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

建安三年秋,七月十四,曹操、劉備、蔡吉三方經過一番合計之後,向下邳城發動了第一輪進攻。隔着兩道溝壑最先發話的是五臺高聳的投石機。不同於袁紹在易京城下使用的人力投石機,曹軍的投石機上裝有通過扭力投石的機樞,其彈發的石塊不僅大,而且相對人力投石機也遠。此外曹軍投石機的兩側還裝有四個輪子,以便於跟在大軍後頭逐步向中央城池推進。因此曹營之中也將這種發射起來聲如雷震的投石機稱爲“霹靂車”。

隨着轟隆一聲巨響,一塊馬頭大小的石塊將位於下邳第一層城郭上的一座箭樓砸得支離破碎,緊接着又一塊石彈砸掉了夯土城郭的一角。接連的落石攻擊,將城郭上的守軍打得有些措手不及,而曹軍則趁着這一間隙,迅速用圓木、土包,乃至屍體在溝壑上搭起了數座臨時浮橋。不多時數隊人馬便踩踏着這些浮橋兵臨了第一道城郭之下。

望着手下人馬勢如破竹的進攻,曹操一面得意地擼着長鬚,一面向身邊的年輕文士誇讚道,“袁本初有山崩地裂之術,孤有霹靂車。若非子揚相助,孤又如何能得這等利器!”

此刻接受曹操誇讚的年輕人正是霹靂車的發明者劉曄,劉子揚。話說當初劉曄委身袁術麾下之時,也曾爲袁術打造各種攻城器械圍攻汝陽城。雖然那批攻城器械都最後毀於曹軍的夜襲,但劉曄的才華卻給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曹操在壽春大敗袁術之後,便忙不迭地差人尋訪劉曄的蹤影。

然而劉曄早在袁術睢水戰敗後就藉故溜回了淮南老家。由於劉曄同漢室皇族還沾親帶故,據說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因此當地豪強鄭寶在得知劉曄回鄉之後。便想要裹挾劉曄自立。熟知天下大局的劉曄自然不會接受這等土豪的邀請。好在恰逢此時曹操的使節探訪至劉曄家,劉曄便藉機將鄭寶請入府內,並佈置好壯士在席間殺鄭寶。可誰曾想,宴會進行到一半,原本安排好的刀斧手卻因懼怕而不敢向鄭寶下手。結果劉曄親自拔劍當席斬殺了鄭寶。並借用曹操的威名制服鄭寶的部下。跟着又提着鄭寶的首級與曹操的使者一同前往鄭寶的營地招降其部曲。

劉曄的才華與膽識都十分符合曹操的脾胃,因此一到許都就被任命爲了從事,並且在不久之後研發出了眼前的霹靂車。這會兒面對曹操的誇讚。劉曄倒是顯得頗爲淡然,卻見他觀察了一番前方的戰況之後,便向曹操適時地探問道:“主公。可須暫停投石。”

曹操聽劉曄如此一問。再看了看已經開始向第一層城郭衝擊的兵馬,當即神色一凌默不作聲地點了點頭。得到曹操的首肯之後,劉曄立即會意地讓一旁的投石機停止了投石。而這對某些人來說則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刀光劍影間震耳欲聾的喊殺聲響徹天際。巨大的雲梯一次次搭上城郭,又一次次被守城的兵卒推下城牆。不多時,城上城下已然壘滿了屍體。然而就在曹軍不知疲倦地反覆進攻城郭之時,城下突然發生了一陣騷動。但見一羣肩綁黃布的曹軍騎兵竟驟然轉身開始攻擊起自己的同僚來。而領頭之人正是曹性。

隨着一陣急促的弓弦聲接二連三地響起,悲鳴聲與落馬聲在曹性的周圍此起彼伏。誰都不能否認曹性的弓箭和馬術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而在曹軍故意放水的情況下,這種技藝更顯得神乎其神。

“開門!快開門!吾乃都尉曹性!”

隨着曹性在城門下大聲自報身份。城頭上守軍先試探性地張望了一下,跟着便將負責防守第一層城郭的宋憲找了過來。宋憲之前也曾與曹性有過一些接觸,此刻眼見曹性帶着一票人馬在城下叫嚷着要進城。猶豫不決之下。宋憲不由張口問道,“來者可是謀之?汝不是已投降曹操?”

“正是曹某!吾只是詐降曹操。還不快快開門!”曹性在回話間。又拉弓射翻了數名追擊而來的曹軍。

城頭上的宋憲見此情形,也不再有所疑慮,當即便命人挪開了擋在城門背後的沙袋。隨着城門開了一條小小的縫隙,曹性趕忙一扯繮繩策馬鑽了進去。且就在他飛奔進城的一瞬間,他還調轉馬頭,奮力砍刀了一名緊緊追擊的曹兵。

“吾有重要軍情稟報主公!”

這是曹性入城之後所說的第一句話。宋憲雖不知曹性爲何降而復叛,但被投石機打得暈頭轉向的他一聽對方有曹軍的重要軍情稟報,立馬精神一振,二話不說就帶着曹性風風火火地趕去見呂布了。

這會兒的呂布正在白門樓上同衆幕僚焦急地聆聽着從各處傳來的戰報。曹軍的投石機、井闌等攻城器械給下邳的守軍帶來了大量的傷亡。對於之前從未有過守城經驗的呂布來說,守城第一天損失就如此慘重多少有些始料未及。

“不行!孤要出城與曹軍一戰。”

呂布操起方天畫戟,邁步就要下樓,卻被一旁的陳宮挺身阻擋道,“主公稍安勿躁!此時曹軍士氣正旺,貿然出城迎戰怕是會得不償失。不若等曹軍攻城疲軟之後,主公再領兵出戰,必能殺曹軍一個人仰馬翻。”

呂布被陳宮挺身一勸,不由遲疑了片刻。且就在這時宋憲帶着曹性來到了白門樓上。一見到手持方天畫戟的呂布,心中五味具雜的曹性立馬就上前跪拜道,“曹性未能保住彭城,還請主公恕罪。”

呂布驚訝地看着面前據說已投降曹操的部下,脫口問道,“謀之,汝怎麼回來了?”

曹性低着頭回答道,“回主公。屬下假意向曹操請戰充當先鋒。兵至城下之後,屬下便帶着心腹乘機倒戈逃回城中。”

聽罷曹性講述如此一番峰迴路轉的敘述,呂布與陳宮不約而同地對視了一眼。而一旁的宋憲則忙不迭地替曹性補充道,“主公,曹將軍在曹營打探了重要軍情。”

呂布一聽曹性握有曹軍的重要軍情。眼中頓時精光一閃,繼而面帶笑容着上前扶起曹性,勸慰道。“謀之受苦了。曹軍勢大,彭城之敗不能怪謀之。卻不知謀之探聽到了曹軍什麼消息?”

曹性眼見呂布一面安撫自己,一面急着詢問曹軍的軍情。心知呂布之所以沒有治自己的罪。也沒懷疑自己的來意,多半是看在軍情的面子上。再一想到自己之前在彭城苦撐卻遲遲等不到援軍,之後又差一點被坑殺,曹性當即便站起身向呂布稟報道,“回主公,據說屬下所知曹軍眼下糧草不濟,不能長時間圍城。不過其從許都調撥了一批糧草正往這邊運,照曹營的說法大概三日左右就能到。”

呂布耳聽曹軍糧草不濟先是一喜。再一聽曹軍的輜重三日後會到,不由心生一計,追問道。“謀之可知曹軍輜重走得是哪條路?”

“曹操自付已平定徐州諸郡,又急着補充糧草。故曹軍多半會走官道。”曹性依照曹操事先交代的說法迴應道。

呂布一聽曹軍會走官道。頓時激動得仰天大笑道:“真是天助我也!只要孤劫燒了那批糧草,曹操、劉備、蔡吉之流還不乖乖退兵。”

然而就在呂布洋洋得意之時,陳宮卻再一次出面阻止道,“主公,此事怕是有詐!”

“先生的意識是謀之在騙孤?”呂布瞥了一眼陳宮,又掃了一眼宋憲與曹性。待見宋憲正盯着曹性,而曹性則是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坦然模樣。

面對呂布的質問,陳宮並沒有質疑曹性的身份,而是搖了搖頭分析道,“曹阿瞞爲人奸詐狡猾。主公應小心其利用曹將軍,設陷阱耍詐。”

“可此事也可能是真事。倘若孤因懼怕曹操的詭計,而不去劫輜重,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克敵的先機?”呂布不依不饒地反問道。

而一旁的宋憲也跟着附和道,“主公言之有理。不管此事是真是假,試試總比不試強。”

陳宮眼見呂布及其部將都對劫輜重一事頗爲熱衷,不禁在心中暗自嘆了一口氣。不過陳宮也知光是這麼幹守下去,以呂布軍上下的士氣,下邳城陷落那是早晚的事。出於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陳宮便退了一步道,“主公若是想搏一下。可派得力干將出城劫輜重一試真僞。”

哪知呂布卻固執地拒絕道,“不。孤要親自領兵劫輜重。”

陳宮見呂布又犯起了驢脾氣,急得直跺腳道,“主公!茲事體大,主公怎能輕易犯險!”

可呂布卻皺起眉頭反向陳宮質疑道,“先生之前曾屢次勸孤率步騎屯駐城外。怎麼今日卻不肯讓孤出城作戰?”

呂布不問還好,這一問可算是將陳宮氣得滿臉通紅。須知早在曹、劉、蔡聯軍兵臨下邳城之前,陳宮曾向呂布獻計說,“曹操遠來,勢不能停留過久。主公如果率領步、騎兵屯駐城外,由宮率領剩下的軍隊在內守城,如果曹軍進攻主公,宮就領兵攻其後背;如果曹軍攻城,則主公可在外援救。不出一個月,曹軍糧食吃光,主公再行反擊,可以破敵。”

呂布起先接受了陳宮的進言,打算將陳宮與高順留在城內守城,自己則率領騎兵截斷曹軍的糧道。可誰曾想,呂布的妻妾聽到這消息後,卻向呂布吹枕頭風說,“陳宮與高順一向不和,夫君一旦出城,陳宮與高順必然不能同心協力守城。萬一出點事,夫君要在哪裡立腳。況且曹操當年對待陳宮禮遇有加,陳宮還捨棄了曹操,將一州之地獻給夫君。夫君待陳宮未超曹操,就把全城交給此人,拋別妻兒家小,孤軍遠出。夫君難道不怕重蹈曹操的覆轍?”

呂布本就是個多疑少斷之人,被老婆如此一說,再想到陳宮與曹操的關係,猶豫間並沒有立即出城。不過曹、劉、蔡聯軍可不會給呂布多想的時間,就他拖延的時候,三方大軍已然兵臨下邳城下。而陳宮之前所制定的計策也就此沒了實施的條件。

此刻眼見呂布竟用上次的事質疑自己,陳宮又怎能不爲之氣急。卻見他長袖一甩衝着呂布怒斥道,“將軍上次輕信婦人之言,未採納宮之計策,從而錯失佈陣的時機。而今曹、劉、蔡三方已然圍城,將軍若此刻出城則真成‘孤軍’也!”

呂布耳聽陳宮說起了自己受妻妾扇枕頭風而錯失戰機一事,頓時又羞又怒滿臉漲得通紅。事實上,在看到曹、劉、蔡三方大軍進抵下邳之後,呂布就爲自己先前的遲疑而深深後悔了。但他這個人極好面子,雖然明知自己錯怪了陳宮,卻也不肯向陳宮道歉,更不肯承認自己是因爲聽信妻妾之言纔會如此猶豫。再怎麼說他呂布都是堂堂無雙飛將,聽老婆話耳根軟之類的事傳出去多難聽啊。

可這會兒的陳宮卻當着衆部將的面戳穿了呂布的軟肋。於是惱羞成怒之下,呂布當即暴喝一聲,“夠了!孤決定親自領兵出城劫燒曹軍輜重。此時無需再議!就算曹操真在城外設下陷阱,憑孤之武勇定能殺他個片甲不留!”

呂布這一喝可算是將在場的衆文臣武將嚇了一跳。宋憲等人固然是相信呂布的武勇,想要藉此機會放手一搏。而陳宮面對如此色厲內荏的一吼,則徹底喪失了對呂布的信心,以及對未來的希望。想到自己這數年來追隨呂布的所作所爲,陳宮頓時就有一種放聲大笑的衝動。然而他最終還是沒有笑出聲。因爲他怕自己會笑得比哭還難看。更因爲他覺得眼前的這個男子已不值得自己再多給一絲表情。所以陳宮只是默不作聲地衝着呂布躬身一拜之後,便轉身頭也不回地走下了白門樓。

曹性望着陳宮蕭瑟的背影,心中同樣也是感慨萬千。曾幾何時曹性打心底認爲呂布是天下無雙的強者。覺得追隨這等擁有着萬夫不敵之勇的武者,自己必然能夠成就豐功偉業。然而此刻曹性卻對自己一直以來對強者的標準產生了懷疑。武力真是一個人強大的表現嗎?曹操、劉備的武藝都遠遠不及呂布,甚至還比不上自己。而那個女刺史蔡安貞更是手無縛雞之力。可是在曹性的眼中他們卻都比呂布強大。戰神的時代即將落幕,王者的時代即將降臨。

關於呂布的定位想了半天,最終還是決定按《三國志》和《資質通鑑》的記述來寫。不想譁衆取寵太擡高此人,也不想太過醜化。想看神呂布的朋友,建議去看《火鳳燎原》。(未完待續)

第九節 魏宮對策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三十一節 漢末海賊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52節大夫吳碩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五十四節 徹底孤立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二十節 神醫華佗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三十九節 尊王攘夷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十八節 班師回港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四節入虎穴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九節廢長立幼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七十節 荊州亂第五節 曹軍來襲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54節造訪楊府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31節虓虎來襲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二十節 **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六十九節 文姬歸漢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66節天下未平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49節驚天之第33節一將難求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
第九節 魏宮對策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三十一節 漢末海賊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52節大夫吳碩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五十四節 徹底孤立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二十節 神醫華佗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三十九節 尊王攘夷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十八節 班師回港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四節入虎穴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九節廢長立幼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七十節 荊州亂第五節 曹軍來襲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54節造訪楊府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31節虓虎來襲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二十節 **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六十九節 文姬歸漢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66節天下未平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49節驚天之第33節一將難求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