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

樹炮這玩意,看起來很low,在很多人的眼裡,他是中國落後的代表,連鋼鐵都生產不出來,更別說合格的炮鋼,抗日戰爭之所以打了8年,日本比中國的強是全方面的,中國太弱了也是一個根本性的原因。

包括子彈,炮彈,火炮,槍支,幾乎沒有自產的東西,絕大部分都依賴進口的前提下,又怎麼打敗日本,國民黨都那麼苦逼,更別說更差國黨游擊隊。

把樹炮拿出來彌補火力的不足,也是無奈之舉。

在熱武器時代,有些落後,可是那時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哪怕是拿到抗日戰爭之中,無法正面跟鋼鐵製造的火炮對抗,可是比起普通的火炮,特別是在山林作戰之中,也只是持久性差一點,採用合格的木材,如果外面加上精鐵的鐵箍,用於提升強度和韌性,他的性能,不會比189世紀的初級火炮差。

這種獨特被佈置,在樹炮的基礎上面,做了一定的改進,宋朝時期,是中國經濟和科技最發達的時期,很多對後世有着深遠影響的發明,都是在這個時代出現,並且發揚光大的,從技術水準上面,這個時代並不弱。

步人甲,神臂弩,甚至一部分的火藥武器,這是北宋先進的地方,甚至在一定層面上,除了少部分的東西,絕大部分的東西,比起明王朝而言,並不差。

一體機,又給了趙信點石成金的機會,無論是落月弓的弓身材料,還是弓弦材料,這些只是通過隕石,靠天賜給的珍貴寶物的,被趙信藉助這一體機,可以點亮,哪怕貴一點,可是合金的性能是非常高。

用於製造一個純粹這種材料構成鐵炮,這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造價太高了,比起普通的鋼鐵,貴上十倍,二十倍,甚至上百倍,當以他們爲核心的鐵炮,他的造價甚至會比一個棱堡都要高。

哪怕現在趙信再怎麼的有錢,也不可能有錢到這種程度,但是用鐵箍增強整體的韌度和強度,這是後世新式大炮的做法,一些管身自緊等處理火炮,他們的炮管強度甚至比之前,提升了數倍。

樹炮的最大弱點,就是本身的強度有限,在火藥的推動力之下,很有可能,會被炸裂,可是一層鐵箍,會把一部分受力,轉換到鐵箍身上,用鐵箍的強度抵消樹幹本身的脆弱,再加上合理的計算和樹幹本身的韌度,這個樹炮的威力,還是可以。

保守估計,裝填了獨彈的火炮,單就本身威力上面,恐怕不低於十六七世紀,明朝時期的紅衣大炮,只不過,使用壽命上,遠遠不如銅或者鐵構成的炮身。

金屬材料,就是金屬材料,他的耐磨耐壓和耐高溫性能,遠高於樹木,可是單純前面幾發的話,樹炮的威力一點都不低。

趙信選擇樹炮,爲的就是他的威力,至於耐用性,整個樹炮的製作,純粹是一個技術活,周圍幾十年,上百年的大樹不知道有多少,砍伐之後,就是一個木工活,切成兩半挖洞,然後雕琢成功之後,用鐵箍箍住,最多在內層塗抹一層耐火耐高溫的材料而已。

甚至連壽命,也有耐力訓練摸索出來,在最大裝填的情況下,樹炮的極限壽命是30發,前面10發都不會有影響,耐火材料會承受住火藥燃燒的高溫,到後面,伴隨着燃燒和不斷的衝擊,樹身的材料會逐步崩潰,最終到30發炸膛。

這個安全的環境,對於樹炮來說,已經夠了,最少是前面10發可以接受,大不了多做一些,當做一次性的用品。

棱堡最大的不足,就是面對着歐洲科技時代之後的火炮的不足,面對着巨大的攻城炮,棱堡本身堅硬的身體,將會受到巨大的威脅,人家不跟你玩攻城戰,直接的破壞城牆,當城牆出現缺口,甚至棱堡本身都坍塌的前提下,你又怎麼來做。

棱堡就是藉助着高大的城牆和設計到極點的人員優勢,一旦這個高大的城牆無法起到屏障的作用,其他的一切都休談,人員稀少是棱堡的優勢,可是一旦沒有城防,這就成爲絕對的劣勢,在火炮可以輕鬆的轟塌棱堡之後,這個從中世紀末期,就出現在歐洲的強悍堡壘,迅速沒落,離開了戰爭舞臺,戰爭被更容易修建,也更加適合熱武器時代的壕溝和壕溝體系所取代。

這等於說是作弊,本身強悍的棱堡,又多了樹炮這麼一款劃時代的武器,對方還沒有熱武器攻擊城牆,這代表着刺蝟一樣的棱堡,又多了可怕攻擊性武器,帶來的效果,可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是大玉兒,遠遠大於二。

趙信這麼一個穿越者的出現,本就是一個bug,卡牌系統又把稀有的東西普及化,使用的也是經過了提純和重新配備的完美火藥,這三者完美的結合到一起,就形成了火炮的巨大威力。

當火炮的20斤彈丸,在30斤火藥爆炸燃燒的推動力下,以音速,甚至超越音速的初速度,肆虐到人羣的時候,結果可想而知。

一發炮彈,直接在人羣中會中,犁了一道血色的通道,所過之處,無論是步人甲,還是其他的,肉體的力量和鋼鐵的防護,在熱武器的衝擊下,如同紙糊的一樣,屍橫片野。

潰散步兵,一直到苗家莊都有些不穩定,好在韋貴及時的彈壓,他的威望在這裡,展現了作用,這些潰逃的士兵平靜下來,慢慢的收攏的。

之前的散彈炮,只打了80發,還剩下40發沒打,後面,石破天驚的樹炮,更是隻發了一發,雖然整個部隊潰散了,棱堡天然的劣勢,也沒辦法追擊,甚至之後,連長弓手都沒有趁亂襲擊,這也讓叛軍受到的損失並不大。

可是大概一個時辰之後,損失報到了韋貴和王鹹鬆哪裡,他們還是忍不住眼皮跳了一下,因爲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直接死在城頭,或者受傷,沒有回來的,差不多有900人,他們直接被散彈命中的,或者從牆頭摔下來的,其中,之前攀爬和攻防之中,受到損失的,只有三四十人,絕大多數,都是後面樹炮造成的。

因爲戰場散亂,甚至相互推搡,踩踏之中損失的,也有50人之多,卻沒有顯示在這個報告之中的,韋貴對於這些,心中有數,也不多點,他更關注的是這個武器到底是什麼。

看起來很平常的樹枝,以爲只是濫竽充數,在面對着四面合圍,沒有辦法纔拿出來的東西,卻展現瞭如此可怕的攻擊力,這可是步人甲啊,就算是西北慘烈的攻城,使用步人甲都沒有這麼大的傷亡,偏偏,落到了他的頭上。

不得不說,王家提供的家丁,果然是實力出衆的,在這一波的攻防之中,損失的人員最少,才一百多個,最關鍵的是,他們還趁亂,拿回來了這個武器。

20多個有些變形的鋼珠,還有那個最大,直接在最後階段,肆虐了差不多20個人巨型鐵彈,這些都擺在韋貴的面前。

簡單的瞭解一下的,對於後面,那個石破天驚的武器,韋貴就不再關注了。

沒錯,那個武器很可怕,特別是針對這密集的人羣,無論是大盾,還是蒙車,甚至是精鋼製作的盾牌,都擋不住這麼一個武器的攻擊,在穿透十幾個人之後,還有足夠的殺傷力,又砸到四五個,非死即殘,不是人力能夠阻擋的。

可是它也有他致命的弱點,他只能打遠處,不能打近處,攻擊的時候,動靜太大,不但有明亮的火光,還有巨大的聲音,只要稍稍注意一下,就不容易被攻擊到。

最關鍵的是,它只有在密集的人羣之中,才能夠起作用,只要陣營分開,不那麼密集的話,一炮下來的殺傷力不算很高。

關鍵是前者,按照目擊者的描述,鐵蛋應該是從樹幹之中飛出來,不過跟獨彈的那種不一樣的是,這個比較分散,一發之中,最少有十幾二十個,而且穿透作用也非常可怕,最少可以貫穿五六個人。

這是最可怕的,也是收割最多的,900多人,幾乎都是死在這樣的散彈之下,這也是對他們威脅最大。

不過目擊者也提供了一個看法,那就是,這個東西似乎射速不快,因爲他們沒有看裝填的過程,應該是換了一個來發射。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韋貴眼前一亮,他一瞬間就明白了,這玩意跟牀弩差不多,甚至比牀弩更加麻煩,火藥類的武器,北宋軍中也有,之所以沒有普及,就是太麻煩,殺傷力也不大。

顯然,苗家莊發明了一款新式的武器,有一定的殺傷作用,對於步人甲的傷害也不小,卻無法掩飾固有的弱點,那就是射速慢。

到這裡,韋貴有些後悔,已經損失這麼大了,當時堡壘應該也處於最危急的關頭,不然不會把秘密武器拿出來,當時如果再加把勁,說不定就拿下來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進退兩難。

退回來之後,對方肯定完成了裝填,也就是說,再攻擊,他們需要冒着付出一千,甚至更多人的傷亡,這才能夠接近棱堡,甚至攀登上去,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明知道必死的前提下,讓誰去呢?

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十二章 蠻橫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三百六十四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
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十二章 蠻橫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三百六十四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