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

清晨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擾亂了甘陵城內不少住戶的清夢,同時亦將袁術從牀上揪了起來。話說袁紹雖命袁術領兵在後方剿匪維護糧道,可一旦離了官渡大營去哪兒剿匪可就由不得袁紹做主了。這不,就在袁紹與曹操死戰的檔口,袁術卻帶着楊弘等一干親信領着五千兵馬進駐了清河國首府甘陵城。清河國本是清河王劉慶的封地,其子劉祜後來成了孝安皇帝,因此甘陵城內至今還保留着頗爲宏偉的清河王府。而清河國相眼見治下突然來了這麼一尊大神,哪兒敢有所怠慢,自然是乖乖地奉上了清河王府供袁術居住。袁術也由此再次過上了酒池肉林的逍遙生活。

此刻被從溫柔鄉中拖起的袁術頗爲不滿地衝着面前滿身塵埃的小校質問道,“何事來報?”

“王爺,不,不好也!東萊太史慈領兵犯境,而今渤海郡已陷,蔡軍正圍攻河間國,煩請王爺速速派兵救援河間!”小校一邊上氣不接下氣地回答,一邊將一條沾有血跡的血書呈給了袁術。

東萊太史慈犯境!乍一聽如此戰報袁術的心頭不由咯噔了一下,但他面子上還是儘量保持着淡定,並從小校手上接過血書,白綾上赤紅的字體顯得異常扎眼。袁術暗自平復了一下心情後,定睛一瞧發覺原來是血書乃是河間相孟岱所寫的求援信,說是蔣奇已被太史慈陣斬,龔紀懾於蔡軍威勢已於三日前開城投降。而太史慈正在兵圍河間首府樂城。河間國就是秦朝的鉅鹿郡。鉅鹿乃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著名的鉅鹿大戰就發生在這裡。項羽與秦將章邯在鉅鹿對壘。項羽渡過漳河後,命將士把船沉沒。把鍋砸壞。帶三天的食物,表示與章邯決一死戰。結果,項羽戰勝,全殲了秦軍主力,“破釜沉舟”一詞就是來源於此。太史慈領兵深入鉅鹿無疑是在袁紹的腹地扎進了一根釘子。袁術若爲袁氏霸業着想。此刻就應該毫不猶豫地糾集一切可調動的兵力,馳援河間國,阻止太史慈深入。

在大致瞭解了一番情況之後。袁術不動聲色地將白綾收起,並向前來的求援的小校寬聲安慰道:“汝先下去歇息。孤要與幕僚商討一下救援之策。”

小校耳聽袁術答應出兵救援,當即朝他碰碰磕了三下響頭。“多謝王爺出手相助吾家主公。”

然而當這小校離開房間後。袁術臉上的表情瞬間就來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只見他攥着白綾,苦着臉,在房內來回打圈道,“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太史慈勢大,孤如何是其對手。”

一旁的楊弘見袁術如此畏懼於太史慈的威名,以至於如此驚慌失措,不禁上前向其勸解道,“王爺莫憂。太史慈尚在河間,一時半會兒還到不了清河。”

“孟岱那廝已向孤泣血相求,其如何能抵擋得了太史慈。孤手下那五千兵馬又如何是蔡氏大軍的敵手。須知就連呂布都曾敗於太史慈之手啊!”袁術搓着手中的白綾喃喃自語道。顯然當年呂布的武勇給袁術留下了深刻的映像。而能打敗呂布的蔡吉部在袁術眼中更是猶如神兵般的存在。

楊弘見此情形心知自家主公怕是已生退卻之心。袁術這些年又是稱帝,又是勸進。似乎上躥下跳得很歡快。可一直陪伴他左右的楊弘深知袁術的膽子其實是一年小過一年。早些年身爲虎賁中郎將的袁術那叫個初生牛犢不怕虎啊。什麼董卓、袁紹乃至漢帝統統不放在眼裡。可經過這些年的失敗之後,袁術似乎終於意識到在亂世中世家身份並不如太平盛世好用,而他本人才華也沒他想象中的那般“出類拔萃”。

果然在繞了兩圈之後,袁術當即拍板道,“楊卿,汝這就傳令下去,孤要領兵出城剿匪。”

所謂的剿匪不過是袁術開溜的一個藉口,可往哪兒開溜纔是擺在衆人面前最爲現實的問題。於是楊弘便向袁術徵詢道,“王爺,吾等該往哪裡剿匪?”

袁術聽罷,心想也對,往哪兒逃好呢?思慮至此袁術信步邁到一旁的牛皮地圖前,上下打量了一番局勢分佈。以目前的狀況往東是不可能了,那樣做只會自投羅網。往南的話,亦不可行。若是讓袁紹知道自己臨陣脫逃,且不說會有何懲罰,光是想到袁紹可能會派將領押自己去與太史慈硬拼袁術就覺得頭皮發麻。往北呢?似乎是可以暫時逃避太史慈的進攻,與袁紹的追究。可北方太過荒涼,又到處是茹毛飲血的異族,袁術實在是有些過不慣。更何況北方的幽州現在由袁熙統轄,那位可不好糊弄。究竟往哪兒跑好呢?

袁術伸手在牛皮地圖上來回撫摸着,忽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位於地圖中央的一個小點上,一抹狡猾的笑容就此爬上了他那滿是皺紋的面頰。只見袁術輕釦地圖,得意地笑道,“楊卿,孤這就去鄴城剿匪!”

“鄴城?”楊弘驚訝地望着袁術,不知自己這位主公這次又要打什麼出格主意。

可袁術卻覺得自己的靈光一閃,實在是妙極了,進而神采飛揚地向楊弘解釋道,“鄴城城高牆厚,太史慈必然無法攻陷。而孤的好侄兒顯甫不懂行軍佈陣,正需要孤去指點一二。就算其不需孤指點戰術,有孤支持其奪取太子之位也未嘗不可。”

楊弘聽袁術如此一分析,也不得不在心中感嘆原來自家主公也有智謀的一面。確實若是能與袁尚聯手,有袁尚的維護袁術不僅不用擔心被袁紹追究,甚至還有機會反客爲主。畢竟袁紹正與曹操激戰於官渡,現在青州的蔡安貞又已與曹操聯姻並出兵助曹。官渡之戰究竟鹿死誰手還不得而知。倘若袁紹在與曹操和蔡吉的爭戰中失利,甚至戰敗,則袁氏一族瞬間就會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屆時有袁術這個皇叔支持,袁尚必能奪取皇位。至於袁術也可利用袁尚全盤接收袁紹的班底。

於是在心中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後。楊弘最終心悅誠服地向袁術拱手一拜道,“王爺英明。”

相比戰雲密佈的河北,地處黃河以南的東萊郡此刻卻是另一番景象。連續不斷的捷報,令郡內軍民歡欣鼓舞。各地的青年爭相入伍,以求在齊侯麾下建功立業。不過並非每一個入伍的青年都有機會隨蔡吉或太史慈南征北戰。李達便是其中一員。

四月的午後,李達信步穿過龍口衙門幽長的遊廊,任由帶着零星雨點的春風撫過面頰。由於上次大火被燒燬的屋舍尚未修復完畢。府衙內不少地方仍裸露着燒焦的痕跡提醒往來的人,這裡曾受過刺客的襲擊。李達是隨曹丕的送親隊一同抵達龍口的,名義上雖是代表天子而來。但李達本就出身蔡氏。因此更像是迴歸。

不過李達好歹也在漢帝劉協的身邊供職多年,胸中自是少不了忠君愛國之心。此番西征討袁正合李達報國之意,可誰知蔡吉卻讓他留在龍口協助郭嘉鎮守東萊。東萊乃蔡吉起家之地,已政通人和多年,莫說是遭襲了,就連盜賊亦已消聲滅跡多年。像黃珍等文官在後方尚可管理補給,治理地方。李達這等武將日子可就難熬了。再怎麼說他在許都之時,還能爲劉協守門站崗放哨。可在龍口李達除了監督城中將士操練之外。至多也就自行練練武藝。雖說鈴蘭時常會爲他烹製可口多的菜餚,修補破損的衣物,但在李達心中眼下終究不是沉迷兒女情長的時候。

且就在李達百般無聊之際。郭嘉爲他指派了一件頗爲重要的差事。這會兒李達就是來向郭嘉覆命的。郭嘉辦公的書房位於衙門正軸線的東廂房,取主面南。臣面北,文立東,武立西之意。

當李達抵達書房之時,郭嘉正埋頭於一堆文書之中。不同與嚴禁用紙的曹操,蔡吉這邊已然達成了紙製化辦公。在蔡吉看來一項技術的革新必須得有政府的支持。而紙張的量產化也能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

“智深來了,快進屋說話。”郭嘉擡頭望見站在門外的李達,不由伸手招呼道。

“達見過軍師。”李達恭敬地向郭嘉拱手行禮之後,便進屋跽坐於坐墊之上。跽坐是漢朝標準坐姿,李達在許都皇宮生活多年已然習慣了這種坐姿。倒是郭嘉百無禁忌,隨便地盤腿而坐。

見此情形郭嘉不禁調整了一下坐姿,繼而向李達詢問道,“那事查得如何?”

“回軍師,據達所探刺客進城之前,曾以流民身份借住於城外清風觀。”李達拱手回答道。原來郭嘉派給李達的任務就是調查之前的侯府行刺案。李達本是蔡吉的家將,在這件事上自然是卯足了勁要一查到底。

“清風觀。”郭嘉手持摺扇輕叩虎口,似乎對這答案並不感到意外。

“是。清風觀按官府指令接濟了一批流民,那刺客就混於其中。”李達如實補充道。

蔡吉雖說利用於吉收了一大批黃巾遺民,但這並不表示她就放任太平道在自己治下任意傳教。事實上,相比曹操、孫策對太平道乃至道教的一刀切殺光滅光,其他勢力對道教的放任自流,蔡吉治下有一套頗爲完整的宗教管理系統——度牒制。所謂度牒就是官府對於依法得到公度爲僧侶的人所發給的證明文件。度牒始創於南北朝,完善於唐宋。官府以此來管理僧侶,並在必要時通過行政手段限制僧侶的人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的宗教問題之所以不像其他地區嚴重,除了華夏文明本身的包容性之外,也與歷代王朝將宗教行政化管理有關。

蔡吉參照唐宋的度牒制,規定其治下僧侶,無論信佛,信道,還是信其他宗教,皆需上報當地官府認證,並在綾素錦素鈿軸上詳細記載僧侶的本籍、俗名、年齡、所屬寺院道觀、師名以及官署關係者的連署。當然綾素錦素鈿軸內還鑲有東萊紙用以防僞。無度牒者擅自傳教,皆以妖言惑衆之罪收監。若有人以此行不法之舉,更是死罪。甚至蔡吉已經想好了,若是哪天軍費緊張,還可以學宋朝那樣賣度牒籌軍費,真是賺錢管理兩不誤。

太平道在青州更名爲積善道,與別的宗教享受同樣的待遇。但在蔡吉暗中授意之下,積善道的僧侶入籍頗爲嚴格,人數也被有意限制。李達所說的清風觀便是龍口城附近唯一的一所積善道道觀。按照蔡吉的規定,道觀寺院若向貧民提供食物、住宿以及醫療,便可免賦稅。道觀寺院的依靠捐贈本就能積累下大量的財富,自然是個個願意拿出一些香火錢救濟貧民。因此僅以刺客曾以流民身份留宿清風觀一點來懷疑積善道,似乎有些牽強。

然則郭嘉卻並不認爲積善道與此事無關。從目前收集到的種種線索表明,此次的刺殺事件應該是熟悉東萊內部的人所爲。而蔡吉身邊的文武官僚出身雖迥異,但要說恨蔡吉恨到要至她於死地之人倒也沒有。若說是破壞曹蔡聯盟,則一路排查下來,城內似乎也沒有通敵之人。而今唯一與蔡吉關係密切又貌合神離的,當屬於吉與他所屬的積善道。更何況于吉現下已成袁紹的國師,蔡吉又已公開反袁。說起來,蔡吉與于吉從一開始就是在互相利用,只因中間參合了林飛的五行遁旗,這才使得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前蔡吉已利用這種曖昧不清的關係,建成錦西城,併成功唆使袁紹稱帝。可現在同樣是這份曖昧關係卻在威脅着蔡吉的安危。

“雙刃劍呼。”郭嘉低頭喃喃自語。

李達見狀不由劍眉一挑向郭嘉請命道,“軍師,若真是清風觀搗鬼,達願領兵抄了此觀。”

“且慢。”郭嘉擡手阻止了李達,“眼下案情尚不明朗,智深將軍切不可打草驚蛇。”

“若是那些妖人再謀害主上,可如何是好?”李達急道。由於受漢廷的影響,李達對害大漢陷入四分五裂的太平道一直沒有好感。若真是太平道的人想害蔡吉,他李達絕不會放過這些藏頭露尾的妖道。

“太史將軍已將主上身邊五行遁旗人士調離,想來宵小之輩暫時還接近不了主上。”郭嘉言罷將手下意識地擱在了署名錦西的戰報上。同時亦在心自問,若是此事真與林飛有關,主上又當如何處之?(未完待續)

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十八節 玄女祠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四十一節 講武堂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一百零九節 左右爲難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一百零三節 夜戰齊營第一百十七節 強者之道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第十八節 荊主劉備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八節鄴城蒼蒼第62節進駐宛城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四十八節 第一桶金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十節黑衣白衣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三節 塢壁之禍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43節人情債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67節打道回府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52節大夫吳碩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五十四節 徹底孤立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八節 醫署病坊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三十一節 漢末海賊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二十七節 衣帶詔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59節浮生亂世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四十四節 送汝橫財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一百十三節 引蛇出洞第62節進駐宛城
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十八節 玄女祠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四十一節 講武堂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一百零九節 左右爲難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一百零三節 夜戰齊營第一百十七節 強者之道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第十八節 荊主劉備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八節鄴城蒼蒼第62節進駐宛城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四十八節 第一桶金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十節黑衣白衣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三節 塢壁之禍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43節人情債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67節打道回府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52節大夫吳碩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五十四節 徹底孤立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八節 醫署病坊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三十一節 漢末海賊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二十七節 衣帶詔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59節浮生亂世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四十四節 送汝橫財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一百十三節 引蛇出洞第62節進駐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