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

在從長城回漁陽的路上,鮮于輔與太史慈等人一路有說有笑,稱兄道弟。反觀李敏、田疇等幽州官吏卻個個沉默不語,心事重重。對於這樣的反差,蔡吉並不意外。像鮮于輔這樣的武將,立身之本在於軍隊。只要蔡吉不奪他兵權,雙方便能比較平和地繼續維持上下級關係。而李敏、田疇等人或出身世家,或來自本地宗族,一旦蔡吉動手治理豪強兼併,勢必會牽涉到他們自身的利益。正所謂牽一髮動全身,哪怕李敏、田疇能做到明達法理,也無法改變此舉會觸動幽州世族豪強利益的現實。

其實不止是幽州,整個河北地區都存在相似的問題。因爲之前袁紹受世家出身的影響,以及拉攏世族豪強支持的目的,他在冀、並、幽三州一直都執行對儒學士大夫和地方豪強有利的政治與經濟政策。其核心是對大族豪強採取“寬弛”的態度。此舉的效果自然也是明顯的,作爲回報河北不少大族都選擇了在袁紹帳下出仕。哪怕是後來袁紹自立爲帝,仍有數個家族死心塌地的追隨於他。像是袁紹麾下四大軍師之一的審配就出身魏郡大族,其族人在魏郡不僅兼併土地,藏匿罪人,更明目張膽地追捕逃奴,可謂是囂張至極。所以在袁紹的一再縱容之下,河朔地區的世族豪強遠比青、徐二州要強硬得多。爲此蔡吉也早已做好了同這些個牛鬼蛇神長期糾纏的準備。

然而令蔡吉頗感意外的是回城之後第一個來找她的人,既不是李敏、田疇,也不是幽州的其他豪強,而是在長城之上一直沒怎麼做聲的賈詡。當下人在書房外通報之時,蔡吉正與龐統商議出兵上谷的事宜。耳聽來訪的是賈詡,蔡吉只微微楞了一下,便讓人將賈詡請進了書房。可誰知向來爲人謹慎的賈詡這次一進屋,就開門見山地向蔡吉問道,“重豪強兼併之法。可是主上的主意?”

面對賈詡的質問,蔡吉擡手阻止了想要替她解答的龐統,轉而以坦然的口吻向賈詡頷首道,“正是。”

賈詡見蔡吉回答得如此乾脆。花白的眉頭不禁擰得更緊起來。卻聽他沉聲追問道,“主上可知曹操在冀州也在重豪強兼併之法?”

蔡吉點頭道,“此事孤略有耳聞。”

賈詡聽罷,緊盯着蔡吉一字一頓地探問道,“曹操此舉在冀州飽受士林非議,主上就不曾想過,藉機反其道行之拉攏河朔大族?”

原來說起對付河北的大族豪強。曹操早已走在了蔡吉的前頭。在後世的一些文獻之中,似乎總是將失去土地的農民當做土地兼併的最大受害者。其實相比平民百姓,土地兼併對王朝統治的危害更爲致命。畢竟百姓失去土地還可以做佃戶、打散工,甚至賣身爲奴。而中國自秦統一六國奠定郡縣制爲基礎的大統一王朝之後,自耕農便成了歷代王朝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所謂“自耕農”指的是以小塊土地私有制爲基礎,以單個家庭爲經濟單位,從事耕織相結合的農戶。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地主也算是自耕農。他們在擁有權勢與武力仰仗的世族豪強面前,和小門小戶的農民一樣沒有還手之力。

豪強兼併奪取的自耕農的土地。破壞的是小農經濟,挖的是國庫的牆角。當土地兼併嚴重到一定程度,自耕農大量流失。官府便無法收取足夠稅賦,王朝的財政也必定會隨之惡化,進而逼迫統治者加稅。當然有權有勢的世族豪強各有各的避稅法門。絕大多數的稅賦最終還是會分攤到自耕農的頭上。於是不堪重壓的自耕農紛紛拋棄土地逃避稅賦與徭役,從而加快世族豪強兼併土地和人丁的速度。惡性循環之下,喪失稅賦來源的王朝,財政徹底奔潰,國庫空虛。久而久之無論是中央朝廷,還是地方官府,都無法再負擔興修水利、防守邊關等職能。一旦遇上天災**,或是外族入侵。原本搖搖欲墜的王朝就此覆滅也就不足爲奇了。

所以不管是皇帝,還是諸侯,只要稍微有點常識,都知道豪強兼併乃心頭大患。然而另一方面皇帝、諸侯們又無法脫離世族豪強來統治天下。於是乎,歷代的統治者面對豪強兼併便總是在嚴打與寬弛之間搖擺。而搖擺的基準就是個“錢”字。有錢的時候鬆些,沒錢的時候緊些。至於像曹操這樣錢糧早已捉襟見肘的諸侯。自然是嚴打世族豪強沒話說。

蔡吉現在的情況是,不處理豪強兼併暫時也能維持財政,而拿豪強兼併開刀則會喪失一部分河朔大族的支持。從這一點來說賈詡建議蔡吉利用曹操整治豪強兼併的機會拉壟河北大族,在政治上也未嘗不是條妙計。

只是蔡吉顯然不打算在這件事上有所妥協。這不單單是因爲她深知兼併的危害。更爲關鍵的是蔡吉之前爲安撫民心,已經免除了冀、幽兩州的稅賦。加之前將近一年多的鏖戰,饒是蔡吉擁有東萊、北海這兩座糧倉,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財政已經瀕臨極限了。這種情況下最快的補血方式,無疑就是吃大戶。因此就算明知這會得罪人,蔡吉還是和曹操一樣,將目標鎖定在了那些肥頭大耳的世族豪強身上。

卻見蔡吉注視着賈詡平靜地道,“文和先生所言不無道理。趁曹操嚴懲兼併之機,孤若寬弛於豪強,確實能交好不少河朔大族。”說到這兒,蔡吉忽然將聲調一揚正色道,“但孤身爲大漢之臣,理當盡忠於國!寬弛豪強,雖能私結好於他人,卻費千匹絹,萬石谷,於國事猶所無益!”

“好個於國事猶所無益!”早就躍躍欲試的龐統聽罷蔡吉所言,當即激動地附和道,“主上英明!大漢政失於寬,袁紹以寬濟寬,故不攝。主上若糾之以猛而令上下知制,則定能制勝於天下諸侯。”

面對態度堅定的蔡吉與一臉興奮的龐統,賈詡此刻的心情是,既欣慰,又憂慮。欣慰的是蔡吉沒有像袁紹那般一味討好世族大家。無視兼併危害,進而自斷基業。憂慮的是蔡吉與龐統都還年輕,對於治理豪強兼併一事太過於樂觀。熟讀儒、法兩家經典的賈詡當然十分清楚世族豪強兼併土地和人口會給一個政權帶來怎樣的破壞。而寒門出身更是讓賈詡打心低裡支持打擊豪強兼併。可多年的官場經驗卻告訴他這事說起來慷慨激昂,做起來卻險阻重重。

其實。倘若賈詡這會兒的主公是曹操,那他多半會選擇沉默。畢竟曹軍急需錢糧,而曹操本人又性格多疑。這種情況下就豪強兼併之事進言,只會引起曹操不滿。相較之下,蔡吉雖同曹操一樣強調“法術之治”,但她爲人更謙和,更能接受他人的意見。也正因爲如此。賈詡纔不想看到蔡吉因一時的衝動而喪失已有的大好局勢。

思慮至此,賈詡便毫不避諱地向蔡吉進言道,“主上明鑑,河朔不似青、徐二州久經戰亂,百廢待興。正如士元先前所言,袁紹以寬濟寬,致使冀、幽、並三州豪強林立,大族間更是盤根錯節。互爲表裡。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眼下天下尚未平定,主上貿然整治豪強兼併。臣恐此舉會激起豪強叛亂!”

蔡吉知道賈詡並沒有危言聳聽。在原有的歷史上,曹操在統一河北之後,便開始大刀闊斧地整治兼併,制約世族豪強。從而在減緩對百姓盤剝的前提下,增加了國家的收入與實力,爲後來曹魏的建立以及三國歸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也正如賈詡所分析的那樣,曹操因損害河北世族豪強的利益,轉眼就成了士林名士們口誅筆伐的對象。不僅如此,在曹操兵敗赤壁之後,世族豪強們更是趁機策劃了數起針對曹操的叛亂與暗殺。以至於曹操的繼任者曹丕、不得不用九品中正制來討好拉攏世族豪強。

眼瞅着蔡吉陷入了沉思。一旁的龐統以爲她投鼠忌器,不敢向世族豪強動手。情急之下,龐統不禁殺氣騰騰地嚷道,“有膽敢犯上者,殺無赦!統就不信豪強的脖子硬得過鋼刀!”

“士元想做商君乎?”賈詡掃了龐統一眼反問道。

“只要能助主上富國強兵,統做商君又有何妨!”龐統說到這裡。當即把心一橫,衝着蔡吉抱拳道,“主上若怕激起叛亂,可先在幽州整治兼併,再將統五馬分屍,以平積怨!”

商君即商鞅,是戰國時代的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其乃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稱爲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商鞅深受秦孝公器重,在秦國執政十九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然而商君之法太過刻薄寡恩,得罪了大量秦國貴族。在秦孝公過世後,商鞅受政敵迫害,最終被秦惠文王處理車裂之行。

龐統敢決意效仿商鞅,無疑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做賭注。蔡吉在感動之餘,忍不住莞爾道,“傻瓜。孤要五個士元做啥?派去分管五州嗎?”

此話雖是戲言卻讓龐統感受到了蔡吉對他的維護之心。心頭一暖的他當即更爲堅定了“士爲知己者死”的決心。不過還未等龐統進一步闡述對付世族豪強的計策,蔡吉已然向他和賈詡表態道,“治大國,若烹小鮮。整治豪強兼併一事,不可不幹,也不可蠻幹。剛纔聽罷文和先生所言,孤覺得在幽州整治兼併,需遵循兩項原則。”

賈詡和龐統聽蔡吉這麼一說,不由交換了一下眼色,雙雙拱手道,“願聞其詳。”

“其一,不連坐;其二,隨曹規。”蔡吉豎起兩根手指道。其實就算賈詡沒有來,蔡吉也會同龐統談起這兩條原則。不過既然賈詡起了頭,蔡吉自然也就順勢提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原則。

“連坐”指的是因他人犯罪而使與犯罪者有一定關係的人連帶受刑的制度。所以“不連坐”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不盲目擴大整治兼併的打擊範圍。“隨曹規”字面上看來有點接近於蕭隨曹規的意思。但仔細想來應該還有更深一層的用意。所以蔡吉的話音一落,龐統忙不迭地追問道,“敢問主上,隨曹規可是要吾等學曹操?”

“正是如此。”蔡吉含笑點頭道。

“若是如此,吾等豈不是事事皆慢曹操一步。”龐統皺起眉頭道。話說在得知蔡吉有心在幽州等地政治豪強兼併之後,龐統可是大有在幽州大幹一場與曹操一爭高下的意思。可聽蔡吉這會兒的意思,卻要他處處都學曹操行事,如此一來又怎能比得過曹操。

蔡吉見龐統沒能理會自己的意思,便擺了擺手解釋道,“非也。只需整治力度不超曹操便可。至於如何行事,全憑士元自行做主。”

龐統是何等人,經蔡吉稍稍一提點便領會了其中的奧妙。正如先前賈詡所提,曹操這會兒也在整治豪強兼併。只要掌握好度,便可將曹操作爲擋箭牌,轉移幽州世族豪強與蔡吉之間的矛盾。畢竟這些世族豪強的家業都在幽州,就算他們對蔡吉再不滿,面對比蔡吉還要嚴厲,還要殘忍的曹操,也只得捏着鼻子忍下來。絕不可能拖家帶口地一路移民到東吳、荊州去。想到這裡,龐統當即衝着蔡吉狡黠一笑道,“主上放心,統定會處處以曹操爲準繩。”

賈詡看了看蔡吉,又瞅了瞅龐統,原本緊繃着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些許笑意。顯然蔡吉的這兩項原則甚合賈詡的心意。其實按賈詡原先的想法,他是想讓蔡吉暫且擱置整治兼併的計劃,等平定天下之後再拿世族豪強們開刀。事實上之前歷個朝代也是如此行事的。不過依蔡吉所提的計劃倒也切實可行。於是賈詡旋即朝着蔡吉捻鬚頷首道,“主上處事心思縝密。是老夫多慮也。”

蔡吉謙遜地擺手道,“文和先生此言差矣。整治兼併事關重大,往後還需先生多加指點才行。”

久違的小劇場:

小鳳凰:主上,請將統五馬分屍,以平積怨!

小蔡:啊咧!?士元乃是想做水蛭咩!o(╯□╰)o~~~

小鳳凰:~~~~(>_<)~~~~ 主上,臣告白時,可不可以用些比較美好的比喻。例如,鳳凰浴火重生神馬滴~~~

小蔡:噢,那士元乃想做克隆人咩?

小鳳凰:—_—b(未完待續)

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58節曹府夜宴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十六節 峴山草堂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73節賈文和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四十八節 第一桶金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一節 仁與殺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三十二節 你來我往第十六節宋江路線元旦告假通知白娘子殺人事件(下)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五節 曹軍來襲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44節李大人第69節入北海第46節名醫巫醫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73節賈文和第二節初抵錦西第54節造訪楊府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四十三節 舍與得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元旦告假通知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八節 醫署病坊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64節鏖戰之夜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56節建安朝賀第35節不其之戰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五十二節 虛實之道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八節鄴城蒼蒼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一百零二節 善守之人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三十九節 尊王攘夷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
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58節曹府夜宴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十六節 峴山草堂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73節賈文和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四十八節 第一桶金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一節 仁與殺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三十二節 你來我往第十六節宋江路線元旦告假通知白娘子殺人事件(下)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五節 曹軍來襲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44節李大人第69節入北海第46節名醫巫醫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73節賈文和第二節初抵錦西第54節造訪楊府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四十三節 舍與得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元旦告假通知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八節 醫署病坊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64節鏖戰之夜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56節建安朝賀第35節不其之戰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五十二節 虛實之道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八節鄴城蒼蒼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一百零二節 善守之人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三十九節 尊王攘夷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