派遣家奴或親自前來。

“拜見大明皇帝!”朝鮮商人看到一衆官員和將士都朝着那位持旨的人跪下,亦是紛紛跟着跪下來道。

錦衣百戶持旨出現在碼頭上,便朗聲宣讀聖旨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本朝與朝鮮國於參治島互市,既恩澤於良藩,亦爲兩國互通有無,故遣賢臣駐於東海。定國公世子徐世英文有治理一方之才,武有中山王之遺風,故授職東海總督。凡我朝東海之臣民,悉聽其令,欽此!”

徐世英此時已經換上明朝二品文官的官服,正是緩步從海船下來,眉目間多了一抹上位者的氣息,這一路過來已經慢慢進入角色。

他終究已經不再是藉助祖輩的榮耀,頂着定國公世子光環的武勳子弟,而是受到皇帝恩寵而被委任的東海總督。

此行帶領一千軍隊由天津押糧和棉布而來,而他將代表大明入駐這裡,成爲整片東海真正的話事人。

“下官拜見總督大人!”四夷館少卿李濟光充當外交官是最先一批前來的,此刻顯得恭恭敬敬地施禮道。

“卑職拜見總督大人!”兩千駐軍已經先行到達這裡駐紮,兩位千戶帶領部將顯得恭恭敬敬地跪禮道。

徐世英的目光在幾個官員中掃視一番,最後落到負責前來建城的劉柊禹身上道:“劉員外郎,大明在參治島開港設城如期完工,你功不可沒,此番辛苦你了!”

“此乃下官職責所在!總督大人,還請入城驗收吧!”劉柊禹雖然對東海總督選用武勳感到很意外,但顯得公事公辦地道。

受皇帝的信任,他此次被委派到參治島開港設城,現在已經正式完工。

在理論上,只要這位新總督驗收完畢,那麼他便可以帶着自己手底下的工匠們返回京城交皇差了。

咦?

隨行千戶霍光明看到劉柊禹竟然是如此態度,仿若間感覺眼前這位工部員外郎十分不近人情,不由得扭頭望了一眼徐世英。

徐世英聽到劉柊禹的語氣中透着冷漠,自然覺察出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態度。

他知道眼前這個小小的工部員外郎因考覈出色而被陛下看重,但自己跟他並沒有結怨,甚至都沒什麼交集。

徐世英並沒有發怒,卻是不動聲色地道:“好,請引路!”

新築的大明城在前面的高坡之上,那裡確實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好地形,一條臺階從碼頭延伸到城門處。

來到城門前,眼前的城牆高一丈多,皆由青磚壘成,只是城門之上還沒有命名。

徐世英知道現在的工部在賈俊的引領下,建築方面的水準已經超越往日,而今看到這座新修的城池,亦是暗暗驚歎自己大明工匠的鬼斧神工。

從城門進入,再登上城頭,看着城內鱗次櫛比的房屋,頓時有一種身處大明內陸一個縣城中的錯覺。

這裡城其實並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毅然是一座軍事向的大明城池。

在參觀囤放物資的倉庫後,又前去察看三千駐軍的訓練和佈防工事,最後返回位於中央的總督府。

四夷館少卿李濟光顯得十分的殷勤,卻是充當了嚮導的角色。

劉柊禹是一個直腸子的年輕人,顯得心直口快地道:“總督大人,下官在這裡再留三日!你覈定一下工部所繪的圖紙,若你確定已經沒有什麼遺漏,下官便率工匠返回京城!只是你事後才發現出現什麼疏漏,還有什麼建築物沒有修建的,那便與我們工部無關了!”

“劉柊禹,你這是什麼話?這座城皆由你全權負責,若是出了問題,不找你找誰啊?”四夷館少卿李濟光一直看劉柊禹不順眼,當即便嚴厲地責備道。

劉柊禹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亦是將聲調提高道:“下官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現在你比對工部的圖紙,若發現有什麼遺漏,現在即刻彌補,咱們將權責敲定下來!若工匠回國再來一趟不易,現在有問題提前解決不好嗎?咱們都是大明的臣子,別想着整天拖後腿,各自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不就行了嗎?”

“劉員外郎,注意你的身份,這麼大聲跟誰說話呢?”四夷館少卿李濟光的臉色頓時一寒,便大聲地告誡道。

徐世英已經看出來,劉柊禹板着一張臭臉敢情不是衝着自己,而是他跟這位自恃官階高的四夷館少卿不對付。

只是劉柊禹的思路並沒有錯,自己現在認真比對驗收,不說權責分明,而且真出了紕漏現在彌補的成本會低上很多。

徐世英不想介入兩人的紛爭,便進行表態道:“工部早前的圖紙我已經看過,這裡衣食住行都考慮得很充當!好,你給本督三日時間,本督再認真比對!若沒有什麼紕漏,本督便會用印,不會耽誤你跟工匠回京!”

“如此甚好!下官便回住處了,若有什麼事,差人叫我即可!”劉柊禹沒有搭理李濟光,對徐世英拱手離開道。

“真不明白陛下怎麼會重用這個愣頭青!此人仗着陛下的恩寵,在這裡誰都不放在眼裡,還好馬上就回去了!”四夷館少卿李濟光看着劉柊禹離開,便憤憤不平地咬舌頭道。

啪!

突然間,一個清脆的耳光驟然響起。

衆人紛紛尋聲望過來,臉上不由得感到一陣愕然,卻是驚訝地望向行兇者徐世英。

“你打我?”李濟光捂着生疼的臉蛋,顯得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道。

徐世英面對衆人驚訝的目光,當即便沉着臉道:“自今日起,凡膽敢妄議陛下者,本督定殺無赦!”

且不說他從不懷疑陛下的用人眼光,像王越、劉忠和汪直哪個不是政績卓越之人,甚至自己都是因陛下恩寵而重用的,啥時陛下用人需要眼前這個小小的四夷館少卿來質疑了?

“遵命!”在場的官員和將領都被徐世英震住了,當即紛紛恭敬地表態道。

李濟光被打懵了,只是對方確確實實掌握着自己的生殺大權,便連連稱是。

徐世英知道李濟光其實是清流一派,雖然這幫清流嘴裡一直說忠君愛國,但心裡恐怕是痛恨屠殺他們清流的弘治。

在他們的觀念中,恐怕陛下要重用徐溥、馬文升和王恕,還有那位太監懷恩纔是真正的聖明君主。

徐世英知道現在不宜小題大做,現在申明忠君的立場後,便淡淡地說道:“三位千戶留下,其他人退下吧!”

“是!”李濟光雖然心有不憤,卻是跟隨大家紛紛拱手退下道。

“世子,聽到是您過來,我跟陳山都不敢相信呢!”留下來的兩位千戶望向徐世英,顯得喜不自禁地道。

徐世英看着留下來的三位千戶,隱隱間覺得這其實都是朱祐樘的刻意安排。

眼前這三位千戶都是自己祖上的舊部,世世代代一直親近他們的定國公府,哪怕至今都有所聯繫。

現在朝廷將這三位千戶安排擔任東海衛千戶,雖然不可能百分之一百效忠自己,但無疑有利於自己掌握這支駐軍。

徐世英知道有些事情還得明確下來,便板着臉認真地告誡道:“今後我希望你們三個都記住一點!”

“請世子明示!”三位千戶交換一個眼色,當即便是恭敬地道。

徐世英望着三個人的臉,顯得一本正經地道:“你們不是定國公府的舊部,而是我大明的東海衛千戶,是要替大明捍衛東海的大明將領,明白了嗎?”

“是!世子!”三位千戶心頭一震,當即便響應道。

徐世英的眉頭微微蹙起,便進行糾正道:“以後別再叫我世子,我現在是東海總督,是鎮守東海的第一長官!”

“是,總督大人!”三位千戶感受眼前的世子確實不一樣了,當即便改變稱呼道。

徐世英知道不可能一下子抹掉定國公世子的痕跡,但這是他必須要做的事情。

不僅僅是爲了不被朝臣抓自己的小辮子,而且不能因爲某一日他離開,結果這幫人不再服從於大明朝廷,忘記自己是大明將領的事實。

徐世英在糾正這幫人的稱呼後,便進入東海總督角色並詢問道:“劉柊禹和李濟光究竟是什麼矛盾?”

“此事說來話長,起初是因爲李濟光想插手新鮮肉食供應,結果被劉柊禹拒絕了,而李濟光自那時起便處處刁難劉柊禹!最近則是南山部的酋長之子送來一批油料,但南山部是朝鮮的叛民,從不肯向朝鮮納稅,李濟光以此爲由將人抓了,還通知濟州牧派人過來將人帶走!”陳山是年齡最長的,便將事情的經過說出來道。

旁邊的千戶亦是發表自己的看法道:“其實這事還是劉柊禹做的對!像早前的新鮮肉食,南山部這邊給的價格實惠且肉質新鮮,因何還要從濟州牧那邊買高價肉呢?”

“這油料也是一個樣!濟州牧壓根不許普通百姓往我們這裡送,他卻是想要壟斷賣高價,只是劉柊禹一直只要他們一小部分,而大部分還是從南山部落那邊購進來!此次南山部的人直接送到聯合城,結果被李濟光領着人抓了起來!”陳山進行補充道。

徐世英理清了事情的經過,便一本正經地詢問道:“南山部的酋長之子現在在哪裡?”

“濟州牧的人今天一大早便過來,現在應該將人押出城了!”陳山先是微微一愣,而後如實地彙報道。

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363章 帝生兩憂,明遠出航(求保底月票)第568章 大明王朝的新底牌第479章 終究還是被怒火填滿了第207章 拒東宮婚,迎民間後第139章 收網行動1507.第505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第330章 帝欲取金,風浪有阻第376章 語無倫次,九族累官第52章 黑化就會變強?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第263章 小人作怪,越教做人第402章 悔之不及和第二方案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250章 抽絲剝繭(補更)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第564章 五年後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549.第547章 大王亮牌,禍降於世第124章 武勳暗涌,神盾初威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第121章 縮繩隱田548.第546章 惡疾纏相,帝終出擊第94章 天意冥冥,誰生誰死?第461章 帝血江南,爾香求血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斬五連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311章 熙熙攘攘的京城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第231章 皇帝大婚521.第519章 誰是那個背後捅刀之人?第388章 弘治朝下的失意聯盟第123章 揚州浮屍,帝遇難題500.第498章 蒸汽機,出來吧!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512.第510章 一個來自整個日本的阻力第55章 京山風波2(求月票)第243章 論政的嚴重後果第172章 皇帝越來越成熟了第145章 有禮耕藉,帝播新種第457章 白銀溺器,犬咬銀主第467章 火燒白蓮,刀槍不侵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第212章 武勳遇雨,武舉朝陽第252章 兇徒浮現,君臣收網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469章 獨釣西湖,認知顛覆第60章 血災降臨第229章 刀兵不止,斬破虛妄第297章 禍從口出,以血忠君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第411章 嫁禍的人一點都不專業好吧第319章 皇帝面臨無可奈何二事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479章 終究還是被怒火填滿了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477章 弘治六年的全新藍圖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511.第509章 比明軍更可怕的存在!第165章 武勳有隙,黎使論罪第386章 糧與霸權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總督人選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271章 帝出難題,京勢漸顯第71章 餘波3第259章 京城暗涌,會考論雄第305章 五倍不敵,王爲魚肉521.第519章 誰是那個背後捅刀之人?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第449章 九州易位,淚別故土(求保底月票)第138章 案情有詐,從貴甘犬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203章 抽絲剝繭,抄家滅族第73章 餘波5第138章 案情有詐,從貴甘犬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133章 吳玘官途,帝嘆荒謬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429章 一場失敗仿越計劃第418章 惦記大明女人是要被迴旋鏢的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43章 小我濛濛,大我帝王498.第496章 白象暴死,明旗飄揚第281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第339章 喬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457章 白銀溺器,犬咬銀主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
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363章 帝生兩憂,明遠出航(求保底月票)第568章 大明王朝的新底牌第479章 終究還是被怒火填滿了第207章 拒東宮婚,迎民間後第139章 收網行動1507.第505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第330章 帝欲取金,風浪有阻第376章 語無倫次,九族累官第52章 黑化就會變強?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第263章 小人作怪,越教做人第402章 悔之不及和第二方案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250章 抽絲剝繭(補更)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第564章 五年後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549.第547章 大王亮牌,禍降於世第124章 武勳暗涌,神盾初威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第121章 縮繩隱田548.第546章 惡疾纏相,帝終出擊第94章 天意冥冥,誰生誰死?第461章 帝血江南,爾香求血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斬五連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311章 熙熙攘攘的京城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第231章 皇帝大婚521.第519章 誰是那個背後捅刀之人?第388章 弘治朝下的失意聯盟第123章 揚州浮屍,帝遇難題500.第498章 蒸汽機,出來吧!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512.第510章 一個來自整個日本的阻力第55章 京山風波2(求月票)第243章 論政的嚴重後果第172章 皇帝越來越成熟了第145章 有禮耕藉,帝播新種第457章 白銀溺器,犬咬銀主第467章 火燒白蓮,刀槍不侵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第212章 武勳遇雨,武舉朝陽第252章 兇徒浮現,君臣收網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469章 獨釣西湖,認知顛覆第60章 血災降臨第229章 刀兵不止,斬破虛妄第297章 禍從口出,以血忠君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第411章 嫁禍的人一點都不專業好吧第319章 皇帝面臨無可奈何二事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479章 終究還是被怒火填滿了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477章 弘治六年的全新藍圖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511.第509章 比明軍更可怕的存在!第165章 武勳有隙,黎使論罪第386章 糧與霸權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總督人選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271章 帝出難題,京勢漸顯第71章 餘波3第259章 京城暗涌,會考論雄第305章 五倍不敵,王爲魚肉521.第519章 誰是那個背後捅刀之人?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第449章 九州易位,淚別故土(求保底月票)第138章 案情有詐,從貴甘犬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203章 抽絲剝繭,抄家滅族第73章 餘波5第138章 案情有詐,從貴甘犬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133章 吳玘官途,帝嘆荒謬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429章 一場失敗仿越計劃第418章 惦記大明女人是要被迴旋鏢的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43章 小我濛濛,大我帝王498.第496章 白象暴死,明旗飄揚第281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第339章 喬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457章 白銀溺器,犬咬銀主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