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帝出於謙,天意冥冥(月票4)

“陛下,奴婢這便領人前去將朱驥逮到東廠?”劉瑾聽到不能讓朱驥跑掉,頓時心領神會。

朱祐樘差點沒將剛剛送進嘴裡的茶全噴出來,目光充滿幽怨地望向劉瑾,沒有想到這貨壓根沒自己想象般聰明。

只是這種智商似乎才更加符合歷史,不然不可能天真地派文官前去整屯軍屯造福大明,結果反被整個文官集團構陷謀反。

“陛下,奴婢難道哪裡說錯了?”劉瑾注意到朱祐樘的反應,頓時心虛地詢問。

朱祐樘將手中的茶盞輕輕放下,便淡淡地表態:“孫交給了東廠,李敏亦交給東廠,東廠給朕審出什麼了?現在朕真允許你們對朱驥嚴刑拷打,你們能保證讓朱驥招供一切嗎?”

按說,既然已經懷疑到朱驥身上,只需要下一道旨意將朱驥抓起來嚴刑拷打,不失爲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只是汪直不在京城,加上東廠那幫人辦事比錦衣衛其實好不了太多,他還真信不得現在東廠那幫人能強行撬開朱驥的嘴。

抓人審訊固然是一件動動嘴皮子的事情,但如果總是冤枉無辜之人,或許讓“無辜的人”慘死獄中,其實會產生一種不良後果。

哪怕自己不介意做一個大開殺戒的暴君,但完全不講規矩的帝王註定是離心離德,換不來真正爲自己拼命的打工人。

作爲帝王處決任何一位重臣,其實只需要一個藉口即可。

英宗因懷疑于謙欲立襄王之子便殺了于謙,崇禎因懷疑袁崇煥投靠努爾哈赤便斬了,甚至斬殺岳飛可以用莫須有。

朱祐樘終究是想要帶領華夏走向世界之巔的帝王,現在並不是需要快刀斬亂麻的王朝末期,所以最好的做法不是因疑便屠,而是要設法查出能夠令天下人信服的罪證。

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

朱祐樘身居帝位,是天下萬民之主,亦是大家口口聲聲效忠的對象。只需要給天下樹立一個正面的形象便能贏得萬民擁護,卻是犯不着採用如此急於求成的卑劣手段。

雖然他已經十分確信朱驥存在問題,但東廠恐怕很難讓朱驥招供。哪怕真的招供了,亦是很難令天下信服,最後還是會像楊榮的兒子那般將自己的惡行推說是遭至汪直迫害。

何況,朱驥雖然存在着結黨和經濟方面的問題,但未必對自己不忠,畢竟每日的兢兢業業是自己親眼所見。

正是如此,朱祐樘並不準備舍大道而取小道,卻是要做一個能令天下萬民從心裡忠誠和擁戴的帝王。

“陛下要怎麼做,奴婢願赴湯蹈火!”劉瑾亦是意識到東廠做事確實不給力,便怏怏地表忠。

朱祐樘正想要讓他將王越找過來,只是突然瞥見他手裡還有一份奏疏,便疑惑地詢問:“還有誰要跟着請辭?”

“這是應天府尹于冕的辭疏!”劉瑾當即反應過來,將另一份奏疏呈上。

朱祐樘初時還沒有反應過來,旋即才苦笑地道:“應天府尹于冕?朕記得此人,于謙之子,聽聞他生的六個都是女兒?”

“陛下好記性,於少保只有于冕一個獨子,所以於少保的血脈恐是要斷了!”劉瑾其實一直敬佩于謙,顯得無奈地嘆息。

朱祐樘亦是替于謙感到惋惜,只是看到于冕請求自己給於謙諡號,心裡不由得微微感到犯難。

于謙是英宗皇帝所殺,雖然明顯做錯了,但自己離英宗的關係還是太親近了一些,卻是不宜給於謙過重的褒獎。

其實從行爲上來講,成化朝已經糾正了錯誤,對於家可謂不薄。

成化帝親自審理並給於謙平反,原本于冕只能得到一個千戶的軍職,但于冕當時上疏自陳不願武職。

面對這一個請求,而於冕連舉人都不是,頂多給個文官的官蔭了事。只是成化帝直接給了一個兵部員外郎的肥缺,現在於冕已經是正三品的大明官員,應天府尹比應天巡撫遜色不了太多。

至於于謙的女婿,更是早早提拔到錦衣衛指揮使的位置上。

只是有些事情終究還是避無可避,于冕是懂得賣慘的,說自己臨終的心願便是能看到朝廷給父親一個諡號。

朱祐樘已經沒有理由拒絕了,卻是突然心裡一動道:“扣下朱驥的辭疏,即將傳朕的旨意,讓他跟禮部一起商議于謙諡號一事!”

“陛下,朱驥是於少保的女婿,由他參與不合適吧?”劉瑾先是微微一愣,而後小心提醒朱驥應該避嫌。

朱祐樘發現劉瑾還得多加打磨,當即便沉着臉:“照辦!”

“遵旨!”劉瑾發現眼前的帝王什麼都好,但有時的做法讓人抓摸不透,只是自然不敢有任何的違抗。

大時雍坊,朱府。

這一座府邸坐落在公明衚衕最裡面,衚衕外面便是西長安街,有一種“鬧中取靜”的意境。雖然門庭顯得十分普通,但裡面卻呈現一種奢華的建築。

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哪怕堂堂錦衣衛指揮使想要擁有這麼一座大宅子,其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傍晚時分,一場春雨淅淅瀝瀝地灑落在北京城的每個角落。

一個轎子冒雨來到這裡,從轎子裡面竟然走出一個身穿黑袍的老者,黑袍老者被管家直接領到一處密室。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原都察院左都御史馬文升,見到進來的朱驥便埋怨起來:“朱兄,我不是跟你說了嗎?王越確實有點真本事,他已經將我們幾個迷魂陣識破,知道楊漢又潛回北京城隱匿!楊漢這個人並不可靠,你毋要再留戀這權勢,像老夫這般灑脫請辭方是上策!”

朱驥望向這個焦急的老頭,眼睛閃過一抹鄙視。

馬文升是因爲替大明第一貪官叫屈,所以根本無法繼續立足於朝堂,所以才上疏請辭。現在倒好,他竟然將自己灰溜溜辭官保命吹噓成了灑脫辭官。

只是這些心裡話不宜說出來,便讓馬文升先行坐下,又讓下人送來了好茶。

朱驥心裡其實是不想辭呈,即便早已經察覺皇帝對自己存在猜測,甚至安排王相一直在暗裡地調查自己,但錦衣衛指揮使的權勢太誘人了。

雖然誰都知道猴子往小洞抓果實只要放手便能出來,但人性跟獸性其實是一回事,又有多少男人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呢?

“朱兄,可是皇帝挽留你,但這必定是皇帝的權宜之計,你切勿要上當受騙!”馬文升深知朱驥必須得離開纔不會查到自己身上,顯得苦口婆心地勸道。

朱驥輕呷一口茶水,卻是輕輕地搖頭:“陛下對我的請辭沒有任何批示,不過現在我暫時走不了了!”

“你怎麼可能走不了?你大不了直接掛靴離去,老夫讓人爲你唱名,必定能留下一段不慕權勢的千古佳話!”馬文升得知朱祐樘沒有向朱驥灌迷魂湯便安心下來,當即顯得十分不屑地說道。

其實他知道朱祐樘現在必定是兩難之境。

若讓朱驥離開,便會讓事情無法繼續深挖;只是採用甜言蜜語對朱驥進行挽留,若將來真查出了罪證,那麼皇帝是一種自打嘴臉的行爲。

朱驥發現所有人都輕視那位勤勉帝王的智慧,顯得戲謔地反問道:“陛下今日下旨讓我跟禮部一起商議我岳父諡號一事,若是我選擇掛靴離任,你當真能爲我留下佳話?”

“啊?他……他怎麼能想……想到這種藉口?”馬文升的眼睛用力地瞪起來,顯得難以置信地道。

雖說朱驥不貪慕權勢掛靴離任,確實可以塑造成一段佳話,但現在皇帝要朱驥留下來商議于謙的諡號。

人活一世,無非是“忠”和“孝”。

若朱驥敢將這個事情置之不理而強行離開,那麼事情傳出去的話,別說是名垂青史,朱驥恐怕連衣錦還鄉的資格都沒有了。

一直以來,他都懷疑皇帝身邊有高人指導,現在無疑已經證實了這個判斷,此等智慧斷然不是那位年輕皇帝能想到的。

朱驥其實知曉事情恐怕跟自己姐夫的辭疏有關,不過能一下子便將姐夫的事情直接利用起來,足見如今的皇帝智慧超羣。

不過他心裡已經有了決定,卻是選擇暫時在京城逗留數日,處理好這個事情再行離開。

且不說他不能冒着不忠不孝的名頭離開,由於岳父僅有一子一女的關係,卻是一直將自己當成了半個兒子看待,所以更需要留下來替岳父爭取一個好諡號。

“朱兄,現在確實不好即刻掛靴離任,只是王越這般調查下去,楊漢沒準真被他找出來!當務之急是跟禮部明日便敲定諡號,然後明日傍晚即刻離開京城!”馬文升知道不能逼着朱驥離開,當即便告誡地道。

其實他表面很急,心裡並不見得多急,卻是不太相信王越真有本錢將自己隱藏起來的人找出來。之所以一再慫恿朱驥儘快離開,主要還是希望朱驥離開給自己的安全再添一道保險。

不得不承認,王越確實是有兩把刷子,以致自己不得不慫恿朱驥主動遞上辭呈離開。

三月初四,山川壇。

“播種!”

在犁田完畢後,耕藉禮又來到了春播的重要環節。

“稻!”

“黍!”

“粟!”

“麥!”

“菽!”

“棉花!”

……

五穀的栽種過程中,今年同樣加入了棉花種子。

文武百官在去年都沒有質疑此舉,而今看到棉花給普通百姓帶去的實惠後,自然更沒有理由進行反對了。

朱祐樘換回龍袍後,便按慣例對文武百官進行恩賞,只是在這個宴會中的興致並不高。

雖然王越在昨日通過蛛絲馬跡一路尋到了楊漢的藏身之所,但消息還是提前走漏了,以致楊漢先一步被轉移了。

事情越查,反而暴露出來的東西更多。

此次不知都察院內部有內應,還是自己的皇宮清洗還不夠徹底,這才導致消息提前一步泄漏出去了。

耕藉禮圓滿落幕,朱祐樘乘坐宮車浩浩蕩蕩返回北京城,後面則是一大幫文武百官隨行而歸。

朱祐樘坐在宮車上,在望向道路兩邊的時候,倒是給他帶來了一點小驚喜。

除了皇家織布廠和聯合織布廠坐落在這裡外,現在諸多紡紗、染坊和織布作坊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像極了後世一個紡織工業園。

朱祐樘並不能看到工人上工的場景,眼前都是經過戒嚴的道路,心裡還是有些惋惜。

不過他知道現在紡織業僅是剛剛起步階段,國內的紡織產業能否真正騰飛,其實最核心還是百姓口袋得有錢。

或許是前世出身底層的關係,讓他見識到底層百姓的節省,亦深刻意識到任何時代的百姓口袋有錢的重要性。

若是廣大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只需要普通的黑布縫縫補補過日子,那麼飛梭織布機僅僅只能開創一個普通的棉布市場。

只有讓百姓的口袋真正鼓起來,棉布產業才能呈現百花爭鳴的新興產業。

等回到西苑的時候,頓時有種回到家裡的感覺。

“陛下,旨意已經下達了!”郭鏞迎上前來,顯得苦澀地彙報。

朱祐樘看到事情終究沒有朝自己所想的方向發展,便輕輕地點頭:“知道了!”

其實這幾天已經想通了,誰家裡沒有幾隻老鼠,而今最重要還是推動大明王朝發展,卻不能將過多的精力放在這些老鼠身上。

現在上天竟然是要給朱驥一條生路,讓自己無法通過朱驥這條線掀出幕後主使,那麼權當天意使意。

于謙的諡號已經形成定論,雖然朱驥一直堅持于謙文正和配亨太廟,但朱祐樘不可能將有明以來最高的諡號和待遇給於謙。

且不說北京保衛戰並不能全歸於謙一個人的功勞,亦是得益各方動用舉國之力守城,而且自己離英宗的關係還是太近了。

哪怕于謙真是配得上有明以來第一文臣,那亦不能讓英宗承擔誤殺大明第一文臣的罪名,這樣不利於皇室的威望。

正是如此,他按着原來的歷史,給予諡號“肅愍”。貌恭心敬曰“肅”,在國逢難曰“愍”,佐國逢難曰“愍”。

現在於謙的諡號敲定,自己亦是允許朱驥的請辭,這個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

朱祐樘知道不能對王越要求太高,畢竟現在京城這潭渾水過於渾濁,哪怕自己亦不曉得藏着多少老鼠。

“陛下,都察院搜檢廳副千戶王煜和國子監監生王守仁剛剛在宮外生事,不知該如何處置?”劉瑾走了過來,顯得小心地彙報道。

第72章 餘波4第562章 炮轟兩牙,天命於海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511.第509章 比明軍更可怕的存在!第307章 初雪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帶錢,東方衙門八字開第158章 仁壽有月,王越奏官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第121章 縮繩隱田529.第527章 天下海明,後宮憎狐!第27章 臣有野望,君芒初現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總督人選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第57章 京山風波4547.第545章 明出青黴,帝國有疾。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71章 餘波3第128章 真兇第71章 餘波3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564章 五年後第204章 奸佞當除,民有恩票(補更)第47章 詩起詩終,臣子如棋第252章 兇徒浮現,君臣收網第90章 禮部人事,廷推之爭第433章 大話東西,豆中黃金第174章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第226章 誰掌乾坤,勤勞致富第309章 缺錢的財政會議第211章 孫交求生,公府求榮(我求保底月票第378章 陰盛陽衰,重傷垂死第119章 弘治元年第一場血(求月票)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297章 禍從口出,以血忠君第263章 小人作怪,越教做人第175章 夷狄奉中國(月票加更)第91章 終是陌途,波雲詭譎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332章 聖人有劫,命懸一線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207章 拒東宮婚,迎民間後487.第485章 憤怒的帝王喊一二三第338章 君臣佳話,萬安有禮第173章 帝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第102章 萬民送行,王越再詩第471章 有後持家,嬰尿落奸第342章 弘治四年,風起元旦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246章 弘治二年的春節第29章 君君臣臣,好夢易醒第239章 大明的旗幟飄揚第562章 炮轟兩牙,天命於海第288章 分配不公,罪在烹魚?第226章 誰掌乾坤,勤勞致富第69章 餘波1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295章 雷擊逆臣,帝國遇劫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66章 陛下,臣沒教啊!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23章 懷恩似忠,禮部求恩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545.第543章 冬雪初降,賈俊入局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斬五連第243章 論政的嚴重後果第276章 難測帝心,恩榜現世第332章 聖人有劫,命懸一線第160章 陳案不公,舊人當誅第407章 世間再無家家皆淨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157章 有刀雪楓,神盾將危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334章 萬難唯錢,君臣苦樂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齊奔海外第359章 天機紅顏,玄妙自解511.第509章 比明軍更可怕的存在!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內外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479章 終究還是被怒火填滿了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92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第133章 吳玘官途,帝嘆荒謬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91章 終是陌途,波雲詭譎第371章 底牌盡出,陰盛陽衰。第112章 國母有缺,帝指軍政第436章 女子有符,滅門有即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6章 太子入宮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523.第521章 這還是我們的祖國嗎?
第72章 餘波4第562章 炮轟兩牙,天命於海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511.第509章 比明軍更可怕的存在!第307章 初雪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帶錢,東方衙門八字開第158章 仁壽有月,王越奏官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第121章 縮繩隱田529.第527章 天下海明,後宮憎狐!第27章 臣有野望,君芒初現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總督人選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第57章 京山風波4547.第545章 明出青黴,帝國有疾。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71章 餘波3第128章 真兇第71章 餘波3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564章 五年後第204章 奸佞當除,民有恩票(補更)第47章 詩起詩終,臣子如棋第252章 兇徒浮現,君臣收網第90章 禮部人事,廷推之爭第433章 大話東西,豆中黃金第174章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第226章 誰掌乾坤,勤勞致富第309章 缺錢的財政會議第211章 孫交求生,公府求榮(我求保底月票第378章 陰盛陽衰,重傷垂死第119章 弘治元年第一場血(求月票)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297章 禍從口出,以血忠君第263章 小人作怪,越教做人第175章 夷狄奉中國(月票加更)第91章 終是陌途,波雲詭譎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332章 聖人有劫,命懸一線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207章 拒東宮婚,迎民間後487.第485章 憤怒的帝王喊一二三第338章 君臣佳話,萬安有禮第173章 帝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第102章 萬民送行,王越再詩第471章 有後持家,嬰尿落奸第342章 弘治四年,風起元旦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246章 弘治二年的春節第29章 君君臣臣,好夢易醒第239章 大明的旗幟飄揚第562章 炮轟兩牙,天命於海第288章 分配不公,罪在烹魚?第226章 誰掌乾坤,勤勞致富第69章 餘波1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295章 雷擊逆臣,帝國遇劫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66章 陛下,臣沒教啊!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23章 懷恩似忠,禮部求恩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545.第543章 冬雪初降,賈俊入局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斬五連第243章 論政的嚴重後果第276章 難測帝心,恩榜現世第332章 聖人有劫,命懸一線第160章 陳案不公,舊人當誅第407章 世間再無家家皆淨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157章 有刀雪楓,神盾將危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334章 萬難唯錢,君臣苦樂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齊奔海外第359章 天機紅顏,玄妙自解511.第509章 比明軍更可怕的存在!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內外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479章 終究還是被怒火填滿了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92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第133章 吳玘官途,帝嘆荒謬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91章 終是陌途,波雲詭譎第371章 底牌盡出,陰盛陽衰。第112章 國母有缺,帝指軍政第436章 女子有符,滅門有即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6章 太子入宮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523.第521章 這還是我們的祖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