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

不知不覺之下,到了大名府已經超過了3個月了,進入到1044年的8月,不但鐵匠作坊,獲得了可怕的收益,得到了北宋中樞的訂單,同時也得到了大量的民品訂單,定海幣,也成爲了一個不小的貨幣體系。

總數高達700萬貫,幾乎佔據了整個大名府的一半以上,不同於對於交子的半信半疑,這個金屬貨幣,天然的就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最關鍵的是,交子往往是在懂得人,或者是讀書人哪裡流通,一般的升斗小民,根本不敢用。

天知道,這個紙片,到底是什麼,也就是熟悉了之後纔可以。

可是定海幣不一樣,他首先就是精美,在定海錢莊之中,在大大的臺子的前面,每天都會展示他,任何一個想要了解的人,都會來了解,甚至可以親手把玩。

負責接待的人員,也會詳細的介紹定海幣的一些特點,比如說,花紋的意義,那些高樓大廈的意義,還有就是一個有趣的事情,數一數,到底高樓大廈上面,有多少窗戶。

這也是防僞之一,有能力的話,會發現,這些窗戶有一些獨特的地方,是高人匠師,用獨特的方法雕琢出來的,在一些不同的角度,甚至可以看到定海二字。

這本來就是這些匠師們顯露功夫的地方,那個做出來定海幣的匠師,幾乎把一週的時間,絕大多數,都放在了定海幣上,其他的,都是草草的隨手雕刻。

可是這卻成爲了防僞的最大的一個亮點,這樣的手工,不是說,沒有人能夠做到,大名府最少就有十來個人能夠做到,可是這些人都是什麼人,要麼是首飾行業的出色匠師,要麼就是雕刻方面的大拿,就算是他們,要想雕刻到這種程度,也需要五六天的時間。

這就成爲造假的一個巨大的障礙,先不說材料,就算是雕刻這一項上面,這一點沒辦法達到的話,肯定是假的,而且對於匠人是困難了,可是對於老百姓來說,卻不困難,只要通過一定的角度,有字的就是真的,沒有就是假的,甚至不用認字。

這可是極爲可怕的事情,哪怕是用不入流的材料,單純雕工的價格就超過了一貫,一個大師,再怎麼也應該有5貫的收入吧,四分之一的時間,一貫不過分吧。

從一開始,趙信就杜絕了造假的可能性,在推出之後廣而告之,在曹劌的推動之下,甚至有些聲勢浩大,不管認可不認可這個,大家都會去看一看,長長見識也好。

本身,趙信推出的這個定海幣,還讓整個錢莊行業有些略微的不滿,甚至有可能介入進來,一些新入行的錢莊,如果不能夠在飛票和銀票上面,有些秘密東西,光是造假,就會讓他破產。

鐵匠作坊強勢進入到錢莊領域,肯定要影響到其他人,單純鐵匠作坊的流水和存款,都影響了最少幾十個錢莊,可是看到這樣的大手筆,立刻偃旗息鼓。

他們都是明眼人,可以算出來這玩意的成本,從哪個方面,他都不能夠作爲的紙幣和信用貨幣,他就是真正的貴金屬貨幣。

甚至一定程度上,一部分的東家,還認爲,這是定海錢莊在賠本賺吆喝和,一個新加入的錢莊,只有在這一點上面,推動了,纔有可能介入到行業,只不過,他能夠堅持多久。

錢莊的衆人,在準備看笑話,升斗小民們,卻很感慨,這麼一個容易辨認,就算是辨別不出來的他的防僞,隨便找一個刀具,劃拉一下也可以,市面上,包括是曾經拍賣的神兵利器,都無法在他的上面留下痕跡。

這是曹劌親自承認的,並且作爲一個簡單的方法。

這可是真的要了老命了,要想達到不被世面上的刀具划動,這個以前還做得到,老百姓們,升斗小民們,他們能夠用得起鐵就不錯了,還是那種根本不入流的鐵,稍稍的鍛造一下,就比他們硬。

可是現在,伴隨着民品的大規模流行,只要不是真的窮的家裡都揭不開鍋的那種,誰都買得起一把刀,一把2斤多的刀,才180文左右,還鋒利耐用。

這就是鐵匠作坊獨創的包鋼,用一節不算太長的部分,包住刃鋒,以保證在投入較小的前提下,保證鋒利程度。

這可要了老命了,一下子民間的刀具,硬度都大大的增加,鋒利度也可怕,跟之前相比,真的有切金斷玉的能力。

材料和雕工,良好的防僞,讓定海幣從一出現,就逐步走高,剛開始,還有一些劣質的造假,甚至鬧到了定海錢莊,可是在真幣的面前,別說是有一點相似,那是真的一絲都沒有,只要稍稍瞭解一下真幣,就不會上當的,幾個宣揚的防僞,任何一個假幣都做不到。

除了在造假上面防禦之外,定海錢莊,還推動使用定海幣結算和日常使用,而不是如同銀票那樣,需要使用的時候,再到錢莊進行兌換。

金屬貨幣,本身就容易使用,而且當100文這個名聲傳出之後,也相當的認可,以前沉甸甸的,可能快一斤,才100文,放在任何地方都不太方便,現在只有不到半兩,差別之大,可見一斑。

最初的時候,這樣的定海幣,還不是每家都收,用起來不方便,好在定海錢莊遍佈在大名府的各處,隨便的找到就能夠兌換,效率上面比之前的銀票不知道好多少。

實際上,這也是標準幣的好處,飛票和銀票,爲了安全起見,一般需要錢莊和儲戶共同的設置秘鑰,有任何一方出現問題,或者說溝通不暢,就會讓秘鑰無法確定,也就無法兌換。

這方面,錢莊也是爲了自己的安全和儲戶的安全,往往使用者也就只能如此了,誰讓錢重要呢?

可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的,定海幣,本身就是金屬貨幣,老百姓都能夠判斷出真假,錢莊的人員更是如此,甚至除了已經公開的,在定海幣上面,還有另外的幾個防僞,不過是因爲要求較高,只有專業人員能夠看出來。

錢莊的人員都經過了專業的培訓,甚至每個人,都經手過不下10萬的定海幣,幾乎練到了一眼就能夠看出來的,而且早已經準備好了一串串的銅錢,100個一串,一枚定海幣,換1個,真的多了,可以直接給一貫,都是封好的。

這就大大加快了效率,拿着一個定海幣,只要不是排隊的情況下,最多100息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兌換,不用考慮什麼簽字畫押,或者是別的,給錢就換了,這就更加加強了流通的,老百姓對於他的信心也足了。

在使用之後,方方面面的方便,帶來了定海幣的廣泛流通,方便快捷,還容易辨認,這就成爲了定海幣代名詞,甚至隨着大名府,開始向外輻射。

流通的東西,當然會難以監控,特別是精鐵這樣的東西,在王鬆通過皇城司的渠道,有傳言說,遼國和西夏的一些人,大幅度的在這邊活動。

他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趙信非常清楚,無外乎兩樣,鐵和精鐵。

民品生意生產的大量的鐵,跟以前不一樣,可以敞開了供應,給錢就能夠買到,同時鐵的價格大規模的降低。

80文的價格,是針對北宋之前的價格,北宋之前的冶煉水準,已經相當的高了,可是西夏和遼國,就差了很多,遼國的鐵的價格,高達220文,幾乎是北宋的三倍,西夏,就沒有鐵料出售,偶爾有賣過來的,高達500文以上。

鐵料在北宋,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可是這是北宋嚴格禁止的,根本沒辦法帶出去,因爲目標太大了,這些間諜,或許能夠小批量的,幾百斤,上千斤弄去,再多就不太可能了。

幾百斤上千斤,能夠算的了什麼,一副重甲,就超過50斤,1000斤才20套,這對於數萬的重騎兵來說,是杯水車薪的,還有一定問題。

那就是大量的鐵料出關,只要有一次,這一條線就廢了,偶爾行之,還可以,長期的話,肯定要出問題的。

相反,精鐵所制的定海幣,成爲了更好的選擇,價格貴是貴了一點,可是精鐵跟鐵不一樣,哪怕只有千斤,也足以起到作用,500個精鐵打造兵器,甚至是長兵器的頭,都可以讓一隻小規模的部隊,脫胎換骨,實力大增。

皇城司的提點,也是通過王鬆,告知趙信,小心一點,監控的嚴密一點,可別讓西夏和遼國弄過去了。

對於此,趙信是不置可否,如果把不鏽鋼製作成兵器,確實比之前的神兵利器更強,可是這有什麼用,有了棱堡和長弓的組合,兵器的神兵利器作用減少很少,更別說,這玩意,沒有一點的冶煉水準,就算是熔鍊都不可能,更別說把他們打造起來了。

趙信甚至沒有多說什麼,直接打法王鬆,讓他拜託曹劌上書,他相信曹劌已經檢測過,只要把無法熔鍊這一點告知,其他,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連北宋這樣的水準,都很難熔鍊的這個定海幣,拿給的西夏和遼國,也只能夠是貨幣,真的他們想要的話,他甚至樂意,多給他們一些。

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
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