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江南你是真該死啊

十二月的京城,北國飄雪,銀裝素裹。

西苑中央的太液池已經冰封,這座皇家園林同樣被白雪所覆蓋,惟有西邊那座宮殿還露出黃色的屋脊。

一行朝廷重臣身披裘衣,頂着漫天飄下來的雪花,踩着來不及清掃的積雪從宮門走進來,每個人的臉色都顯得肅穆。

在他們跟隨太監來到御書房,先在門前的屋檐下抖掉身上的積雪,這裡恭恭敬敬地走進裡面參拜。

御書房的地暖已經全面啓動,不僅有着源源不斷的暖氣從地底冒起,空氣中飄散着一股淡淡的檀香。

大明王朝最高會議始終安排在這裡,而今他們亦是爲了解決帝國所遇到的問題而來。

在朝廷政令推行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阻礙,如今的阻力出現在江南。無論是農業還是商貿,江南都是帝國重中之重的地區。

“興化縣至今沒有張帖銀元政令!”

“徽州府市面如今尚沒有出現銀元!”

“淳安有名儒稱新錢爲假錢,呼籲士林拒之!”

……

弘治朝在今年推出最具深遠意義的舉措,正式廢除帝國一直盛行的銀本位制,結果在江南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

北京城是天子腳下,朝廷治理了整個權貴階層,加上這裡的百姓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所以廢除銀本位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雖然無法避免還有普通百姓使用白銀交易,但絕大多數的交易結算都改用銅錢和銀元,新幣可以說徹底取代白銀的地位。

銀元的好處其實顯而易見,且不說店家的秤容易缺斤少兩,而且銀兩的雜質有所差異,最終的火耗會損失的損耗差別很多。

現行的銀元存在固定的面值,且還會跟低面值的銅錢直接綁定,這無疑大大強化交易雙方的公平性。

只是在京城暢通無阻的銀元,結果到了富庶的江南地區想要推行竟然舉步維艱,遭到了重重的阻力。

至此,朝廷和江南地主階層的矛盾在這一刻竟然意外爆發衝突。

究其原因,大明朝廷在江南的影響力早已經大幅度削弱,而且朝廷廢除銀本位確實侵害了地主階層的核心利益。

國朝至今已經一百餘年,社會階級早已經固化,絕大多數的財富已經被少數人所掌握。

他們幾代人積攢大量的白銀,現在僅因爲日本擁有大銀礦和海外存在諸多銀礦就要廢除銀本位制,這讓他們又豈能甘心呢?

朝廷這項廢除銀本位的政令到其他地方還好,畢竟很多地區窮得叮噹響,只要朝廷能夠保障銀元的購買力即可。

江南地區卻是完全不能接受,由於國朝至今一直有所遏制土地兼併,白銀是他們財富的重要形式。

現在他們好不容易積攢到如此豐厚的家財,又豈能讓這數之不盡的窖銀大幅度貶值,乃至不能流通使用呢?

至於日本會不會因爲坐擁大量銀礦而洗劫大明的社會資源,這並不是他們所關心的事情,亦或者壓根一點都不重要。

正是如此,廢除銀本位制已經大大觸犯到江南地主階層的核心利益,而今幾乎整個地主階層都在阻止銀元流通。

朱祐樘跟以往那般坐在閣樓上充當觀客,在接受這幫重臣的跪禮後,便讓劉瑾示意他們可以進入會議了。

“在江南推行新錢確實十分的難辦!”

“哪怕難辦亦得辦,難道咱們的商品要給日本和蠻夷席捲一空嗎?”

“咱們總不能要用刀子架在他們脖子逼他們使用銀元,此舉跟北虜又有何區別?”

……

今日召開最高會議主要內容正是商討新幣在江南推行遇阻一事,雖然他們意識到廢除銀本位的重要性,但亦是不願意採用武力的方式。

理論上,朝廷通過武力確實可以解決這個難題,但在真正的實施過程中很容易釀造大的反抗勢力。

歷朝歷代在遇到財政危機的時候,通常都想到發行大錢來解決,但以一當百的大錢往往加劇貨幣體系的崩塌,更是促使地主階層倒戈。

現在他們想要通過武力迫使江南所有地主使用新幣,且不說能不能做到,哪怕真能做到亦得面臨不可預測的大動盪。

最爲重要的是,一旦王朝徹底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整個江南地區,那麼難免要面臨政權更迭的命運。

徐瓊雖然的聲望不及劉吉和尹直,但卻是堅定的帝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你們就別在這裡抱怨了,咱們朝廷接下來該如何在江南推行新錢,今日必須拿出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吏部尚書李裕和工部尚書賈俊知道光抱怨確實無濟於事,只是面對這個棘手的問題,不由得暗自感到一陣頭痛。

按現在的情形,江南的地主階層已經開始抱團,朝廷現在通過政令的方式廢除銀本位制簡直是難於登天。

“雖然遇到了阻礙,但咱們朝廷自然是繼續要求整個江南推行銀元結算。從布政司到府,再到州和縣,要求所有地方官員倡導百姓使用新錢,禁止白銀在市面流通!”兵部尚書劉宣深諳治軍之道,當即率先表態道。

自從思想上由虛轉實後,他亦是覺察到軍隊的中低層將士無非是爲權爲錢,而今飽讀聖賢書的地方官員必定同樣如此。

只要朝廷拿捏着地方官員的前程,那幫地方官員必定不敢陽奉陰違,而是乖乖貫徹大明朝廷廢除銀本位制。

工部尚書賈俊的心裡微微一動,便是認真詢問道:“劉尚書,這個方向是沒有錯,但該如何層層施壓下去,又如何讓整個江南的百姓都接受新錢呢?”

“自然要對推行不力的地方官員進行問責!凡是不積極的州縣,不僅州縣要免職,連同知府都要進行懲處!”兵部尚書劉宣避免後面的問題,卻是揪着地方官員的積極性做文章道。

吏部尚書李裕掌握百官的升遷,卻是輕輕地搖頭道:“劉尚書,新幣在江南推行不力,固然有部分官員懈怠,但而今想要跟宋澄那般爲民請命的地方官員亦是不少。以知縣爲例,一縣之地有輔官、吏員和衙差,一旦下面的人不幹活的話,知縣想幹活亦做不成任何事!”

“李尚書,你此話怎麼像是幫地方官員開脫呢?”兵部尚書劉宣的眉頭蹙起,卻是對李裕的動機進行質疑道。

禮部左侍郎周經等官員並沒有地方官的履歷,現在聽到李裕這一番袒護地方官員的言論,亦是不由得面面相覷起來。

吏部尚書李裕知道在場有些官員過於理想化,便滿臉認真地道:“別看知縣風風光光的,但咱們大明官員都是流官,僅僅帶着幾名隨從到地方上任,甚至連當地的方言都聽不懂。反觀吏員和衙役都是本地人,而這些人通常都跟地方大宗族和鄉紳有關,所以新幣推行不暢並不能一昧地怨地方官員懈政!咱們只有找到真正的病因,這纔好對症下藥!”

雖然他沒有知縣的任職經歷,但亦是地方擔任監察御史,還出任過山東按察使和陝西布政使,加上擔任吏部尚書以來亦是認真聽取下面官員的工作報告。

結合着自己實際的工作經驗和下面官員彙報上來的情況看來,他意識到衙門吏員和差役的重要性,這幫人一旦聯合甚至可以輕鬆將知縣的權力架空。

此次廢除銀本位制在江南推行不暢,新幣遲遲打不開局面。如果僅是幾個地方如此,那麼自然是該地的官員怠政,但整個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便不能全怨地方官員不作爲了。

雖然匪夷所思,但一些偏遠的地區,其實會出現知縣害怕當地吏員的情況,甚至不敢受理有關吏員的案子。

如廣東下面的新安縣便發生一個頗爲神奇的案子,負責選拔的承行吏員遭到同僚陸榮祖毆打致死,結果新安知縣居然不敢管,直到苦主的親屬上告廣州府才被懲治。

“既然吏員和衙差纔是禍首,那麼咱們便問責吏員和衙差!”徐瓊得到李裕透露的情況後,當即便進行表態道。

不等李裕有所表態,劉宣顯得苦澀地道:“徐閣老,這下面的吏員和衙差是吏滑如油,且不說基數過大,而且他們不見得稀罕那份差事!”

大明的官員通常都是寒窗數十載才謀得的差事,亦有不少官員想要施展抱負,更是肩負着一族的興衰,所以前途對他們是命根。

只是吏員和衙差都是底層人混一口飯的差事,如果有人給足了銀兩,壓根不會在意會不會被朝廷革除職務。

正是如此,朝廷能夠以前途要挾地方官員做事,但涉及成千上萬的書吏和衙差操作起來十分的困難。

“這……那該如何是好?”徐瓊發現事情還真是如此,頓時傻眼地道。

吏部尚書李裕和工部尚書賈俊默默地交換一個眼色,這個徐瓊雖然對皇帝有足夠的忠心,但其眼界和才能還是有所欠缺。面對這種棘手的問題,堂堂的閣老怎麼能撂挑子呢?

“本官當年在湖廣丈量田畝,遇到的阻礙同樣數不勝數,只是誠蒙陛下器重,以湖廣總督的身份凌駕湖廣諸官之上,對中底層官員和吏員更有直接罷免之權,方使宵小敢怒而不敢言!既然現在無法通過政令的方式推行於江南,那麼本官以爲可派遣欽差重臣下江南,總攬廢除銀本位和推行新幣的事務。”劉忠結合自己在湖廣的經驗,亦提出自己的提案道。

“此法似乎可行!”

“推行新幣不比丈量田畝,新幣要求人家配合!”

“不管如何困難,當派遣一位重臣下江南主持大局!”

“京城離江南太遠了,確實得派大臣前往總攬大局,對阻撓之人亦可當場懲治!”

……

兵部尚書劉宣等官員得知劉忠的提議,雖然新推新幣確實不像丈量田畝那般簡單,但亦是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

閣樓上,茶香嫋嫋。

朱祐樘接過韓幼英遞送過來的茶杯,亦是默默地品嚐着手中的香茗。

其實他有意派遣重臣下江南總攬大局,只是江南的局面比很多人所想要複雜得多,存在的阻力極難推動分毫。

雖然他一直身處京城,但一直默默關注江南的動靜,卻是知道江南那些大家族正在慢慢抱團對抗着朝廷的新幣。

“陛下,臣等合議請擬一重臣下江南總攬推行新幣一事!”經過在場重臣的表態後,首輔劉吉朝着閣樓上的朱祐樘請示道。

劉瑾望了一眼朱祐樘,便用特有的嗓音道:“陛下準諸卿所請,不知誰能勝任?”

此話一出,下面頓時安靜下來。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機遇,但亦是一個挑戰。

如果他們能夠將事情辦好,那麼自然可以像劉忠那般,以六部尚書的身份重返朝堂,甚至得到陛下的親自相迎。

只是他們如果將事情辦砸,那麼不僅不能重返京城,而且還可能丟失官職,徹底跟自己的仕途道別。

原本很多人都躍躍欲試,只是想到江南那幫世家大族的力量,心裡不由紛紛打起了退堂鼓,卻是知曉這個事情的難度。

戶部左侍郎吳裕猶豫了一下,卻是主動請纓地道:“新幣本就是戶部的事務,現在恐怕只有本官最爲合適了!”

兵部左侍郎呂雯等侍郎聽到吳裕主動請纓,卻是不由得暗鬆了一口氣。

雖然事成是一場天大的富貴,但失敗的概率太高,與其在這個職位上豪賭,還不如老老實實等一個地方總督過渡。

“吳侍郎勇氣可嘉,但你的資歷太淺,在江南官場亦沒有聲望,恐怕是震住那幫宵小!”吏部尚書李裕望了一眼剛剛步入中年的吳裕,卻是輕輕地搖頭道。

倒不是他要針對吳裕,而是吳裕從戶部郎中升到戶部侍郎,現在的資歷和聲望都太弱。如果到一般的總督位置自然沒有問題,但在江南壓根不夠看。

要知道,江南盤踞着武勳、官宦、大儒和世家大族,一個前些年還是小小五品官的吳裕根本招架不住。

“此事總不能由尚書出面吧?咱們尚書每人掌管一部,每日都是忙不過來,又誰走得開的呢?”兵部尚書劉宣突然發現李裕望向自己,頓時感到荒唐地道。

兵部左侍郎呂雯等官員意識到李裕是想要讓尚書級的官員前往,但事情真如劉宣所說的那般,根本是分身乏術。

咳咳……

坐在旁邊的王越一直忍着喉嚨發癢,但突然到了臨界點,不由得發出一陣咳嗽。

雖然他一直不服老,但在京城養尊處優的這些時日,身體還是出了一些毛病。特別在今年這個冬天,自己的精力很容易耗光。

吏部尚書望向劉宣後面的王越,最終暗歎一聲道:“吳侍郎的資歷尚淺,而今六部尚書確實走不開,所以兵部左侍郎呂雯比較合適!”

我?

兵部左侍郎呂雯剛剛還爲自己躲過一劫而竊喜,卻是不想被高高在上的吏部尚書李裕舉薦,頓時嘴裡像吃了一百隻蒼蠅般指着自己的鼻子。

工部尚書賈俊等官員發現李裕的思路並沒有問題,便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不要啊……

兵部左侍郎呂雯此刻是欲哭無淚,雖然表面上還在努力維持自己不怕事的人設,但心裡卻希望出現變數。

跟其他官路亨通的官員不同,他們南京擔任光祿寺少卿多年,卻是知曉江南的水有多深。別說他一個小小的兵部左侍郎,哪怕兵部尚書下去都得被淹死。

只是他註定是要失望了,由於他平時確實過於高傲和樹立正直的人設,偏偏他的資歷和聲望都很高,故而得到大家的一致舉薦給皇帝。

“如今年關將至,朕非刻薄之君,前往江南不須急於一時!呂雯可先行做準備,年後朕會有決斷!”朱祐樘面對下面重臣推出的人選,便淡淡地表態道。

廢除銀本位制關乎華夏的興衰,他心中的人選並不在侍郎,由於六部尚書根本走不開,所以真正的意向是內閣閣臣。

劉吉作爲首輔自然不宜派往江南,徐瓊的眼界和能力並不足勝負此職,所以其實只剩下王越和尹直。

他心裡最屬意的是王越,只是王越的年紀已經不小,偏偏身體明顯出了毛病,所以不忍再讓這位老臣承擔這個壓力。

不過現在已經來到了年關,哪怕再如何心急,亦得讓人家過完年再出發,而他想要在此期間好好考慮清楚人選。

完了!

兵部左侍郎呂雯徹底傻眼,雖然得到一個春節的喘息時間,卻是知道自己仕途要斷送在這個年後的任命上了。

王越現在已經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卻是深深地望了一眼呂雯,知道事情恐怕還得由自己前往。

尹直注意到王越的反應,想到這位一生默默爲帝國和百姓的同僚,心裡同樣有了決斷。

“哈哈……咱們的商船順利返航了!”

“此次回來又不用繳稅,真的太棒了!”

“現在的銀兩賺得太輕鬆了,今年我要在翠花樓夜夜做新郎!”

……

跟北京城的憂心忡忡相比,隨着一艘艘滿載而歸的海船順利返航,整個江南的世族大家呈現歡慶的盛況。

雖然海上貿易的蛋糕被京城那邊通過棉布竊取很大一部分,但他們的瓷器、絲綢和書籍都是海外所夢寐以求的東西,同樣得到了豐厚的貿易回報。

更爲甚者,他們此次還在九州島上找到了銀礦。事情真如暴君所說那般,日本確實存在很多的銀礦,而他們將會跟日本的大友家共享銀礦的大餅。

時間悄然來到十二月底,結果出現了一件讓人始料不及的事情。

從呂宋前往京城的黃金船隊遇到了一場風暴,其中一艘黃金船竟然擱淺了,結果遭遇上一艘從日本歸來的商船和其護航船。

紫禁城,幹清宮。

休息在皇宮的朱祐樘得到一則最新的情報,頓時咬牙咬切地道:“即刻傳王越和尹直覲見,朕要江南知道它該屬於什麼顏色!”

第564章 五年後第340章 王越出擊,官滑如油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第413章 好好講有人好像聽不進去啊第57章 京山風波4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199章 取勝的鑰匙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19章 宵小劉瑾,帝臨考驗第391章 再次站到了士大夫的對立面505.第503章 權力使人瘋狂第95章 荊楚美人,兵不厭詐第176章 王砍頭持刀入洪都城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410章 不作死或許真的不會死!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532.第530章 唐寅遇墨,帝心無私。第474章 世界,咱們一分爲二吧!第136章 孔有毒瘤,鈴鐺夜響第144章 越砍直狠,南有神機第136章 孔有毒瘤,鈴鐺夜響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第54章 京山風波1第283章 鸞鳳和鳴,帝欲養貓第168章 有冊刁民,帝刀問世第94章 天意冥冥,誰生誰死?第473章 狐狸露尾,奸黨在網第564章 五年後第393章 妥協第120章 揚州夢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246章 弘治二年的春節第72章 餘波4第192章 斬盡魑魅魍魎第92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第110章 元旦宴儀,揚州胡爺第65章 武勳點火,帝防奪門第137章 旨降王府,聖人自薦第144章 越砍直狠,南有神機508.第506章 帝心難測唯有奮力拼搏!第566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第66章 陛下,臣沒教啊!第420章 昏君,不要銀礦要女人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358章 術道長夜,自清遇兵第450章 帝下江南,步步是血(求保底月票)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第326章 金路亦難,礦有血案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第299章 王越行正,脫羅計奇第157章 有刀雪楓,神盾將危第457章 白銀溺器,犬咬銀主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481章 溫柔和血性並重的弘治朝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181章 最高決策會議定策遼東第386章 糧與霸權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79章 鹽事鄰私,官卻無恐第15章 鹽法蟲害,天子揮棍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364章 銘窺世道,靜妃多動。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8章 國喪和新君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564章 五年後第470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盪519.第517章 弘治迎來了同等地位的對手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465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第438章 江南反噬,軍動九州519.第517章 弘治迎來了同等地位的對手第91章 終是陌途,波雲詭譎第293章 大內索弓,漢城尚文第107章 血濺刑臺,帝聞噩耗第282章 帝現君像,周後遇鬼第570章 草原的屠刀一路向西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第274章 華夏少年,命不由天506.第504章 順大明者昌,逆大明者第290章 暴君弘治,明當奪門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22章 糊塗有福,帝王不庸第172章 皇帝越來越成熟了第134章 市井有官,旨意降臨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332章 聖人有劫,命懸一線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第449章 九州易位,淚別故土(求保底月票)第342章 弘治四年,風起元旦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
第564章 五年後第340章 王越出擊,官滑如油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第413章 好好講有人好像聽不進去啊第57章 京山風波4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199章 取勝的鑰匙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19章 宵小劉瑾,帝臨考驗第391章 再次站到了士大夫的對立面505.第503章 權力使人瘋狂第95章 荊楚美人,兵不厭詐第176章 王砍頭持刀入洪都城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410章 不作死或許真的不會死!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532.第530章 唐寅遇墨,帝心無私。第474章 世界,咱們一分爲二吧!第136章 孔有毒瘤,鈴鐺夜響第144章 越砍直狠,南有神機第136章 孔有毒瘤,鈴鐺夜響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第54章 京山風波1第283章 鸞鳳和鳴,帝欲養貓第168章 有冊刁民,帝刀問世第94章 天意冥冥,誰生誰死?第473章 狐狸露尾,奸黨在網第564章 五年後第393章 妥協第120章 揚州夢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246章 弘治二年的春節第72章 餘波4第192章 斬盡魑魅魍魎第92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第110章 元旦宴儀,揚州胡爺第65章 武勳點火,帝防奪門第137章 旨降王府,聖人自薦第144章 越砍直狠,南有神機508.第506章 帝心難測唯有奮力拼搏!第566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第66章 陛下,臣沒教啊!第420章 昏君,不要銀礦要女人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358章 術道長夜,自清遇兵第450章 帝下江南,步步是血(求保底月票)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第326章 金路亦難,礦有血案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第299章 王越行正,脫羅計奇第157章 有刀雪楓,神盾將危第457章 白銀溺器,犬咬銀主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481章 溫柔和血性並重的弘治朝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181章 最高決策會議定策遼東第386章 糧與霸權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79章 鹽事鄰私,官卻無恐第15章 鹽法蟲害,天子揮棍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364章 銘窺世道,靜妃多動。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8章 國喪和新君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564章 五年後第470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盪519.第517章 弘治迎來了同等地位的對手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465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第438章 江南反噬,軍動九州519.第517章 弘治迎來了同等地位的對手第91章 終是陌途,波雲詭譎第293章 大內索弓,漢城尚文第107章 血濺刑臺,帝聞噩耗第282章 帝現君像,周後遇鬼第570章 草原的屠刀一路向西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第274章 華夏少年,命不由天506.第504章 順大明者昌,逆大明者第290章 暴君弘治,明當奪門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22章 糊塗有福,帝王不庸第172章 皇帝越來越成熟了第134章 市井有官,旨意降臨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332章 聖人有劫,命懸一線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第449章 九州易位,淚別故土(求保底月票)第342章 弘治四年,風起元旦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