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

袁尚固然是摩拳擦掌着想要同曹操一決高下,可曹操卻並不像外界想象的那般一路高歌猛進直逼鄴城。事實上,曹軍在渡過黃河後不久便止步朝歌,對其圍而不攻,就此在當地駐紮了下來。曹操此舉可不是無的放矢。須知朝歌曾是商朝的國都,位於魏郡與司隸的交界處。而司隸又歷來是世家大族雲集之所,土地肥沃,人口衆多。誠然西司隸被董卓等西涼軍閥禍害民不聊生,可靠近冀州的東司隸卻並沒有受到多少的戰火波及。像是司馬朗的家鄉河內郡就位於這片地區。

曹操將部隊移防這片糧食豐足之地,一來解決了自身的糧草供給便於整編人馬,二來可扼守冀、並、司隸三州要地威脅袁尚,真可謂是一箭雙鵰。趁着部隊修整的間隙,身爲大漢司空的曹操也終於可以抽出時間管一管後方政務,聽一聽來自各地的戰報。

“關中膏腴之地,頃遭荒亂,人民流入荊州者十萬餘家,聞本土安寧,皆企望思歸;而歸者無以自業,諸將各竟招懷以爲部曲,郡縣貧弱,不能與爭,兵家遂強,一旦變動,必有後憂。夫鹽,國之大寶也,亂來放散,宜如舊置使者監賣,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歸民,以供給之,勤耕積粟以豐殖關中,遠民聞之,必日夜竟還。又使司隸校尉留治關中以爲之主,則諸將日削,官民日盛,此強本弱敵之利也。”

大帳之內荀攸以抑揚頓措的的口吻,爲曹操朗讀來自治書待御史衛覬的書信。衛覬是曹操派往關中的特使。雖然前段時間曹操差一點就被袁紹滅於官渡。但衛覬並沒有爲此而動搖,依舊以認真負責的態度考察了關中地區。並根據當地種種弊端,提出了以上建議。

曹操最欣賞這種幹實事的人才。卻見他拈着鬍鬚由衷讚道,“伯儒真乃良臣也。傳令下去,遣謁者僕射監鹽官,命衛覬兼任司隸校尉治弘農。”

“喏。”荀攸收起書信拱手領命,旋即又向曹操提醒道,“主公,關中鹽業皆握於豪強之手,區區一介鹽官怕是難以實施監賣。”

“哼,若有人嫌鹽官職低。孤可讓其嚐嚐曹軍刀劍之利。”曹操殺氣騰騰地表態道。心懷天下的曹操平生最是厭惡那等有家沒有國的皇親貴戚,世家豪強。想當年他出任雒陽北部尉之時。就曾打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宣佈“有犯禁者,皆棒殺之”。不久之後權宦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然而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碩等一些當朝權貴。礙於其父曹嵩的關係。明升暗降,被調至遠離洛陽的頓丘,任頓丘令。二十多年前。僅是雒陽北部尉的曹操都敢直擊權貴。現下已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曹操態度更加強硬。畢竟值此是亂世,任你門第再高,在刀槍面前也得乖乖守法,否則依律誅滅。

荀攸深知自家主公向來崇尚嚴刑峻法。可是眼下袁氏未滅,關中也尚未完全臣服於許都。若因食鹽專賣而與關中豪強對立,實在是有些得不嘗失。於是荀攸趕緊向曹操勸說道,“主公三思。關中民心未定,宜撫,不宜壓。依攸所見,監賣食鹽一事,須另闢蹊徑。”

“此話怎講?”曹操挑眉反問。

荀攸見狀神秘地一笑,向曹操道出了一個在各地世家之間暗中流傳的秘密,“主公或許有所不知,關中食鹽七成出自東萊。”

“竟有此事!”曹操微微一驚,向荀攸投難以置信的目光。其實也無怪乎曹操會如此吃驚。關中與東萊相隔千里,中途又戰事不斷,實在難以想象關中竟有七成的鹽來自東萊。

“確是如此。”荀攸極爲肯定地向曹操點頭道,“據稱蔡安貞能使點沙爲鹽之術。令東萊之鹽取之不盡用之不完。故天下鹽商皆擁至東萊購鹽販賣。”

“又是蔡安貞。”一聽此事與蔡吉有關,曹操的臉色立即就變得凝重起來。同蔡吉有過多次接觸的曹操,心知蔡吉雖鬼計多端,但說到底終究也只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質女流,跟本不像外界傳言的那般會使妖術。所謂的“點沙成鹽之術”多半是一種不爲外人所知的製鹽之法。想到這裡,曹操不禁在心中暗暗佩服蔡吉手段高超——此女確爲當世奇才,可惜野心太大,不能爲孤所用。

荀攸見曹操低頭沉思,默不作聲,不由上前喚了一聲,“主公。”

“唔!”曹操立馬回過神道,“說下去。”

“是。”荀攸應了一聲,旋即說出了自己的建議,“攸以爲主公可以朝廷之名,命蔡安貞將東萊鹽直賣給朝廷,再由朝廷分賣給各地。至於世家豪強就由蔡安貞去得罪。”

曹操聽罷荀攸所言,兩眼頓時一亮。確實,這是一招狠毒的釜底抽薪之計。可蔡吉真會順從的領命?須知朝廷,更爲確切點說是曹操,沒有足夠的錢財購賣食鹽。若奢帳無疑就是在搶鹽。想當年漢武帝以鹽鐵充國庫,由此可見食鹽定是蔡吉最爲重要的財源。朝廷取東萊鹽而官賣無疑就是在絕其生路。試問已然坐擁兩州之地的蔡吉,又怎麼會肯束手就擒?

在想明白利害關係之後,曹操當即按捺下了心中的激動,轉而謹慎地表態道,“此事再議。”

荀攸聽曹操這麼一說,知道自家主公定是在擔心朝廷專營東萊鹽會逼蔡吉造反。其實荀攸的本意也不是要曹操將東萊的食鹽通通吞下來。只能說曹操自己太過黑心,一動腦筋就想絕人生計。在揣摩了一番曹操的想法之後,荀攸便在一旁再次向曹操提醒道,“主公可先向蔡安貞商議豫、兗二州專營權。”

曹操一想也對。先管好自己的地盤再說。東萊鹽在關中都能佔七成,在豫、兗二州也一定少不了。當然曹操並不知曉關中東萊鹽比重高是因爲關中不產鹽。而豫、兗二州靠近揚州和徐州。市場上東萊鹽所佔的份額反倒是沒關中來得大。不過一心想要實現食鹽專賣,進而湊集軍資的曹操可管不了這麼多。只是要食鹽專營權可不比要糧草容易。這需要等時機,甚至還需付出點代價。所以曹操在低頭思慮了半晌之後,“此事孤會考慮。關中鹽官仍需設立。”

荀攸知道話說到這份上,曹操日後自會有決斷,無需自己再繼續勸說,便當即一個抱拳應和道,“喏。”

曹操亦不想繼續討論此事,於是便向荀攸問道。“除了關中,其餘各地可有要事奏報?”

“回主公。荊州有報。”說罷荀攸從袖中又取出了一封信遞給曹操道,“據探子來報,長沙太守張羨已於一個月前起兵反劉表,零陵、桂陽兩郡先後響應。劉表亦於十日之前,點兵南下討伐張羨。”

“如此大事,公達何以才稟報於孤!”曹操一把接過信,板起臉斥責道。

可荀攸卻並沒有因此感到害怕,反倒是神定氣閒地向曹操反問道。“主公可是想趁劉表討伐張羨。南下攻打荊州?”

聽出弦外之音的曹操扭頭問道,“公達如何看待此事?”

荀攸長袖一甩,朝曹操正色道。“主公明鑑。時值天下英豪逐鹿之機,劉表卻坐保江、漢之間,可知其胸無經略四方之志。而袁氏一族據四州之地,帶甲十萬,若袁紹兩子和睦以守其成業,則河朔之爭難以平息。如今袁氏兄弟遘惡,其勢不兩全,若有所並則力專,力專則難圖也。攸以爲主公應及其亂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時不可失也。何況蔡安貞也在經略河朔之地。主公又怎能將北地諸郡讓給蔡氏?”

荀攸一席話說得曹操心服口服。但相比袁氏兄弟一方吞併另一方,從而集中力量的威脅。曹操更擔心蔡吉是否會在自己南下的檔口大肆佔取河朔諸郡。畢竟那個女人連泰山郡都敢插手,又怎會無視到嘴的肥肉。然而就這麼坐視劉表南下平定張羨,曹操又心有不甘。卻見他低頭在大帳內渡步轉了一圈之後,擡頭向荀攸問道,“難道沒有兩全之法?”

“主公是要荊州?還是河朔?”荀攸反問道。

“孤都要!”曹操下巴一揚傲然道。

荀攸捻鬚迴應說,“若是如此。主公還是莫要南下的好。”

“那荊州?”曹操急道。

“主公勿急。劉表不過一介坐談客,無領兵統帥之才。反觀張羨,乃是荊州名門望族之士,又曾先後任零陵、桂陽長,甚得江湖間心,佔盡地利與人和,只差天時而已。故攸以爲,主公可借朝廷之名,聲援張羨爲其造勢。待到雙方鬥得兩敗俱傷,主公再揮師南下也不遲。”荀攸逐一替曹操分析道。

聽完荀攸所言,曹操原本陰沉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進而撫掌大笑,“妙哉!孤這就上表朝廷,表張羨爲荊州刺史。”

事實上,這會兒打長沙主意的可不止曹操一人。遠在壽春的劉備在得知劉表南下征討張羨的消息之後,亦在第一時間將手下一干文武找入府內商討應對之策。如今的劉備經過一年多的經營其地盤已由原來的廬江郡擴展到了九江郡。當然爲了奪下九江郡,劉備這一年可沒少同東面的孫策交手。好在小霸王孫策雖是武勇,劉備帳下也有萬人敵關羽與張飛。雙方博弈了數月之後,最終以長江爲界劃分了各自的地盤。而劉備手下的文武也隨之增加了不少,這其中既有徐庶介紹來的梓潼人李撰,也有劉備剛收的養子劉封,當然也少不了廬江、九江兩郡原有的官僚。不過劉備最爲仰仗的關羽和張飛並不在城內。他二人現下正一人駐紮廬江舒城,一人駐紮九江歷陽,嚴防孫策入侵。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劉備的興致。此刻眼見議事堂內文武官僚座無虛席,已經三十九歲的劉備不禁在心中由衷感嘆——十年矣,吾劉玄德終於有一番基業也!

卻見躊躇滿志的劉備環視了一番在場文武,清了清喉嚨說道,“諸君想必已然聽說劉表點兵南下討伐長沙太守張羨一事。張太守爲人剛毅不屈,只因不獻媚劉表,便爲劉表所厭。進而被逼無奈舉兵反表。備不忍見表以大欺小,想出兵助張太守一臂之力,不知諸軍有何看法?”

劉備此話一出口,議事堂上頓時就響起了一片交頭接耳之聲。劉表可是堂堂的荊州牧,坐擁數十萬大軍,其帳下的水師能將長江堵塞。自家主公竟要挑戰這等強敵,着實讓在場的文武吃了一驚。這其中最驚訝的莫過於軍師徐庶。由於之前曾同諸葛亮通過氣,徐庶心知諸葛亮打算爲劉備牽頭,讓其接近劉琦從而藉機入主荊州。倘若劉備在這時候同出兵長沙,無疑將徹底破壞諸葛亮的計劃。

想到這裡,徐庶趕緊就向劉備進言道,“主公萬萬不可!”

“元直何出此言?”劉備不悅道。

“主公明鑑。”徐庶從軍事角度向劉備分析道,“長沙與廬江相隔江夏、豫章兩郡,長途奔襲,糧道難以保障。更何況孫策歷來對江北兩郡虎視眈眈,倘若聞主公南下長沙,其定會出兵入侵九江。”

“本府有益德守九江,量孫策小兒不敢過江。”劉備不以爲然地擺手道。

“主公此言差矣。”說這話的是謀士李撰。卻見他無視劉備瞪大的眼睛,自顧自地進言道,“關將軍,張將軍雖爲萬人敵,不懼江東入侵。可主公此番卻師出無名,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此戰必敗。”

劉備還沒出兵就被人說“必敗”,不禁氣急反笑道,“本府何以師出無名?”

李撰正色道,“劉表與張羨相爭至今,均未向外求援。主公貿然出兵長沙,不知情者還以爲主公要奪荊州。”

劉備被張羨一點穿,立馬臉色一紅道,“本府並無此意。”

“主公既無此意。還請主公收回成命。”李撰長袖一甩朝劉備一拜道。在他的帶頭下徐庶等人亦跟着一起高聲請命,“請主公收回成命。”

劉備見滿堂文武都反對出兵,身邊又沒有關羽張飛支持,加之自己的那點心思剛被李撰點破,只得自行找了個臺階下道,“罷也。本府就暫觀其變。”<:兒媳的就是孤的,孤的還是孤的。哼哼~~~

小蔡:公爹的就是孤的,孤的還是孤的。嘎嘎~~~(未完待續)

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十八節 班師回港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54節造訪楊府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一百零三節 夜戰齊營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四十四節 送汝橫財第57節雲臺面聖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34節大戰在即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一百十九節 城破時分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62節進駐宛城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一百四十五節 進宮護駕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42節中秋祭月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三十三節 三韓貢船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第一百三十六節 奉旨行事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40節蒙面男子第40節蒙面男子《風起蓬萊卷》後記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三十四節 故技重施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一百零二節 善守之人爵位別稱第47節積善道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一百二十四節 荊揚羣英第七節 不得不低頭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47節積善道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二十八節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第70節刀尖上跳舞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71節賢良之士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36節雁門張遼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
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十八節 班師回港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54節造訪楊府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一百零三節 夜戰齊營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四十四節 送汝橫財第57節雲臺面聖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34節大戰在即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一百十九節 城破時分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62節進駐宛城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一百四十五節 進宮護駕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42節中秋祭月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三十三節 三韓貢船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第一百三十六節 奉旨行事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40節蒙面男子第40節蒙面男子《風起蓬萊卷》後記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三十四節 故技重施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一百零二節 善守之人爵位別稱第47節積善道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一百二十四節 荊揚羣英第七節 不得不低頭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47節積善道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二十八節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第70節刀尖上跳舞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71節賢良之士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36節雁門張遼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