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問鼎(三)

問鼎 (三 中)

“天下英雄,密公與淵”,沒等李密決定是否向李淵寫信,趁亂勒索修武等地,李淵的使節已經帶着他的親筆信到了瓦崗。信中其他客套話都可以一眼掃過,但上述八個字,卻真真切切地讓李密拔劍而起。

天下英雄,密公與淵。如果類似的話出自竇建德或者王世充等人之手,李密肯定二話不說將信當着使節的面扯個粉碎。他竇建德算個什麼東西,落草前不過是一個搜捕盜匪的小吏耳。至於碧眼狐王世充,此輩出身更是不堪,居然是一波斯胡人的後裔,交了好運,才過繼給王家做假子!此等血脈卑賤之人,豈能與蒲山公相提並論。而唐公李淵,卻與其他人大有不同。且不說其祖父那輩已經是北朝數得着的貴胄,單是三代世襲國公的名爵,就令竇建德等人望塵莫及。更何況李淵之母,與先帝楊廣之母還是同胞姐妹。可以說大隋皇家的高貴血脈,有一半流淌在李淵的血管中。這樣一個世襲的貴族主動前來結交,還口口聲聲稱自己爲大兄,讓李密如何不開心?

開心歸開心,李密還不至於立刻得意忘形。什麼都不索要就輕易地答應李淵的結盟請求。但來自長安的驚喜遠遠不止幾句好話,李密這廂剛一開口,使者立刻拿出了事先早已準備好的“誠意”。爲了表達唐公個人對李密的讚賞,李淵家族願意將半個河內郡,包括李密先前虎視眈眈的修武、安昌等地,立刻割讓給瓦崗軍。並且,李淵決定,以唐王,監國丞相的身份,糾集百官表李密爲魏國公,上柱國,河南大總管。表文已經送入皇宮交少帝楊侑用印,只待兩家盟約一達成,便立刻可以派人將印綬送往瓦崗。

這,已經遠遠超過李密當初所求了。儘管他心裡很清楚,所謂少帝楊侑不過是個傀儡皇帝,李淵此舉無非是學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儘管他心裡很清楚,如今天下光姓楊的皇帝就有三個,一個空頭的國公爵位其實未必怎麼值錢。但有皇帝的欽封和沒皇帝的欽封就是不一樣。至少從今往後,他這個魏公變成了貨真價實,不再是一夥強盜關起門來沐猴而冠。此外,得到楊侑的欽封之後,下次再領兵與王世充相爭,就可以說是奉旨討伐奸佞。洛陽城內數萬精兵連同他們頭上的皇帝楊侗都可被視爲叛賊,而瓦崗軍則搖身一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國家棟梁。

種種好處,李密根本沒法拒絕。因此不顧魏徵和裴仁基等人的反對,迅速答應了李淵的同盟請求。而李淵也說話算話,不但痛快地將幾個縣的地圖和魏公印信送到了瓦崗,還順勢以皇帝楊侑的名義給李密下了一道旨意,責令他總管河南各地兵馬,儘早平定澠池以西,黃河以南的各路叛匪。

簡直是剛犯困就有人送枕頭。領了地圖和聖旨,李密立刻檢點瓦崗兵馬,以從李仲堅麾下俘虜並招降過來的悍將王君廓爲鎮北將軍,河內郡守,帶兵兩萬,揮師殺向了修武。然後,親領其他諸路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洛陽。

王世充領兵迎戰,在洛北被瓦崗軍殺得大敗。虎賁郎將王辯奉命斷後,半柱香時間都沒堅持到,便被秦叔寶一槊刺於馬下。程知節、單雄信、裴行儼等猛將各帶兵馬,如海浪一樣撲上前,殺得王世充根本站不住腳。虧得天空突降大雨,才趁亂跑回了洛陽。

李密大喜,趁勢直逼東都。金紫光祿大夫段達、民部尚書韋津出兵拒之。剛一交手,段達所部的中軍兵馬就被秦叔寶單騎穿透。把個段達嚇得魂飛魄散,撒腿就跑。韋津跑得稍慢了些,被程知節從背後追上,一記飛斧劈碎了腦袋。

一時間,東都岌岌可危。王世充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班底,紛紛倒戈投向瓦崗軍。李密麾下士卒人數轉眼膨脹到了三十多萬,風頭一時無兩。消息傳開,竇建德立刻糾集徐元朗、朱璨等人上表勸進,勸李密儘早順應天意,登基稱帝。想起竇建德上一封信的內容,李密笑了笑,拒絕了這個提議。

“這個竇建德,總想把別人架到火上烤!”打發走了使節之後,李密冷笑着說道。“前些日子剛剛把李老嫗豎成箭靶子,現在又開始瞄上孤家。就不想想憑着他那點道行,也能騙過本公的法眼?”

瓦崗軍最近發展得一帆風順,其中明顯有當初李密力排衆議,與唐王李淵聯盟的功勞在裡邊。所以衆文臣武將也不願意掃李密的興,紛紛出言嘲諷竇建德目光短淺,異想天開。李密聞聽,愈發新高彩烈,乾脆命人在中軍擺起宴席,慶賀連戰皆勝之功。

衆文武齊聲稱是,搬酒罈,搶座位亂個不停。唯獨魏徵不願意湊這個熱鬧,冷笑了幾聲,轉身而去。

這下,饒是李密氣量再大,也有些惱火了。輕輕拍了下桌案,笑着喊道:“玄成要到哪裡去?何不留下來與大夥舉盞同樂?!”

“有今天沒明日的酒,不喝也罷!”魏徵頭也不回,丟下一句冷冰冰的話,繼續急走。程知節正好交割了軍務從門外走進了,聽到魏徵的氣話,楞了楞,伸手將其攔住,笑呵呵地勸道:“今朝且圖一醉麼?管他明天干什麼?你們這些讀書人,想的就是太多!”

前後兩句話呼應起來,就像事先演練過的一般,嚴絲合縫。把李密跟氣得兩眼烏青,發作也不是,不發作也不是,鼻孔中呼呼直冒白煙。右長史邴元真見狀,怕李密盛怒之下再與程知節等軍中宿將起了衝突,笑呵呵走上前,低聲勸道:“東都旦暮可下,此刻還計較先前的決定有何用途?不如集中全力滅了王世充這個心腹大患,然後再做其他考慮!”

“長史之言甚是!正所謂開弓即無回頭箭。我軍已經殺到了洛陽城外,豈有再改弦易轍的道理?不過玄成今日之舉也應了一句古話,君正而臣自直,爲此,我等也當浮一大白!”邴元真的話音剛落,又一個容貌看上去及其猥褻的人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高聲提議。

這句話說得非常有水準,非但替魏徵遮掩了過錯,而且把魏徵的敗興之舉歸結爲因李密持身嚴正而起。登時令當事雙方都熄了火氣,相互看着咧嘴而笑。唯獨程知節這個愣頭青,明明自己闖了禍卻毫無意識,見魏徵臉上的笑容十分牽強,拉了拉對方衣袖,大聲問道:“怎麼了。你們剛纔說什麼呢。這都是哪跟哪啊?”

“沒你什麼事情!你少跟着摻和兩句比什麼都強!”秦叔寶和裴行儼一左一右,夾着程知節的胳膊將他扯進武將的坐席處。

這兩人一個是齊郡子弟的主心骨,另外一個是大將軍裴仁基的長子,在瓦崗軍中的位置都極其重要。害得李密即便想借勢敲打程知節幾下,也不得不主動放棄。笑了笑,提高聲音說道:“玄成乃難得的錚臣,孤怎會真的惱他。至於程將軍,更是難得懷有一顆赤子之心,孤要是因爲幾句逆耳之言就責罰他,豈不是太小家子氣了!不提這些,舉盞,且盡今日之歡!”

“盡今日之歡,爲魏公壽!”衆人笑呵呵地附和。

魏徵本不願意摻和,耐於邴元真和祖君彥的面子,才勉強坐了下來。但一個人落落寡歡,與滿座歡聲笑語格格不入。如此一來,他哪有不醉的道理。十幾盞悶酒落肚後,左右太陽穴像針扎般疼了起來。“諸位慢飲,魏某不勝酒力,先告退了!”努力壓下胃腸中翻滾之意,他強打精神向大夥告辭。雙腳剛一離開座位,立刻開始絆蒜,搖晃了幾下,將一名送菜的侍女撞了個四腳朝天。

那名侍女來自楊廣的行宮,因爲有幾分姿色,纔沒被瓦崗軍的士卒瓜分,而是與幾個年青貌美的姐妹一道被李密留在了身側。平素做些撒掃事務,偶爾也被李密招去侍寢。卻由於出身寒微,血脈不夠高貴,所以沒有什麼名分。只能算作普通的侍女,一旦犯錯,就可能被李密送給侍衛蹂躪。

千小心,萬小心,她沒想到今天自己居然跟掌書記大人撞到了一起。登時嚇得委頓於地,哭不敢哭,討饒亦不敢討饒,蒼白的面孔上淚珠直滾。倒是魏徵,雖然酒醉,靈臺處卻依舊保留着一絲清明。見侍女嚇得如此模樣,也顧不得身上撒滿菜湯,搶在李密發作之前醉熏熏地喝道:“你這女子,怎麼敢擋我的去路。來,來,來,隨我去,今日讓你知道魏某人的厲害!”

衆人聞言,登時爆發出一陣鬨笑。李密半口酒全噴到了桌案上,一邊撫摸臉上的傷疤,一邊狂笑着道:“好你個魏玄成,平素裝得不食人間煙火般。喝醉了居然也這般德行。好,這個侍女就賜給你。你自己帶走,願意怎麼收拾就怎麼收拾!”

“愣着幹什麼,還不扶着魏大人去洗漱!”面容猥褻的官員又搶出來,指着嚇傻了的侍女喝令。

那名魂飛天外的侍女打了個激靈,立刻雙手抱着魏徵的腰。就像螞蟻撼樹般,攙扶着魏徵向外走。醜陋官員見狀,搖頭而笑。衝着大家四下拱了拱手,“我還是去送一送魏大人吧,免得他連自己的寢帳都找不到!”

“君彥速去速回!”李密心思全在攻取洛陽後如何號令天下方面,所以也沒覺得醜臉官員的舉動多餘,擺了擺手,笑着命令。

醜臉官員領命,立刻走上前架住魏徵的胳膊。與那名倒黴的侍女一道,連拉帶拖,將醉得邁不開腳步的魏徵拖出的中軍大帳。被外邊的寒風一吹,魏徵再也憋不住了,推開醜臉官員和侍女,急走幾步,扶住一棵大樹盡情狂嘔。

小侍女顯然是見慣了類似的場面,伺候起來手腳極其嫺熟。不一會功夫,已經依次取來了洗臉水,漱口水、面巾和醒酒茶,井井有條地替魏徵解酒。幾盞熱茶落肚後,魏徵終於停止了嘔吐。擡起頭四下看了看,非常慚愧地向醜臉官員抱拳,“魏某不勝酒力,讓儲兄見笑了!”

“玄成何必客氣!”醜臉官員儲君彥輕輕搖頭,“此刻,誰知道哪個醉着,哪個醒着!”

不遠處的中軍帳依舊熱鬧,勸酒行令之聲不絕於耳。但魏徵和儲君彥二人的目光中,卻充滿了寥落。“君彥知道魏某因何而醉!”呆立半晌之後,魏徵搖頭苦笑。“君彥也看到了,眼前熱鬧不過是剎那繁華?”

“我可是密公的記室參軍。所有往來公文,下傳政令軍令,有幾個不經我手?”儲君彥聳了聳肩,低聲反問。

魏徵眉頭輕皺,立刻明白了自己不是第一個看出瓦崗軍所臨窘境之人。但儲君彥這廝居然看清楚了,卻不向李密進諫。想到此節,他的目光瞬間變得凌厲,盯着儲君彥,彷彿能穿破對方的靈魂。

“走吧,到你帳中喝點水!”儲君彥嘆了口氣,上前扶住魏徵,“玄成不要怪我!儲某非是不敢直言,而是知道說什麼都沒有用!其實,密公自己,何嘗不後悔當日輕易做出決定,上了李老嫗的當?可眼前我軍已經打了到洛陽城根兒底下,哪還能輕言收兵呢?”

魏徵掙扎了一下,酒後乏力,終於沒有能夠掙脫,只好讓儲君彥繼續攙扶着自己。兩個跌跌撞撞的醉鬼,後邊跟着一個小心翼翼的侍女,緩緩而行。走了好一會兒,才終於來到魏徵的寢帳。伺候魏徵的親隨見此,趕緊搶上前,攙扶二人入內。然後打水洗臉,奉上醒酒湯,,忙了個不亦樂乎。

到了此時,跟在二人身後的小侍女反而插不上手了,怯怯地站在門口,不知所措。魏徵努力想了好半天,纔想起此女的來頭。揮了揮手,低聲命令:“你下去歇息,我讓人給你安排一間寢帳,就在我寢帳的旁邊。待今日之事平息,魏某再想辦法安置你!”

“救命之恩,不敢言謝。”小侍女久在李密身邊,也學會了些場面話,蹲**體,斂衽施禮。“賤妾乃薄柳之質,不堪伺候君子。但洗衣灑掃之事,大人儘管吩咐!”

“去吧。我想起來時,自然會叫你。魏良,你去給他安排寢帳!”

被喚作魏良的隨從答應一聲,引了小侍女匆匆離去。當寢帳內再度恢復了安寧,儲君彥端起茶盞,吹了幾口,慢慢飲下。“唉!”彷彿被茶水燙了喉嚨般,他啞聲而嘆,“看得到和做得到,完全是兩回事情。玄成你不要再埋怨密公,他其實也挺難的。前日見到從河東送來的密報,幾乎整整一天一夜沒閤眼!直到今天接到衆人的勸進表,臉上才勉強有了笑容。”

“河東來的密報?那邊已經打起來了?!”魏徵的手一顫,茶水潑了自己一腿卻渾然無覺。“戰況如何?李淵叔侄怎樣安排?”

“非但河東,如今河北也打成了一鍋粥。從目前來看,局勢對我瓦崗軍來說還好!”儲君彥四下看了看,壓低了聲音透漏。

“李家軍敗了?”魏徵的心思立刻被勾了起來。形勢對瓦崗軍有利,說明李淵叔侄肯定是吃了大虧。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一旦幾家聯軍稍有鬆懈,很容易便讓李淵翻盤。

“大敗!”儲君彥連連點頭。“倘若當初聽了你的建議,不跟李淵結盟的話,我軍估計已經攻下了半個山西。誰能料到李淵的實力居然疲弱到如此地步,八名悍將追隨李世民抵擋薛舉,居然潰了六路。慕容羅睺等人戰死,名將劉肇基被薛舉生擒!”

“啊!”魏徵驚訝地大叫。身上的酒意一掃而空。從書案邊翻出一卷輿圖,他迅速在地上鋪開,不顧地面已經有些發涼,趴在上面,仔細觀看。

“這裡!”儲君彥用手在渭水上游指了指,笑着說道。李世民兵敗,把責任都推給了劉文靜,自己縮回岐關之後不肯出頭。薛舉在關外天天叫戰不止,慌得李淵趕緊調整部署,把潼關以西的兵馬大部分都抽調回去,拱衛京師!”

如此一來,洛陽到華陰之間的千里關山幾乎是空的。只要瓦崗軍不理睬洛陽城內的殘兵,立即就可以將兵鋒推到潼關之下。這樣好的機會,可惜就被李密爲了一個魏國公的虛名給放棄了,無法不令人感覺可惜。誰料,更可惜的事情還在後邊,說完了西邊的軍情,儲君彥將手指一晃,又點到了河東和河北兩地上,“劉武周趁虛南下,日前已經攻破了太原。李仲堅又要救太原,又要防止突厥人的反撲,根本忙不過來。竇建德只是輕輕向北推了推,便一舉推到了鮮虞城下!”

“哪裡?”魏徵額頭上冷汗直滾,不是因爲恐懼,而是因爲驚訝。曾幾何時,虎賁大將軍李仲堅在大隋官吏眼中,幾乎是一個不可戰勝的神話。如今,他居然也敗了,居然敗得如此狼狽,連博陵郡的治所鮮虞都岌岌可危!

“鮮虞,大概是十二天前的事情。此刻,估計鮮虞也落入了竇建德之手。據密報說,李仲堅本人根本不在博陵,回軍都來不及。”儲君彥笑着介紹,言語之中不無遺憾。

比起竇建德、劉武周等人所得,李密從李淵手中敲詐出來的幾個縣,簡直就是一堆雞肋!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此刻分兵,不但要背上背信棄義的惡名。萬一王世充趁機纏上來,瓦崗軍等於兩頭都沒得到好處。

魏徵皺着眉頭,目光炯炯如電。此刻的他,所想的卻完全不是瓦崗軍分多少好處的事情,而是李仲堅敗得如何蹊蹺。竇建德的實力他很清楚,通過與秦叔寶等人的交談,博陵軍的實力他也有所瞭解。憑藉竇建德麾下那些草莽英豪,如破竹般攻下博陵六郡,這怎麼可能?即便李仲堅無法分身兼顧也不可能,當日李仲堅不在的時候,留守博陵的將領可是連羅藝的虎賁鐵騎都能擋一擋,前後不過兩年時間,怎麼會突然變得如此羸弱?

“竇建德的兵馬如何部署?”啞着嗓子,他向儲君彥追問。

對於魏徵這個級別的官員,透漏些軍情不能算泄密。儲君彥想了想,笑着迴應,“據我軍安插在河北的眼線彙報,竇家軍分成了三路。一路由王伏寶帶領,出河間,直插上谷。另外一路由程名振和伍天錫兩人帶領,經柏鄉,取趙郡。這兩路兵馬都不多,主要起牽制作用。中間一路,卻是竇建德親自領兵,號稱二十萬,由饒陽攻向鮮虞!”

“王伏寶到了何處?”放着竇建德的主力不顧,魏徵卻問起了兩支偏師,“程名振的,這廝又到了哪?”

“王伏寶據說已經攻到了易縣城下。程名振,好像也順利突破了趙郡守軍的攔阻,隨時有可能與竇建德會師!”儲君彥在輿圖上虛畫了兩筆,低聲介紹。

“這廝!”魏徵倒吸一口冷氣。竇建德麾下的諸將當中,他最爲忌憚的就是這個號稱是文官的程名振。“這廝,居然如此聽竇建德的話。自取死路,自取死路。怎能怪得了別人!”

“玄成說姓程的自取死路?”儲君彥沒想到魏徵居然能得出與自己完全相反的結論,愣了愣,皺着眉頭問道。

“你看這裡!”魏徵用手指在輿圖上某處一指,連聲冷笑。“何止程名振,如果此點突然殺出一支兵馬,竇建德的三路大軍,能活着回去幾人?”

“啊!”儲君彥騰地一下跳將起來,驚叫出聲。“那裡,怎麼可能.......”

“詭道,只可偶爾爲之,豈能每次都見效?!”魏徵大袖一拂,背過手去,長身而立。一瞬間,他的背影顯得如斯蕭瑟!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4章 騰淵(六)第1章 問鼎(四)第4章 浮沉(五)第4章 功賊(一)第3章 賭局(三)第3章 朝露(三)第3章 折柳(三)第3章 折柳(三)第2章 故人(二)第5章 采薇(六)第2章 紫騮(二)引子第2章 逐鹿(五)第4章 騰淵(六)第1章 問鼎(八)第3章 朝露(五)第4章 采薇(二)第1章 冬至(七)第1章 問鼎(九)第4章 賭局(七)第1章 冬至(四)第1章 故人(三)第1章 城南(一)第1章 秋分(二)第2章 黃雀(四)第3章 朝露(三)第3章 朝露(三)第3章 東門(三)第4章 紅塵(一)第3章 浮華(一)第3章 折柳(五)第3章 飄絮(二)第5章 功賊(五)第2章 西顧第2章 西顧(一)第3章 折柳(五)第3章 東門(四)第3章 飄絮(七)第2章 紫騮(四)第4章 采薇(二)第4章 功賊(二)第2章 西顧第3章 東門(七)第1章 故人(一)第4章 騰淵(七)第1章 冬至(一)第4章 采薇(一)第4章 功賊(一)第3章 東門(七)第2章 黃雀(二)第4章 紅塵(一)第1章 問鼎(九)第3章 賭局(三)第3章 折柳(四)第1章 冬至(六)第3章 賭局(四)第2章 鶯柯(二)第4章 浮沉(五)第3章 飄絮(三)第1章 賭局(三)第3章 浮華(四)第1章 賭局(五)第4章 浮沉(四)第2章 鶯柯(七)第3章 賭局(四)第3章 折柳(二)第1章 秋分(中)第1章 問鼎(二)第1章 問鼎(四)第2章 黃雀(五)第4章 浮沉(四)第1章 問鼎(五)第3章 折柳(四)第1章 秋分(七)第4章 浮沉(二)第3章 浮華(二)第2章 黃雀(六)第2章 黃雀(七)第4章 功賊(三)第1章 秋分(五)第3章 折柳(四)第1章 秋分(二)第4章 騰淵(四)第2章 黃雀(三中)第4章 浮沉(一)第3章 賭局(一)第1章 秋分(二)第1章 賭局(二)第2章 鶯柯(五)第4章 浮沉(一)第4章 騰淵(五)第1章 問鼎(一)第3章 飄絮(三)第1章 賭局(六)第2章 逐鹿(四)第3章 朝露(一)第3章 賭局(五)第4章 采薇(三)第4章 浮沉(五)
第4章 騰淵(六)第1章 問鼎(四)第4章 浮沉(五)第4章 功賊(一)第3章 賭局(三)第3章 朝露(三)第3章 折柳(三)第3章 折柳(三)第2章 故人(二)第5章 采薇(六)第2章 紫騮(二)引子第2章 逐鹿(五)第4章 騰淵(六)第1章 問鼎(八)第3章 朝露(五)第4章 采薇(二)第1章 冬至(七)第1章 問鼎(九)第4章 賭局(七)第1章 冬至(四)第1章 故人(三)第1章 城南(一)第1章 秋分(二)第2章 黃雀(四)第3章 朝露(三)第3章 朝露(三)第3章 東門(三)第4章 紅塵(一)第3章 浮華(一)第3章 折柳(五)第3章 飄絮(二)第5章 功賊(五)第2章 西顧第2章 西顧(一)第3章 折柳(五)第3章 東門(四)第3章 飄絮(七)第2章 紫騮(四)第4章 采薇(二)第4章 功賊(二)第2章 西顧第3章 東門(七)第1章 故人(一)第4章 騰淵(七)第1章 冬至(一)第4章 采薇(一)第4章 功賊(一)第3章 東門(七)第2章 黃雀(二)第4章 紅塵(一)第1章 問鼎(九)第3章 賭局(三)第3章 折柳(四)第1章 冬至(六)第3章 賭局(四)第2章 鶯柯(二)第4章 浮沉(五)第3章 飄絮(三)第1章 賭局(三)第3章 浮華(四)第1章 賭局(五)第4章 浮沉(四)第2章 鶯柯(七)第3章 賭局(四)第3章 折柳(二)第1章 秋分(中)第1章 問鼎(二)第1章 問鼎(四)第2章 黃雀(五)第4章 浮沉(四)第1章 問鼎(五)第3章 折柳(四)第1章 秋分(七)第4章 浮沉(二)第3章 浮華(二)第2章 黃雀(六)第2章 黃雀(七)第4章 功賊(三)第1章 秋分(五)第3章 折柳(四)第1章 秋分(二)第4章 騰淵(四)第2章 黃雀(三中)第4章 浮沉(一)第3章 賭局(一)第1章 秋分(二)第1章 賭局(二)第2章 鶯柯(五)第4章 浮沉(一)第4章 騰淵(五)第1章 問鼎(一)第3章 飄絮(三)第1章 賭局(六)第2章 逐鹿(四)第3章 朝露(一)第3章 賭局(五)第4章 采薇(三)第4章 浮沉(五)